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规则系学霸 > 第三百七十二章 终于留下了一个!
  上午,八点半。
  会议中心西侧的一个小厅,学部常务委员会的人都在里面,扫一眼差不多就知道有十几个人,委员会审核并不是全封闭的,后排和门口还有几个老院士围观。
  候选人们则坐在里面,房门是被关上的,也不知道会议厅是什么情况。
  赵奕推门开走了进去,马上就见到了熟人,是南城大学的黄钟教授。
  “赵奕教授,这边。”
  黄钟热情的站了起来,朝着门口挥了挥手,其他人也带着热情看过来,他们和赵奕没那么熟,就没有直接去照顾。
  赵奕走到黄钟的旁边坐下,也朝着其他人友善的点头,他仔细注意了一下,才发现房间里包括他和黄钟,才只有五个院士候选人?
  他没关心过有多少候选人,顿时有些惊讶的问道,“这次增选,就只有我们几个?”
  其他人都面色怪异的看过来。
  赵奕一开始还不明白,忽然想到了刘贺敏说的‘好几个参加的候选人都弃权了’,顿时就有些不好意思,人数少到只有五个,大概、可能、也许是自己的原因?
  事实上,就是因为今年赵奕参加院士增选,好多被提名的候选人干脆直接放弃了,也导致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候选人人数不足。
  今年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有七个增选名额,结果第二轮筛选过后只剩下五个人。
  但是,人数少并不表示一定能选上。
  偶尔有的年份也会出现,候选人比增选名额多的情况,但按照投票环节的规则,院士候选人需要获得学部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赞成票。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有一百多人,‘资深院士’是不参与投票的,再加上弃权不参加增选会议的院士,投票总人数也超过六十。
  六十人,三分之二同意,也就是需要四十张赞同票。
  所以坐在这里的院士候选人,包括黄钟在内都有点紧张,他们知道接下来的委员会审核环节很重要,委员会的人也是有权投票的,若是能表现好说服他们都投票,成功当选院士的可能性就会变高。
  另外,有的人还担心审核过程。
  学部常务委员会审核‘刁难’候选人,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倒不是真的去刁难,而是问候选人一些其他问题,因为评选院士是看两方面,一个是学术成果,一个是学术道德。
  有的学部委员就会问一些刁钻的成果、研究问题,回答不出来也许就会被怀疑学术道德问题。
  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虽然他们在数学物理学部也认识不少人,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熟悉的,也许就会碰到被刁难的情况。
  黄钟也很担心。
  黄钟和赵奕一样,都是第一次参加增选,也是候选人中第二年轻的(第一年轻的是赵奕),在房间里等待的时候,他就和赵奕谈起了,打听到学部评审、增选投票的一些‘传言’,话语中明显表现出了担忧。
  “别担心,没问题的,第一个应该是我吧?我提前帮你打探一下。”
  赵奕安慰黄钟说道。
  很快。
  学部常务委员会的内部评审开始,赵奕被工作人员叫到了小会议厅,他走到了最前面、中间,差不多是讲台的位置。
  这时候应该是自我介绍。
  赵奕看着台下十几双眼睛,倒是一点都不紧张,因为好几个都是熟人了,还包括昨天过来问‘超对称问题’论证的,他很淡然的做起了自我介绍,“我是赵奕,燕华大学的数学教授……”
  “主要数学、物理成果包括,角谷猜想的证明、三维震颤波形图的塑造与论证、弱化孪生素数猜想的论证……”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费马猜想……”
  “量子物理研究上,我采用一种计算机筛选的方法,发现了希格斯粒子的信号,今年年初,欧洲核子……”
  赵奕每说出一个成果,台下的人就用力扯一下嘴角。
  他倒是没注意台下人的反应,而是继续做着介绍,“目前正在研究多维空间……”
  “咳咳!”
  前排一个国字脸的中年人,终于忍不住挥手打断说道,“赵奕教授,就这样啊,你通过了,不用再继续了,下午我们都会给你投票,放心吧。”
  “就这样了?”
  赵奕有点疑惑,“那我……”
  “可以走了。”
  “不是……这个……”赵奕低头扫了眼‘演讲稿’,他是准备做十分钟的陈述,前面只是简单的介绍,后面则是有关‘解析数论’领域的成果报告,他也是凭借数学分支‘解析数论’的成果,作为评选院士的基础的。
  结果……
  才刚说了个开头就结束了?‘演讲准备’岂不是全都白做了?
  他稍微有那么点不甘心和遗憾,看向小会议厅里的其他人,发现其他人整齐的点头,眼神里就差点写着,“你赶紧走吧!不用审核了!”
  “快走吧!”
  “别耽误时间,换下一个!”
  赵奕带着些许郁闷,走回了候选人的房间。
  等重新推开房门,倒是感觉轻松了许多,最少审核这一关没问题,他对黄钟以及其他人说道,“没什么,不用担心,流程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就行了。”
  “都别紧张。”
  ”加油!”
