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 > 工业教父 > 第52章 讨论再讨论
  在电话中,项凌江详细的说了三轮测试设定的内容和测试的结果。
  这个结果比胡杨预计的要好,所以立刻让项凌江着手二台的配件生产。北京这边准备让赵小白接手。
  项凌江准备去丹东,以华夏科技的名义正是与那边的厂子签订承包协议。胡杨自己也准备过去,大约三四天之后,他们再确定具体时间。
  挂上电话已经八点多了,大食堂早餐的供应时间已经过了。胡杨给简友德打了一个电话,然后走进卫生间洗漱。
  一刻钟后,胡杨来到罗鹏程的门口,敲响了房门。同样都是后半夜睡的,这年龄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罗鹏程在已经是自己人的胡杨面前,也没有故意隐藏自己的疲惫。他一边揉着额头,一边喝着胡杨给他倒的热水:“今天的会要表决,决定选择日本还是德国。”
  胡杨坐到他对面:“德国。”
  罗鹏程也表示在赞同:“不出意外会是这个结果。日本的报价虽然低,但附加条款太多。德国的报价略高,但从过去的合作历史上来看,还算是物有所值。”
  胡杨很直接的指出:“这算是理性的判断。但也最多算是两害取其轻。”
  罗鹏程说道:“这么早来我这不是想听我说这个吧。”
  胡杨说道:“刀片那边设备已经研发完成,准备开始生产了。”
  早先已经说了进度,所以罗鹏程也不意外:“需要我做什么。”
  胡杨微微摇头:“您只要知道就行。”
  罗鹏程轻轻点头:“明白了,会让刘宏伟跟着我就行。”
  胡杨放下水杯,离开了罗鹏程的屋子。
  又过了一刻钟,招待所门口胡杨面前停了一辆吉普车。开车的人自然是简友德。
  这人还真是有点天分的,胡杨就教了两次他就已经学会偷车了。当然,这其中也有现在的车比较好偷的缘故,但毕竟不随便学学就能学会的。
  不光手上有感觉,关键是心理还要足够稳定,神经要足够粗壮。
  “先找地方吃早饭,然后去郊外练车。”
  “好嘞。”
  简友德会开车,但也只是会开而已。饭很多人都会做,但要说做的好吃,那也要大厨才行,开车也是一样。
  开车其实很容易学,尤其是当以后修车成为一个行业之后。你只要会开就够了,无论是坏了还是没油了,都有其他人帮你搞定。
  而在这之前,开车是门可是一门手艺。所以学的内容也不光是开,还有简单的维修和保养之类的。
  扯远了,胡杨要教简友德还是最基本的驾驶技术。以后他将经常成为胡杨的司机,只是普通的会开车那怎么行。
  进攻驾驶,带有攻击性的驾驶技术。这不是开斗气车的意思,是一种有体系的驾驶技术。不仅要能开得快,还要稳和狠。
  要掌握各种加速超车技术,截停技术,撞击技术,自我保护技术。
  还要能适应各种特殊路况,板油路,砂石路,山地林间等等。还有特殊环境,比如低温,雨雪和大雾等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编队驾驶,暂时是没有条件练的。不过以后肯定是会教的。
  就在他们两人在郊外无人处疯狂的蹂躏着汽车时。在大会议室中,表决也应有了结果。有效票数是29,弃权5票,选择日本的12票,选择德国的也是12票。
  平票!
