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亿峰成为了华夏科技的cfo之后,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都上了个台阶。从各个方面都已经证明,李亿峰毫无疑问是比胡杨更好的管理者。
自从给李亿峰挂上了华夏科技cfo的头衔,胡杨也就开始彻底的偷懒。原来他对于华夏科技的财政情况还会认真的关注看看啥的。但现在,他最多也对固定资产有了解。除了过自己手的这些之外,华夏科技的流动资金有多少他是完全不知道的。
华夏科技有没有钱投资,有多少钱投资现在也应该只有李亿峰一个人知道。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么大的权力只交给一个人,并且没有明确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有风险的。胡杨也很清楚,但他认为这种风险是远低于收益的。
只用这么点冒险的信任,绑住一位以前拒绝加入门萨,现在已经有资格进入智库,未来必然会为经济政策提供意见的妖孽。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胡杨很有自知之明,他非常清楚自己最擅长的是小格局的东西。比如是某次具体的对抗,比如对所有细节的精确掌控。至于宏观的大格局,他真的是不擅长。所以李亿峰对他对华夏科技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华夏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胡杨已经与李亿峰进行过很多次交流。基本上两人的观点还是没有根本上分歧的。
但在投资大东港这件事上,胡杨却始终没有和李亿峰达成共识。作为公司的cfo,李亿峰对于任何投资都是有否决权的,而胡杨也有相同的权利。所以他们俩就务必要说服对方才能将想法付诸实施。
关于投资港口这件事上,李亿峰认为应该投资深水港,而胡杨则坚持要先投资大东港这个不冻港。
所谓不冻港,就是指冬季不封冻,可以照常进出船舶的港口。这个的前提是这个地区是有冬季的。低维度地区根本没有严寒的冬季,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不冻港只说。
不冻港,通常都是指高纬度地区的不封冻港口。丹东的大东港就是我国海岸线上最北的一个不冻良港。
而所谓深水港,是指水深-15米以上的港口。超过十五米的水深,就代表可以停靠吃水十四米的万吨集装箱货船和一万箱以上的位船。
深水港的优势表现在,一个港口发展集装箱运输,必须有深水航道、深水泊位。尤其是规划成为集装箱运输的枢纽港,更需要深水航道、深水泊位。
因为条件苛刻,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看,深水港数量也没有多少。辽宁境内也是有个深水港的,但这座位于旅顺的深水港已经成为了军港,用于停靠和维修军舰。
深水港的重要意义可以算是众所周知了。但建设深水港却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对于眼下辽宁的情况来说,就是只有地利而剩下的都缺。
建设大型的深水港,投资至少也要上亿。这价钱搁在二十年后,随便开发个中等规模的住宅小区也要几亿。但在八十年代,这几亿人民币可是真正天文数字。要知道普通的工人现在工资都还没有过百呢。
而比资金问题更困难的,是建设深水港的施工技术问题。深水港的水文情况都有独特性,需要施工单位经验非常丰富。同时施工的设备是门槛的,包括大型自卸车、大型起重设备、水面工程施工平台等等。这些都是现在还不具备的技术条件。
有些是因为技术问题,无法自己建造也买不到。有些是技术有了但资金不够。总之,暂时来说是困难重重。
突破这些困难其实也并不困难,充足的钱加上足够的时间就行。钱是必然会有的,胡杨和李亿峰联手是不可能赚不到钱的。
所以问题就又回到胡杨和李亿峰的分歧。
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所以李亿峰认为应该投资深水港,而不是大东港这个不冻港。并且在胡杨提到这个点之后,就立刻把一份投资计划拍在胡杨的面前。
胡杨的那个时候的心情是,惊喜并纠结。
惊喜是因为这代表了李亿峰已经认同了自己的身份,开始以华夏科技cfo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份计划就代表了他已经开始思考华夏科技未来的发展蓝图了。
而纠结则是因为,胡杨并不认为投资这个宁德港这个深水港是一个好的选择,至少不是投资宁德港。
