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269章 把酒话关外
  当晚已经来不及赶回京师,朱由检就在顺义县城扎下大营。√∟頂點小說,
  六位尚书在顺风酒家为朱由检接风洗尘,其他的大小官员,分别宴请相应的军官,只有普通的士兵没人宴请,他们人数太多,六七万人只能在军营吃大锅饭了。
  六位尚书联袂宴请皇帝,真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汉人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问题都是在酒桌上解决的,“酒杯一端,政策放宽”,朱由检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将自己的施政理念,向尚书们输灌输灌。
  “朕这段时间不在京师,治理国家的大事,就劳烦各位了,这第一杯酒,朕就借花献佛,各位大人,辛苦了!”
  “陛下,应该是我们敬你才对,”黄立极与其他尚书们对对眼,“陛下英明神武,盖过任何一位历史明君,应该是臣等敬祝陛下!”
  “是,是,是臣等敬祝陛下!”众人一起应诺。
  “哈哈,”朱由检大笑,“黄爱卿一向不喜欢拍马溜须,今天这是怎么了?”
  “陛下,臣这不是拍马溜须,”黄立极正色道:“这是臣等的肺腑之言。”
  “那朕就饮了这第一杯。”朱由检一饮而尽,六位尚书也是干了。
  侍卫上前,给各人满上第二杯。
  朱由检欲待举杯,黄立极抢着说道:“陛下,这第二杯酒,乃是臣等为陛下接风洗尘,恭迎陛下北伐大吉,胜利归来。”
  “哈哈,北伐是比较顺利。”朱由检又陪着尚书们干了,“黄爱卿,这第三杯,可有什么说法?”
  “陛下,”黄立极举起酒杯,“这第三杯,乃是批评酒,陛下亲自北伐,臣等在京师监国,有不当之处,还望陛下指正。”
  朱由检暗骂黄立极滑头,自己还未归京,没有接触到具体事务,怎么知道他们哪儿做得不对?不过,京师比较安稳,他们在大局上还是不错的,“众位爱卿,朕在关外的时候,京师平安,举国祥和,你们的功劳不小,这杯酒,也算是朕对你们的感激,你们辛苦了!”
  “陛下北伐更辛苦!”
  君臣又是满满干了一杯。
  酒过三巡,他们喝酒的速度就慢了些,黄立极终于忍不住好奇:“陛下,大明与建奴在辽东打了十几年,胜少负多,陛下怎么一战就灭了建奴?”
  “哈哈,”朱由检又是大笑,“当然是大明国力强盛,火器先进。”朱由检将北伐的事,拣要紧的地方,简要叙述了一下。
  “陛下,原来如此!”黄立极等人唏嘘不已。
  朱由检闷声吃口菜,他光顾着喝酒说话,到现在一口菜都没吃。
  黄立极又不让朱由检安分吃菜了:“陛下,既然恢复了辽东和奴儿干,今后怎么治理这些地方?”
  朱由检放下筷子:“袁崇焕现在怎么样了?他回来了吗?”
  李春烨答道:“陛下,还没有,袁崇焕传书兵部,他那儿已经结束战斗,正在回京师的路上,估计一个月以后,才能回到京师。”
  “奥,”朱由检放下心来,既然袁崇焕就要回来了,那战斗应该还算顺利,“朕想起了今天中午的事,大量的百姓举着日月军旗,如果他们举的是国旗,就会更好了------百姓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军队,更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陛下是说……”黄立极摸不准朱由检的意思。
  “黄爱卿,朕打算为大明设立国旗,作为大明的象征,至于选用什么样的图案,就交给你们礼部去办吧!围绕军旗的图案,适当改造一下。”
  “是,陛下。”黄立极拱手,“回到京师之后,臣立即着手去办。”
  “刚才黄爱卿问道辽东与奴儿干的事,其实,朕的想法很多,”朱由检吃口兰花菜,也不管其他人都在等候,“朕就说说关外吧!”
  见六人都是侧耳倾听,朱由检打算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反正这些计划,迟早需要他们去执行,“首先,朕打算在关外驻军。”
  “驻军?”黄立极轻声问了一句,代表了几人的疑问。
  在这六人中,李春烨对朱由检了解最多,自从发现洪承畴没有随军回京,他就猜到了。
  “你们想想,大明的奴儿干都司,为什丢掉了?”
