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天汉之国 > 第198节
  李彦仙道:“大炮极重,一般的田间道路行不得。”
  王宵猎道:“是啊。像大炮、中炮,不是什么军队都能用的,也不是什么战场都能用的。你们必须总结出来,要运炮,需要什么样的道路。道路不通,能用什么办法运输。能不能拆了,用人扛马驮?大炮做不到,那么中炮呢?小炮呢?这些都要有相应的规范。”
  李彦仙称是。
  王宵猎道:“编制了炮兵,你们不要以为就是军中多了几门炮。如果那样,就会大大限制火炮的作用。你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了炮兵,对军队是一次重大改革。从最早的将士选择,到后边军队的培养训练,组织结构改变,几步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两年内,周围不会有大的战事。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让炮兵真正融入到我们军中。错过了机会,以后付出的就会更多。”
  李彦仙道:“刘豫新立,想来也要展现自己威风。一两年内,难说不会进攻我们。”
  王宵猎道:“我们大军十万,这一点刘豫应该是知道的。这么短的时间,刘豫想动员能够进攻十万大军的军队,是不可能的。而金军立刘豫,就是要逐步退出中原战场。所以我断定,一两年内,应该没有大的战事。怎么也要等两三年,刘豫的势力发展起来,才有跟我们对战的资本。”
  第469章 世道不一样了
  太阳西斜,难耐的酷热慢慢退去,凉风带来了些许温柔。门口大榆树上的蝉虫,突然之间也停止了鸣叫,天地间一下安静了下来。
  迟玉平与一个工人扶着装了玻璃的窗框,问站在前边的张驰:“如何?如何?”
  张驰点头:“十分好了。窗上装了玻璃,不知道以后屋里什么样子。”
  迟玉平与工人小心地钉上钉子,向前跨出两大步,转身看了又看。赞道:“好,好,好,这玻璃可真是好!看上去像什么都没有一样,不挡阳光。现在还没有什么,到了冬天,不用再开窗子,在里面看书该有多么自在!哥哥,我们住上这样的房子,不跟神仙一样!”
  张驰道:“是啊,谁能够想世上还有这种好物!我们能住上这样的房子!”
  五郎跑过来,到了窗前,看了又看,伸手就去摸。
  迟玉平看了高声道:“可不敢拿手乱摸!不心摸坏了,这玻璃可不便宜!”
  五郎做个鬼脸,道:“一下就摸坏了,这玻璃还有什么用?我偏要摸,就摸!”
  说着,手在玻璃上摸上摸下,摸个不停。看那边迟玉平急红了脸,才大笑着跑开。
  一切收拾停当,迟玉平拍拍身上,对张驰道:“天色不早,你们家人用晚饭吧。我约了东边的喻统制,今夜去喝酒。去得晚了,怕他会说闲话。”
  张驰道:“我们这里饭菜就要好了,何不一起饮两杯酒?”
  迟玉平笑道:“你们家人吃饭,我在像什么话?明天嫂嫂就要回去,你们多说两句话。”
  说完,向正坐在凉亭里的张炎告别,又对正在菜地里摘菜的定娘说道:“嫂嫂,我回去了。回到邓城只管安心养胎。等过了新年,抱个大胖小子回来。”
  定娘道:“天色晚了,何不吃了饭再走?”
  迟玉平道:“我约了喻统制饮酒。今天装过你家的玻璃,明天就装我们两家。我们两人要好好商量一下,莫要到时出了纰漏。”
  说完,拿起自己的外袍披在身上,大步出了房门。
  看着迟玉平出去的身影,张炎对儿子道:“迟统制与你年龄相差不大,怎么还不娶亲?也不见他家里的人来看他,一个人住在这里。”
  张驰道:“迟统制家里是富贵员外,跟我可不一样。以前他身子肥大,却非要当兵,跟自己阿爹闹了许多脾气。参军那天,恰好遇到了镇抚,不然军中还不收他呢。谁能够想到,在军中只是三个月,一身肥肉全部没有了,成一个魁梧壮汉。这两三年,因为当年的事,与家中一直怄着气呢。现在做到统制,家中才算低头,想让迟统制回家。迟统制不肯,非要家里的人先过来才行。”
  张炎听了连连摇头:“一家人,哪里有什么气好怄?哎,迟统制终究还是年轻。对了,他的年龄也到了,怎么还不成亲?”
