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鹏最后并没有吃胡杨带回来的宵夜。说完李香香和张博洋的事情之后,他就明智的选择了告辞。
幸亏他走得快。再慢一点,胡杨就要撵人了。
一转头,胡杨发现柏青的眉头皱了起来。不用问也知道,这是因为那个消息。
胡杨把柏青抱到了腿上:“担心我?”
柏青点头:“有一点。”
胡杨轻声说道:“那就保持那一点就好,不要再多了。”
柏青问胡杨:“那你准备怎么做?有什么我能帮忙的?”
胡杨故作迟疑问:“你是想我说有还是没有呢?”
柏青眉头一挑,冷哼一声:“有。”
胡杨很没有节操的举手投降:“有,有,必须有。”
这个当然是可以有的,其实柏青也正在做。她的工作本身就是在搜集关于对手的信息。即便对手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也没有关系。
任何刻意的改变都会留下痕迹。刻意不让柏青接触到重要的信息,也就等于是筛选出了重要的信息。
这就有点像是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放进保险柜里。那小偷就不需要去翻其他地方,只要想办法把保险柜打开就行了。
同样的逻辑,如果张博洋他们针对柏青,将信息进行筛选。那对胡杨来说,就只需要想办法打开“保险柜”就行。这对胡杨来说,其实是更省事的一个结果。
这个逻辑其实有点绕。好在柏青不是一个普通的姑娘,即便是在恋爱中也没有智商变低。逻辑思维能力依然在水准之上。
也幸亏柏青不是普通姑娘,否则和自己女朋友讲逻辑这种操作,那简直就是找si...
接受了这个逻辑之后,柏青就陷入了沉思。胡杨也不打扰她,动手收拾了桌上的食物。
等胡杨再回来的时候,却看到了一脸兴奋的柏青。
她看到胡杨,立刻说道:“我想到一件事,是他们故意不让我知道的。”
胡杨此时脸上的意外还真不是装的。虽然以他的反应速度也的确真的做得到。但心在这个表情真的是真的。
“什么事?”
“韩国人。”
“什么韩国人?”
“张博洋他们这次的不光要见德国人,他们还要见韩国人。”
受到了胡杨的启发,柏青真的想到了一些异常的事情。前面几天,柏青只要工作做完就会离开招待所。每次也都会气得张博洋直跳脚,当然这是一个比喻。
但今天柏青没有早走,因为胡杨已经提前告诉她,晚上会有一个应酬的酒局。所以白青约了自己的两个同事一起吃沈阳的特色杀猪菜。
也就是因为他们今天走得都比较晚,所以遇到了按道理说不应该遇到的人。
柏青听到其中一个人说了句他听不懂的话。但起初还以为是什么方言,但后来一想好像是韩语。再一结合那人特点挺鲜明的长相,让柏青可以确定那应该就是韩国人。
胡杨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不会是朝鲜人?”
柏青很确定摇了摇头:“肯定不是朝鲜人。气质完全不一样。在学校的时候,韩国人和朝鲜人我都接触过,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胡杨说道:“这个信息非常重要,真的非常重要,柏青同志好像很有做间谍的潜质。”
几个小时之后,胡杨就从戚扬那里确认了柏青的发现。还真的是有一个说韩语的人出现在了张博洋那里。
但这个人不是韩国人,而是一个从延边来的朝鲜族人。延边的全称应该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生活在那里的朝鲜族人,有很大一部分有亲属在韩国生活。
过去因为某些原因,大家都对这些海外关系讳莫如深。而在开放之后,这个海外关系却突然变成了香饽饽。能和外面的人有联系,都会被周围的人高看一眼。如果还能把你弄出去,那就是真的是人人羡慕了。
在这个大背景下在,延边着实是辉煌了一阵子。但这个时间并不长。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存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并没有能发展起来。这也就导致更多人的走了出去。
据说最高峰的时期,青壮年人口中很大一部分都去了韩国打工,比官方披露的比例还高。而更加严重的是,超过一半的人在走出去之后都选择了和留在国内的配偶离婚。
这种现象在一段时期里,甚至成为了一种带有约定俗成意味为的“潜规则”。
因为想要出去是要花很大一笔钱的,所以基本都要举债。这就必须要有人留在国内作为保障。
出去的人在那边打工赚钱,会通过中间人寄回国内。当达到了某个约定的数额之后,他们与国内配偶的关系就默认被解除。他们不再往国内寄钱,而国内的人也可以再娶或再嫁。
胡杨当年曾经用过一个延边人的身份偷渡去了韩国。这些都是那个时候的见闻。除了打工之外,还有一些脑子活泛的人,也会两边倒腾东西。更进一步的也会成为中间人牵线搭桥。
延边人出现在张博洋那里,极大的可能就是一个这类的中间人。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他在给谁牵线搭桥。
戚扬提议道:“我找机会潜进去。”
胡杨斜了他一眼:“犯法的事情不能做,至少不能随便做。”
戚扬又说道:“要不窃听?”
