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丹东对朝鲜口岸准时开放。东风卡车组成的车队,缓缓开上了鸭绿江大桥。
这座上下两层的铁桥,是丹东最重要的地标之一。下层通行车辆,上层通行火车。是丹东境内现存唯一与朝鲜连接的交通枢纽。
历史上先后有五座大桥连通中朝两国,到现在仅存只有两座。一座在上游的集安,是一座铁路桥。唯一能够走汽车的,就只有这座鸭绿江大桥。
其实鸭绿江大桥其实有两座。新桥就现在还在通车的这座,而旧桥就在南边不到百米的地方。仅剩靠近中国一侧的部分桥面,其余都只剩下的光秃秃的桥墩。
这就是丹东另一个重要地标和景点,断桥。1950年底到1951年年初的三四个月里,这座旧桥屡遭美军轰炸,最终被毁。
车队在新桥上缓慢前行,仔细观察能发现桥身的金属结构上有很多弹孔。
几公分厚的钢板,被洞穿,被撕裂...这些弹孔可不是普通枪械留下的。而是飞机上20mm口径的航炮扫射之后留下的痕迹。
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是经过了两次大规模修复之后结果。已经无法想想当年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鸭绿江大桥只有不到六百米。再慢也有走到头的时候。大桥另一头,朝鲜的口岸也已经打开,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士兵。
不要怀疑他们的枪里是不是实弹。稍微夸张一点说,朝鲜那边的子弹可能比他们家里的大米还要多。
这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朝鲜拥有的武器数量明显过剩,第二是他们是真的缺少粮食。尤其是大米这种细粮。
胡杨上辈子来丹东的时候已经是九十年代末期。虽然从没有他上过朝鲜的土地,但隔着边境线可以看过很多对岸的景色。
让胡杨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岸的玉米地。
在边境这边能看到的,基本没有大片平坦田地,大都是一些山坡地、河边地。基本上看不到除了玉米之外的其他作物。
其实咱们这边也差不多,大的地块上基本也都种的是玉米。可就隔着一条江,两岸的玉米却怎么看都不像是一种东西。
入夏之后,咱们这边的玉米都是一人多高。钻进了玉米地里,外面根本看不见人。很多文学作品里,玉米地、高粱地里都发生过许多精彩的故事。
但如果是放在朝鲜那边,这些故事就根本发生不了。因为那边的玉米基都长不到两米高,既不粗壮也不茂密。根本挡不住外面的视线。
胡杨没有具体研究过朝鲜那边的玉米的亩产。但光凭目测,能有咱们这边一半就算不错了。要知道这不光是产量低一些问题,还有大量减产和绝收的可能性。
对于大田耕作的经济作物来说,除了产量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数据要考虑,就是抗病虫害和抗倒伏。
同样一场风雨,丹东这边只是减产,但对岸就有可能绝收。
朝鲜基本上所有资源都向军事和工业倾斜。或许是因为已经习惯了国际社会的救助,朝鲜对于农业的态度用东北土话来说,那就是“后妈养的”。
所以食物和日用品在朝鲜是非常受欢迎的。这次过江的车队里就夹带了很多。当然,都是经过伪装的。
过关过程很顺利,这也在意料之中。金旻道是新义州的土皇帝,他的副官最站在口岸外面,没有任何人敢在这里搞一点小动作。
不过我们国家的老古老民间智慧告诉我们,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未来少不了从这个口岸进出,“小鬼”们的关系还是要搞好的。
所以按照惯例,车队很不经意的忘了几箱东西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随行的朝鲜翻译和负责的少尉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
车队顺利走出口岸,真正的踏上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土地。金旻道的副官并没有和胡杨他们做任何接触。他只是站在车旁看着,因为理论上这件事和金旻道没有任何关系。
按照程序,这次和中国企业华夏农机厂进行合作的,是新义州对外商贸办公室,和新义州工业局。
