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第65节
  可看他睡成一小团儿憨态可掬的样子,又觉得小孩子本就该是这样的。
  从小到大,师长都说他天资过人,他尚且要日夜不辍的用功。他见过太多资质平凡的孩子,被规尺逼着死记硬背,点灯熬油的苦读,打肿了手哭红了眼,熬得体弱多病。
  科举之路何其艰苦?放榜之时站在贡院外一看便知,春风得意者才有几人,多是愁眉苦脸,或泣不成声,这些人肩负着全族的希望,根本没有回头路可走,他们耗干了青春,磨光了锐气,有人半途放弃,有人穷困潦倒,有人或病或疯,有人皓首穷经仍是白衣童生……
  怀铭从长凳下筐子里拖出一条厚厚的毯子,轻轻搭在弟弟身上。
  看着弟弟稚嫩的脸颊,又想到家里可爱的幼妹,有什么关系呢?有父亲在,有自己在,他们一生都会平平安安的。
  马车在街口停下,车夫将厚厚的车帘掀开一条小缝:“大爷,胡同里堵了别的马车,进不去。”
  怀安脑袋向前一磕,醒了。发现自己把口水弄到大哥衣服上去了,怪不好意思的。
  怀铭道:“我们走进去,走吧。”
  怀安揉着惺忪睡眼跟着大哥跳下车。
  原来胡同口停了几辆马车,家门口也停了两辆,将狭窄的胡同堵得水泄不通,进进出出的许多小厮仆妇正在搬东西。
  二人惊喜:“是祖母和婶婶他们来了!”
  家里热热闹闹的,李环媳妇指挥着下人们整理箱笼,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不但二婶回来了,二叔也回来了,他奉命回京接收的以兵代赈的流民,正好回家好好过个年。
  一家人都聚在上房说话呢,见兄弟两个进去,又是一阵喧腾。
  两人给祖母行了大礼,拜见叔叔婶婶,与兄弟姊妹问好。
  怀安围着祖母说了一大堆好听的话,把祖母哄的合不拢嘴,鬓边新生的白发都变成闪着银光的亮银色。
  陈氏将怀安揽在怀里,因舟车劳顿而疲惫的脸上满是享受天伦的喜色。
  “老大催得急,这一下子都来了京城,铭儿明年秋闱可怎么办?”陈氏问。
  怀铭笑道:“祖母宽心,人要是考得上,住在桥洞底下都能考得上。”
  陈氏一愣,随即大笑:“糟糕糟糕,怎么一时不见,铭儿也变得促狭了!”
  “母亲看这些个孩子,才半年不见长高了不少!”季氏道。
  “是啊。”陈氏笑道:“芃姐儿都满地跑了,我们哪里能不老呢?”
  正躲在人堆儿里偷果果吃的芃姐儿突然被点名,硕大的柑橘吧嗒一声掉在地上,咕噜噜滚落在二叔沈录的脚下,整个娃原地呆住。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沈录剥开那颗橘子,招手让侄女过去。
  芃姐儿这年纪还不太记人,分开半年就容易生分,沈录身上又带着武将的杀伐之气,躲在哥哥姐姐们身后,又忍不住好奇,只探出一颗毛茸茸的小脑袋。
  许听澜见状:“芃儿尤其爱吃橘子,前天吃得上火流鼻血。”
  陈氏忙道:“可不敢再这样吃了!”
  许听澜是怕二叔尴尬的说辞,结果芃姐儿为了一口橘子居然真的跑到沈录面前,撑着膝头大喇喇坐在了他的身上。
  抱着团团一派稚气的小侄女,高大魁梧的汉子险些化成了一滩水。
  “就吃一瓣,好吗?”沈录好声好气的与她商量。
  芃姐儿昂着小脑袋,霸气十足的伸出两个手指头。
  沈录毫无原则的答应着:“好好好……”
  怎么都好。
  ……
  腊月下旬,沈聿料理完手头的活儿,收拾行李,准备回城。
  带着一众官吏随从出门时,忽见山脚下黑压压聚集了不少百姓——少说有数千人。
  官兵上前一步挡在沈聿面前,按住腰间的刀柄。
  却见这些流民衣衫褴褛,扶老携幼,攒动几下,纷纷跪倒在地,顶礼膜拜。
  为首的老者哽咽道:“我们牢记大人的恩情!沈大人,请受我们一拜。”
  沈聿做官做到这份上,不是没接受过别人的跪拜,可是眼前这数千人一跪,却是他根本无法承受的。
  他拨开官兵上前,亲自搀扶起老者:“老丈请起!诸位父老乡亲快快请起!沈某愧不敢当。”
  “沈大人!”老者道:“咱们流民村的男女老少,都是无家可归之人,能活下来,有饭吃,有地种,全赖大人所赐!”
  大庭广众之下,沈聿不能受这样的话,要说是陛下的恩典,是朝廷的决定,自己只是代为施行,不断请老者起身,请乡亲们赶紧起来。
  流民们迟迟不肯离去,沈聿知道,他们漂泊日久,被人驱来赶去,生怕自己一旦离开,朝廷反悔,又会派官吏来驱逐他们。
  便站上门前的高台,高声道:“诸位乡亲,此前本官脾气大了点,是因为情势严峻,怕死更多的人,还望诸位多多包涵。”
  众人纷纷摇头否认,有些人已经声泪俱下,七嘴八舌道:“大人都是为我们好,遇到大人这样的好官,是我等之福!”
