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38章
  人群的议论声宛如一根根钢针朱世庸及商会诸人心头乱捅,捅的血花四溅;痛归痛,此刻朱世庸等人也只能强自忍耐冷眼旁观,他们一个个支楞着耳朵仔细听包拯的话语是否有破绽和不合理的推断,一旦现即群起而攻之。
  包拯挥挥手道:“诸位噤声,此乃公堂之上,《明镜高悬》匾额之下便是朝廷重地,莫要吵闹喧哗。”
  人群迅速安静下来,包拯满意的点点头,开口道:“适才府台大人言道,那秦大郎身上现一份遗书,包某想见识见识这份遗书如何?”
  知府师爷双眼看着朱世庸征询他的意见,朱世庸虽不情愿,但此刻拒绝岂非自承有鬼,点头小声道:“拿去给他,但要小心。”
  言下之意似乎是要师爷防止包拯毁灭证物;那师爷一愣,随即眨眼道:“小人明白。”
  师爷小心翼翼托起木盘来到包拯面前,包拯举手欲揭素绫,师爷虽老的牙都掉了,没想到身手倒很敏捷,一转身迅速躲过包拯的手,嘻嘻笑道:“包大人,还是小人帮你揭开为好。”
  包拯何等精明之人,立刻明白他的用意,当即脸上变色。
  苏锦一旁看得真切,心道:“这朱知府可够蠢的,堂堂包大人亦是朝廷命官,大庭广众之下怎会干出毁灭证据之事,这可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君子之腹了。”
  包拯脸上怒容一闪而没,随即恢复自然,双手负后道:“那便有劳了。”
  师爷笑嘻嘻的道:“应该的,应该的。”当下轻轻揭开素绫,拿起盘上竹签将折叠的纸张轻轻挑开压住,送到包拯面前。
  包拯探头仔细观察,眉头忽松忽紧,脸上忽喜忽忧;大堂上下几双眼睛盯着他的脸色,鸦雀无声,呼吸相闻。
  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包拯抬起身子,向那师爷道:“多谢了。”
  那师爷道:“看完了?”
  “多谢。”包拯道。
  “不再多看一会了么?”师爷忽然冒出一句,不知道是客套还是调侃。
  包拯皱眉道:“有劳送回,以免受到污损。”
  那师爷也惊觉自己多嘴,偷眼观看府尊大人脸色,也是不善,当下赶紧将素绫盖起,一语不的放回公案之上。
  “诸位,这份遗书是假的。”包拯第一句话便震慑全场,除了苏家诸人和商会众人以及知道实情的知府大人之外,场上场下均均是一片抽气之声,难怪包大人敢于公开叫板,只要能证明此遗书是假,那么加诸于苏小官人之身的指控便是凭空捏造。
  “包拯,公堂之上可不是你信口雌黄之地,此话将被主薄记录案,你将抵赖不得。”朱世庸喝道。
  包拯一双虎目盯着朱世庸道:“包某为何要抵赖?这份遗书本来就是假冒之物。”
  “何以见得?”朱世庸道。
  “疑点之一,书写遗书纸张用的乃是楮皮纸,俗称白麻纸;这种纸张全大宋只有一家出产,那便是京兆府张记纸坊,张记纸坊只京城开了一家分号,大宋近半官民书局用纸皆出自张记纸坊,但因路途遥远,加之价格昂贵,故而我庐州府大量使用的是徽州竹板纸,适才我仔细观察,那纸张下方有张记印章,虽为水所浸映,但清晰可辨;此纸张为张记所出无疑,这便是疑点之处。”
  “笑话,这有什么可疑的?我庐州府亦有张记白麻纸啊,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还是有的。”朱世庸嗤笑道。
  “苏小官人,你苏记用纸一般用何种纸张?”包拯转向苏锦问道。
  苏锦还是第一次跟这位历史上的大名人面对面说话,不免有些激动紧张,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旁听得赵掌柜道:“包大人,这等琐事我家少东家是不会知道的,此事是由苏府管家经手。”
  包拯道:“那便好了,速速传唤此人,此人对我们方才谈话内容不知情,正好可以实话实说,请朱大人派衙役去请来如何?”
  朱世庸道:“可有这个必要么?”
  包拯道:“干系一人清白罪责,还是慎重为好。”
  朱世庸无奈,心道:“便看你搞什么花样。”对着衙役的一名道:“李班头,去苏府叫那管家前来,一路上莫要让他对人讲一句话。”
  李班头应诺一声急匆匆而去,包拯冲着他的背影喊道:“好是从苏记店铺拿些纸样来。”
  不一会儿,李班头带着苏家管家苏福匆匆赶到,两人走得急了,出了一头热汗,张着口喘气;那苏福腋下夹了一个封好的布包,众人猜测,那便是苏家的日常用纸了。
  小穗儿等人的保密措施做得不错,苏福完全不知道苏锦被官府抓起之事,所以他见苏锦和众位大掌柜都府衙,颇有些意外,忙行礼道:“咦,少东家怎地此公堂之上?”