工厂的位置并不远。车队开出不到十分钟,就转进了一个院子里。不出意外的话,在丹东的锦江山上就能用望远镜看到。
不知是不是就是因为能被看到,所以这里的条件比胡杨预想要好很多。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围墙,里面的厂房也基本该有的都有。这种条件已经算得上惊喜了。
工厂的厂长就在门口等着他们。没有欢迎仪式,卡车直接开进院子里,木制大门随即立刻关上。
通过翻译他们认识了这个厂的厂长孙允在。一个四十来岁有着啤酒肚的男人。
这个身材在朝鲜不多。在一个食物严格配给社会中,能吃饱都很困难。能吃胖这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特权。
这一次金旻道的副官终于直接出面。面对面向这位厂长发布了一长串命令。
话虽然多,其实都是必须说的套话。真正实质的内容,其实一句话五个字就能说完,那就是:无条件配合。
上级的命令得到了孙允在厂长非常彻底的贯彻执行。虽然现在是北方冬季的清晨七点不到,室外温度零下十几,但工人们的热情依然高涨。
这不是套话,是真的热情高涨,因为今天他们提前到工厂上班,所以得到了一顿工厂提供的早餐。
一般情况下朝鲜工人每天只配给两顿饭的食物。绝大多数朝鲜人每天也都是吃两顿饭的,他们得到的食物也只够吃两顿。
所以能得到多出的这一份食物,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值得高兴的。
卸货和安装由赵磊和周旭负责,鲁正伟跟着两个政府的人去完成各种手续。而剩下的人都集中到了一起,上了金旻道副官的车。
这一趟过江除了这三个人之外,全都是公司的保安。一共两个小队,共十二人。
车开了二十分钟后,拐进了一条小路,停在了一个高大院墙的外面。下车一看,这里不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门都不靠。
胡杨疑惑的看向金旻道的副官,后者指了一下院墙,率先踩着车顶翻了过去。
还真是小心,连门都不走。
胡杨打了一个手势,示意跟上并提高警惕。
翻墙对他们来说都没有难度。三米多高的墙,就算没有这辆车垫脚,他们也能轻松上下。
墙的那边站了很多人,不出意外的,金旻道也在其中。
中间没有了那条小河沟,胡杨的手也终于和他的握在了一起。
“欢迎来到新义州。”
“希望以后能常来。”
这是一个军营,一个陆军炮兵团的驻地。正是番号是,朝鲜人民军大联合部队第11军团225炮兵团。
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也是金旻道控制力最强的一个部队。炮兵团的副团长带着其他人上了车,直奔靶场而去。
胡杨上了金旻道的车,慢悠悠的跟在了后面。等他们到靶场时,枪声已经响成了一片。
憋了几年的老年男人,终于开了洋荤,那真是一发而不可收拾。老兵对枪械执着,真不会低于对异性的冲动。很多老兵都会把枪当老婆看,在战场这一点都不稀奇。
朝鲜部队的制式武器也是苏系,所以他们操作起来基本没有障碍。行家一出手就能看出水平高低。枪打好不好,很多时候不需要看靶子,光听声音就知道。
枪声虽然连成一片,但还是可以清楚的听到点射,二连,三连。节奏越是清楚干净,弹着点的分布就会越漂亮。
不需要等一会报靶,胡杨就能大约估计出他们的成绩。第一个弹夹打空之后,孙福生打出手势,所有人都停下来检查手中枪械。
看这十几个大汉微微发红的脸色,还真是像做了什么特别有爱的运动之后的反应。其实说起来,对他们来说还真的都是能促使脑内分泌内啡肽的活动。
简单来说,不管是打枪还是打其他什么,都是能让他们开心兴奋的事儿。
但开心和兴奋并不是一个训练的好状态。所以孙福生在让大家由着性子打了一个弹夹之后,就让他们停下来冷静一下。
孙福生对两个小队长说道:“打两轮配合,然后再讲评。”
所谓配合,是说两人到六人的协同掩护射击。
这是胡杨和孙福生一起研究出的训练科目。要求两人以上同时射击时,无论手中使用什么武器,都要保证射击火力的延续性。无论几人,都不能出现在同时更换弹夹的情况。
胡杨接受的射击训练是在海外的特殊训练营,不是咱们国家的军队系统。所以他不清楚,现在部队中精锐训练科目有没有这个项目。但常规部队肯定是没有的。不仅没有这种项目,甚至连实弹射击的训练都大大减少。有很多义务兵在服役期内,都打不上两百发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