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 > 工业教父 > 第263章 拆和装
  第二天开始,胡杨和董师傅就都开始各自的工作。
  胡杨这边是要把二十台电子计算机组装好。董师傅那边,则是安装好两套三轴联动数控机床。
  虽然一边是“二十”,另一边是“二”。但胡杨非常肯定,自己肯定是先完成工作的那个。
  电子计算机还是苹果公司的麦金塔个人电脑。组装起来并不复杂。显示器和主机在一起,剩下的就是键盘、鼠标、还有电源线。
  如果只是简单的组装也就算了。可胡杨当然不会满足于简单组装,所以特意购置了两支专用的螺丝刀。有了这种前段细长螺丝刀,就可以顺利拆解整个机身。
  拆解电脑主机的过程,胡杨并不会当着别人的面做。这会发生在他自己的宿舍里。
  胡杨身边有四个助手。安装几台电子计算机,当然不需要这么多人。他们在这里是为了学习如何安装这些精贵的设备。
  除了送到胡杨宿舍里的那台,其余十九台电子计算机都在计算机室内安装完毕。但是,现在还不能立刻就开机运行。
  因为还有一个电源的问题需要解决。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标准电源是110v,60hz。而中国大陆则是220v,50hz。电压不同,自然是无法正常使用的。
  日后当苹果公司终于正视中国市场之后,才会推出可以适配220v的电源。而现在胡杨只能选择自制变压器,将220v的电压和50hz的频率,改成麦金塔可以使用的110v和60hz频率。
  自制变压器的难度并不大,主要还是手艺问题。比较难把握的是焊点的质量和线圈缠绕的质量。这方面347所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这方面的人才还是有储备的。
  胡杨提供设计图,自然有人高质量的完成。胡杨这边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情况调整设计。因为胡杨不光想要做一个简单的变压器。他想要搞的是一个简陋但可靠的稳压电源。
  这个东西现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全国的电网现在都不算稳定,停电和电涌都会偶尔都会出现。
  而这些对脆弱的电器原件来说,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以修复的损伤。这些设备可都是精贵的东西,任何一个零件出问题都很难维修或者更换,所以要给这些设备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稳压电源不仅是一个变压器,还要有蓄电能力,在外部断电之后还能供电一段时间,保证可以安全关闭设备。
  胡杨这个构想其实谈不上有多惊艳。但窗户纸一捅破,大家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个稳压电源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就是输入变压器,蓄电池组,输出变压器。原理非常简单,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型化的充电器。
  现在的难点主要是蓄电池的容量和输出功率上。容量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并接更多的蓄电池来解决,但并接可不是万能的,还会产生其他新的问题。在思考方案的时候,胡杨也在考虑是不是应该推动一下电池的研究速度。电池技术将会直接影响所有移动和便携设备的发展。
  一九八五年的现在,使用的电池都还是稀硫酸蓄电池。后来常见的锂电池要到一九九一年才会商业化,现在应该还是在研制阶段。而基础成熟的锂金属电池还要再等六年才会商业化。这么一算就十年之后的事情。
  这么看来,除非胡杨立刻就拿出锂电池的成品,否则是没有可能占据世界领先的。五年和十年对一项新技术而言,其实是非常短暂的时间。
  别看好几年才能商业化,但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应该已经有成型的样品了。差得就是成品化和量产。
  所以胡杨得先了解一下现在国内的研究程度,再考虑如何去推这一下,或者要不要推这一下。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电池这个方向必然是华夏科技的一个重点甚至可以说是核心。