  赵奕的安慰和鼓励大概有点用处,最少参加审核的院士候选们,都正常通过了委员会审核这一关,没有人被直接刷下来。
  大概是因为增选名额比候选人数多,候选人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相互之间的气氛还不错,呆在一起有说有笑的。
  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候选人被安排在一起吃饭。
  赵奕参加完审核就被叫到其他会议厅,和几个院士继续讨论超对称性问题分析,并不知道审核的事情,到午餐的时候才刚回来,他带着轻松问了一句,“上午的审核,怎么样?很简单吧?真是没想到,我还准备了一份……”
  他没说完。
  其他人的脸色有点发黑。
  学部常务委员会对赵奕的审核确实很简单,有的委员觉得流程都不用走,直接就给过就好了,针对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相比赵奕来说,其他人的成果差了一大截,自然要好好的审核。
  这是学部常务委员会的职责。
  他们的审核主要就是针对学术成果,以防出现‘学术道德’问题,若是后续爆料出‘某某新晋院士的某成果论文是抄袭、编纂’,肯定成为学部的奇耻大辱,学部常务委员会担负责任首当其中,因为他们就是负责候选院士的‘学术道德’审核。
  所以其他几个候选人,被常务委员会好好的‘为难’了一下。
  黄钟被审核的时间最长,因为他的成果都是理论物理,是微观粒子的磁力研究,其中牵扯到强力、弱力,几大力凑在一起的粒子数学,难度可想而知,想要听明白非常不容易。
  审核过程可以说成是‘委员会在为难黄钟’,也可以说成是‘黄钟在为难委员会’。
  虽然常务委员会的成员也都是学部院士,但学部院士也不是什么都懂,有一句话说的好,‘跨行如隔山’,学术圈子就更是如此了。
  数学、物理都有好多分支。
  ‘小学科’内的知识懂的多一些,放大到数学、物理范围就太广了,‘大学科’内想跨小学科弄懂其他内容,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赵奕都能从黄钟口中,听到很多新颖的东西,别说是没研究过粒子数学的学者了,想要听懂黄钟解释的成果,以及思考研究的想法、过程,绝对是个艰巨的挑战。
  好在审核结束了。
  几个候选人坐在一个饭桌上,不谈什么‘审核轻松不轻松’,气氛也是非常不错的,黄钟等四个人都为下午的院士投票感到紧张,感到有些担忧,但到了这个程度,担忧也是没有用的。
  “今年评不上,我就再等几年。”黄钟说道,“反正我刚五十,还有机会。”
  实际上,是四十九岁。
  其他三个候选人就不一样了,年纪最大的都已经六十七岁,过了‘院士年龄分层的’六十六岁大关,需要六个院士一起提名,才成为了院士增补候选人。
  如果错过今年的院士增选,因为未来不可能再有成果,这辈子大概率没希望了。
  不过……
  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同情的。
  ‘院士’,可是国内学者的最高职称,而任何有等级之分的群体,等级人数上呈金字塔形的,大部分的教授终身都没资格参与增选,更别说什么评上院士了,能有资格参与院士评选,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院士头衔不是荣誉证书,年轻的时候评不上院士,年老了以后很难有成果,再去评选院士,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有成果年轻学者的不公平。
  这一点上,赵奕很佩服贺明成。
  贺明成在学术圈内名气不小,但过了六十岁就没参与过院士增选,知道无力去做出大成就,干脆就不主动做什么了。
  当然了。
  有的老教授想评个院士,获得一下终身学术研究的肯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能说,个人站位不同、想法不同,立场就不一样。
  ……
  下午两点。
  数学物理学部正式召开会议,一大堆繁杂的发言、事务处理后,就进入到了院士增选投票流程。
  院士增选候选人是不能进入会场的,只能在会场的外间等待。
  因为会议要进行两到三个小时,外面等的实在不耐烦,赵奕干脆就到会场四处转转,若不是有增选会议结束,需要亲手给学部委员会提交资料,并交到主席团会议评审的流程,他都想直接回燕华大学了。
  会场内。
  院士增选投票流程,最初还是代表进行发言。
  这次是数学物理学部的主任余培元,他做了长达七千字的长发言,内容差不多就是宣布开始,说明增选工作的重要性,阐述增选工作的意见并强调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并做出年度增选的大致报告。
  等等。
  七千字里有很多内容,听的会场里的人都昏昏欲睡。
  好在还是有结尾的。
  等学部主任的发言结束,就进入到增选投票的流程,投票是针对每个候选人进行,所有参与的人都会进行投票。
  这次参加增选投票的院士有六十四人,每个人可以针对每个候选人,可以进行一次‘不记名投票’。
  投票只有‘赞成票’和‘反对票’,因为最终只统计赞成票,参与投票并‘弃权’,也就等同于投了‘反对票’。
  赵奕是顺位第一个增选候选人。
  投票就是从赵奕展开的,很快工作人员收集好了投票,进行整理汇总工作以后,主持会议的余培元宣布了结果,“候选人,赵奕教授,获得票数超过三分之二。”
  一片安静。
  这个结果再正常不过。
  院士增选得票数不会对外公布,就连会场内都不会公开得票数,只最后做一个名次排序,有几个增选名额,就会取前面的几个人。
  接下来的投票反倒有意思。
  第二个、第三个,乃至于第四个候选人,都没有通过投票环节。
  余培元公布了三次结果,“候选人,周xx教授,获得票数不超过三分之二。”
  “候选人,王xx教授,获得票数不超过三分之二。”
  “候选人,孟xx教授,获得票数不超过……”
  这时候,会场内都议论起来了。
  数学物理学部有七个增选名额,到第二轮就只有五名院士增选候选人,结果到了投票环节一下子就刷下来三个?
  最后一个……
  黄钟!
  四十九岁?
  主研究学科是粒子数学?
  有的老院士大概是觉得,只评赵奕一个人似乎不太好,发现黄钟还不到五十岁,也算是年轻有为的学者,干脆就直接投了赞同票。
  最后一轮投票结束。
  余培元带着紧张查看结果,最终长呼一口气,高声宣布,“候选人,黄钟教授,获得票数超过三分之二!”
  他喊出了增选开始到现在最高的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