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幻想 > 穿越之填房日常 > 陈家众人
  张氏从房里出来,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松了口气,轻手轻脚地穿过廊下来到了厨房,然后看到了一个黑乎乎的身影蹲在厨房门口抬头探脑的,吓了一跳。
  “秀娘你在这里做什么?”
  陈家的大儿媳妇张秀娘听到声音也吓了一跳,刚想起身但脚一麻差点一头栽倒在地上,连忙扶住了墙伸手揉着膝盖,小声道:“娘,新的三弟妹在里头呢!”
  “三弟妹?昨天刚进门的那个?”张氏怀疑地问道,颇有几分不敢置信,连声调都高了几分。
  张秀娘也不敢相信,点头道:“是啊!今早轮到我做饭了,想着人多我便起早了半个时辰,谁知到了门口却发现里头有人,一瞧就瞧见了三弟妹在里头,不知道做了什么,忒香!”
  张氏怀疑着伸头看了一眼,偌大的厨房里没点蜡烛,只有两扇窗和一个灶头瞧着有些暗,但那绣花的绸缎衣裳和几个陌生的身影,的确不是家里头任何一个人。
  这,这小刘氏还真被儿子说中了和大刘氏不一样啊!
  眼睛里看到了儿子新娶的媳妇在厨房里干活,鼻子里闻到了几缕诱人的香气,张氏从半年前就端着的这个心啊,总算放下了大半。
  虽说是农户人家没什么规矩,但也没有紧盯着新媳妇干活的,张氏看了几眼便打发了老大家的,然后自己紧走着回到了屋里,这越走啊嘴咧得越开,待关上房门之后都能瞧见后槽牙了。
  张氏在屋里转了两圈越想越开心,转头想和当家的说两句谁知竟看到当家的睡得直打鼾,顿时就急了,快步走过去伸手推了一把,“当家的当家的,醒醒,你猜猜我刚刚在厨房里看见了谁?老三家的!”
  陈礼忠刚刚辗转反复好不容易有了点睡意,被她这么一吓又醒了,迷迷糊糊道:“老三家的又怎么了?”
  张氏喜道:“老三家的在厨房里做饭呢!手脚麻利得很,那香气啊我站在门口都闻到了!”
  陈礼忠顿时坐了起来,“真的?是她做的不是她的丫鬟做的?”
  “那还能有假!我看她拿着碗呢,”张氏高兴得直念佛,“丫鬟做的也不打紧,只要她能沾沾手我就心满意足了,咱们儿子如今是举人老爷了,又不是买不起丫鬟,前儿儿子还说要再买一房下人的。
  菩萨和列祖列宗保佑我儿这次娶的是个贤妻!信女愿添二两香油钱还愿,年底祭祀再加一个猪头!”
  陈礼忠也松了口气,睡意消失不见坐了起来,扯过床边椅子上放着的衣裳摸索着穿了起来。
  “当家的你怎么起来了?”
  “不睡了,爹也该醒了,我看看去。”
  陈家目前最年长的是陈礼忠的爹,今年六十有五,年轻时候跟着族中长辈出门跑过货,见多识广是一家子的定海神针,这个小刘氏性子瞧着还成,陈礼忠准备去和爹唠叨唠叨,让他老人家也宽宽心。
  临出门前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吩咐道:“去把我新换的银子拿来,待会敬茶的时候要用的,对了,既然这小刘氏是个懂事的,那你今回这个礼可别给轻了,儿子特地从省城带回来的那两支金钗你就给了她,可别闹出当年大刘氏那样的事情了!”
  张氏一听这话顿时就有些不情愿,那是从省城带回来的钗呢,足金的,咬上去都软乎,还有那什么凤尾据说是宫里的娘娘们才能带的,若是插在发髻上走出门去远远的就能被看到,多少人羡慕。
  她这辈子都没带过这样好的钗。
  “真给啊?这两支钗儿子说花了五十两银呢,要不就给两支银的?反正她都有好多金钗了,当年她大姐嫁进来给的都是银的呢!”想了想又补充道:“秀娘和老二家入门的时候给的还是包银的呢!”
