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其他 > 踏枝 > 踏枝 第211节
  宫里不缺聪明人,但她们想得太多,要得也太多了。
  淑妃要的也不少,她的喜好是精致的首饰头面,漂亮的绸缎料子,对她口味的点心菜肴。
  赏她的东西,淑妃真心实意觉得欢喜。
  那种喜悦太实在了,很能感染人,会让皇太后这个赏出去的人,都跟着高兴起来。
  谁不希望给出去的东西,能让对方打心眼里喜欢呢?
  哪怕是顺手赏的。
  比起其他人的恭谨、奉承,浮于表面的感激,淑妃就真切多了。
  夸东西,能夸到实处。
  譬如前回给她的宁神香料,淑妃会高高兴兴来说,不止她闻着喜欢,皇上闻了也觉得好。
  说话时那小神情、小姿态的,皇太后瞧着都心里暖和。
  至于为何会是这么个明事理、又不失孩子气的性情,皇太后想,这与淑妃的出身有关。
  乱世艰难。
  程皇后也好,顺妃也罢,她们虽也长在乱世,但自家背景不错,吃穿都能体面。
  淑妃的娘家很普通,民间孩子一个,幼年必然吃了许多苦。
  等大周初建,政局渐渐稳定下来,长辈捡起了课业,考取功名,才算是渐渐摆脱了苦日子。
  能吃饱穿暖了,才会有余力让淑妃学这学那,长大后选入宫中。
  吃过苦、受过穷的孩子,会格外珍惜物什。
  金银是富贵人眼中的阿堵物,却是穷孩子眼中能换来一切的救命物。
  想到这些,皇太后看淑妃的目光,越发柔和了许多。
  淑妃笑着,与皇太后说些家常。
  她的语调不快,一如她渐渐平静下来的心神。
  任何的不解、疑惑,都要一露出苗头就摁死,只要摁得快,皇太后信她,就不会仔细琢磨。
  一旦苗头长高了,只靠这么三言两语,就挡不住了。
  而疑惑的种子只要长起来了,就像一根刺,再也拔不掉了。
  另一厢,永宁侯府里,季氏满头大汗。
  大姑娘去安国公府,好坏都还不知道,季氏实在坐立难安。
  闲着就会胡思乱想,干脆,让自己忙起来。
  大太阳下打两套拳法,就无暇想其他了。
  正练着,一位嬷嬷急匆匆从前头来,禀道:“宫里使人来了,慈宁宫召老夫人进宫。”
  季氏一掌劈在木人上,没控制好劲儿,痛得皱了下眉。
  今儿怎么一回事?
  一会儿安国公府请大姑娘,一会儿慈宁宫请老夫人。
  她们永宁侯府,成香饽饽了?
  简单擦了下汗,也顾不上整理仪容,季氏忙往正院去。
  屋里,永宁侯夫人端坐着,与那内侍道:“张公公辛苦。”
  “哪儿的话,”张公公笑道,“是了,淑妃娘娘托杂家带句话,说是前回听贵府大姑娘提过府里的百合糕,她也想尝一尝。”
  侯夫人眉头一抬,道:“不巧了,她出门去了。”
  “是,娘娘说了,今儿大姑娘不得空,改天大姑娘空着、入宫时,捎带些。”张公公道。
  话一入耳,侯夫人心里咯噔一下。
  季氏正好进来,也听得这么一句,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
  这话,好像不太对劲。
  偏她一时之间,没品出具体的来。
  季氏迟疑着,看向侯夫人。
  永宁侯夫人哈哈一笑,与季氏道:“今儿厨房做没做百合糕呀?”