  “陛下,奴儿干都司的丢失,不是因为建奴的崛起吗?”工部尚书李长庚皱起了眉头。
  “你说的不全对,”朱由检夹快鲤鱼塞进嘴里,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如果奴儿干有大明的驻军,在建奴崛起的时间,完全可以两面夹击建奴,遗憾的是,奴儿干并没有大明的驻军。”
  “陛下,大明不是在奴儿干有许多卫所吗?”户部尚书毕自严觉得越听越糊涂了。
  “毕爱卿,从户部的档案中,你看到大明给这些卫所发放过军饷吗?”
  毕自严摇摇头:“没有,陛下。”
  “这就对了,如果这里是大明的卫所,怎么会没有军饷?那士兵们吃什么?”
  “陛下,臣明白了,大明虽然在这些地方设有卫所,但所有的士兵和将领,都是当地的人!”兵部尚书李春烨马上醒悟过来。
  “侯质说得很对!”朱由检向他投去目光,大有“知我者,侯质也”的感慨,“由于所有的将士都是当地人,当大明遇到危机的时候,他们只会观望,不会真心帮助大明,大明要是失败了,他们就投靠建奴,对他们没有任何损失。”
  “这些墙头草!”刑部尚书乔允升骂了一句。
  朱由检倒是非常释然:“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这些弱小的民族,只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李春烨是兵部尚书,有对朱由检的治国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他对关外驻军的事,最为关心,“陛下打算如何在关外驻军?”
  “朕这次从关外撤军,洪承畴的第四军,就留在当地,他们分布在一千里到三千里的广阔区域。”
  “陛下,第四军驻扎得这么远,那他们的粮食补给怎么办?如果总是从京师运送过去,光是在路上的损耗,恐怕就会超过一半。”毕自严掌管着大明的钱袋子和米袋子,但他的手中,粮食却不太丰厚。
  “这就是朕要说的第二个问题,归化。”朱由检侃侃而谈,“朕不是要当地的弱小民族依附大明,而是要将他们归化为汉人,说汉话,习汉字,用汉名。”
  “陛下,大明自身的百姓已经有数千万,归化他们有什么用处?”吏部尚书王永光插了句。
  “在归化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习汉人的农耕之术,在当地生产粮食,直接以赋税的形式,交给军队,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向当地运输粮草了------大明军队在当地保护他们,他们自然要纳税。”
  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众人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由检继续他的施政理念:“当然,要归化这些民族,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所以朕打算向当地移送一些汉人。”
  “陛下,百姓肯去这么远的地方吗?”李春烨第一次替朱由检担忧起来。
  “这个,朕也考虑到了,”朱由检自顾喝了半杯水酒,“第一,让北五省失去土地的百姓移民关外,他们在当地不是没法生活吗?那就去关外,朕发给他们土地,每丁三十亩,不算少吧?”
  “陛下,这样还能减少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黄立极听出苗头了。
  “对,朕就是从这方面考虑的,只要失去土地的百姓,重新有了土地,像陕西那样的民变,再也不会发生了。”
  “一箭双雕呀,陛下!老臣实在是佩服!”乔允升已经在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要不是正在喝酒,他都准备趴到地上,以表达对朱由检的崇敬。
  朱由检冲乔允升点头示意,“这第二嘛,朕打算将这些百姓移民辽东,离他们原来的家园,也不算太远,要是遇上新元,还可以回老家看看。”
  “陛下,那其他的地方呢?”黄立极追问了一句。
  “这移民的事,要慢慢来,先移民辽东,等辽东真正成了大明的土地,再逐渐向更远地方移民,”朱由检话锋一转,语气十分坚决:“大兴安岭以西,土地广阔,但百姓非常少,朕有一个想法,想将重刑犯,比如刑期五年以上的犯人,连同他们的家属,一同流放到那里。”
  “陛下,这么远的地方,他们的家属怕是不愿意……”乔允升嘟噜了一声,见众人都没有反对,他的声音迅速消失,像是被消了音。
  “乔爱卿说得不错,要不这样吧,犯人必须流放,但家属由他们自愿。”
  “陛下,这样一来,还能减轻各地监狱的压力,依臣看,让这些犯人,戴罪为大明守土,也算是给他们自己赎罪了,”乔允升向朱由检一抱拳,以示对朱由检的钦佩,“但臣刚刚想起一件事,北地的游牧民族,民风十分强悍,他们愿意归化大明吗?他们肯种地纳粮吗?”
  “这点乔爱卿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