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 > 非正常音乐家 > 第1344章
  老爷我手提一箱大提琴,从太和殿一边走到另一边,累的都得喘好几口。
  这是某些演奏家的噩梦。
  尤其有些演奏家上了年纪。
  就别太和殿了。
  直接叫太医吧。
  反正抄近道……
  ……
  此时的太和殿,全员集结。
  饶是三十余乐团人尽数到齐,人多归人多。
  但太和殿里也真的不觉得有多么拥挤。
  很快,李少杰便开始进行布控。
  因为是合奏,并且是室外。
  所以,李少杰将全部的乐团打散,按照乐器来分布。
  所有的乐团演奏家也都欣然接受。
  不如说,非常支持。
  这才是真正属于全人类的音乐。
  很快,太和殿的广场与台阶上,被安排好了人。
  这不是三十余家乐团。
  而是一个乐团,一个扩大了三十倍配置的乐团!
  李少杰在中间靠前的部位,而中间靠后,以及两边的最后方。
  包括李少杰所处的中心左右前方。
  被安排了各个声部的合唱团。
  宏伟的建筑,宏大的人群配置,世界上最顶尖的演奏家。
  纵使只从旁边看上一眼,都会感觉到一阵阵的心潮澎湃。
  李少杰拿着麦克风。
  真实演出的时候不会用麦克风,但调配过程还是需要的。
  “大家安静一下,接下来是试音环节。”
  很快,身边的翻译便用各种语言重述了一边。
  而每一次重述,都会感觉周围声音瞬间弱下去三分。
  直到整个广场,完全静音!!
  如此的号召力与执行力,让周围观看的领导眼中满是佩服。
  不愧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乐团们!!
  而随后,便也是自豪起来。
  领导了这一切的,是我们cn的音乐家!
  第553章 人文精神闪耀之时。
  语言的不同,并不会影响排练。
  交响乐的调度是有自己的体系的。
  比如,在总谱中,会清晰的编写乐器分类。
  一页总谱,其实就相当于单个乐器的一行,这也是为了让指挥家能够更加直观的去看到整部作品的层次。
  而调度上更是便捷。
  比如,一页总谱的最下面五行,一定是小提琴一声部,小提琴二声部,中提琴,大提琴,贝斯,所构成的弦乐组。
  每一行的前方都会标注乐器。
  比如flauti,就是长笛,缩写为(fl.),flauto piccolo就是短笛,缩写为(picc.)。
  volino i,便是第一小提琴,后面标记了ii的就是第二小提琴,viola就是中提琴等等等,各自也有各自的缩写。
  对于世界上最顶级的这些乐团,这些东西不过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常识中的常识罢了。
  而细致排练中,如何不通过语言的交流,就达成指挥家需要的效果呢?
  其实更是简单,远没有想象中的难。
  音乐术语的划分是极其繁琐严谨,却极其易分辨的。
  比如,音响上的从弱到强,便可以有很弱的pp,一直到p,mp,mf,f,到达ff的很强。
  如果是渐进式的渐强,或者渐弱,也有dim与cersc的标记。
  像是个别音的突然加强的sf,强后马上变弱的fp标记等等等……实际上是非常细致的。
  就连音乐的速度都会划分出相当多的分类。
  比如庄板的grave每分钟40拍,最急板的prestissimo是每分钟208拍。
  中间包括了很多人听说过的名次,比如慢板,柔板,行板,快板等等等……
  就连音乐表达中所需要的情绪,也是有非常严谨对应的通用语言。
  甚至有“如葬礼地”(funebre)情绪标记,而“隆重”“庄严”的(maestoso),与其非常相近的“着重地”“清晰地”的(martiale)都会有所区分。
  这些东西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普通人很难接触到,所以,在想象古典乐团排练难度的时候,会有相当大的出入。
  这也是为什么李少杰说要指挥三十多个乐团的时候,全世界的观众都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就算光从语言交流上来说,感觉都要用死好几斤的翻译啊……】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哪怕你李少杰不需要翻译,能保证不同乐团里乐手之间不需要翻译吗?
  ……还真不需要翻译,甚至不需要交流。
  这个交流指的是常规交流。
  但实际上,这样的交流也就是日常会用到,完全不影响作品合作。
  而在作品的合作上,大家所依靠的交流工具……
  只是音乐罢了。
  而李少杰的调度十分的简单。
  拿着麦克风,需要试音的时候,发布的指令相当的精简清晰。
  “vi 1,allegretto,accarezzevole,mf!”
  这么一个简单的指令,即可告知所有人相应的信息。
  第一小提琴,小快板,亲切温存地,中强。
  直接点出指挥需要的小节数目,然后用最简洁的指令,便可以很好的指挥全体。
  场地确实很大,如果离得远的话,在正式演出的时候,肯定是看不到李少杰的指挥动作的。
  这就又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实际上,在乐团里演奏,每一个个体都是渺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