对于李亿峰来说,选择宁德港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深水港。-15米以上深水港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不到二十个。而宁德港是我国大路海岸线上自然条件最好的深水良港。
作为对比,报告中专门提到了香港。
香港被误解为深水良港,甚至被吹嘘为世界三大深水港,其实香港境内条件最好的维多利亚湾最深处才-13米不到!没有达到深水港-15米的标准。所以和天津、上海、广州一样都是浅水港,较大吨位的轮船都要人工疏通航道才能进入。
咱国家的海港资源分布不佳,港口优良的位置不佳,位道置很好的港口资源不优良。这是我国海港资源的现实!当然,随着科技进步,位置优好的浅水港,也可以开发成为人工深水港。
然后就还是那个问题,要花钱,花大钱。要把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往大海里丢。从现在算起来,十年之内恐怕还国家和地方财政还支撑不了这种投入。
至少要等到世纪末才能力会逐步开始深水港的建设。但问题是到那个时候,宁德港的天然深水港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所以按照李亿峰的想法,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出就是投资宁德港最好的时机。
宁德港是大陆海岸线上自然条件最好的深水良港,没有道理会发展不好。
没错,乍一看的确如此。
但胡杨的记忆里,宁德港并不是非常出名的港口。实际吞吐量上宁德港也应该不在国内港口的前列。按照李亿峰搜集的资料来看,宁德港在过去五年里的实际吞吐量在全国只能拍到第九。
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天津港、大连港、青岛港、日照港、上海港、厦门港、宁波港甚至广州港都在宁德港的前面。
为什么这个天然深水良港的实际吞吐量却不如那些水文条件不如它的港口?
李亿峰认为是投资力度不够,政策方面也并不对路。主要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宁德港至少在十年之内,都将具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不要说绝对优势,就算是有丁点优势,在他的操作下,也肯定会变成绝对优势。
在李亿峰的能力上,胡杨丁点怀疑都没有。
从某个小着力点开始,通过不断的运营滚起雪球,最终达到雪崩的效果。这就是李亿峰他们这类人最擅长的资本运营。
胡杨相信李亿峰,同样也相信自己的怀疑。所以他也专门去查了宁德港的背景资料。
这里还真是个好地方。宁德港在台湾海峡西岸,这些港湾水深港阔、不冻不淤、“口小腹大”、避风条件良好,是对台湾省“三通”的重要口岸。
可是这么好的的地方,一个世界级的天然深水良港,怎么就会发展成现在这样呢?
在这个网络还没有普及的时代。想要知道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只能亲自到那个地方去实地考察才能知道。
而这也是李亿峰要求胡杨必须尽快落实的一件事。因为他查阅相关记录之后发现,在过去的82年、83年和85年,都有级别非常高的领导亲自到宁德港所在的三沙湾地区考察。而且据说今年还会有级别非常高的领导,有到宁德市考察和指导的计划。
这种频率和级别都是极为少见的。所以李亿峰判断,这有可能是国家想要对这里拨款建设的预兆。他认为华夏科技要尽快确定是否要想宁德港进行投资,才能够将利益最大化。
所以当胡杨在欧洲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李亿峰就要求胡杨立刻去宁德港实地考察。而泰国那边至少还有两周的空档期,用来考察这个海港和所在城市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胡杨又和戚扬分开,他一个人单独回国,而戚扬则直飞泰国曼谷,帮助简友德准备的同时也联系老朋友肖克,最好是能从肖克那里争取到帮助。
不出意外的话,肖克应该是会帮忙的。简友德在泰国发展的越好,能给肖克提供的助力就越大。
肖克和简友德本就算是站在同个战壕里的。战友变得强大,就约等于自己也变得强大。
找肖克帮忙,并不是指望他能够提供多少人手或者其他物质上的支持。而是想让肖克利用他在使馆的影响力,尽可能的帮助老兵们顺利的来到泰国。
胡杨独自上路,从法国飞到了新加坡,然后从新加坡转机直接飞抵福建福州,再从福州坐火车来到了宁德港所在的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