  沈聿点头道:“安置大家伙儿在此地安家,本官责无旁贷,本官走后,各位只需从县里的安排,盖好房屋,开垦田地。本官像向各位保证,你们放心在此地安居,朝廷的决策不会变。另外,本官已向县衙递交公文,年后流民村将正式更名为‘南雀儿村’和‘北雀儿村’。”
  沈聿的声音掷地有声。
  台下先是一片静默,不知谁喊了一声:“谢沈大人活命之恩!”
  数千人哭成一片,沈聿鼻翼酸楚,左右官吏、兵卒亦红了眼眶。
  终于打发百姓们散去,沈聿召集了值守的官吏议事,沉声嘱咐:“请你们务必记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众人心生惶恐,纷纷表示,绝不会欺辱虐待流民。
  家里的大门已经挪了位置,让他稍稍有些恍惚。
  穿过二门和抄手游廊,回到正院,只见芃姐儿穿得像个毛球,正在院子里跳房子。见到他既惊又喜,张着小手朝他扑过来。
  沈聿将她抱起来举高,搂在怀里亲了又亲。
  “扎扎!”芃姐儿笑着推开老爹,嫌弃他脸上的胡茬。
  于是,本欲蓄须的沈聿,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刮胡子——胡子这辈子都能长,女儿没几年就长大了。
  许听澜眼底一片笑意,指挥丫鬟帮他备好热水,先洗去一身风尘,再去给母亲请安。
  沈聿握着妻子的手:“累坏了吧?胃病有没有犯过?”
  许听澜摇头:“我自己留心忌口的,没再犯过。”
  “那就好。”沈聿松了口气,又问:“怀铭怀安怎么样?”
  “怀铭在学堂呢,怀安去王府上课了,这段时间谢学士的夫人来帮了不少忙,王府里又是他在给世子和怀安授课。”许听澜道:“年底备礼时要多添一份。”
  沈聿打趣道:“你与他的家眷照常走礼,对谢子盛不必太客气了,我托他给怀安找先生,找了几个月,愣是连影儿都没见着。”
  许听澜驳道:“看你这话说的,人家是好心帮你,办的成办不成都是帮你,怎么反倒埋怨上了。”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沈聿笑道,“祁王嘱咐他‘慢慢地’找,不要急,最好找个三年五载。这等‘媚上的小人’,替我上几天课是活该的,不用可怜他。”
  许听澜一愣。
  祁王殿下这是什么爱好?做王爷枯燥乏味,就喜欢看孩子拆家玩?
  她面带担忧:“他们弄的那个大棚,如今怎么样了?”
  沈聿哼笑一声:“过了这个年,该给他们收收摊了。”
  第69章
  不知不觉间, 沈聿画好的九九消寒图已被许听澜填满了一大片。
  二十三,过小年。老太太领着全家祭灶王,放鞭炮, 焚纸像,怀铭则领着一群弟妹去街上买糖瓜,据说是要用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后不要汇报家里的坏事。
  除了糖瓜, 还要买杂拌儿,也就是枣子、板栗、榛子等各色干果。
  卖饴糖、年糕的小商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来到胡同里那么一吆喝, 芃姐儿就率先往外跑。
  不消谁带着她, 都得追在后面付钱。
  腊月二十九, 下了今年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
  今日没有大朝, 沈聿早上睁开眼时才是卯时,窗外已经亮的像辰时了。
  怀安推开窗向外看去,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 白莹莹的雪压在枝头, 像甜而不腻的奶油冰淇淋。
  穿上厚底的羊绒靴子,带着耳暖和冬帽,嘴里冒着白色的雾, 脚踩在雪地里咯吱咯吱的响。他又故意抬高腿, 踩出更大的声音,身后留下一大一小的两串脚印。
  沈聿带着怀安先去了翰林院, 处理完手头的公文, 随后来到王府。
  衙门明日封印, 百官休假回家过年,他本打算不再在王府露面, 但谢彦开老母病了,告假在侍疾,他只好拿上书本,去王府给世子讲完今年的最后一堂课。
  祁王近两个月来第一次见沈聿,拉着他又说了半晌的话。
  一来是这段时间闷得,二来也确实关心流民的状况。
  祁王关心民生是好事,沈聿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详细讲给他听。祁王听得很认真,这是他头一次在父皇面前过问朝政,也算是向朝廷举荐了人才,因此颇有些成就感,仿佛亲身参与了一般。
  沈聿知道祁王并非真的“愚钝木讷”,他只是从小被忽视冷落,既没有参与过政务,也从未被教导过治国之法,人哪有生而知之的,都是一点一滴积累所得。
  说起话来,时间就过得很快。
  沈聿来到世子所的书房,前院,太监们在石阶上扫雪,扫除一条窄小的通道,后院,怕积雪将大棚压塌,花公公每隔一会儿就要亲自清理。
  荣贺和怀安并没有在殿内温书,而是带着几个年纪相仿的小太监,分成两队在雪地里打闹,玩的忘乎所以,竟没看到沈聿的到来。
  守门的太监见沈师傅来了,欲上前禀报,被沈聿拦了下来。
  今年入冬后只飘过几场小雪,昨夜难得下一场大的,小孩子看到厚厚的积雪哪有不激动的?
  沈聿也不打扰他们,轻手轻脚的走进书堂,坐在靠窗的位置上,随意取了本书看。
  直到小太监跑来提醒他们去用膳,两个孩子才惊觉已经到了中午。
  “沈师傅怎么还没来?”荣贺问。
  小太监说:“沈学士早在殿内等了二位半天了。”
  两人张了张嘴,互看一眼。
  “怎么不通禀一声?”荣贺责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