  陈礼忠都要被气笑了,骂道:“你这见识短的婆娘,就记着当年给的是银钗,你怎么不记得当年大刘氏给了她们几个妯娌和荷花一人一对金钗?
  “就连你娘家侄女都得了一对银钗,在亲朋面前你给儿媳妇的见面礼还不如她随手给儿子娘舅家的,那你就有脸了?儿子后半辈子都要抬不起头来!”
  “再说了,先进门的几个也不是咱们家故意不给,而是当年没有来钱的营生,老大和侄子成亲的时候儿子还没考秀才,每年都要交税攒不到钱。
  “等老三考中秀才了,可定的亲事高啊,只下聘就掏空了家底,还搭上了儿子中秀才得的赏银,这宅子都是四处拼凑的,实在是拿不出更多了。”
  陈礼忠越说越气,“就按我说的,你今天就给她那对儿子带回来的金钗,反正儿子特地带了一副金头面和一对金钗给你,估计也是这个意思。”
  张氏不甘不愿地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把橙亮的铜钥匙打开了箱笼,取出一个木匣子从里头拿出来两支坠着金珠子的凤尾钗,不舍的摸了好几下。
  陈礼忠瞧着她这副模样也是叹了口气,道:“别舍不得了,等儿子考中了那个进士就是另一个刘老太爷,你想要多少金银首饰不能得?若儿子考不中往后啊也还有求着刘家的时候,她给你做了脸你也要给她做一做脸,这样一家人才能长久!”
  经这么一劝,张氏也缓过来了,叹道:“我这不是为我们家不值嘛,当年娶大刘氏下了三百两的聘礼,如今娶小刘氏也是三百两,还有这金钗银钗的,若不是儿子带了两百两银子和这两副金首饰回来,二弟妹不得怎么埋怨呢。”
  说起这个话题,陈礼忠下意识地摸了摸腰侧,想要抽根烟斗,谁知摸了个空,这才想起昨儿太高兴落下在正房了,遂转身出门,临行前提醒道:“别说这个了,你去隔壁屋子看看孩子们起了没,若是没起便喊他们起来,慧姐儿和康哥儿这里可别出了岔子。”
  听当家的这么一说,张氏道:“这还用你说,我刚让秀娘去喊了。”说罢从箱笼里取出另一个带锁的匣子,一扭身子坐在妆台前对着铜镜左瞧右瞧,小心地将儿子孝敬的金头面插在发髻上……
  看了又看,笑得合不拢嘴。
  媳妇虽然娶得不好,但儿子向来都是孝顺的,这么一副百多两银子的金头面说买也就买了。已逝的婆婆说得对,老三是要读书考状元的,这娶的高门媳妇只要她能做到面上懂事,对儿子也知冷知热的,家里也就满意了。
  若是真的不想奉养他们二老……那也不碍事,她还有个大儿子呢,秀娘是自己娘家侄女,孝顺得很。
  ******
  刘玉真忙完了厨房的事,在桂枝的服侍下回到了西厢房,刚一回来便看到段嬷嬷站在门口,看着她们俩连忙掀帘朝里头道:“姑爷,姑娘回来了。”
  陈世文在屋内刚换上一件红色锦缎外袍,看着她从外头进来惊讶地问道:“你刚刚去哪儿了?”
