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第三次机遇 > 第二十二章 势在必然
  路喷洒口水,一路签订合同草约,签到后来连代表团不清签了多少回字,倒是几个随员机灵,一路留意着数据,统计半天后说道:“怕是已有3马克的光景了。”
  “什么?”伟吓了一大跳,按1海关两约等于3.06马克的汇率计算,差不多一万万两银子已经出去了。
  “七叔,这到底行不行?”伟不敢问荫昌,只能和载涛商议,“要是洋鬼子拿着合同找上门来,咱们拿什么钱履行?若是酿成外交纠纷再来一次庚子国变,咱们非得给皇上抽筋剥皮了不可。”
  “不碍事,不碍事,大政是皇上的定见,出了事也不是我们自作主张。何况临走前皇上再三交代由荫大人负总责,咱们可别僭越了,到时候闹个吃力不讨好。”
  “说是说这个理,但我总觉得心里直打鼓,一个多月了还不见柏林有什么动静,怕是人家当咱们开玩笑,听过就算数呢!皇上这釜底抽薪的计策固是英明,可毕竟相隔万里,不能随机应变,咱们这些当差的得有个计较。到底行不行?心里一定得有定见,洋人即便不上门来找麻烦,这些合同传回国去也是不折不扣的丑话……我可不敢再签了。”
  被他这么一劝,载涛也有些坐不住,急着去找荫昌商议。后者却是若无其事,只哈哈一笑:“咱们的差事差不多办完了,接下来便可寄情于山水间。”
  “您倒是好兴致,可这一揽子方案?”
  “该我们唱的戏已经唱了。该点的火也点了。这锅水到底能不能开,还要看萨镇冰这把火。”说着,荫昌便递过来一张从柏林发来地电报纸。
  原来后脚出发地萨镇冰已率领海军考察团抵达柏林。看他这幅胸有成绣的模样,载涛心中大定,只不免有些诧异:“不是说老六也要出来放洋么?怎么不见他名字?”
  荫昌嘴上敷衍,心里暗想:幸亏没来,要不然这3马克经他上下一折腾,还不知道得折损多少!
  有禁卫军考察团的良好印象。中国海军考察团也受到德国方面地热情接待,萨镇冰与提尔皮茨早先在中国仅有一面之缘,彼此并不熟络,但由于一揽子方案隐隐作樂,急于打探虚实的海军上将干脆不惜屈尊屈尊纡贵地陪同代表团考察。
  萨镇冰有意无意地回避提尔皮茨的旁敲侧击,只直截了当地提出希望向德国定4快速巡洋舰,并拿出了原则性要求——吨位在右,尺寸与德国新近服役的“埃姆登”号较为接近。但细节上有较大不同。中国方面要求采用最新式的燃油锅炉与蒸汽轮机,航速要求达到2节以上,后者仍采用燃煤动力,最高航速仅有23.5;布局上中国方面要求装备56英寸火炮。采用前3三联装后2双联装配置,可全转向同侧射击。而后者却采用10门单4寸火炮侧舷分布,火力不够集中;在防护力上,中国方面较后者多出来的几百吨吨位将用于加强防护,特别是非要害部位装甲厚度要从18mm强化至25mm以上关键部位仍保持80~100mm不变;水下火力上,埃姆登号采用2450mm鱼雷发射管,中国改成3,且口径提升至533mm.
  提尔皮茨更为关心地则是中国的港口建设。中国决定将开商埠秦皇岛港改建成军民两用港口,主要在原有防波堤外东南侧并行修筑一个设计总长为1500米的栈位码头,新建可停5000以上船舶的泊位九个,另在原防波堤外再修建五个泊位,同时还将对泊位前沿和航道水深进一步加深……等所有工程完工后,该港口总可停泊吨位将上升至十万吨,最大单独泊位能停靠一万两千吨左右的轮船。除秦皇岛外,中国海军将在葫芦岛附近兴建第一海军基地,在浙江洋面的舟山群岛兴建第二海军基地,将来拟在马尾以南港口兴建第三基地。萨镇冰隐约提到:如果德国海军愿意促成一揽子方案,这些港口工程与海防工事可全部委托德国公司主持修筑,中国自有港口不分军民在和平时期可向德国远东舰队开放。
  好大的手笔,好大的诱惑!
