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废太子生存指南(穿越) > 分卷(133)
  第170章 交锋
  潼关之所以难攻下, 是因为山高路陡,只有一条两山相夹的狭长山谷,守关方只需在山谷两侧布置士兵, 居高临下投石放箭, 攻方军队就是活靶子,避无可避, 几乎没有还击的余地。
  这便是安国将士两次冲关无果的原因。
  裴凛之命人扎了不少草人,找来上千头牛、驴子,将草人捆在牲畜背上,然后分批驱逐它们,趁着夜色赶至隘口,再点燃爆竹, 牛群受到异响惊吓, 拼命往山谷中跑,造成有千军万马奔腾的阵仗。
  守在山谷上方的西戎军听见动静,以为安军来袭, 便拼命朝山谷中放箭、扔石头。
  待第一轮箭雨与石雨放过之后, 安军又开始驱逐第二批牛群继续冲关。如此几轮, 山头西戎守军的石块便消耗得差不多了,毕竟石头占地方, 数量是有限的,扔完就没有了。
  待再也没有石头从山头滚落下来时,安军终于发动进攻。将士们都身披铠甲, 铠甲对弓箭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只要没有了石头, 冲过去伤亡就少得多。
  等到了关口前, 安军再不迟疑, 用早就准备好的火药轰炸潼关城门。这一次裴凛之没有吝惜火药,为了减少伤亡,接连炸了好几轮,终于将固若金汤的潼关关口给炸开了。
  这一仗从夜晚一直打到天亮,潼关守军见大势已去,这才丢盔弃甲朝身后的潼关县城逃去。
  裴凛之没有乘胜追击,因为潼关以西便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以后要面对的,便会是骁勇善战的西戎骑兵,每一场都会是恶战。他们需要好好修整,并且做好行军计划,再全面进攻。
  潼关失守,消息传到长安,顿时如炸开了国。潼关距离长安不过三百余里,步兵最多只需几天就能到。若是骑兵,那就更快了,两三日也便到了。
  也就是说,安军已经逼近长安,若是潼关县城失守,长安危矣!
  西戎皇帝元坦紧急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并发金牌召集正在攻打吐谷浑的主力军往回撤,同时派出西戎最勇猛的将领穆坤率两万将士去潼关县城拦截安军。
  根据得到的线报,西戎骑兵数量在十万左右,西戎男子自幼在马背上长大,个个骁勇善战,人人皆兵。
  而安国的骑兵加起来也不到一万,跟西戎骑兵比起来,实在是不太够看。裴凛之不敢掉以轻心,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连萧彧都参与到其中来了。
  三日后,安军开拔至潼关城外,与西戎军对阵。
  安军向潼关城内的西戎军叫阵,但是西戎军拒不出城迎战。
  裴凛之与萧繇等将领商讨:潼关的西戎军与上洛郡及汉中的不一样,那些地方多为山地,以步兵为主。这里的西戎军以骑兵为主,不擅长守城,也不愿意守城。他们拒不迎战,肯定是在等援军,算算时间,援军差不多也该到了。
  萧繇语气有些懊恼:骑兵从长安到这里,想必这两日也该到了。早知我们该提前过来攻城的。
  裴凛之摆摆手:无妨,我们就算提前一两日过来,也未必能攻下潼关城。不妨休整好了再打,援军从长安奔赴至此,想必也是人困马乏,倒是我们的好机会。
  果不出所料,第二日,穆坤便率领两万骑兵气势汹汹地赶到了。城内守军见援军一到,顿时松了口气,赶紧出城迎接,当然,主要是担心援军来得匆忙,太过疲惫,会被安军偷袭。
