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无限的满足感,胡杨唯一从沃特博士那里带走的东西,就只有与他女儿丽萨有关的那份文件。
至于“碳纤维编织”、“汽轮机”以及“超级电池”这三项技术的资料,沃特博士会在之后的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中,逐步交给胡杨。
时间跨度是有些长,但这也是客观条件决定的。三项技术中,除了碳纤维编织技术几乎可以说是已经成熟之外,其他两项都还是研究中的技术。胡杨最终能够得到的,也应该只有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建设的成品技术,就不要奢望了,那是不可能出现的。
咱们自己的研究体系总还是要建设起来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其实更加适合现在的国情。
有鱼当然最好,但学会自己“渔”才是根本。因为只有自己会“渔”,才有可能抓到更大的鱼和更多的鱼。
用一个后世媒体很喜欢的词来说就是“实现弯道超车”。
离开的时候,胡杨和沃特博士互留联系方式。约定在胡杨帮助他获得平静之后再联系。
至于如何知道那个年轻凶手的情况,到时候自然公共媒体上看到关于他的消息。
这算是那个圈子的惯例。
那个圈子是胡杨知道,但并不想过多接触的圈子。
这次胡杨并不准备自己动手,会把这件事“外包”出去。
理由一,根据沃特博士的要求,这很可能会是较为长期的过程。胡杨没有那么多时间耗在这件事上。
理由二,这件事操作起来会很大可能会有存在违背常规社会道德的部分,胡杨不想自己沾手这些。碰巧他也知道有那么几个人,在这个方面非常专业。
所以,胡杨准备雇佣其中之一来完成这件事。这不是最近刚赚了丁点小钱嘛,这笔消费还是负担得起。
原路返回,把那辆借来的车送回原位,并且重新补足了用掉的汽油,抹掉了自己的所有痕迹。
回到酒店房间的时天还没有亮。倒也不是因为他回来的早,是因为高纬度地区天亮的本来就晚。
胡杨没有继续睡觉,洗了个澡之后就收拾好行李下楼退房。把日本打工族勤奋的人设发挥到极致。有始有终和注重细节都是非常好的职业习惯。
之后胡杨并没有马上离开瑞典,而是在一天之后来到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这里他依然使用日本人的身份,但人设稍微进行了调整。不再是勤恳努力的社畜,而是个脱离的打工阶层的单身日本游客。
发型也换成了带点艺术气质的半长发。微卷的头发挡着小半张脸,增加了眼镜和耳钉的配饰。手上也多了一部相机。虽然已经有了眼镜,但胡杨最后还是给自己加上了黑眼圈。
估计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大家常说的北欧四国中,瑞典和挪威都是王国。所以有国王,也就有王宫。
“瑞典王宫”和“诺贝尔纪念馆”斯德哥尔摩最最著名的游客景点。基本上是每个来斯德哥尔摩的游客都必去的。
胡杨现在的身份就是游客,这两个地方自然是也是一定回去的。但这并不是胡杨来到斯德哥尔摩最主要的原因。
与沃特博士达成口头协议之后,胡杨就在想找谁来做这件事。那个圈子并不大,所以可选择的人其实也并不多。
经过这两天的反复推敲之后,胡杨的心里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选。其中之一可能就在斯德哥尔摩长期居住。
这个人的表面身份是个制琴师。但并不是普通人熟悉的那些乐器,而是一种叫nyckelharpa的瑞典特色的古典乐器。
nyckelharpa尼古赫帕是是一种带有琴键的提琴。这种乐器的历史不算短,最早在十二世纪就有了记录。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nyckelharpa的造型的确有点古怪的。虽然看着有几分小提琴的样子,演奏的时候却需要放在腰间,感觉上更加贴近的是吉他。据说现在真正会演奏这种乐器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会制作nyckelharpa的制琴师应该也没有几个。
根据这个条件去找,难度应该会小很多。这也是胡杨转换成文艺青年人设的用意。
一个从日本来的青年,在异国寻找当地即将失传的民族乐器,所以四处打听相关消息。
是不是还挺合理的。
带着这个合理的身份和理由,胡杨租了一辆车在斯德哥尔摩四处打听nyckelharpa制琴师的消息。
就像胡杨预估的那样,这个人并不难找。只用了两天时间,胡杨就在一个看起来普通的房子里见到了这位专业人士。
但初见面,胡杨就知道自己这趟怕是恐怕是白来了。不是因为他找错了人,而是因为这间房子竟然是有女主人的。
