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大流寇 > 第346章 淮军的困境
  东昌府城,全城如同火炉,大街小巷不见一人,就听满城的知了叫。
  “妈拉个逼的,这他娘的要热到什么时候?再热下去,莫说行军打仗了,就是坐着都能热死!”
  率部攻占东昌府城的胡茂桢光着身子,只穿一条短裤坐在东昌府衙后院几棵老槐树下,一边拿蒲扇扇着,一边不住骂娘。
  这鬼老天真的是太热了。
  空气,是热的。
  呼的气是热的,吐的气也是热的!
  这导致胡茂桢扇来扇去,浑身上下的汗水不见半点少,反而是越来越多。
  “他妈的,水怎么还不来的!”
  胡茂桢心烦意燥。
  自六月以来,山东乃至整个北方都是艳阳高照,那太阳把个大地晒得水干土裂,把人晒得也是七晕八素。
  东昌境内几条主要河流的水都快要见底,下河摸鱼的百姓把河底的田螺、河蚌都给摸干净了。
  这也导致淮军供应第六镇的军粮输送成了大问题,因为运河的水也不多。济宁向北的运河段除了安山湖(梁山)一带有湖泊积水勉强维持河道外,再往北几乎不能通行,只能弃船上岸。陆运效率低下,加之天气炎热,根本无法及时将军粮输送过去。
  好在,第六镇进军途中没有遇到任何反抗,几乎是兵至城开,要不然恐怕第六镇就得因为无粮折回了。
  东昌府城是胡茂桢同李成栋合兵于两天前攻破的,城内的原明朝署东昌道工部主事于连跃冥顽不灵,死心踏地要做汉奸,城破之后仍领乡兵与第六镇巷战,致使胡、李二将折损多达三百余。
  这三百多阵亡将士可都是跟了胡、李多年的老卒,脾气暴躁的李成栋气不过就要下令屠城。
  胡茂桢也恼,可想到都督的三不禁令,还是将李成栋劝了下来。最后只斩杀了包括于连跃在内的四百多人,其余无知乡民都叫放回。
  本来攻破东昌府城后,胡李二部便要立即向山东境内运河另一重镇临清进军,可由于后方粮草无法及时运上来,天气又太过炎热,胡李二将便想在东昌稍作休整,一是等军粮过来,二是等气温降下来。
  这候 a*im ei43.com 章汜。第六镇其余人马在镇帅高杰的指挥下攻破了阳谷、范县、莘县,并同堂邑县、博平县、茌平等地的坚持顺政权抗清的力量取得联系。
  强牺 baolaixsw.com 读牺。按照都督的指示,高杰或是将这些散落的顺军游兵收编补充第六镇,或是仍委以地方县令管治之权。
  按计划,高杰本部也将同攻破东昌的胡、李二部合攻临清州,然后以临清州为第六镇本部驻地,同德州、济南形成“三角”关系,共同抵御有可能南下的满洲大军。
  只同样因为天气原因,高杰那里也是苦不堪言。
  高温导致的旱灾,使得阳谷、博平等地禾苗尽枯,庄稼绝收,蝗虫肆虐,饱受兵灾的当地百姓无法存活,纷纷外出乞讨,淮军在当地能够收集到的粮草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后勤的严重压力反馈到了济宁这座淮军的大粮仓,因为对曲阜孔家近乎灭绝性的抄查,大量孔府存粮被转运到了济宁,可是因为运河水位下降原因,这些粮食也没办法快速输送到北方。
  因此,事实上淮军的“夏季”攻势是暂停的,除了德州方面。这也是为何在淮军如此众多兵力北上的情形下,手里基本没兵的清山东巡抚方大猷仍据有北部十余州县的原因。
  不是淮军不想一举收复山东全境,实是他们没办法做到。强行北上临清,第六镇面临的不但是无粮,更是炎暑。
  “旅帅,水来了,水来了!”
  几个胡茂桢的亲兵满头汗水的抬着两大桶水从衙门的后院侧门担了进来。
  “快拿来!”
  胡茂桢不等水桶放下,就将脑袋连同半个身子伸了进去。
  入水那刻,浑身毛孔为之一扩,舒坦得不得了。可等他再次出来站了没到小半柱香时辰,浑身上下又燥热起来。索性叫亲兵找来原先知府老爷洗澡的木盆,直接躺了进去。
  “你倒是快活!”
  李成栋过来的时候瞧见躺在木盆中的胡茂桢,二话不说上前就将他往外拽,然后自个跳了进去。
  “有你这么干的吗!”
  胡茂桢气得牙痒,旋即自个拿了个小凳子坐在一边,看着在水里快活的李成栋,忽的叹了一声,“算起来,这北方旱灾有好几年了吧?”
  “我记得崇祯十二年的时候山西的汾水、漳河就开始断流,后来直接枯竭。打这以后连着好几年都这样,去年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甚至连蛆都叫百姓扒出来吃干净,可也不济事,最后还不是饿得到处死尸。”
  李成栋说完将身子直接缩进水里,连鼻子都不露。
  胡茂桢坐在小凳上没吭声。
  他是陕西人,十五年陕西大旱时米市都绝了,木皮石面食尽,听说没吃的父子夫妇拿刀剖对方...大量灾民弃耕逃亡,很多村庄变成无人村,那一幕幕都是惨绝人寰。
  “看今年这情形,怕旱灾更严重啊。”
  胡茂桢幼年家贫,有大志,面对波罗堡大路深沟,曾指月为誓,必填此沟,随高杰造反后对贫苦百姓也多怜爱。想着今年依旧大旱,不知要死多少人,心里不免有些难过。
  “这是天灾,又不是人祸,咱们能怎么办?”
  李成栋浮出水面,摇了摇头上的水,“咱们连吃的都成问题,又哪有粮食去救百姓。”
  “我想是不是可以将百姓往南迁?”
  胡茂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其让东昌境内的百姓易子而食,不若把他们迁到南边寻个活路。
  李成栋愣了一下,问道:“往哪迁?”
  胡茂桢说可以迁到徐州去,再不行迁到济宁那边也可以,那里旱灾不严重,又有微山湖,只要安置妥当,虽不能吃饱总能保住命。
  “你倒是个菩萨心,不过这事关系重大,这东昌境内十万人总有吧,就咱们这几千人怎么迁法?而且咱们还得北上抵御满洲人,哪里能抽得出手来...”
  李成栋不认为“移民”的事能办成,但见胡茂桢心思很重,便说真想干的话得上报。
  制大 制枭。“这为了百姓好的事,高帅和陆都督肯定会同意的,我只是怕鞑子会南下。”
  “怕什么,咱们怕热,他满洲鞑子就不怕热了?”
  胡茂桢认为至少入秋以前,北方的清军是不可能大举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