  刘玉真望着他,感觉陌生又熟悉,她控制住脚步缓慢走近,低声回道:“妾身去给家里人准备早膳了。”
  陈世文很明显地愣了一下,脸上露出了个笑容柔声道:“辛苦你了,不过往后不用做这些,我与祖父和爹娘都商议过了,待回门后家里会再买两个下人,这些事往后让下人们去做便可,你看好家里我便安心了。”
  刘玉真松了口气,她的确没有想过天天对着灶台思索柴米油盐,是以才从刘府的大厨房里挑了个顾厨娘做陪房,她刚刚还在计划着怎样让顾厨娘把两位妯娌从厨房里排挤出去,好让她不那么显眼,陈世文这么一说就两全其美了。
  “既是如此,那这几日妾身就让顾厨娘去帮忙吧,她是从京城来的,两边的菜肴都做得好,尤其是那用蜜抹过的烤鸭,皮酥肉嫩汁水丰盈,也让长辈们尝尝不一样的口味。”
  这等小事,陈世文自是点头,然后就有些相顾无言了。
  两人虽然在婚前见过几次面,也曾同处一室患难与共,后面刘玉真更是鼓起勇气上门自荐,但鉴于礼教大防及当时的心境并未说过什么贴心话。所以两人虽然亲密如一体,但相互之间并未有太多了解。
  冷场自然不可避免,好在桂枝恰好取了大红衣裳进来侍候她换上,换好衣裳的刘玉真如同穿上铠甲,主动问起了慧姐儿和康哥儿。
  慧姐儿和康哥儿是陈世文和刘家大姑娘刘玉珠的两个子女,今年一个五岁一个三岁,刘玉珠以前常带回刘家来,但她去了之后便没见过了。昨日人来人往的她盖着盖头只听到了声音,没亲近过,今日她便想着在敬茶前先见上一面,熟络熟络免得到时出了差错。
  提及一双儿女,陈世文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孩子们刚起来,娘和四妹照应着呢,我们也过去吧。”
  ***********
  敬茶的地方在第一进的正房,也是整个陈宅最宽敞亮堂的地方。
  堂屋内,老太爷坐在了上头,大房和小姑坐在左侧,二房和姑太太一家坐在了右侧,小孩儿们站在母亲身边,如此便是全家齐全了。其他来认亲的亲朋们往后坐在了第二排,第三排,老太爷瞧着这人丁兴旺的模样呵呵直笑。
  刘玉真跟在陈世文身后,先向陈世文的父母陈礼忠和张氏敬了茶,奉上衣裳鞋袜,陈礼忠连声道好给了他们一人一个荷包,婆婆张氏则往她手里放了两支三凤尾步摇,这让几年前听大姐姐耻笑过这位婆婆吝啬作风的刘玉真略有些惊讶,但脸上却是一副羞涩模样,口称“母亲”。
  她这一番动作均被在场的众人看在眼里,老太爷也暗点着头,觉得这个新孙媳妇的确是比先头的懂事,旁的不说表面功夫做好了。陈家从来不指望高门媳妇有多么勤快,本来娶进来就不是干活的,但也不能甩脸子把婆婆当做婆子使唤啊,不像样!