不是有那么个段子吗。有三件东西是无法隐藏的:咳嗽,贫穷还有爱情。
这对男女之间的关系就是那种无法隐藏的关系。从所有的细节上,都能找到佐证。
同样的,很多细节也都同时证明了,眼前这个男人就是自己要找到的人。和煦的外表和气质还是无法完全遮蔽他身上的血腥味。但同样也必须承认的是,即使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那种味道还是非常淡的。
大家都是专业的,所以胡杨能确定他的身份,他也同样对胡杨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这位称自己为爱德华的nyckelharpa制琴师,非常热情的邀请胡杨参观他的工作,同时也找了个理由把自己的妻子支开。
只剩下他们两个男人,说话自然就可以稍微直白一点。经过小心的反复试探之后,胡杨确信爱德华虽然感觉上有了杀意,但其实并没有杀心。而爱德华也能确定,胡杨既不是来寻仇的,也不是警察或特工。
以此为前提,两人进行了一小段简短但相对真实的谈话。
在这段谈话中,两人都暂时揭开了自己表面的伪装。胡杨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开出条件,然后也并不意外的被爱德华拒绝。顺便一提,爱德华这个名字毫无意外的是个假名。
爱德华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接这次委托。他没有给出理由,但胡杨大约猜得到。
不过胡杨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他还是和爱德华做了一笔交易。
交易的内容是,胡杨要忘记关于爱德华的一切,包括爱德华这个假名在内。作为交换,爱德华为胡杨推荐另一位专业人士。
胡杨很干脆的同意了这个交易。因为爱德华推荐的那个人,刚好就是胡杨心中名单里的另一位。这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巧合,这个圈子真的不大。而且各个专家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微妙。
带着另一位的信息,胡杨几乎是立刻就离开了斯德哥尔摩。胡杨相信爱德华和他的爱人也会比他更快的消失。
这无关于信任,交易原本也只是为了消失争取时间。
至于胡杨得到的信息,大概率上还是比较靠谱的。很多细节都是能与胡杨的记忆对得上。
胡杨当天晚上就从斯德哥尔摩直飞德国柏林。照惯例,花了时间改头换面。换了几种交通工具之后才登上去往慕尼黑的列车。
十几个小时之后,胡杨回到了h·w金属回收公司。一走多日,这里没有什么变化。训练还在继续。每个人都处在那种身心疲惫但精神亢奋的古怪状态中。
前者是因为他们的确被雷姆他们操练的很痛苦。每个科目的训练目标,都刚好比他们的极限多一点点。
而后者则是因为他们在咬牙挑战极限的过程中,也清楚的感受到了自己明显的进步。
胡杨和大家简单打了招呼之后,就都各自回去休息。这次单独出门他虽然没有什么大动作,但行程安排的非常满。身体上倒是还好,但精神上的确是有点疲惫的。
考虑到接下来要去见一位“专业人士”,胡杨认为自己必须要充分休息,并且做好更加充分的心理建设才行。
因为那位专业人士有着深厚的心理学背景。
心理学作为软科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不被主流科学界承认的。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有人会夸大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比如催眠、暗示和操控之类的。这很容易让人把心理学实验和骗术把戏之类的联系到一起。
实际上,如果去除了那些夸张的成分,心理学还是事实基础和科学依据的。
胡杨的职业培训中,就有很多实际的应用技巧。比如通过语言和动作的引导,将对方的注意力和行为决定引向利于自己的方向。反向应用就是能够通过语言和动作,推测出目标的意图和倾向。
而比较常见的应用,就是各种颜色在不同场所的应用。快餐厅的椅子几乎都是红色,食物展示区的灯光都是橘色等等。
胡杨很多话术上的技巧也都是基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所以他才更加明白,一个这方面的专家会有多可怕。
这位专业人士曾经在很多大学作为客座教授任教,是真正的业内专家。与这样的人打交道,需要提起十二分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