  裴凛之对偷袭没多大兴趣,西戎骑兵多且勇,他才多少骑兵,都是宝贝疙瘩,不能随意冒险。
  如此以来,两军对垒的局面便定了下来。
  潼关原守军三万人,在潼关之战中损失了一小部分,加上穆坤的援军,人数不到五万,主要是骑兵。
  安军十万人,仅有不到一万骑兵,从实力上来说,可以说毫不占优势,因为一名骑兵的战力相当于两三名步兵。
  所以裴凛之并没有主动发动进攻,而是等对方主动出击。
  穆坤是西戎最勇猛的将领,他一人之力几可抵百十人,为西戎第一战神,从未有过败绩。所以这次面对十万安军,也十分自信,因为骑兵优势太明显了,一旦冲阵,对付步兵简直就是砍瓜切菜一般轻松。
  西戎援军是午时到的,他们稍作休息,便开始吹响号角,擂起战鼓,准备开战,似乎根本都不把几日奔波的疲劳放在眼中,打算速战速决,打完仗了再休息。
  裴凛之命骑兵列于阵前,待敌人快进入床弩的射程之中,便令骑兵从南北两边迅速撤离。己方骑兵刚刚撤离,藏在骑兵与盾牌后面的床弩便显现出来。
  改良后的床弩不仅射程远,而且还是多箭齐发,能射中三里开外的目标。
  而且床弩还是轮番上。西戎骑兵离安军还有老大一段距离的时候,就遭受了第一波床弩攻击,不少奔腾的战马中箭到底,将马背上的骑兵摔在地上,有的直接就被摔断了脖子。有的摔下去没事的,却躲不开后面奔驰而来的马蹄,死伤惨重。
  前面的马匹一倒,后面的节奏就被打乱了,不少马儿直接被前面的马匹绊倒在地。
  但数万骑兵还是源源不断地冲上来,床弩的优势是射程远,杀伤力大,但也有明显的缺点,过于笨重,装机慢,不够灵活,射了两三轮,西戎骑兵就近了,床弩就赶不上敌人行进的速度了。
  待敌军靠近时,床弩很快就被往后撤,换上弩枪,弩枪比普通弓箭射程远,攻击力大,而且比床弩要灵活不少。
  几轮□□过后,已经进入了西戎骑兵的射程范围内,西戎人骑在马上,弯弓搭箭,终于朝安军发动了正式攻击。
  裴凛之大喝一声:盾!
  立即便有盾手举起盾牌,格挡住来自西戎骑兵的弓箭。
  与此同时,裴凛之又大喝一声:列阵!
  盾牌后面的步兵纷纷开始列阵,十几人为一个单位,有人持盾,有人持弓,有人持刀剑,有人举着两丈长的长矛,随时准备对付西戎奇兵。
  之前往两边撤的骑兵也开始从左翼与右翼开始主动进攻。
  等到西戎骑兵冲到安军阵前时,已经有数千西戎骑兵折损了,这是穆坤没有想到的,因为这跟他们长年以来接触的安军太不一样了,这种杀伤性武器以前从未见过。
  而且很快,穆坤还发现,这一支安军的战力比他从前虐待过的安军也要强得多!士兵训练有素,进退有序,明明是他最瞧不上的最弱小的步兵,却似他们手中的长矛一样锋利,随时都能将勇猛无比的西戎勇士挑翻在地。
  这阵法是萧彧与裴凛之、萧繇等人反复商议后才定下来的,西戎骑兵勇猛,是典型的进攻型对手,单体攻击力太强,防守就会薄弱。
  而单一的步兵各方面都很弱,但是胜在步兵灵活,可以团结一致,利用配合与头脑弥补自身的不足,用这种灵活的小型阵法来对付骑兵是再合适不过了,不仅可以攻击,同时还能防守。
  穆坤以为只要骑兵跟安军短兵相接,那就能形成巨大的实力碾压,让安军心惊胆寒,纷纷溃逃,却未料第一次交锋,便踢到了一块铁板。
  情况还跟他预料的相反,敌方损失不大,己方却在已经损失了好几千精锐。
  穆坤眼见着己方士气溃散,败局已定,连忙鸣金收兵,暂停了这场战争。
  裴凛之并没有乘胜追击,敌方是骑兵,要逃命不是他们能阻挡的。清点战场的时候,发现己方的伤亡仅有对方的十分之一,裴凛之长吁了一口气,看来这个阵法是真奏效了!