  因为电池的发展并不止步于锂电池。因为锂电池的上限在那里。移动设备发展非常迅速,对电池容量的要求更高,对充放电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锂电池勉强能满足民用。但在军用和工业的尖端领域中,都逐渐显得捉襟见肘。
  “超级电池”就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新概念。而超级电池的主要材料就是石墨烯。
  在硼烯被发计算出来之前,石墨烯作为目前最薄、强度最高、导热导电性还最强的纳米材料,甚至被人称作“黑金”。
  石墨烯刚被发现时,有着非常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这也就预示着石墨烯将在各大领域大放光彩,事实证明确实是,石墨烯在生物医学、计算机等很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甚至有一个说法,石墨烯就是现代的“材料之王”。
  胡杨本人是很不喜欢这种,动不动就称王称霸的描述方式。但不惜承认的是,至少在他曾经生活的时代,石墨烯就是材料领域的金字塔尖。
  这个了不得的东西,胡杨肯定不会忽视的。但问题是这个东西太了不得了,所以要慎重。
  就在胡杨这边脑子里闪过各种念头的同时,董师傅那边也在进行着拆包装的工作。
  相比电子计算机的纸箱加泡沫的包装,数控机床的包装可要难拆多了。最外面是薄膜,然后木板钉的箱子,然后是泡沫和其他填充物,里面还有一层包装膜,这之后才是零件本身。
  这里面比较费时间的就是木箱的拆解。当初为了足够稳固,那用料可是不惜工本的,反正不需要考虑重量的问题,就用能找到的最好的木头。固定木头用的全都是自攻木螺丝。
  这个组合是足够坚固的,但拆起来就费劲了。不能暴力拆解,就只能一根根的把木螺丝拧出来。但他们这里并没有手钻这类设备,所以只能靠手和螺丝刀。
  这个是个繁琐的过程,他们几乎是要拆掉所有的自攻螺丝。因为零件和设备都不能像普通货物一样,从上面或者侧面直接拉拽出来,要拆掉所有的木板,然后才能小心翼翼的挪到需要的地方。
  可以说他们已经小心的有些过分了。但即便是如此,也没有人认为自己是过分的。这三轴联动数控机床全中国现在就这两套,任何一个零件除了问题,都意味着不可逆转的损失。
  光是拆这些包装和登记所有零件,就用了差不多一个上午的时间。可见工作的繁琐,还有他们细致的工作态度。
  吃过午饭董师傅睡了半个小时午觉后才重新开工。这是胡杨硬性的要求。废寝忘食这种事情,并不适用于一般性的日常工作。吃好睡好才能精神好,才能有更好的工作状态。
  下午胡杨倒是闲了下来。上午他已经把所有计算机都组装完了。稳压电源的设计也做好了一份。下午的时间他可以待在宿舍里,鼓捣一下自己那台计算机。
  董师傅是当初亲手拆了两台设备的人,对于安装流程心里是非常明确的。
  第一步就是安装基座。因为这里是专门为了两台设备准备的无尘室。这里是没办法使用大型设备的,所以就只能靠大家用肩膀把设备抬到位置上。
  这两个位置也是经过精算的,而且下面都预留了地桩,可以更好的加固和稳定设备,同时也能更好的完成接地。
  人力抬设备,这对咱们的工人来说并不是啥问题,咱也是有这个传统的。
  基座的重量一吨多点,五根杠子十个人,稳稳的抬起,又稳稳的落下。没有急着动,依然贯彻小心再小心的习惯。
  董师傅当然不在这十人之中,这里有专门的力工,各个身强力壮不说干活手底下也非常有数。而董师傅现在还有一件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最后一次检查地面的平整度。
  误差是会被累积的,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尽量做到完美。而地面的平整度,其实相对误差比较大一块。毕竟水泥地面是手工作业,就算再贴瓷砖也还是手工作业。现阶段找平的辅助手段只有水平仪和照影还有经验。
  董师傅不是专业瓦匠,但钳工“万能工”的名头不是白叫的。董师傅不用照影,就凭一双手在地上摸来摸去,感觉地面细微的变化。实际上抹这个地面的瓦工手艺已经很不错了,最多也就是一两毫米的细微起伏。但就是这,董师傅也要尽可能的消除。
  几个平米的地方的,董师傅用了足足半个小时时间来磨。但这屋子里的几十号人都没一个不耐烦的。
  老师傅抹着一脑门子汗,从地上站起来,示意他们可以开始安装基座。
  十个人喊着号子,同时起,同时动,同时落。一次就成功落位,也只能是一次就成功。只要有一点差错,之前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再来一次。
  幸好十个人极有默契的配合就像一个人。至少用眼睛看,是看不出任何差别的。这就是专业的力工,可不只是出点力就能的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