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一个陷饼?
慈清宫是董太后寝宫。(最稳定,,)[.www.]
刘易随阳安公主及万年公主、刘辩、刘协两个小子一起到了慈清宫之外。阳公公主让刘易等人在外面候着,她自己不用通报,直接走了进去。
话说这董太后是当今皇上刘宏的生母,但她却因为出生寒微,只是一介平民之女。因此,当年刘宏被选进宫来准备继续皇位大统之时,董太后并没能随同刘宏一起进宫来。
直到刘宏正式登基,不过,纵使刘宏正式登基,也没能把生母董太后接进皇宫,因为皇宫里早已经有了一位皇太后,先帝的皇后,窦太后。
这位窦太后,也是一位比较有手段手腕的太后。先帝架崩之后,她就掌控朝政大权,临朝称制,任用外戚亲信,广封候。当今的皇上刘宏,就是这位窦太后亲自挑选入宫,并一手将其推上皇位宝座。当然,窦太后把刘宏推上皇位的真正原因,却是因为刘宏年幼,容易控制,她自始至终都是把刘宏当作是一个傀儡皇帝来看待的,因此,自然不能让刘宏的生母董氏进入皇宫。
可惜,这位窦太后的掌控欲也太过强烈,她看不得宫中的宦官和年幼的皇上走得太近。因为她怕皇上始终都是会长大的,这些宦官终日和刘宏待在一起始终都是一个祸害。不过,事实也是这样,当时的宦官势力也极大,有了一种隐隐可以和窦太后一脉的外戚抗衡之势。再加上,宦官也相当于是皇帝的代言人,他们的权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早在先帝还在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宫里宫外都有不少他们的人,耳目众多。并且,这些宦官的声名也不太好,对朝廷的遗祸日甚。
窦太后在准备铲除宫中的宦官一党时,却被宦官先下手为强,宦官先一步挟持住皇上,利用根本就什么都不懂,年少无知的刘宏掌握了宫禁,闯进了太后宫,以武力逼迫窦太后交出了传国玉玺起草诏书调取了军队的符令节杖,以谋反罪名派军队逮捕围攻窦太后的一众外戚亲信,连皇上刘宏的太傅陈蕃及一众门生也不能幸免,释数被杀。窦太后从此被幽禁,不久之后便病逝。
这也是宦官开始掌控皇宫禁军的由来,自那时开始,皇宫禁军的兵权,就几乎一直都掌控在宦官的手里。现时只不过是换了张让等十常侍为主的宦官一党罢了。
也由于皇上年幼,其生母也还在,这些宦官便将刘宏的生母董氏,也就是现在的太后接进宫来。当然,这些宦官也是看到董太后只是一介民妇,识见有限,易于控制,如此才会将她接进宫来,尊为太后。
可怜的皇上刘宏,其实不管是窦太后也好,宦官一党也好,都是只拿他来当傀儡罢了。
不过,窦太后把刘宏从众多的汉家刘室宗亲之中挑选进宫来,并把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不管她是出于什么的目的,对于刘宏来说,这的确是一份天大的恩情。对于这一点,出生平民之家,心性淳朴的董太后是看得非常清楚的。这董太后经常都会提醒刘宏,让他不要忘记了窦太后的恩情。
而阳安公主的生母,却正是窦太后,所以,报答窦太后的这一份恩情,就落在阳安公主的身上了。这就是为什么阳安公主这一个已经外嫁出宫的先帝的公主,直到今天为什么都可以自由进出宫廷,在皇宫中畅行无阻的真正原因。除了朝廷政事,在皇宫里的许多事,阳安公主都有一定的话事权,她在皇宫里的威望,可以说要比皇后还大上几分。
再说,皇上刘宏刚进皇宫里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阳安公主作为他的皇姐,对他的照顾也颇多。(.最稳定,)加上董太后又时常提醒刘宏要比阳安公主好一点,这样一来,甚至连刘宏都有点畏惧阳安公主。
有小宫女出来让刘易进去,万年公主及刘辩、刘协也跟着进了慈清宫。
万年公主和刘辩、刘协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都是董太后嫡亲的孙儿女,他们本也不用经通报也可随阳安公主一起进去的,只不过,她们和刘易在一起的时候,刘易已经是他们的太傅,刘易没进,他们自然也得陪着。两个小子虽然年幼,但这些礼义是从他们会走路会说话的时候就接受教导了,在宫里,这些礼义规矩是非常重要的。
董太后应还不到六十岁,但已经显得很老态了,挽起宫鬟的头发都有点花白,她的脸上没有施粉画眉,眼角布满了鱼尾纹。
“刘易拜见太后,愿太后贵体安康,永享福禄。”刘易只是扫了一眼董太后,便施礼道。
“呵呵,免礼免礼。”董太后慈祥的笑了起来,一边打量着刘易,一边道:“你还是一个娃子啊,今年多大了?我看就和万年这丫头差不多,如果不是阳安说你有大本事,我都不敢相信你能做辩儿、协儿两人的先生呢。”