  第171章 夺城
  穆坤率领骑兵狼狈逃回潼关城中, 一清点人数,这一仗居然折损了七千多人,其中有三千还是他自己带来的,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他穆坤何时吃过这样的败仗!
  吃了亏, 那肯定要找补回来。安军那个龟壳阵委实厉害, 不好攻破,得想个法子破阵才行。
  裴凛之这边也在紧急复盘, 与诸位将领商议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西戎骑兵。
  今日的阵法为圆阵, 初次与西戎骑兵交手, 收效显著。萧繇非常兴奋,竖起大拇指夸:皇兄与裴将军神机妙算,这圆形阵法一用, 无论多么厉害的骑兵都奈何不得我们。
  裴凛之则摇头:今日西戎军惨败,回去定会设法破阵。我们下次需得改变阵法才行。
  今日杀敌主要靠弓箭与骑兵,这阵法的杀敌效果并不太显著,防御性大于攻击性,若明日西戎奇兵再来, 得换个杀伤力更大一点的阵法。
  萧繇说:也对, 下次床弩怕是不好用了吧。敌人已经知道我们有床弩, 就不会愿意来送死了。
  裴凛之眼神坚定:他们不出城,那我们便围困潼关城。这潼关城是绕不过去的,否则就是给敌人腹背夹击的机会。
  萧繇听见困守城池,便皱起了眉头:还记得之前攻打上洛吗?到最后遭殃的还是城中百姓。
  裴凛之叹息,西戎人从不把汉人当成人, 只是任意使唤的牲口, 是泄愤的工具, 甚至是果腹的口粮。
  如若闭门不出,那就直接炸开城门。想必他们应该早就见识过了这个。裴凛之的眼神是冷冽的,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
  萧繇十分赞同这个提议:当用便用。
  穆坤回到潼关城中,便闭门不出。裴凛之命人叫了两天阵,都没有回应,便于当日晚上,让人炸开了潼关城门。
  城内西戎兵一时间乱成一团,下意识便去牵马上马,结果上了马之后才发现根本没什么用,因为城内马匹太多,几乎是马挨着马,走都走不动,还怎么骑马打仗。
  穆坤早就听说安军攻城屡屡出现怪象,总是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巨响,然后城门就被攻破了,必然是安军掌握了某种奇特的利器。
  其实他也没打算死守城内不出,只是尚未想到破阵良方,没想到他还没想出来,对方就已经迫不及待先动手了。
  潼关县城本来就不大,塞下四万多匹马已经拥挤不堪,如今城门一破,马匹堵塞于街道之中,骑兵优势竟是半点也发挥不出来,这仗根本就没法打。
  穆坤无奈,只得命人打开西门,令骑兵从西门出城,到外面再图打算。
  裴凛之早就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派萧繇率兵等在了西门之外,只要城门一开,有骑兵冲出来,便是一顿弓箭伺候。
  这个时候,人多的优势便发挥出来了,安军从一端赶人,另一端还有足够的人手守株待兔。
  待穆坤自己冲出城外时,箭雨已经停了,但西戎骑兵已经折损了不少。迎接他们的则是已经列好阵的安军步兵。
  这一次,安军的阵法用的是最普通的矩阵,士兵四列一组,外面两列背向持盾与刀剑,主要负责防御与近攻,中间两列持长矛,负责主攻。
  每组将士中间留出丈余空隙,敌人便从这空隙中策马而过,一路上便将接受长矛与刀剑的问候。
  黑暗中,西戎骑兵自然是慌不择路,哪儿有空隙便往哪儿走,而等着他们的,便是安军的请君入瓮。
  这一仗穆坤可谓是有生以来最为狼狈的一仗,过于被动,从而失去先机,只是一味地被动挨打。他们只能从黑暗中杀出一条血路,待到天亮时清点人数,发现又折损了两万人,将近五万人的精锐骑兵,竟然折损了大半,还丢了潼关!