胡杨摇了摇头,说道:“其实没必要现在就知道答案。反正一定会出现在这里,那我们等着看就行了。现在他们和李香香混到了一起。我很期待他们会想出什么新鲜的点子。”
戚扬问胡杨:“要不要让福生大哥那里调一些人过来?”
胡杨摆了摆手:“不需要。张家叔侄俩应该还没蠢到这种程度。不过柏青你可以需要替我保护好,她的安全才是第一优先级。”
戚扬开车载着柏青离开之后,胡杨也开始新一天的日程。
签下承包合同只是第一步,后续工作开展才是重点。关于后续的一系列改革升级措施,胡杨需要尽快梳理出一套计划来。
没办法,这些计划的骨架一定得是胡杨来做。改革升级需要的是前瞻的眼光和对生产技术方面的了解,这些都是别人无法代替他的。
至少现在,这些都还必须胡杨亲力亲为。每到此时,胡杨都会感叹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啊。
现在的工作量他还勉强能够应付。可华夏科技发展的很快。这么大的摊子,他不可能事事都冲在第一线解决问题。
管理和经营方面,其实胡杨自己也算不上精通。最多也就是理念稍微新一点,也科学合理一点。
华夏科技搞到现在,靠的还是超前眼光。换句话说,就是穿越者的红利。如果把这红利算是本钱的话,其实胡杨并没有利用这些本钱赚回多少利润。
这其中固然有胡杨并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原因。但也说明,在经营方面,尤其是经营一个大型企业的方面,他还是非常缺乏经验的。
一念至此,胡杨便想起了远在美国的那位的妖孽李亿峰。他是胡杨迄今为止见到过的,经济领域中最顶尖的人物。
但也因为李亿峰的太过妖孽,所以他其实并不适合管理一个企业,哪怕是一个大型的集团公司,对他来首也太小了。他这样的人应该去更高的地方,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胡杨才会向罗鹏程强烈推荐他。而不是第一时间将他收归麾下。
不过现在胡杨想在有点后悔了。是不是先把这位妖孽弄过来帮一阵子忙。最起码的,帮他培养几个靠谱的人也是好的。
忙碌和甜蜜交织的日子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过去了四天。铁西特钢的改革升级计划已经完成最后的修订,管理层已经聘任完毕,下一步就是逐级向下进行考核。
副厂长选分厂厂长,分厂厂长选车间主任,车间主任选副主任,然后他们再一起选班长,班长再找工人。
每一级都向下负责。人是自己选的,出了问题自然也要负相应的责任。每个人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责任人,这也就让每个人做出选择的时候,都不得不更多一分思考。因为这个人将来的行为,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这种责任嵌套的模式,是胡杨其他两位的副厂长一起研究出来。之所以是两位,是因为在贾副厂长之后,胡杨也向原铁西特钢的副厂长吴向东抛出了橄榄枝。
这个选择并不让人意外。吴向东懂技术而且年轻,原本就是负责生产的副厂长。现在整个特钢都被承包了,他最好的选择就是到这边来。名头虽然依然是副厂长,但权利和工资待遇都比之前提升了不少。
胡杨给这两位副厂长的分工非常明确。贾副厂长主抓管理,吴副厂长主抓生产。而具体到当前,前者主要任务是按照计划把人招满,后者则是按照胡杨的要求设计改造升级的方案,并尽快进入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