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规则系学霸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必须要推广独属于自己的理论
  院士增选会议结束。
  一大群院士走出来,顺带也把消息透露了出去,等待结果的几个候选人,知道消息的反应各不相同。
  赵奕是最淡然的一个,只是微微的笑了笑,礼貌的回应各种恭喜生,他心里还是有点小高兴,毕竟是评上了院士,成为国内最年轻的院士,早早的实现了学术‘等级’上的巅峰。
  黄钟的反应则是激动、不敢相信。
  在院士增选开始前,他被认为是数学物理学部‘最没希望’的候选人,一个是年轻,年轻并不是优势,五十五岁左右才是评选院士的‘最佳年龄’。
  另一个就是成果和学科问题了。
  黄钟致力于粒子间的磁力研究,国内数学、物理学术界,绝对是‘非常小众’的学科,他的成果其他院士想弄懂很困难,好多院士投票前都看一下,其他人对黄钟的学术成果的点评,然后再决定是否投赞成票。
  粒子数学的研究也有点吃亏,因为黄钟是南城大学的教授,而粒子数学领域的院士,多出自高能所和量子研究团队,而不是单独的理论物理研究。
  总之,黄钟评选院士很吃亏。
  现在院士增选会议结束,其他三个‘更有希望’的没评上,结果就只有赵奕和他评上了,结果实在是很意外。
  事实上,黄钟的运气真的很好。
  这一届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评选,被赵奕的参加‘严重干扰’,好多数学、物理院士候选人,干脆就直接退出了评选,他们觉得和赵奕一起参加评选,可能会受到外界额外的重视。
  比如说,某某新晋院士都没听说过名字,竟然和赵奕一起当选了院士。
  有什么成果?
  不知道。
  这样的情况就会很尴尬。
  如果发生赵奕没选上,自己选上了的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尴尬了。
  那么来参加增选投票的院士,也知道外界关注的情况,更多的关注就会带来更多的压力,他们对其他人审核就格外严格,觉得没资格、成果不达标,干脆就投了‘反对票’,结果一口气反对了三个,发现就剩下一个黄钟了,‘中立’的院士们发现,全都投下去不太好就干脆投了赞成票。
  当然了。
  黄钟参加院士增选,一路过关斩将坚持到现在,成果肯定已经达标了,能评上院士也不能归在运气上。
  最终只有赵奕和黄钟评上了院士但他们还属于‘后备’院士,想要正式获得院士头衔,还有一个流程要走,就是学部主席团会议评审。
  学部主席团是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由科学院院长、一名分管学部工作的院士副院长、五个学部主任和由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十二名名院士组成。
  主席团的职能是很多的,比如召开主持院士大会,决定院士大会的议案,批准各学部委员会以及专业委员会名单,等等。
  在院士增选上,主席团的职能说白了就是分配和监督,需要提前决定各学部增选院士名额,增选过后审议各学部增选院士的选举结果,一般情况下,学部主席团会尊重选举结果,不会直接否定学部院士评选结果,最后没走完的流程也只是个形势。
  院士增选结束。
  好多人都来恭喜赵奕获得院士头衔,称呼也直接变成了‘赵院士’。
  “赵院士,恭喜啊恭喜!”
  “二十出头第一次参加增选就评上了,咱们啊,真的是不行!”
  “谁能和赵奕比啊,解析数论,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就差黎曼猜想了!”
  “赵奕的三维震颤波形图,可是个大成果,直接盖过了黎曼猜想……”
  “……”
  一大群人围着赵奕不断赞叹着,他们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学术圈子里也就是赵奕,能让一群院士围着赞叹了,在解析数论领域,他的成果太突破了,可以说盖过了百年内所有数学家。
  赵奕则是笑嘻嘻的应对着。
  在院士大会结束后,通过投票的候选人要亲手递交材料到学部委员会,学部委员会会把材料递交给主席团进行评审,也就是院士增选的最后一步。
  赵奕和黄钟一起去递交材料,流程倒是非常的简单,就是过去把材料交上去,和学部委员会的几个院士,再寒暄上几句就结束了。
  当晚。
  赵奕和一大群院士一起吃饭,礼貌的客套了好一番,才终于找机会脱身,他直接就去了停车场。的
  “走人!”
  坐在驾驶位上远远看了眼会议中心,他果然的关闭了车窗踩下了油门,汽车快速的驶出停车场,开进了首都繁华的街道上,走在路上的时候,他都感到一阵轻松和喜悦。
  评上了院士当然值得高兴。
  院士是好多学者一辈子努力去争取的头衔,评上了院士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评选上感觉就像是,自己的成果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肯定。
  赵奕感到轻松的也有离开,他不太适应会议中心的气氛,总是被一大堆院士围着追问、讨论,再加上必要的客套和寒暄,总是会感觉有些压抑和郁闷,离开回去就感觉轻松很多。
  ……
  等回到了燕华大学,还是没有脱离被‘一群人’围住的境地,好多人都过来询问增选结果。
  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同事、理学院的教授乃至于宿舍哥们三人组,还有其他认识的老师、同学,见到赵奕都问出了同样的话,“怎么样?评上了吧?”
  区别是语调不同。
  范雷、李仁喆以及其他同学,口气都是询问的意思,是真的不知道情况问一下结果。
  有些了解情况的教授们,语调都十分的肯定,隐含的意思就是,“我早就知道,肯定能评上!”
  赵奕的反应都是带着笑点头,然后就收到一大堆恭喜的声音,宿舍三人组的‘恭喜’令人影响深刻。
  “牛逼啊,二十多出头,大学生院士!”
  “赵奕,厉害!”
  “以后等我有时间就写一本书,书名叫做《我的同宿舍院士》,销量肯定爆火!”
