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明末虎啸 > 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说盐碱地无用
  回到马耆山后,心情大好的李啸随即下令,让李忠文与刘扬壮前往雄唐所其他各散落村庄,给当地的村民百姓登记户口散发腰牌。
  这些1253名散居的百姓生活条件更为艰苦,因为田亩产出极低,连基本的生存都相当困难,差不多是人人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李啸决定,不收这些穷苦百姓的粮税,相反的,以后有条件了,还要尽心改善他们的生活。
  而付铁与刘一显则去给渔民们上户口,发腰牌,李啸曾一度考虑要不要让这些渔民交税,后来还是感觉暂时不收为好,毕竟他们户数太少,而且是靠海吃饭,没有占用土地。
  李啸随后听从李忠文建议,在军中下发通知,告诉全体人员,如果有什么合适的增加雄唐所经济收入的措施,皆可提出来,如被采纳,定有奖励。
  又是一天晚饭时间到了,训练完毕的辅兵们开始进餐,而辅兵郑如宝却没有食欲。
  坐在一个角落里的他,一手拿着一只热乎乎的面馍,一手捏着一只蒸得红通通的诱人海虾,望着旁边吃得狼吞虎咽的队友,却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郑如宝8≧,永远记得那一天,登州孙喬镇那个严寒的冬日,处于冻死边缘的单身流民郑如宝,被突骑队长上官云杰选中,带回了李啸军,从而幸运逃脱了冻毙街头的命运。
  随着在李啸军中呆的时间越长,郑如宝就越后悔自已加入李啸军太晚。
  他是李啸军准备离开登州前才加入的,当时李啸军在登州的大仗都已打完,挑选流民完全是为了将来而作的人员贮备。而郑如宝因为身体素质一般,没有入选战兵,从登州到安东卫。一直都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辅兵。
  其实郑如宝很珍惜现在的生活。
  那天他从李长材手里接过属于自已的户口本,戴上刻了自已名字的腰牌时,郑如宝越发切实地感觉自已与李啸军血肉相联,密不可分。
  不过,珍惜现在的生活与向往更美好的未来并不矛盾。
  辅兵阵中的郑如宝,曾眼热地看着那些有军功的战兵领取的赏银。也颇怀羡慕地看过那些分得田土的家属前往兴和村定居耕作。
  郑如宝在心中隐隐地感觉,自已其实也可以做一番大事业的,只不过,暂时没机会。
  他看到李啸在全军兵营张贴的那份有奖告示,能感觉自已的心在砰砰地跳。
  他知道,自已的机会,来临了。
  只是,从三品的同知大人李啸,会在乎自已这样一名小小辅兵的建议吗?
  想到这一点。郑如宝又开始犹豫,到现在为止,郑如宝已想了两天。
  最终他下定了决心,快速吃完分给自已的那只海虾与面馍后,郑如宝鼓足勇气将自已的想法禀告给发放腰牌回来的军前赞画李忠文。
  郑如宝没想到,李忠文听完他建议后,大喜过望,连忙带他去见李啸。
  李啸正在自已的房间中准备休息。听得外面李忠文叫喊,连忙让他们进来。
  李忠文刚跨入房门。便一脸喜色地对李啸说道:“大人,这位郑如宝军士刚刚向学生建言,倒有个极好的法子为我军增加经济收入。”
  李啸顿时来了兴趣,让两人就座详谈。
  郑如宝心下拘谨,在一个凳子上斜签着坐下。
  “郑如宝,你有何好建议。请一一告诉本官。”李啸和颜悦色地说道。
  郑如宝听得李啸言语亲切,心头一暖,忙说道:“李大人,在下认为,我雄唐所内。大量的盐碱城弃置不用,实为可惜。”
  李啸叹道:“这盐碱非是本官不想利用,只是上面庄稼难种,没什么好办法,难只能暂时闲置。”
  郑如宝忙说道:“大人,这些盐碱地,经改良后,其盐碱程度会减弱很多,虽然还不能用于种粮食,却可以用来种桑树。因为桑树为耐弱盐碱、耐低温干旱之树木,完全可以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桑树若能种植,便可以养蚕缫丝,此为可为我军一大财源。小人家乡登州,以前在家里时,也在盐碱地种过桑树,若大人信得过我,小人愿为大人改造盐碱地种桑。”
  郑如宝的这番话,让李啸不觉心头大喜。
  他看过明史资料,知道养蚕缫丝的利润乃是极高,若能改良盐碱地,用来种桑养蚕,却是最好不过。
  李啸心下决定,为加快速度,充分利用时间,这一次整治盐碱地,先以一千亩盐碱地为试验。
  明末松江府的相关资料中记载,当时每亩桑田可产桑叶1600斤,可养蚕虫10斤,生茧100斤,缫丝10斤。而生丝在明朝国内的价格,大约 是每斤6~7钱银子,每担60~72两这样的价格。也就是说,如果李啸能有1000亩田拿来种桑缫丝的话,每年可获生丝一万斤,售出可得银子5000~6000两。
  而且,生丝这种东西,若只在国内销售的话,价格不算太高,真正利润大的,乃是对外出口贸易。明末海外贸易资料显示,当时许多洋商从广州购买生丝贩回欧洲各国,或者转运美洲墨西哥等地纺织,其进货价约在每担160~180两之间,为国内市场价的三倍!如果是质量好,品相佳,份量充足没有弄虚作假的优质生丝,更可高达每担300~400两之多!
  李啸不觉想起前世的历史书所记录的,大海商兼大海寇郑芝龙,把福建生产的生丝贩运到日本后,每担的出手价更高达600两,达到国内市场价格的十倍!实在是完完全全的暴利。生丝贸易因此成为郑芝龙迅速崛起的重要财源。甚至,在福建因此有了一船细丝朝东去,一船花银往家来这样的的儿童民谣。
  李啸算得清楚,哪怕自已只开了一千亩桑田,每年只产这一百担生丝,卖到海外的话,就有4~6万两银子啊!
  李啸不由得心下大喜,忙说道:“郑如宝,你之建议甚好。这样吧,我将你从辅兵队中调出,担任桑蚕课课长,今后专管桑蚕之事。”
  郑如宝顿时一脸喜色,他连忙说道:“小的定为大人尽心效力。”
  李啸转头对李忠文说道:“赏给郑如宝献策赏银20两,并在全军张贴布告,以彰其功。忠文,这桑蚕之事,就暂由你协助郑如宝,所需资金人力一概优先,务必早日改造好土地,植桑养蚕。”
  李忠文拱手而道:“大人请放心,学生定会尽力协助郑课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