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谬论红楼梦 > 第326章 红楼梦2
  之前分析,潇湘馆可能是乾陵,惜春和贾宝玉可能就是武则天,林黛玉和妙玉可能就是李治。
  贾宝玉说:“想必是林妹妹在那里抚琴呢!”
  妙玉说:“原来他也会这个!怎么素日不听见提起?”
  贾宝玉说:“他以前在南方学过几时,只是不弄也就没有了。虽是手生,到底一理就熟了。咱们瞧瞧他去罢。”
  妙玉说:“自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
  这里说到了琴,我们知道,很多人认为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写的,那“芹”谐音和“琴”一样,那么也就是说,可能此处妙玉是在说,红楼梦这部书人们传言是曹雪芹写的,实际上可能作者并不是曹雪芹。
  也就是说作者“自古只有听琴”,从来只是听说曹雪芹。
  也就是说读者读的红楼梦这本书可能并不是曹雪芹写的,“再没有看琴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可能跟“琴”无关。
  也就是说红楼梦原著这本书可能讲的是跟曹雪芹无关的故事。
  而你看,此处说这个故事和曹雪芹无关的人是谁啊?是李治。
  也就是说这本书可能讲的完全是李治和武则天的故事。
  贾宝玉说:“我原说么,我是个俗人。”
  贾宝玉就是武则天,和李治在一起的时候,是所谓的“居庙堂之高”,那么“庙”一般指的是和尚待的地方。
  而武则天居于庙堂,却没有剃度,所以此处武则天自称是“俗人”,也就是自嘲俗家弟子之意。
  妙玉倚靠在栏杆那里,贾宝玉站在他的身旁。
  这时旁白一个声音幽幽地唱道:“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而此时情境不变,画面却忽然变动了一下,妙玉和贾宝玉站的地方并没有人。
  接着画面又忽然切回了妙玉坐着贾宝玉站着的场景。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此处妙玉和贾宝玉这两个人是两个鬼魂。
  而且你看,李治坐着,武则天站在他的身边。这是什么姿势啊?
  那么你去看看清朝时期的老照片,再去看看大部分人的婚纱照,这是一对恩爱夫妻才有的姿势:丈夫坐着,妻子站在他的身边倚靠着丈夫的肩膀。
  也就是说李治是武则天的丈夫,对应的是:妙玉是贾宝玉的丈夫。
  再听之前旁白的唱词,说他们遥望着故乡,倚着栏杆哭泣。
  那么也就是说,这两个鬼魂在怀念皇宫里的生活,也就是说鬼魂在怀念活人的生活。
  另外,你看旁白这句词,像不像屈原《离骚》中的两句:
  尔何怀乎故宇?
  长太息以掩涕兮。
  也就是说他们为什么倚靠着栏杆哭泣啊,和屈原是一样的心情,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
  妙玉说:“刚才侵字韵是第一叠,如今阳字韵又是第二叠了,咱们再听。”
  此处妙玉说刚才提到了“侵”字韵,那之前旁白的唱词里并没有“侵”这个字,但是有个侵字韵,那就是“襟”这个字。
  说襟这个字是第一叠,又说阳字韵是第二叠,还说要再听。
  有个阳字,还说到了“三叠”,那么已知《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古琴曲。
  琴曲原文也就是《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之前旁白说了一句“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妙玉说第一个押韵的字是“侵”,也就是这句中的“襟”。又说第二叠是阳字韵。
  那你看,如果把这句倒着看的话,第一句诗“襟”,第二句押韵的是“处”。但是妙玉却说是“阳”。
  但是,如果你把第二句的词的位置做一个调换,比如把“望故乡兮何处”的词的顺序换一下,那么就变成了“望何处兮故乡?”
  因为你看第二句的“兮”之后是“涕沾襟”,是一个状态,涕是个名词;而第一句的兮之后是个“何”字,并不是一个名词,但是做了调换之后呢,兮之后是“故乡”,也是个名词。
  这样说来的话,也就是说这句的顺序应该是:
  倚栏杆兮涕沾襟,望何处兮故乡。
  那么也就是说这句并不是一个问句了,而是说这两个鬼魂遥望着故乡在流泪。
  那么对应的也就是说这两个鬼魂此处的所在是离开了故乡的,并不是在皇宫里。也就是说可能乾陵的位置非常的偏僻,可能并没有处于唐朝的国都。
  接着妙玉说到了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说“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谐音同“兮”,那么“西出阳关”放在此处的意思按谐音来说就是“兮处阳关”。那么此处的“阳“指的是”乡”。那么按照诗里的意思也就是说“倚栏杆兮涕沾襟,望何处兮故乡”这句里面需要把“故乡”二字去掉。
  那么也就是说这个诗应该是:
  倚栏杆兮涕沾襟,望何处兮?
  那么也就是说这是两个鬼魂,不存在。不存在人,既然没人,当然也就是“望何处”了,根本没人倚靠着栏杆哭泣,哪里有人在张望呢?
  言外之意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只是一个陵墓,空荡荡的没有人影。如果有的话,也只是两个鬼魂。
  旁白又接着幽幽地唱道:“子之遭兮不自由,子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说啊:“你的遭遇不自由,充满了烦恼忧愁,至于你和我的心并不在一起的话呢……”
  妙玉说:“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
  也就是说妙玉说啊:“这对武则天来说是一个打击。众人认为李治被武则天胁迫的传闻是想多了,根本不是那样的。”
  也就是说李治认为他和武则天是非常恩爱的。
  贾宝玉说:“我虽不懂得,但听他的音调也觉得过悲了。”
  也就是说武则天认为众人认为武则天胁迫李治的事情根本就是杞人忧天。
  妙玉说:“君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也就是李治说武则天是曲高和寡,所以众人理解不了他,也就是所谓的“高处不胜寒”。
  这时旁白幽幽的声音又接着唱道:“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