  这可是一个出乎大多数人意料之外的结果。这种投票的私底下都会聊,而且投票内容也并不算敏感,所以大多数人都不认为会有任何意外的结果。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罗鹏程。或者也可是这样说,他要比其他人都要意外。他这次来的主要任务是摸底,他摸底的结果是三七以上,只有三成左右会投给日本企业。
  这个结果对他来说不仅是意外,更是对他工作的否定。他微微偏过头,刘宏伟立刻凑了过来。
  罗鹏程小声说道:“去查一下,都有谁突然改了票。”
  刘宏伟点点头,从后面退了出去。
  不同的层次有不同圈子,领导们有领导的圈子。秘书也有秘书的圈子。
  无论如何刘宏伟这秘书的身份还是货真价实的,罗鹏程现在的身份和前途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刘宏伟在秘书圈里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领导的事除了领导自己,就秘书和司机最清楚。这个事让刘宏伟去查,还真是挺合适。
  但是,他最多也就只能查出谁突然改票。至于原因,刘宏伟是指望不上的。这要罗鹏程自己去弄清楚。
  罗鹏程心中寻思的时候,大会还是在继续的。这个结果虽然出乎意料,但在大会议程规章中还是有对应条款的。
  这个结果出现之后,大会主席和其他几人聊了几句之后,就宣布:“按照大会规程,一次表决没有结果,就进入下一个流程,开始二次讨论。”
  嗡···一片嘈杂的声音中,罗鹏程离开了会场。
  北京郊外,753技校校办工厂内定型高频感应堆焊炉正在运行。技术负责人温国胜,周校长还有项凌江和赵小白都在。
  从先锋农机厂运来的旋耕刀片,就这台看起来古怪的设备里被加工成全新的刀片。
  其实说古怪,已经算是很委婉的说法了。坦白说,这些搞科研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很优秀。但这个美感方面是真的糟糕。
  这也不能都怪他们,美感这东西是需要熏陶的。早期咱们没这个环境,后来又被苏联那边带歪了。
  虽然造型难看一点,但使用效果还是非常好的。那些因为钢质太差而耐磨损行欠缺旋耕刀片。在这台设备中,会被在刀刃的部分堆焊一层硬度极高焊层。
  高频感应堆焊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精准的在局部形成焊层。高频感应产生的高温只局限在特定位置,不会造成其他位置的退火。
  先锋农机厂之前生产的旋耕刀片,因为钢质原料的问题耐磨性较差,但韧性还是可以的。而在获得了一个硬度极高的焊层之后,就会兼顾韧性和硬度。
  第一批生产出的刀片已经装箱,很快就会送到河北和辽宁两省的农资局进行测验。
  原本先锋农机厂的旋耕刀片还达不到500亩,而日本同类型的旋耕刀片则能达到1000亩以上。
  而经过加工之后的刀片,温国胜认为保守估计应该能超过1200亩。而经过成本核算之后,每片的生产成本是两块七。但这不是最终成本。
  因为这个算法是胡杨提出来的。除了原料成本,人工,能源损耗,设备损耗之外,他还加入了研发成本。
  而在这一点上,让温国胜和那位周校长都对胡杨评价又高了几分。还有另一件事,就是在的研发经费的估计上。胡杨给出的数字,比他们自己估计的都要高出差不多50%。
  一开始他们都把胡杨看做是个半桶水。知道一些但谈不上专业,可完成研究之后做总结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胡杨的估计比他们准确的多。
  尤其是在焊料配方上的花费,真的占到了全部经费的将近五成的程度。
  他们这些搞机械和电气的,还是头一次接触材料领域的研究。有误判也算正长,但胡杨这么年轻又没有任何研究背景,为什么会做出比他们都准确的判断?
  温国胜就直接了当的问出了这个,在大家心里都有的疑问。几人研究了一下,得出了两个结论。
  胡杨可能真的是一个天才;材料研究是真的烧钱。
  外行人可能会认为这次研究核心成果就是眼前这台高频感应堆焊炉。但在场四个人都知道,真正的核心成果其实就是那些粉末状的焊料。
  按照胡杨的说法,不仅是这最终配方,还有整个研究过程。不仅是成功的实验经验,白包括所有的失败的经验。
  材料研究的重要性,恐怕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比胡杨体会更深。那真的是所有工业研究的基础,基础中的基础。
  几个人离开了车间之后,赵小白说道:“接下来还要麻烦温伯伯再操劳几天,帮我们把第二胎设备的配件赶制出来。”
  这些日子被的赵小白一口一个伯伯的叫着,还有她从家里偷出来的特供茶、特供烟供着,温国胜已经把她当自己亲侄女。
  听她这么一说,立刻拍着胸脯保证:“放心,都是做过多少遍的东西了,最多三天就按你们提供的图纸弄好。”
  这个老头说三天,那肯定就是三天。项凌江心里已经开始按照这个时间盘算接下来的行程计划。
  设备正是投入生产,也算是正式开始了华夏科技和753校办工厂的合作。这里将成为华夏科技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接下来陆陆续续还有很多,从其他渠道收购的旋耕刀片会运到这里,重新加工之后,打上华夏科技的商标重新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