  包拯可没时间听他主仆叙旧,劈头问道:“你便是苏府管家么?”
  胖乎乎的苏福脸色热的白,咽着唾沫道:“小的苏福,蒙夫人少东家不弃,帮着苏家跑跑腿儿。”
  “苏记日常用纸都是由你统一购买是么?”
  “那可不……”苏福忽然得意起来搬着手指头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笔、墨、纸、砚,大到车马,小到盘香,哪一样小人不经手?”
  苏锦皱眉道:“多嘴的毛病又犯了,好好回答包大人的话。”
  苏福一惊,尴尬道:“回禀包大人,纸张是小人所购。”
  包拯道:“你采购的是哪种纸张?”
  苏福愕然道:“哪种纸张小人不知,小人只知道是徽州客商郑七庐州的号子,诺!就是这种纸。”说罢将腋下布袋递出。
  包拯伸手将布袋揭开,抽出一沓子淡黄色的纸张来看了看道:“是否都是这种纸?”
  “那可不,咱和郑七是老熟人了,他家价格又便宜,每袋比市面上要便宜五十多呢,郑七给我老苏面子,咱也……”苏福啰啰嗦嗦一大堆,净是夸耀自己本事大,买的价格比别人低。
  苏锦听得哭笑不得,这苏福人倒是精细本分,就是嘴巴太碎,烦不胜烦。
  包拯打断他的话道:“你退到一边去。”
  苏福道:“没我事啦?”
  苏锦皱眉道:“站到一边,莫要多说话,听着便罢,问你你再说。”
  苏福忙答应,躬身退到一边。
  “朱大人,情况已经很明显了,苏记不用这种纸张,包某敢说庐州城用白麻纸的不会超过十户,那么这秦大郎写遗书却用了白麻纸,敢问他从何得来此种纸张呢?”包拯问道。
  “况且白麻纸价格昂贵,非富贵之家不可能使用此等纸张,难道大人认为秦大郎会为了写遗书而特意买来白麻纸么?若真如此,纸张千张一束,那剩下的纸张又哪里呢?恐怕他的住所也无所现。”
  “这……”朱知府也知道包拯说的是实情,但到了此时也只能抵死不认,双手一摊道:“这恐怕就要问那秦大郎了,此事你我如何得知,再说纸张来源有疑,便能断定遗书是假的么?包大人太想当然了。”
  包拯点头道:“大人言之有理,却不能因此断定遗书为假,但这是疑点之一,大人不否认?”
  朱世庸道:“姑且算是个小小的疑点。”
  包拯拍拍手道:“那么包某便说这第二疑点。”
  堂上堂下一干人被包大人分析案情的过程深深吸引,看似细微之处原来大有玄机,听到包拯要说第二个疑点,全部侧耳倾听,生怕漏过一个字去。
  第八十五章解密二
  时间:2012-08-04
  感谢书友们的支持和意见,所有的评论我都会看,也会酌情采纳大家的意见,感谢诸位。
  包拯负手道:“这第二处疑点便是这份遗书的内容,关于身世来历包某没有去调查,故不作评判,姑且认为全部是真;但如此一来,疑点之二便凸显出来了;秦大郎自承自幼丧父丧母,颠沛流离乞讨为生,后来机缘巧合方为芜湖剪子张所收留传授手艺,那么他是如何识断字的?这篇遗书洋洋洒洒数字,叙事清晰理通顺,且用词颇有采,诸位请想一想,这位秦大郎他能写的出来么?”
  众人大哗,苏锦亦暗暗佩服,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个问题来,秦大郎确实认识几个字,但绝没有本事写出师爷所读的那篇洋洋洒洒的遗书来。
  “本官怎么没觉得那篇遗书采飞扬呢?只不过是些寻常语句罢了。”朱世庸有些坐不住了,心里暗骂商会的那帮蠢货处事考虑不周。
  苏锦忽然开口背道:“我自知人生此劫难逃,思来想去唯有一死;但死则死矣,一口愤懑之气难平,遂写下这封遗书存于衣,若天地尚有神明未灭,人间还有良心未泯,或许能为人所知,替天行道,除灭世间奸邪小人,我做鬼也做的安心瞑目。此笔绝命!秦大郎泣血。”
  苏锦背的正是秦大郎遗书的后一小段,难为他记得如此清楚,包拯欣慰一笑,道:“苏小官人好记性,正是原之句,一字不漏;诸位乡亲父老,这段话之乎者也,言辞犀利颇有采,难道是什么人都能写出来的么?能写出这般字者少读上三五年书,除非那秦大郎是无师自通天资过人,否则这番言语是根本不可能写出来的。”
  众人深以为然,无论是辞藻、句读、采、气势,这段话可谓是表达的很清楚明白,对于一个从小颠沛流离未读过书之人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朱世庸兀自强辩道:“你不能便揣测他人不能,这是何道理?秦大郎是否能写出好章,我等并不知他的才智如何,焉能一概否定之?”