“太后,小子的确愚味,才疏学浅,我真的勉为其难才答应做太子太傅的,幸好,宫里的先生应该不是只有我一个的吧?要不然,我还真的怕会耽误了太子及小王子的学业啊。”刘易对这个董太后的观感还算不错,觉得这个老女人应该也不算是那种太过有心机的人,于是就难得谦虚一次的道。
事实上,这董太后和皇上刘宏也差不多,也只是那些宦官弄到宫里来供奉着的傀儡罢了。皇上刘宏登基至今,也有十多年了,这董太后进宫也是差不多有十来年。而不管是皇上或是太后,这母子俩人始终都没能真正的把握朝中还宫中的真正权力。如果这董太后有那窦太后那般的手腕手段,怕此时也早就朝中安插了不少她外家的外戚作为高官,自成一股势力,如此,他们母子俩也不用处处受制于人了。
“呵呵,刘先生年纪不大,倒挺谦虚的,不过,我信得过阳安,她说你好你肯定就好,她说你有天大的才能学识,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才能学识。再说了,万年这丫头,她平时哪里服过谁来的?这次觉非常拜你为师,这就证明,你是不错的。”董太后笑眯眯的道:“虽然老身在宫里,好像与世隔绝,不知道外面的事,但你的事我也听说过不少了,平时宫里的人都拿你的事来当打发时间闲聊呢,老身不多不少也听到一些,你在巨鹿郡做的很好啊。”
“哪里,我只是尽自己所能办事罢了,幸好没有辜负皇上的圣恩,没有把事情搞砸。”刘易随口的应付着。
“对了,那巨鹿郡也是冀州的地方吧?老身的老家也在冀州,河间,你听说过吧?唉,十多年了,都不知道那些地方怎么样了,我进宫来前,娘家里还有些兄弟叔伯的,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太后年老了,自然会有点多想起以前的人和事。
“巨鹿是冀州的。”刘易也感到有点默然,不管是太后也好,皇帝也好,都要承受得住孤独感,既然进了宫来做太后,那就只能和以前的人和事断绝联系。除非她有手腕手段,掌握住权柄,那么她自然就有可能把家里的都弄到京来了。
“哦,那刘先生你家乡哪里?”
……
额,刘易原本还以为来见董太后又会像阳安公主那样,会刻意的板起一副严厉的脸孔来询问自己,顺便再考核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她孙儿的启蒙先生。可是刘易没想到见太后却成了一个轻松的家常会面,这董太后,就差点没把刘易的祖宗十八代都问了一个遍。
当然,刘易也豉起如簧之舌,从善如流,偶尔编些故事,把这老太后哄得笑不合嘴。
当董太后听到刘易的身世竟然自小就是一个孤儿,一个人无家可归,四处流浪,靠着东乞西讨过日,她竟然同情心泛滥,为刘易的凄凉过去流泪。当听到刘易所编的故事,寄居于一间荒弃的破庙,得碰到老神仙,得传了许多本事的话,这太后也连惊呼,说刘易是一个机缘深厚之人,得到老神仙的传艺,说刘易日后必定非池中之物。
这董太后最后还像说笑似的,说刘易既然是个孤儿,不如就认了刘易为义子,让皇上刘宏也认了刘易为义弟。恰好刘易也是姓刘,却又不知道祖上之人是谁,那就干脆让皇上把刘易的名字添入刘氏宗族族谱,也作为刘氏皇室宗亲的子弟好了。
刘易听了,心里差点没暗自开心得乐晕了过去。心里想今天不知道是什么的日子,竟然是自己的幸运之日?这个天上掉陷饼,一个接着一个,先是太子太傅,接着又拜太后为干娘,再认皇上为兄?并录入汉室宗亲的宗族?
刘易他也曾想过,这汉未时代,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是比较吃香的,去到哪里,只要一报出身,不管是谁都会立马就另眼相看,好酒好菜的招呼着。这个还不算,到时候天下大乱的时候,只是一报出汉室宗亲的名号,那些文人谋士,武将英豪便会自动的投上门来。这是好事啊!
不过,刘易也不知道这董太后是认真的还是说笑的,刚巧这万年公主又极力的反对,因为她可不想刘易摇身一变成了她的叔叔,比她高了一个辈份,被万年公主这么一闹,刘易就没能及时的打蛇随棍上,没有立马认亲。额,这万年公主她也不想想,她自己嚷着也要拜刘易为太傅,其实刘易就已经比她高了一个辈份了。
说了一会话后,刘易看董太后也绝口不再提这件事,自己也不好主动提起,心里不禁有点少少的失落,看似乎也没有什么事了,便告辞离宫。
董太后笑眯眯叮嘱刘易以前多点到慈清宫来看她才让刘易离去。刘易离开慈清宫之时,没有注意到董太后笑眯眯的眼内闪过一种狡黠之光,赫然有不似外表的那般纯良质朴。
董太后留下了万年公主及两个小子,阳安公主送刘易出宫。皇宫内极大,花园楼阁,宫殿林立,其中亭台回廊不知泛几,没有人带路,刘易怕真的难以顺利出宫,就怕不小心闯进皇帝妃嫔的寝宫惹来麻烦。
阳安公主把刘易引到了皇宫门外,忽然对刘易道:“其实我觉得太后的提议挺不错的,不过,太后认子不妥,最好还是让皇上认你为义弟好了,你没问题吧?”