  禁卫
  团不知道,海军代表团不知道,看似逍遥自在、无动高层其实正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得知整个一揽子计划后,德意志巨头们的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第二反应便是力争达成。克虏伯公司与毛瑟公司代表密谈时就指出:“这实际上意味着德意志工商界在未来20内对中国市场特别是高利润市场的独占,谁不答应这样明显有利可图地计划,谁就是德意志的罪人。”
  至于风险,工业巨子不以为然——德国政府在当中享受了巨大地成果,理所当然应该为其背书,至于外交纠纷,过惯火中取粟日子的巨头们耸耸肩——如果我们通过这样“和平”的方式还要横遭他国阻挠,我们也要用我们的剑保卫我们的犁,我们的大炮也不是吃素的。
  政府内阁会议上,提尔皮茨已经被东方的活动据点和利益空间“征服”了,伏尔铿船厂,日耳曼尼亚船厂的代表盼望着这3000万马克的订单早已垂涎欲滴,等不及已经开始着手设计巡洋舰图纸,自然极力赞同;小毛奇与荫昌等人并无深交,但克虏伯、毛瑟、莱茵金属各大巨头的来头太大,参谋总长大人感觉不能失去这些德意志军火库支柱的支持;比洛首相背后的容克地主阶层虽然置身事外,但金融寡头与工业界大亨已经三天两头上门拜访,隐约提到如果某位政治家无法完成德意志的伟大,那么他就不配首相这个光荣职位的威胁,更有甚者直接指出,“若俾斯麦首相在,这一揽子方案早就实现了。”可怜的首相大人内外交困,又无俾斯麦的魄力,只能表示赞同。威廉二世本来就是一揽子方案的赞同者,前次开会被务实派官员用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所制约了一下,现在得到了陆海军与首相大力声援,纵然有外交部长的强烈反对,依然通过了原则性赞同的意见。
  430,在德国上下形成一致性意见后,《中德友好协定》正式签约,荫昌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皇帝特命全权大使。
  条约第一条冠冕堂皇地表示:《友好协定》是中德两国为维护东亚稳定与和平而签署的友好条约,不针对第三方,更不寻求结成军事同盟破坏地区目前的均衡状态——矛头直指英日同盟。
  为不刺激美国,协定第二条特意重申:尊重各国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不触及各国已经在华享有的相关商业利益与最惠国待遇。
  第三条则约定:中德友好基金用于协助中国在文化、科技、教育、军事等多领域的进步,亦为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德国的奖励基金,其使用方式由中德双方协商后决定——至于人数、规模云云,早就消解在秘而不宣的《附则》里。
  从字面上决计看不出任何阴谋与不良企图,反倒像是对美国退还庚款的跟随者,德国驻华公使就公然宣称,这是纯粹友好、互助与和平的协定。
  —
  谁信?
  中国人信!《帝国日报》公布协定内容后,各地电报如雪片般飞进了报社,或是大力赞扬皇帝的高瞻远瞩,或是极力称赞帝国外交人员的折冲~:3中德发表公告,决定双边关系由公使级提升至大使级后,这种热情就愈发洋溢。
  日本人不信!俄国人不信!法国人不信!英国人不信!……除了美国人有条件地表示嘉许与奥匈帝国无原则的支持外,几乎所有《辛丑条约》签字国都冷眼旁观着事态发展。英国公使朱尔典在向外交部汇报的电文中写道:“中德两国在敏感时期签署了这样一份协定,我本人直觉地认为是一个阴谋,是德国企图独霸中国的开始,大英帝国应该努力寻求对策……”
  事态发展已经不可遏止。在新任驻德公使到位前,荫昌作为特命全权代表签订了令人震惊的《中国皇室昭信债券发行和约》,将一枚重磅炸弹甩向全球政坛,所谓的《中德友好协定》与之想比几乎是一块惊不起任何浪花的小石子。全球关注的目光再次转向东方……第三次机遇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二十二章 势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