  季氏照着往下答:“没有做,只有些豆沙糕。”
  “让人去装起来,”永宁侯夫人吩咐完,又笑着与张公公道,“不是我自夸,我们府里的厨娘,做点心手艺确实不错。张公公坐着等一等,我进去换身衣裳,也让厨房备些别的,我带着去给娘娘。”
  第243章 不能犹豫
  合情合理。
  张公公当然不会拒绝,更不会多想什么,依言落座,从采薇手里接了茶,稍作休息。
  永宁侯夫人冲季氏努了努嘴,催道:“安排好了,就进来替我选身衣裳,好久没有进宫了,不能失礼了。”
  季氏应了。
  出去交代了汪嬷嬷几句,便赶紧回屋里,一直进到寝间。
  绕过屏风,季氏定睛一看,果然,老夫人的脸上半点笑意不剩,凝重极了。
  “老夫人,”季氏上前,压低了声,道,“您说淑妃娘娘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着,怪怪的。”
  大姑娘与她说过,淑妃娘娘是自己人。
  自己人会捎带着来讨点心吃?
  御厨房里,什么好吃的没有呀!
  再说了,自家厨娘、自家知道,他们永宁侯府的百合糕,就那么个意思。
  即便是各人各口味,大姑娘中意的也是豆沙糕,而非百合糕,和娘娘说家常时说起来,一准也夸豆沙糕。
  侯夫人也晓得,这个儿媳妇不擅长这种弯弯绕绕的,能听出怪,可见是已经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我问你,”侯夫人指点她,“娘娘怎么知道阿鸾今儿不得空的?”
  季氏一愣,而后,灵光一闪,思路一下子有了。
  “先前,盯着我们府的那些人,往皇上那儿报了,”季氏点了点头,“晋大姑奶奶过来,坐的是安国公府的马车,马车离开,门房上问了礼,盯梢的人看到了,晓得是我们大姑娘去了国公府。皇上知道了,娘娘就知道了。”
  侯夫人颔首,又道:“宫中出入,亦都有档,皇上问了就晓得,二皇子妃也在安国公府。”
  季氏一听,心猛地一跳。
  “若是没有别的打算,皇太后只是召我去说几句家常,淑妃娘娘不会暗示。”侯夫人眸色沉沉,锐利极了。
  季氏赞同极了。
  一定是娘娘看出了端倪,才会……
  “偏是句暗示,”季氏叹道,“若是来个明白人,我就不用猜了。”
  侯夫人哼笑了声:“能赶上一句暗示,已是难得了。”
  想想也是。
  那张公公从慈宁宫过来,淑妃能让他捎句话,此刻定然也在皇太后跟前。
  娘娘哪有机会,使唤个信得过的?
  便是抓到个时机,避开了眼目,等叫个自己人赶到永宁侯府,她也已经随张公公进宫去了。
  迟了一步,再明示,也只能让这小儿媳妇急得团团转了。
  “就是个猜测,”侯夫人道,“皇上知道阿鸾去了安国公府在先,才会有皇太后召我进宫。
  宫里一定在谋划些什么,要不然,皇太后才懒得找我过去东拉西扯呢。
  此去不妙,你在府里激灵些,阿鸾若回来了,你们多商量。”
  季氏点头,小鸡啄米似的。
  听到最后头,一个问题一直在脑袋里转。
  若大姑娘迟迟没有回来呢?
  若老夫人进宫后,也迟迟没回呢?
  这……
  侯夫人一面交代话,一面换了身进宫的衣裳。
  季氏回过神来,帮着老夫人更衣,又替她麻利地梳了个头。
  外头院子里,传来一阵脚步声。
  季氏听见了,低声道:“应是点心送来了。”
  很快,那脚步进了屋子,却没有停在中屋,而是穿过次间,直进到寝间。
  季氏抬头看去,从屏风后转过来的人,正是汪嬷嬷。
  刚与张公公打过招呼,汪嬷嬷脸上的笑容还没有收起来,她匆匆走到梳妆台边,压着声,道:“盯着安国公府的人来报,说是宫里使了两个嬷嬷过去。”
  季氏捂住了嘴,瞪大眼睛看着侯夫人。
  就是这个了!
  娘娘察觉到的“打算”,一定就是这个了!
  “好一个颜润茗!”侯夫人骂起人来,点名道姓,“没上过战场,还知道调虎离山了!”
  季氏握紧了拳头。
  老夫人在宫里,不知外头事情,大姑娘即便在国公府里吃了亏,她也鞭长莫及。
  一旦皇上借国公府状况发难,她季氏,能抵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