  商会诸人知道露出了大破绽,此时也纷纷附和道:“就是,有人内秀于心却外表粗鄙,凭什么便说秦大郎没这个本事,真是活笑话!”
  “包大人,想当然耳!想当然耳!”
  包拯理也不理这帮人,只是对朱世庸道:“话虽如此,但这一点算得上是可疑之处么?”
  朱世庸总不能大庭广众之下说瞎话,点头道:“姑且也算是一条,但仅凭这不能确定的两条疑点,便能断定这遗书是假的么?包大人若无其他证据,恐怕今日不能说服场父老乡亲和本府了,然则你这藐视公堂逾矩无礼之罪是难逃了,休怪本官秉公执法。”
  朱世庸嘴上狠戾,心里却大骂商会做事不细,看上去天衣无缝的证据被包拯轻易剖析便七零八落,快要站不住脚了;幸而这两条证据均非确凿之据,还有反转之机,否则便要立刻认输,放苏锦这小子无罪归家了。
  苏锦和旁观晏碧云等人也暗暗愁,包大人所提两点虽是疑点,但却非致命之处,无法因此推论出遗书造假之事,今日这情形,若不能找到足以说服众人的证据,恐怕那朱知府会立时翻脸,借机对包大人不利,到时自己脱身不了便罢,还连累了包大人,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包拯却一脸平静,对朱世庸的威胁充耳不闻,转头问身后的老者道:“师爷,东西准备好了么?”
  那老者躬身道:“包星已经外候命。”
  包拯点头道:“甚好,稍后便叫他进来。”
  朱世庸不知道他二人嘀嘀咕咕的说些什么,冷笑道:“现商量后路怕是迟了。”
  包拯皱眉道:“知府大人怎地如此沉不住气?身为朝廷四品大员理应正平和气沉稳,我看大人却是跳脱急躁尖酸刻薄,真是有失体统。”
  朱世庸怒道:“我自如何做官干你底事?主薄,将包拯辱骂本官的言辞记下,稍后一并呈报转运使大人。”
  包拯道:“朱大人,先别想着如何弹劾我,先想想这件案子你是如何糊涂,我且问你,秦大郎尸体于何时现?”
  朱世庸道:“昨日午后城南三里淝水河道芦苇丛。”
  包拯道:“死者因何毙命?”
  朱世庸道:“仵作勘验,辨明是溺水而亡。”
  包拯道:“尸身可有何异变?”
  朱世庸道:“仵作报告,尸体已呈**之相,天气酷热,死者死亡时间较长,**无可避免。”
  包拯道:“朱大人一句一个仵作报告,是否没有亲眼见到尸体呢?”
  朱世庸道:“勘验调查乃提刑官仵作之职,本官自然不可能去现场勘验。”
  包拯道:“好!便如你所言,死者死亡之后到尸体被现之间相隔多久,仵作可有判断?”
  朱世庸道:“据尸体**程来看,仵作判断少两日多三日。”
  包拯道:“好,这个判断跟包某手下仵作的判断相若,恭喜朱大人有个好仵作。”
  朱世庸瞪着小眼看着包拯道:“你问了半天难道就是为了夸赞我庐州府仵作有真本事不成?本官要的是你来解释为何这遗书是假冒的,莫要东拉西扯浪费时间。”
  包拯肃容道:“谁告诉你我东拉西扯?我这是让诸位姓明白案的时间和死亡原因,目前来说,根据知府大人的调查,我们有如下结论:先,死者是溺水身亡,这一点朱大人认可否?”
  朱世庸道:“正是。”
  “其次,尸体被现时已经死亡数日,两天或者三天左右,朱大人以为然否?”
  “然也。”
  “再次,这份遗书是仵作勘验尸体时死者尸身上所现,这一点朱大人不否认?”
  “不否认。”
  包拯严峻的脸上再次露出笑容,苏锦跟着他的思维脑筋转的飞快,猛然间他大叫一声跳起来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众人被他一惊一乍的行为吓了一跳,都疑惑的看着他;朱世庸一拍惊堂木道:“罪民苏锦,休得咆哮公堂,老老实实呆着。”
  苏锦抗声道:“案情未明,怎可随便加诸于人‘罪民’之称,请大人嘴上严谨些。”
  朱世庸大怒道:“你这是当堂翻供是么?来人,大刑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