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建造盛唐 > 第115章 无可奈何的玄奘
  李元瑷并没有吓唬玄奘。
  如他这样意志坚定的人,仅靠恐吓是不可能让他服软的。
  他这一声令下,得到命令的兵卒并没有过多犹豫。
  这些上过战场的兵士,对于和尚佛教没有半点尊重,搬起了一箱箱佛经就往黄河里丢。
  玄奘一开始还未反应过来,这见自己近乎二十年的心血,给丢进了滚滚黄河,脑子一片空白,人一下子窜了出去,想要跳进黄河挽救佛经。
  至于自己会不会水,都不重要了。
  这一切都是本能反应。
  他快,但是刘伯英更快。
  早已得到李元瑷吩咐的刘伯英,在第一时间就抱住了玄奘,将他死死按在地上。
  玄奘怒目圆瞪,看着飘于黄河上的佛经,张口发出无声叫唤。
  他给按得动弹不得,只能不住用脑袋撞着甲板。
  李元瑷站在一旁,无动于衷。
  他是佩服玄奘那敢于求真,不惜冒死单人远赴天竺求经的大无畏勇气。但更在乎唐王朝未来在西域的统治力。
  李元瑷受和平时代所限制,虽幻想过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却仅限于想象,并没有实际行动。
  然而身为一个中国人,对于祖国的归属感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个时代,唐朝百姓或许以为自己是唐人,可在李元瑷的心底自己并不是单纯的唐人,还是秦人、是汉人、是晋人、是隋人乃至未来的宋明人……
  这些国家综合起来就是华夏。
  这个时代没有人比李元瑷更清楚“华夏”二字的沉重。
  也是因为如此,李元瑷来到这个时代,很自然的就融入了进来,不存在任何的隔阂。
  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玄奘的辛劳值得同情,但对比国家的强大,又算得了什么?
  李元瑷不敢像王莽那样,进行跨时代的改革,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毕竟华夏五千年,除了辉煌,也有惨无人道的欺凌与屠杀。
  这也是李元瑷无视元清关键所在。
  无可否认,元清确实是华夏历史的一部分。
  作为以异族之身入主中原,他们带来的不是文化的承传,是文化的毁灭,在断华夏的脊梁。
  李元瑷并不是不能接受为外族领导,可你乱杀百姓,乱毁文化,几乎葬送华夏文化的承传。这让后世人,如何接受?
  “我写,商王,贫僧不敢造次,《大唐西域记》贫僧立刻就写。”
  玄奘血泪满面,抓着李元瑷的裤腿,不住的哀求。
  李元瑷见这头倔驴服软,挥了挥手,让人立刻下河去打捞经书。
  李世民调拨给李元瑷的这些兵士皆有水战经验,个别老兵甚至参与过李孝恭平江南的战役,水性极佳。
  此处现今又处于秋末少雨水,黄河水势平缓。
  很快经书就给兵士救了上来。
  不过此时的天竺是没有纸的,造纸术是华夏特有的发明,独中国一份。
  天竺用的是贝叶代替纸,就是似于棕搁树叶,外表呈扇状均匀分布的叶子。古印度人将这类叶子采下后先经水煮、晾干,然后把叶片两面磨光,并截成宽约八至八存,长约二三尺的长方形。他们也没有意义上写作的笔,把油和煤烟的混合物涂抹在字迹上,然后再用热沙拂拭,这样一来文字部分就被染黑了。
  古印度的佛教教徒将经文用这种方法刻写在贝叶上,俗称贝叶经。
  玄奘求来的都是贝叶经。
  这种贝叶经最不易保存,为水浸泡之后,能保存多少,那就听天由命了。
  玄奘连滚带爬的跑到打捞上来的贝叶经旁,小心翼翼如若呵护新生幼儿一般,一张张分开贝叶,看了看天上的太阳,颤抖着将贝叶一张张贴在甲板上晒。
  此情此景,似乎在记忆中存在过。
  貌似电视里唐僧就让大龟掀翻过经书……
  呸呸呸!
  李元瑷赶忙摇了摇头,愁然长叹,大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慨,道:“你们也帮着法师一并晾晒。”说着,又让人准备纸笔,特别嘱咐道:“玄奘法师,这《大唐西域记》一定要写的详细,这西域所有你了解的城邦,不同的民族,各国各民族的地理形势、气候、物产、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等等细节,最好一一写上。”
  玄奘并未说话。
  李元瑷却看出了,他这是默认。
  没有开口应诺,是他最后的倔强。
  历史上的玄奘也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但那本《大唐西域记》是由他口述,辩机和尚编的地理史籍。
  现在玄奘却不敢假手他人的,显然会比历史上的那本更加细腻。
  船队顺流而下,不过一日之功,以达洛阳。
  李世民在洛阳紫微城仪鸾殿亲自接见了玄奘法师。
  无可置疑,玄奘确实是得道高僧,他对面李世民的态度与对李元瑷乃至路上一行人一般无二,并没有因为彼此身份的差距而转变态度。
  李世民也跟李元瑷一般,向玄奘抛出了橄榄枝,甚至邀请他前往辽东,一并观战。
  玄奘同样拒绝的毫无回旋余地,表示自己“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
  李世民见事不可为,只好放弃。
  玄奘见说动了李世民,立刻道:“玄奘从西域所得梵本六百余部,一言未译。今知此嵩山之南少室山北有少林寺,远离鄽落,泉石清闲,是后魏孝文皇帝所造,即菩提留支三藏翻译经处。望为国就彼翻译,伏听敕言。商王所请《大唐西域记》,玄奘亦于此清修之地细思过往,用心编著。”
  李世民略微沉吟。
  李治在一旁道:“一人之力,翻译数百经书,何其劳累。父皇不如在长安设立译经院,招集各方精于佛学、天竺文字之人,参与翻译事宜?”
  这腹黑太子见玄奘拒绝了自己的父亲还想跑,直接出言将之困在了长安。
  李元瑷用经书威胁了玄奘,李治豪不客气的借鉴,将之留在了长安,把这位佛教的扛鼎之人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上。
  李世民本有此意,只是拉不下脸跟一个和尚计较。
  而今李治这般一说,立刻同意。
  玄奘只能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见玄奘是李世民在洛阳最后一个任务,安排玄奘成立译经院后,动身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