  张驰道:“家里要给他找,他不同意。家里不同,他又不能自己找。就还僵着呗。”
  张炎听了连连摇头,想不明白这些人怎么回事。道:“到底是富贵人家出身,与我们不一样。当年你当了官,才有人为你说这门亲事,娶了定娘。我和你妈妈经常夜里笑醒——”
  说完,喝一口茶,实在想不明白迟玉平是怎么回事。
  让张驰坐下,张炎问道:“这玻璃看着就是好东西,必然价钱不菲。你一直说,这是衙门给你们装的,家家都一样。你实话跟我说,是也不是?真不是你花钱装的?”
  张驰笑道:“阿爹,这房子都不是我的,是衙门的。现在玻璃的价钱贵,不是我的房子,我干吗花钱装玻璃?放心,这几天附近的房子都在装,不是我们一家。昨天你不去看过邻居家,一样装了玻璃。”
  张炎道:“说起来,都跟做梦一样。从你当了兵,就跟做梦一样,什么都不一样了。现在你做了什么统制,一个月有五十贯钱。五十贯啊,多么大的一笔数目!竟然是你一个月薪俸!”
  一边说着,张炎一边摇头。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儿子一个月就有五十贯,那这么多将领,官府一个月要花多少钱?官府就这么有钱?
  想到这里,张炎道:“你一个月五十贯,军中有多少跟你一般的将领?只是发薪俸,官府一个月就要发多少钱?这两年,免了一切杂税,一亩地只收三斗粮,官府的钱都是哪里来的?”
  张驰道:“阿爹,这些事情就不要想了。我们只要好好过日子,吃饱喝足,何必想太多。”
  张炎叹了口气:“怎么能不想呢?最近一年来,我就经常想这些事情。现在的官府,收的税比以前少得太多,但花钱却更加大方了?二郎你说,这钱是从哪里来的?”
  张驰笑道:“阿爹,这些事情我都想不清楚,你就别操这个心了。”
  张炎道:“怎么能不管呢?你现在的好日子,全靠着一个月五十贯的俸钱。官府有钱,你的俸钱才能一直发下去。若是突然官府没钱了,我们家该怎么办?”
  张驰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看着父亲,只有苦笑。
  张炎摇了摇头,拿起石桌上的茶杯饮了一口茶。点点头道:“信阳军产的茶,这样泡法,味道着实不错。我活了几十年了,第一次知道茶原来还可以这样喝。唉,现在真是好日子!只是这日子来的啊,真的就像做梦一样。二郎你说,我怎么能不担心?”
  张驰无奈,只好道:“阿爹在这里慢慢想吧。我那边看看,酒菜好了没有。”
  看着儿子离去,张炎坐在石桌边,看着墙边火红的石榴,陷入了沉思。
  张驰到了厨房边,对站在那里的母亲道:“妈妈,饮菜好了吗?天色不早,该要用饭了。”
  妈妈道:“快了,很快就好了。唉,你请来的这些做厨的,不许别人插一下手。我是主人家,就在这里看着,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我看他们的手艺着实好,二郎,请他们要花不少钱吧?”