  穆坤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大的亏,他回首望着潼关的方向,一口牙几乎要咬碎,真真是屈辱,根本就没跟敌人好好打一仗,便输得如此难看,他岂能服!
  然而看着身后那些垂头丧气的将士,最终还是没有折返回去,折回去怕是要送人头。
  裴凛之这边是大获全胜,不仅拿下了潼关县城,还缴获了上万匹战马,俘虏了数千伤残的西戎军。
  萧繇看着这群西戎残兵,眼睛都要喷出火来:裴将军,这些西戎残兵我看都坑杀了吧,反正都是胡人,不浪费药物与粮食,留着始终是个隐患。
  裴凛之皱起眉头,其实按照他的想法,也该将这些人杀了,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留下来,极有可能会是祸害,但他想起萧彧再三叮嘱过的事,说:陛下说过,不要杀俘,要以德服人。
  萧繇恨恨地捶了一下几案:我皇兄是怎么想的?不杀俘,留着这群恶棍干什么?他们可是会在围城的时候屠杀我们汉人同胞的刽子手,在没有吃食的时候会杀我们汉人当肉吃的畜生!照我说,坑杀都是轻的,应该全都杀了,曝尸荒野,给野狗当粮食!
  吉海在一旁小声地说:我记得陛下曾经说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要对胡人进行武力征服,然后再对其进行教化,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文化,彻底汉化,以后就不会再与我们为敌了。
  萧繇有些意外地看了吉海一眼,这小子这次战争中表现英勇,率军队攻破城门,又立了大功,便说:皇兄未免太过天真,胡人能被教化?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就算被教化,也会是一条养不熟的白眼狼,不可能忠于我们。
  吉海听到这话,先是抿紧了唇,看着萧繇,然后不亢不卑地说:王爷,我和三师弟居岩都是赛人,但我认为比我们更忠于陛下的人不多。
  裴凛之皱起眉头:王爷说话未免太过偏激,人无贵贱之分,胡人如何不能被教化?况且咱们军中有不少夷族与蛮族出身的将士,你若说他们不忠于陛下,岂非伤了他们的心。
  萧繇一时语塞,他讪讪地说:就算是要汉化,那也是那些普通胡人,而非这些战俘。这些人手中哪个没有沾过汉人的血?他们难道不该死?!
  萧繇对西戎人深恶痛绝,因为他的妻儿都葬送在西戎人手中,他与西戎人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
  第172章 扩军
  裴凛之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沉默许久,才说:很难不赞同王爷的观点。如若我们的将士被西戎兵抓到,绝无生还可能。
  萧繇冷笑:这还用说么?设若我被他们抓到, 头盖骨少不得还要变成他们的酒器呢。将军还犹豫什么?直接下令将他们全都坑杀了,若是不想挖坑,那就直接驱逐进黄河即可, 扔河里喂鱼, 还不浪费!
  裴凛之皱眉,静默不语, 杀了确实可以绝后患, 但这样一来,就违背了萧彧的旨意。
  尚未离开建业时, 萧彧与他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
  萧彧不主张杀俘,他认为一个士卒,汉人也好,胡人也罢,他的身份除了士卒,还是父亲、儿子与兄弟。
  没有几个人天性喜欢杀戮与战争,之所以会打仗,有的是为了正义与生存, 有的则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私欲,不得不提起刀枪上战场,绝大部分人都是无辜的。
  裴凛之知道萧彧悲天悯人,他的思想要超前得多,甚至还想通过教化来感化胡人, 让大家都放下仇恨, 和平共处。
  更重要的是, 萧彧不愿意让他造成太重的杀孽。
  裴凛之其实不太赞同萧彧的观点,他这些年与戎人打交道,知道他们与南方蛮夷是不同的,戎人本性野蛮残暴,是天生的猎手,生来就学习如何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