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 >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 > 第756章 拍脑袋决策
  当然,该做的准备还是要认真做。
  就是心态上淡定许多,不像隔壁公社,明明像擦边球一样,县|委领导去不去他们那边还是个未知数,各种节目、各种活动筹备得甭提多隆重。
  关键是他们得自掏腰包,不像雁栖公社,除了劳动力和桌椅板凳,所有的接待物资都是县里拨款。
  向荣新每每想到这一点就情不自禁地昂首挺胸。
  隔壁俩公社的书记、社长看了真想揍他。
  可谁让他们地界里找不出一处值得国家重视、开发的古遗址呢;也没有向刚这类建个特种兵基地想着自个家乡的三好社员。除了眼热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不日后,省委领导在市委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江北的雁栖公社。
  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比过年还热闹。
  过年哪有露天电影看啊。
  还都是大伙们喜欢的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深入人心的露天电影,一场播完接着播,不到夜深不散场。
  晒谷场口,还有脑瓜子灵活的社员摆出来的瓜子、花生、糖果、西瓜等零食摊。
  孩子们有零嘴儿吃、有电影看,高兴得满场乱窜。
  这时候,三胞胎以及他们的小伙伴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举着树杈和红碎布做的小红旗,编成几个小队伍,井然有序地维护现场秩序。
  不仅是对调皮捣蛋、满场乱窜的熊孩子们,发现个别看电影喜欢高声喧哗的大人也会走过去提醒他们“小点声儿”。
  “雁栖公社不愧是《解放日报》头版刊载的文明公社,社员们的思想觉悟不是一般的高啊!值得其他公社好好学习!”
  省委领导见了不住夸道。
  其他陪同人士自然跟着夸了一通。
  别说这些话的的确是他们心中所想,哪怕不是,这时候也要把雁栖公社和孩子们夸出一朵花来——萧老爷子搁对面坐着呢。
  于是,向荣新啥也没干,又在领导们跟前刷了一波好感。心里头暗道:回头一定要好好犒赏三胞胎。太给自己争脸了!
  萧老爷子身边围的人最多,其次是馆长和钱教授。
  老爷子虽然级别高出在场任何一个干部,但他乃武将出身,实在不耐烦跟这些能耐没多少、官腔倒是摆得足足的文职干部们打交道,忒没意思。
  可考虑到这里是孙女婿的老家,这才按捺着暴脾气出席吃了几盏酒。然后就把摊子扔给向荣新和钱教授几个,跑去找熟悉的老乡对弈了。
  钱教授聊别的兴趣缺缺,一旦谈及专业方面的东西,顿时来了精神。那谈兴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从省委到县委的干部们,起初听着觉得新鲜,不时还问几句,到后面就集体懵逼了。
  可钱教授是国家级考古研究所的名誉所长,论级别,那绝壁只有市委、县委干部伸长脖子仰望的份。
  没辙啊,于是一个个将企盼的目光投向向荣新。这里能供他们差遣的也就只有公社干部了。
  向荣新能咋办?只好朝盈芳和向刚俩口子使眼色。
  最后,钱教授被盈芳请去鉴别一件社员家里找出来的斗缸,说怀疑是某朝古物。
  待钱教授兴致勃勃地来到社员家一看,哪是什么古物啊,就五六十年代出厂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斗缸。
  逗他玩呢嘛这是!
  知道真相的盈芳,暗地里吐了吐舌,这鉴宝速度也太快了吧。不愧是教授,不好糊弄啊,看来只能出撒手锏了。
  她把教授请到自家,拿来床头柜上那盏擦拭得十分亮堂、保存也相当完好的珐琅彩台灯。
  这是早几年跑废品收购站淘来的。早先喜欢归喜欢,但绝壁不敢拿出来用,怕被人扣上一顶小资的帽子。如今改革开放了,类似的古物成了抢手货。
  盈芳喜滋滋地拿了一件实用的藏品出来,经向刚一通修理后,摆在床边上,偶尔晚上看书还能照照。
  钱教授见她居然把前朝皇室用过的珐琅彩台灯当成普通台灯照明,恨铁不成钢地骂她败家。
  盈芳:“……”
  后悔拿这个给教授看了。
  那厢,向刚则陪着在座各位喝了几盅。顺势聊起古遗迹的开发以及后续的安排。
  省委一把手一高兴,拍板道:雁栖大山要是能得到开发,宁和县一准发展起来。干脆在这儿建个省级博物馆的分馆得了,主题就是现成的前朝遗址。附近村寨如果发现此类遗迹,也有个负责的管理部门……
  酒喝至尽兴,连分馆的具体选址、建造等,都一一落实了。
  盈芳回家路上听男人一说,简直无语了。
  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拍脑袋决策”?灵光一闪,一个方案就出来了。
  “娘,为什么不建个动物园?雁栖山里小动物也很多啊。”暖暖趴在向刚背上,睡眼惺忪地问。
  阳阳也说:“就是嘛!动物们多可爱。博物馆有啥好玩的呀。”
  盈芳拍了一下儿子的头:“博物馆不是让你们撒丫子玩的。”
  “那就更不好玩啦!”阳阳没趣地扭头,对晏晏说,“我们还是继续我们的计划吧。”
  向刚好笑地问:“你们啥计划呀?说来我听听。”
  “不告诉你!这是属于我们兄弟俩的秘密。”阳阳人小鬼大地说。
  “臭小子!”屁点大,就有秘密了。
  向刚和媳妇儿相视一笑。
  次日,各级领导干部带着当地最出名报社的记者,跟随馆长和钱教授进山视察、采访。还到泉水潭和竹林合了个影。
  这些照片,将来都要挂在博物馆大厅里,向大家讲述古遗迹特色主题馆建立初期的故事的。说不定还是一份宝贵资料。
  盈芳听领导干部们左一口“博物馆”、右一个“博物馆”,心道莫非来真的?省里真打算在这儿建博物馆分馆?要是真的,那感情好。等毕业,她是不是有机会申调到这里工作?
  “位置挺隐蔽的啊,进出麻烦了点。”
  才走了一程,挺着啤酒肚的干部们就开始气喘吁吁了。
  馆长心里偷笑。想当初他第一次跟着盈芳进山,也累得不轻。
  如今能脸不红、气不喘、脚下步履轻盈,全靠这段时间和老钱一起,每天进出山谷锻炼出来的。
  向荣新则是干惯了农活,对这点路不在话下。
  不过他是东道主,好歹要附和几句:“确实远了点。这不考古队正和咱们公社合作,准备修一条比较平整的山路。”能骑脚踏车、推拉板车的那种。
  事实上,这项合作已经达成。
  雁栖公社的社员有活干了。
  农忙过后,地里的活本就不需要时时伺候,每天早起去干俩钟头,傍晚再去料理一会儿就差不多了。白天还是挺清闲的。
  听说山里有什么前朝遗址要开发,要从山脚到遗址铺一条方便上下山的路,个个自告奋勇地来报名。背点石头、运几筐山土就有钱赚,谁不乐意来啊。
  不止本地社员,隔了几里路的隔壁公社,都派人跑来打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