  思及此陈老太爷轻咳了一声道:“你进了门就是我们陈家的人了,要和文哥儿好好过日子,他有了前程才是你的福气。”
  刘玉真低着头,恭敬回道:“是,孙媳谨遵老太爷教诲。”
  老太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好好,你们日子过好了就是孝顺了。”
  两人低声应是。
  给老太爷敬完茶,家里的长辈们便剩下二房和姑太太了,陈老太爷这一房人丁不甚兴旺,老一辈只剩下了老太爷,其他的都出了三服。小一辈则是大老爷陈礼忠,二老爷陈礼信,还有姑太太陈桂花。
  陈礼信已过世多年,其妻戚氏白白胖胖的,声音爽朗瞧着很有些精明,喝了茶后给了她两个金戒指。
  至于姑太太陈桂花,嫁到镇上如今家里开了个小酒楼,也是穿金戴银的富态得很。她的大女儿嫁到了隔壁县有孕在身这次没有来,剩下的二儿一女都尚未成亲。
  嫡亲的长辈们拜完,便是张家五位舅舅四位舅母,还有一位舅母在家侍候老太太并没有来。舅家认完之后便轮到了隔房的长辈们,按照辈分一个个的拜过。
  原本是要跪下磕头的,但陈世文如今有举人功名在身,见官都可不拜,刘玉真身为举人娘子在这乡下地方也没几人能受她的礼。
  所以除了陈老太爷这个祖父和陈老大夫妇之外,二人一个作揖一个福身,长辈们也不太敢和一身气派,风姿卓然的两人唠嗑,这拜见亲戚长辈的程序很快走完了。
  刘玉真送出去了两大箱子的衣裳鞋袜,收回来小半箱子的荷包、银簪子、银角子甚至还有铜板和大红麻布。
  长辈的拜完剩下的小辈们都一一见过,陈家老大,也就是陈世文的嫡亲兄长陈世诚今年不过二十六岁,老实忠厚的模样但瞧着比陈世文老多了,身高也矮一些,穿着一袭蓝色绸缎长袍,呵呵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嫂小张氏,是大太太张氏的娘家侄女,陈世文表姐,和陈世诚成亲七八年了但至今只有一个芙姐儿,今年七岁。
  小张氏很是拘谨,刘玉真递出去的茶还没到呢就伸长手来接了,一下子喝了一大口险些呛到,连忙忍住给了她一对银步摇。
  芙姐儿也很拘谨,胆子不大今早上一直被小张氏拴在身边一步都没放开,瞧见了刘玉真小声地喊了句:“三婶婶。”
  陈家老二陈世方是二房独子,年二十五,其妻是镇上吴秀才的孙女吴氏,如今在吴秀才的书塾里读书,随了其母戚氏,略有些白胖。
  二嫂吴氏瞧着是个聪明的妇人,戴了一副银头面和一双银手镯,脆生生地喊她三弟妹,和大嫂小张氏一样给了她一对银步摇。其独子宇哥儿和慧姐儿差不多大,调皮捣蛋到处跑来跑去,摔了也不哭,自个儿爬起来。
  另外还有一个小姑陈荷花,今年十四岁尚未定下人家,长相清秀笑得很是腼腆。
  芙姐儿、慧姐儿、宇哥儿、康哥儿这四个孩子便是陈家的曾孙辈了。
  慧姐儿和康哥儿由张氏带在身边,刘玉真是认得这两个孩子的,在他们小时候刘玉珠经常带孩子回刘家,她一回来作为姐妹的刘玉真依礼就要去看看,一来二去见得多了对这两个孩子特别是年纪大些的慧姐儿并不陌生。
  但今日,他们看到她却很是排斥,不肯开口喊一声娘,慧姐儿已经知事了,撅着嘴一声不出,而康哥儿则一个劲地躲在婆婆张氏身后,说急了竟然赖在地上打滚。
  当时陈世文的脸就铁青的了,正要开口训斥却被刘玉真拦住了,她蹲下身子问慧姐儿,只说着府里的老太太和外祖母们都想着慧姐儿,小时候她还在老太太院子里抱过她,问她还记不记得老太太和外祖母。
  大姐姐去时慧姐儿已经知事了,闻言迟疑着点头。
  刘玉真松了口气,笑着搂过了她,说改日带她去见见老太太和外祖母,然后给了她一套虫草模样的首饰和一对荷包,再让桂枝端了绒花来。
  慧姐儿三岁多刘玉珠便去了,此后便长在乡下祖母的身边,日常瞧着的无非是红头绳,灰布包头,连那银簪子都不多见,何等见过这么精巧的首饰?还是那蜻蜓蝴蝶的模样,绒花也是栩栩如生,顿时便移不开眼睛,刘玉真笑着从中挑了两支插在她的双丫髻中。
  至于康哥儿,被大人们哄起来,刘玉真担心他再闹没有靠近,不远不近地站着给了他一套文房四宝,玩具是没有的,这个时候也不适合。小男孩胖嘟嘟的,躲在张氏的身后,悄悄探出头来瞧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