  孟铮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这其实挺遗憾的。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可追求的美好。而你,人生已经到达了顶峰。”
  宿舍几个人都看向了孟铮。
  赵奕竟然发现自己因为他的话,想到未来评级头衔上没了追求,心里产生了那么一点点遗憾。
  范雷则是叹道,“所以,我宁愿选择……遗憾。”
  “我也选择遗憾。”
  “孟铮啊!还是你去努力追求吧。”李仁喆走过去拍着孟铮的肩膀道,“要不这样,你把兜里的钱都给我。然后去外面打工赚生活费,这样你就有追求了,追求能赚够这个月的生活费。”
  “我觉得可行!”范雷表示强烈的支持。
  “滚!”
  孟铮嫌弃的拍开李仁喆的手,还摸了摸裤兜似乎唯恐钱真的被掏走。
  赵奕和宿舍几个人打趣后,就去了理学院的办公室,他要整理下办公室留下的资料,为马上到来的学术报告做准备,才刚走进理学院楼,他就被胡志斌叫住了。
  “这边,赵奕!”
  胡志斌喊了一嗓子,忽然笑道,“不对,现在应该称呼赵院士了!”
  门口两个老师扒头往外看,发现赵奕赶紧过来,招呼着他进了大办公室。
  大办公室里有几个理学院的教授、老师,理学院的院长周正斌恰好也在,他马上笑道,“恭喜啊,赵教授,以后就是院士了。”
  “您客气了!”
  赵奕礼貌的做了回应。
  周正斌和赵奕见过几次,也说过不少的话,但其实并不太熟悉,他招呼赵奕坐下来,边说着,“我们刚才正谈你呢。”
  “谈我?”
  “是啊,你的超对称问题论证,还有粒子的边界理论,以及三维震颤波形图。”
  “哦?”
  赵奕有点不明白了。
  周立开口解释道,“是这样的,赵奕,不管是粒子边界理论还是三维震颤波形图,都是独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所以想问问你,是否考虑在大学,开设高端一些的公开课?”
  赵奕问道,“开设公开课?”
  “对,就是公开课,时间可以安排在周末,或者选择一个工作日的晚上,课程安排上很自由,有时间就可以开,没时间就可以不开。不做限制。”
  周立继续道,“很多研究生、博士生,都想听听你的波形图和粒子数学的内容,而你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内容上相对有些简单了。”
  赵奕听着思考着点点头,他扫了一眼周正斌,差不多也了解了。
  上次周正斌问他是否考虑带学生,他就给直接拒绝了,当导师带理学院的学生肯定不可能,开设难度高一些的课程,倒是能够接受的,他本来就有粒子的边界理论公共选修课,开设时间自由的公开课,偶尔上一节也根本无所谓,只不过因为时间不固定、课程数量不固定,每一节课的内容就必须好好思考了。
  赵奕点头道,“开课,我倒是不反对,只是这个课程内容上……”
  “这个没问题。”
  周正斌听到赵奕松了语调,拍着胸脯说道,“学院会给你配备专门的课程助理,记得你有个助理是钱虹老师对吧?”
  赵奕点了点头。
  周正斌继续道,“钱虹老师做事很负责、很认真,但是数学能力上还是差了一些,这样吧,让胡志斌胡教授专门来帮你,遇到什么问题,其他教授也能帮忙。”
  “还有啊,你的公开课也是有补贴的,具体财务会出个明细,咱们学院肯定不会亏待高水平的院士!”
  周正斌拍着胸脯做出了承诺。
  赵奕看了胡志斌一眼,发现对方似乎不意外,也知道之前肯定有商量的,但是他确实没有反对的理由,大学内开设公开课,主讲自己的三维震颤波形图、粒子边界理论,等于是给他一个宣传、推广理论的平台,完全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最终他同意了。
  理学院大办公室里,和院长周立斌以及几个教授、老师,说了说开设公开课的事情后,赵奕就回到办公室整理起资料,他脑子里则不断思考着学术成果问题。
  不是对学术问题进行思考,而是整理完成的成果。
  他的学术成果有很多,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生物,乃至于没有公开的化学材料,等等,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数学,确切的说是解析数论,因为他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和费马猜想的证明。
  赵奕觉得自己最重要的成果,并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和费马猜想,它们只能算是完成了‘数学证明题’,只不过证明的难度非常高而已。
  显然。
  理学院也有同样的看法。
  世界难题的证明确实听起来很厉害,但完成也就是完成了,并不具备继续上升的潜力,感觉就像是‘一次性’的学术成果,三维震颤波形图和粒子的边界理论,才是最最重要的成果。
  三维震颤波形图的潜力很强,继续研究下去会发现很多东西,也能直接顶替黎曼猜想用在很多领域上。
  粒子的边界理论的研究潜力就更强烈,依靠其中最核心的能量理论,可以探索微观粒子的数学问题。
  这两个成果都属于,上升的潜力非常充足,越多更多的人知道、加入到研究的行列,创造者,也就是他本人,个人成就也就越高,因为他是创造出来的。
  所以未来数学、物理研究主要还是要放在三维震颤波形图以及粒子的边界理论上,也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去把它们推广到更多的人知道。
  正因为如此,即将到来的学术报告很重要。
  这次对超对称问题的论证,目的不是完成论证本身,而是让人了解粒子的边界理论,让理论能得到更多的推广,获得更多高效、机构以及顶级数学家、物理学家的认可。
  赵奕变得认真起来,他特别拿出个稿纸,开始仔细想着学术报告的要点。
  这还是第一次。
  哪怕是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的报告,他都没有做什么准备,基本上就是到会场讲一下论证过程。
  这次不同。
  他必须要做一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