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350章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向王在晋他们,说道:“朕先前读过一本古籍,是记载三宝太监下西洋时,途径一个岛国时,就见过他们吃过此物,且产量极为惊人,亩产数十石,不过当地却叫做红薯,味甘。
  朕就在想,西洋小国能吃的,那种植到大明,定然也是能吃的,只不过两地情况不一。
  想要种植到大明,需要培育适合大明的良种才行,先前出现毒死人的情况,想必并未培育出,最合适大明种植的良种所致。
  或者就是不清楚甘薯的食用方式,见到一人误食毒死,就口口相传所致,叫知道甘薯的人,都敬而远之。”
  为了能叫红薯这一高产作物,在大明提前培育出合适的良种,并给予红薯相应的肯定,为后续大规模推广种植做准备,崇祯皇帝只能将事情引到郑和身上。
  “在徐阁老先前所书甘薯疏中,也曾提到甘薯,亩产惊人,味甘。”王在晋听闻此言,眉头微蹙起来,说道:“若陛下所说红薯之物,与徐阁老所提甘薯,是一物的话,那想来是先前所种的甘薯良种,并不完全适合大明种植。”
  “陛下,若此事是真的话,那是否能先在京东屯田那边,小范围的种植?”王洽双眸微张,对崇祯皇帝说道:“现在我大明各地治下,频生灾害,倘若能多一类产量极高的作物,那对国朝而言,绝对是件利好的事情啊。”
  岂止是利好啊。
  增加一项农作物,这在饥荒年,连观音土都能吃,吃先前没见到的红薯,对那些灾民而言,根本就不算什么。
  并且红薯的种植周期,相对较短,茎叶也是能食用的。
  听着王在晋、王洽所讲,崇祯皇帝脸上笑意不减,但心里却生出种种想法,若是能培育出合适的红薯,可先行在皇庄那边大面积推广种植。
  只要市面上出现的多了,那根本就不用朝廷下达指令,临近地带的百姓,都会逐步接受此物的。
  不过被派去东南一带的阎应元,这一趟算是白跑了。
  算了,白跑就白跑吧,能早发现红薯一物,阎应元这趟也没算白跑,将抗清三公聚在一起也行。
  希望阎应元此番前去东南一带,能将途中的所见所闻,都完整的记载下来,这对后续整顿东南事,会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三十五章 农科
  小农经济下的大明,对待农事这一块,是极为重视的。
  甚至还设有治农官,不过职权多与催收农业税收有关,但是现在吧……嗯,跟虚设没有什么两样。
  重农抑商的国本下,大明的主流思想,就是轻商税,重田赋。
  只是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只把眼界盯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一件事情。
  尤其是现在的大明,处在多灾多难的小冰河时期,不增加粮食篮子,不设法提高亩产,那粮食荒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被韩赞周急吼吼赶去文华殿,传口谕特召,赶来军机处的徐光启,心里很是疑惑,天子究竟是为了何事,叫韩赞周表现得这般着急。
  是因武备院的事情?
  还是因督仓场事?
  现在的徐光启,虽说群辅,但是崇祯皇帝的特别倚重,其在内阁的地位和话语权,都是不容小觑的。
  不过主抓的这两件事情,也叫徐光启变得非常忙碌。
  带着种种疑惑,徐光启跟随韩赞周一起,便匆匆赶到军机处这边,见到崇祯皇帝后,便要拱手作揖。
  “臣……徐光启……”
  “爱卿快免礼!”
  崇祯皇帝走上前,面露笑意,伸手托起徐光启的双臂,此幕叫王在晋他们瞧见以后,心里是唏嘘不已。
  自建虏进犯大明关内,天子御驾亲征,击败来犯建虏,凯旋归朝以来,就对朝政的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先前是事事都要过问,事事都要催促,但现在却变得不一样了。
  “徐卿啊,朕方才听王卿说,你先前呈递过甘薯疏?”崇祯皇帝说道:“现在培育甘薯一事,徐卿还有在做吗?”
  “有……有!”
  徐光启从疑惑,到惊奇,再到激动,当即拱手作揖道:“启禀陛下,甘薯一物,绝不像世人所言那般,是……”
  “徐卿,朕明白。”
  见徐光启的情绪这般激动,崇祯皇帝就清楚是怎么回事,对红薯这一舶来物的接受,大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高,甚至是不屑一顾的。
  处在频繁的自然灾害局势下,粮食危机持续加剧的大背景下。
  远在北方的京城,身处南方的金陵,所设的两套大明班底,都没将眼光放到其他的地方上,为大明解决粮食问题,只是在被动的承受这一切。
  那么像这样的大明,又怎么可能会有救呢?
  “现在有关甘薯的良种,培育出来多少了?”打断激动的徐光启,崇祯皇帝开门见山道:“现阶段的良种,能否在我大明北方规模化种植?”
  “启禀陛下……”
  徐光启强压激动,稳了稳心神,开口说道:“先前……臣所培育的良种,有数百石,但多数皆在臣的家乡窖藏,少数带到京城来了,不过种植的成效并不理想。
  但是臣的心里坚信,甘薯一定能大规模种植,不过需要悉心培育,寻找到最适合种植的良种。”
  个人的培育良种行动,永远比不上国朝的培育行动,毕竟培育一事,需相应的人手,还有大量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