  张驰道:“这些事情妈妈就不要管了。只要他们做得好吃,就全家开心。”
  妈妈摇摇头,叹了口气:“哎,现在的世道,真真是看不懂了。不是十分富贵人家,家里做饭,还请做厨的到家里,这种事情以前哪里听说过?我们这样小户人家,都是要自己做的。无非是家里面请两个小婢帮忙,不能自己不动手。哪里像现在,非要去外面请人。”
  张驰道:“妈妈,现在请女使不像从前。她们是有行会的人,怎么做事都有规矩。许多人家,因为一时不习惯,还有吃官司的呢。”
  妈妈道:“还好定娘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一般活计都做得,不用请人。像你这样说,请个小婢到家里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张驰道:“哪里像妈妈说的那样,该做的活,她们还是做的。只是不能打,不能骂,不然就不定惹出什么事来。一般家庭,像定娘这样在家里,没有其他事,就不请了。”
  王宵猎让婢仆、零工这些人建立行会之后,他们有了靠山,跟从前大不一样了。以前只要家里稍微像样一点,都会养两个小童在家里。只要管他们饭,花不了几个钱。现在不行了。不许请小孩子,还有最低工钱的限制,许多人家干脆就不请了。
  第470章 住不起的新野
  宋朝是大乱之后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比较放得开。许多在后世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在这个时代理所当然。城市里的人家,小孩子长到八九岁,便雇给人家当婢仆。吃别人家的饭,省自己家粮食,还能赚几个钱补贴家用。不是富贵人家,这种事情非常盛行。
  有人说,重男轻女是中国的传统思想。这个中国传统只怕也只是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才有。只要社会条件合适,中国人并不重男轻女。甚至特殊情况下,重女轻男也很正常。
  有的大城市里,女孩子如果长得标致,可以到酒楼唱曲,或者被大户人家雇佣,雇金优厚。社会风气便不喜欢男孩,而喜欢女孩。这种情况形成风气,引得一些文人颇有微辞。就跟王宵猎前世,因为娱乐圈工作风光,赚钱容易,一时间选秀、出道成了社会热门话题。
  这些所谓传统,往往是许多原因造成的。既有思想上的原因,也有现实的社会原因,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现象。而不仅仅只是因为是中国人,就有这种所谓的传统。
  很多人不能够正确看待这种现象。发现了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的现象,就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了不得的东西,非常了不起。把这些现象总结起来,说是文明的传统,或者说是族群的共性,从而自以为是地得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并没有多少正向的作用。
  王宵猎前世,这样的总结很多。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则影响深远。
  比如说中国人不团结。一个人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就是一只虫了。为了对比,还想出隔壁日本,“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三个日本人是条龙”。说的人煞有介事,引经据典;听的人如痴如醉,以为终于有勇敢的人,敢于对民族文化自省。
  比如说中国人蒙昧,人家外国人怎么怎么样。说的人唾沫横飞,听的人心驰神往。只恨自己怎么生在这么蒙昧的国家,如果生在外国多好。
  比如说中国的孩子是“小皇帝”,外国的孩子都从小自力更生,甚至各种锻炼。有人甚至编了一个夏令营的故事,说中国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堪,日本的孩子如何如何强大。长此以往,民族怎么办,国家怎么办?这个故事直接影响了一代人,编的人还洋洋得意。
  比如说中国人不讲卫生,外国则干净漂亮。其实温饱问题解决了,中国人也很讲卫生。
  比如说汉族人懦弱,少数民族勇武。还出来个什么狼图腾,表现少数民族的豪放。还说汉人没有娱乐活动,少数民族吃饱了围着篝火转两圈,是能歌善舞。
  再比如说中国人认为红色喜庆,还把一种大红色称为“中国红”,说是中国传统。不说历史上中国对颜色的使用非常复杂,就是后世,年轻人结婚穿白色婚纱,也很快成为风俗。
  这种例子太多太多,某一段时间,甚至还成了一种风气。甚至有台湾文人,对着马桶也能够思考人生,整理出一大段汉族的传统文化,怎么怎么不行。
  这些话,大多数都是小文人的扯淡。他们总结出来的传统文化,跟中国历史关系不大,又跟传统有多少关系呢?大部分传统,只是说明了前一段或者前几段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部分文人还多了个奇怪的想法。自己的思想不被中国人民所理解,是因为中国人太过愚昧。拿到外国人那里,人家就赞誉有加。
  思想和艺术,当然要多方学习与吸收,但终究是要从人民中升华出来。
  王宵猎改革奴婢制度没有太大阻力,是因为中国人并不天生有奴性。在宋朝,从立国起就开始逐步放开奴婢的人身限制。一直到南宋,完全从法律上取消了奴婢,完全改成雇佣制。
  当然,并不是说法律上取消了奴婢,社会上就没有了实际的奴婢。后世的现代化国家,一样有非法的奴隶,有黑工。宋朝为了控制名上的雇佣奴仆,一样有养子、养女的名义逃避法律。
  不管是废除奴婢,还是废除小妾,都不是靠一道命令能达到效果的。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没有经济保障,纵然一时废除了,以后还会卷土重来。
  王宵猎用比较和缓的手段来做这件事,是因为社会基础还不具备,只能一步一步来。
  取消了奴婢,像张驰这种人家,会觉得非常不方便。但也只是报怨几句,不会拿自己的前途来开玩笑。平常的富人,就不会这么乖,总是想方设法绕开这些禁令。
  张驰站在屋外,看着里面帮厨的忙碌。一共三个人,分工明确,动作熟练。一个人洗菜,一个人在那里切菜。洗菜的人把切好的菜端到炉灶前,一个人大厨在炒菜。
  这些厨子属于群英会,一家属于镇抚使司、专门做喜宴、丧宴的酒家。他们没有酒楼,除了接各种宴会上门做菜,每到集市的时候,就到集市上摆摊。虽然没有酒楼,厨子却齐全,能上门做高中低档各种各样的酒筵。这一家赚钱不多,更多的作用,是镇抚使司下各家酒楼的实习和退休场所。
  里面厨师开着旺火,翻滚几下,把锅中的鳝鱼炒好。回去对张驰道:“统制,稍等一下,这两个热菜炒完,就可以开席了。我们有自己的规矩,请稍待。”
  张驰道:“无妨,时候还早,你们慢慢做。”
  母亲把张驰拉到一边,小声说道:“我看那个炒菜的待诏,手艺极是娴熟。刚才试吃了一下他炒的菜,味道鲜香可口。这样的人,请到家里要花不少钱吧?”
