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是否起决定性作用?
这是胡杨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今天他要说的最核心的问题。
从胡杨决定将东北作为发展重心开始,他关于东北的思考,大多都是基于这个问题。
胡杨上辈子所知道的那个东北发展并不好。从八十年代末开始,东北就一直在转型,却一直都没有良好的效果。
东北三省的经济也从全国前列,一直在持续的下滑。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结束,东三省的gdp排名已经滑到了全国的末尾。
当然,这个结果是有很多其他因素在其中的。或许并不是非常准确的反应了东三省,在全国gdp排名中的准确位置。
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东三省经济发展速度是低于全国平均值的,而gdp的绝对值也是处于下游的。
经济环境整体落后,地理位置上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所以在吸引投资和人才的方面就会偏弱。
而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人口净流出的数字一直在逐年增加。虽然幅度并不大,但流出人口的年龄整体是以青壮年为主,受教育程度也比较高。所以这始终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
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因为胡杨的用词很精确。他强调的就是“决定性”这三个字。
对于习惯了严谨的人来说,通常这种问发他们都会下意识的选择“不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情况总是非常复杂的。
在“决定性”之前没有任何修饰辞,这就是绝对的描述。一般只会出现在的理论性的描述或者条文法规之中。很显然,胡杨想要询问的并不是这种情况。
而如果按照一般习惯,暂时放下这个选项。那另个就是认为“是”,那就是说认同了决定性。将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放在了最优先级的地方。
好像这也不太对,同样是绝对行的描述。而按照一般的习惯,客观条件都不会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我们过去几十年在喊的口号都是“人定胜天”。我们的宣传中一直强调的决定性因素是思想。
想到此处,大家也多少明白了为什么胡杨会如此谨慎。
胡杨看到大家的眼神,就知道他们已经都有了充分的思考。果然,薛嵩下一刻便开口说道:“是重要的因素的,但决定性我认为过于绝对了。”
意料之中的回答,胡杨随即问:“我想这应该这里大部分人的想法吧?好,请大家思考第二个问题。人口基数与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注意,我说的是人均。”
“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说法或者说概念,对这个时代来说是很新的一个东西。以为内在公有制的环境下,是不存在所谓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因为那几乎全都是固定的。
所以这个是在改革开放,推行私有制之后才出现的名词。现在据大多数人对这个概念都还没有明确的认识。
“理论上应该是正向的关系。”首先开口的是赵援朝。这种时候作为自己的他,肯定是要先出来抛砖引玉的。
赵援朝继续说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人口基础是成正比的。当整个地区的生产总值提升,自然人均生产总值就会提高。”
这个答案依然在胡杨的意料之中,于是他立刻反问道:“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两个能够完全画等号的概念吗?”
赵援朝略一思考之后说道:“两个概念相关且部分重合,只有细节上有稍微的不同。”
胡杨说道:“你的说法我认同前一半。两个概念相关,也的确有部分重合。但这个部分并不大。红旗兄,这方面你是专业,给大家的普及一下常识。”
被胡杨点名的马红旗,是四人中唯一出国深造过的,在苏联大学里主修的政治经济。这个问题是在他的专业范畴里。
马红旗说道:“那我就简单的说四个概念。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人均收入和刚刚胡杨提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说到这他习惯性的停了一下。按照一般的惯例,这个时候听报告的人应该拿出笔准备记录了。但今天不同,胡杨的要求是不要留下任何记录。
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马红旗立刻开始说道:“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家一定时间周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国民总收入是指全体国民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财富。人均收入很简单,就是用国民总收入总值除人口。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就稍微复杂一点。而且我们也从没有实际统计过,我只能引述教科书的上的概念。”
马红旗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简单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且不限于工资,大于或等于人均工资,但仅为人均gdp的4到5成。啊,对了,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
就像马红旗说的,这个概念他学过却从没有实际应用过。所以只能引用有些拗口概念原文。概念中那若干种不同的收入类型,估计在场也只有马红旗自己能够全都准确的区分和理解。
这其中有很多东西,现在的中国还没有或者比例很小。比如其中的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投资收益等等。
不过没关系,现在不是理论考试,不需要厘清每一个概念。胡杨只需要他们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
给大家一点时间稍微消化了这段内容之后。胡杨首先感谢了马红旗的科普,然后说道:“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是会随着经济政策的开放,有非常大的变化。但这些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回到我刚刚提出的问题,请大家看这张图表。”
说着胡杨举起其中一张,其他人也都找出了相同的一张。
胡杨说道:“这张图表显示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同时也最密集的前十大城市,以及相对应的的经济水平。从做到右分别是纽约、伦敦、东京....统计结果告诉我们,人口密集程度和经济发达程度是正向关系。请注意绿色的部分,这个颜色所代表的就是地这个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然后拿出第二张图。”
胡杨抽出另一张展示了一下,接着说道:“很明显,这张上面是几个国家的地形轮廓。这里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内容就是这几个国家的人口分布,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布情况。”
胡杨没有再继续抛出问题,因为这张图上已经表现的很直观了,胡杨直接说道:“对比上一张图,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些国家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少数中心城市。但请注意,除去大部分之外的少部分人口,分布在大部分的土地上。”
在座的都是智商和智慧在线的。胡杨的话说到这个程度,已经有人抓到了胡杨的思路。比如专业学经济的方红旗,还有一个全场都没出声的初在龙。
他们都自觉的拿出了最后一张,脸上表情也没办法再继续保持平静。很快其他人也都逐渐发现了,胡杨一直在试图让大家自己找出的那条逻辑线。
而当他们发现了自后,脸上的表情却是各不相同。有惊讶的也有着惊的,只有一个人在努力压抑自己的兴奋。
但这个部分,可是胡杨最擅长的领域,不可能被这种“业余”的糊弄过去。
这个人就是贺平源。在今天之前,胡杨对他的评价是四个人中,对仕途最有企图心的一个。而他现在这个表情,很明确的告诉胡杨,在他身上还需要更深挖一点。
胡杨看火候差不多了,有能力想明白的都抓到那条逻辑线。而像孙福生、赵援朝兄妹这样理论基础不太足的,也的确很难靠自己想明白。
放下茶杯,胡杨开口说道:“大家应该都看出来了。人口分布虽然极不平均,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却并不大。尤其是其中美国和新西兰,有一些的人口稀少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反而要超出人口密集区域。”
马红旗说道:“这些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应该非常发达。”
胡杨点头:“没错。这些区域就是全世界范围内,农牧业最发达的地方。关键词是超大型,集中,机械化,高科技含量。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完成极其广大的一片农场的耕作或者大量牲畜的饲养。就算附加值低,但因为最终需要分摊的人数少,所以他们人均收入并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