“嗯?无缘无故的,皇上认我为义弟做什么?”刘易现在突然觉得这个皇宫里的人还真的有点莫明其妙。
不是刘易矫情,不想被皇上认作义弟入刘氏汉室宗亲,相反,刘易觉得自己也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若能入得这个汉室宗亲倒也是一个好事,于刘易来说,哪方面都没有害处。可是,董太后和自己谈话的时候,听到自己少时的凄凉经历,一时受感动,在同情心泛滥之下,一时冲动认了自己做义子倒也算是顺理成章。可是,若被阳安公主煞有介事的专门当成是一件事说来操办,那就让刘易觉得有点太过刻意了。再说,自己和刘宏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到达结为兄弟的那种兄弟感情深的地步,无端端的和皇上结为义兄弟有什么意义?就为了一个汉室宗亲的假名义?如果这样刻意的来操办,让刘易觉得这其中的功利目的性太强了,如此会让刘易的心里觉得不舒服,不踏实。
怎么说呢?自己的目的性当然是为了那个汉室宗亲的名义了,但无缘无故的,这皇上愿意认自己为义弟么?他答应让自己列说汉室宗亲的族谱么?有哪一个皇帝随随便便认一个义弟的,又有谁会让这个认来的义弟列入自家宗族的名案上?
假如,真的操办成功了,那也不是自己和那皇上刘宏的情份,那么这皇上又为何要答应呢?这对于皇上来说又有何好处?让自己进入汉宗宗亲的族谱,又有何目的呢?
阳安公主似乎没有看到刘易的疑惑一般,自顾的说道:“皇上怎么不愿意?就算不愿意也由不得他。你不是也不知道父母是谁么?总得要有一个出身,就这么说定了,这事我会去和皇兄说的。”
“呃,随便吧。”刘易不置可否,向阳安公主告辞。
“去吧,别忘了随时准备进宫来为太子他们启蒙哦。”阳安公主又不知道为何,对刘易嫣然一笑,似有点促狭的道:“说不定我也会在旁边听听太子太傅的课哦。”
又对自己笑?很难想像,平时看起来英气又严厉的脸蛋,一笑起来意然会是这么迷人的。刘易被阳安公主这一笑起来就特别显得娇媚秀丽有味道的玉脸弄得心里一痒,刘易忍不住冲口道:“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公主你让我好生傍徨啊!罢了罢了,只要是公主你的见召,别说是为太子王子启蒙了,就算是你要我帮你摘天上的星星,我刘易纵是刀山火海,烈火焚身,也一定会为你做到。再见!”
“啊,你……”阳安公主被刘易的这一翻充满暗示的话说得脸色噔的一下便涨得通红,这让她再次见识到了刘易的不正经表现,不由对着刘易的背影顿了顿小脚。
只是,她在怪刘易出语混帐之时,心里竟然又无由的来一甜,毕竟,被人当面称赞自己美貌,谁的心里都会高兴。特别是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两句话,让她不自觉的在心里念了一遍又一遍。
久久之后,她才慢慢的回转身返回皇宫。
她见到了太后,太后让万年公主带着两个小子去玩了,寝宫内就只剩下她和太后两人。
“刘易这小子怎么说?”太后问阳安公主。
“没说什么,应该没有问题。”阳安公主答道。
“今天皇上做得不错,这么多年来,总算做对了一件事了。”董太后此时早已经没有了刚才对着刘易时笑眯眯的慈爱,而是一脸严肃,又有几分精明。
“我们不要忘了你母亲窦太后是怎么死的,你母亲之祸,就是我等之鉴,那些阉人真的没有一个好东西!这么多年来,我也已经看透了,老身也就罢了,皇上性子孱弱,指望他也指望不上了。但是,我们可不能让咱们的下一代再这样过,不能再让我们汉家的江山落在那些阉人的掌控之下了。”董太后的眼内闪出一丝狠厉,对阳安公主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借助一些力量,而刘易,应该就是我们要借助的力量,所以,不管你用什么的方法,都要把他拉到我们这边来,只要有了他,我们就可以立身于不败,而辩儿、协儿他们的未来,也不用再害怕落到那些阉人的手中了。”
“是,阳安一定会尽力的,会不惜一切!”阳安公主此时也一脸坚定的道。
ce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