  张驰道:“这些事情妈妈不必管。要我说,他们都是炒惯了菜的人,不必在这里看着。”
  母亲低声道:“许多鸡鸭鱼肉,今天你买的名贵东西不少。不在这里看着,一个不注意他们就把肉拿走了!你年纪轻不晓事,做饭的厨子,最善于此事!”
  张驰笑笑,没有与母亲争辨。
  母亲叹了口气:“新野这个地方,诸般皆好。房子宽敞,街道整齐,就连四邻也和气。惟有一样不好,东西太贵了!在家里时,我到集市上,手里攥着十文钱,像握着块热炭一样,恨不得攥出火来!新野这里可不得了,拿着十文钱出门,什么都没买就没了!住一个月,我这样节省的人,也要几贯钱!几贯足钱呀,我和你阿爹在家里,要卖近好几亩地的粮!乖乖不得了,哪里住得起!”
  张驰道:“不一样的。这里什么都要买,价钱稍贵了一点,花钱自然就多。”
  第471章 新时代
  离开厨房,张驰站在院子里,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一时有些出神。曾几何时,自己竟然成了富人。住着宽敞的房子,窗明几净,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想起从前,这样的人生真是想都不敢想。
  升到了统制,张驰现在一月薪俸五十足贯,养活这一大家子绰绰有余。不过王宵猎不鼓励聚族而居,鼓励小家庭。现在各个方面,都是小家庭更加有利。便如张驰,住的是官家的房子,正房上下两层一共六间,东边耳房是厨房,西边耳房是杂物间。正房前面一个约半亩的院子,种些花草和蔬菜。小家庭夫妇二人带孩子很舒适,父母同住也可以。但若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就有些拥挤了。
  王宵猎治下的文武官员,住的大多都是这种官舍。如果不住,一个月给一两贯钱补助,自己出去租房子住。官员住的地方,用补助能租到的房子,比官舍可就差得远了。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赋税基本都是按小家庭算的。如果大族聚居,不分家财,每月光计算赋税就能烦死。宋朝本来就不流行大家族聚居,加上政策因素,孩子长大分家迅速流行。
  太阳落下去了,最后一抹霞光慢慢消失。院子中吹来清爽的人,让人心旷神怡。
  定娘拿着新摘的黄瓜等几样蔬菜,到张驰身边。低声道:“舅姑从乡下到新野这么个地方,一下子哪里能适应?你不要跟他们吵,顺着就是了。”
  张驰道:“我也没吵什么,只要他们安心就是。只是,唉——”
  说到这里,张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定娘道:“不要说舅姑二人年纪大了,就是我,到这里也几个月不习惯。新野住的多是军官,要不就是商人,东西确实贵。比如吃的,一碗馄饨,别的地方十文钱,哪怕是襄阳不过十五文。新野这里就要二十文。刚到这里的时候,我茶饭不思,觉到睡不好。心里想世上哪里有这种地方?卖这么贵,哪个人会去买?实际上呢,人家生意好得很。时间长了,慢慢也就习惯了。”
  张驰道:“新野周围的百姓少,东西自然贵。”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