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天兵在1917 > 665
  前面说过在相持阶段想要撤下来是相当不容易和危险的,尤其是现在真正对以色列有压力其实即使埃及军队,一旦放弃相持转入撤退一个闪失就会弄假成真,那就是让人哭笑不得了。
  所以国防军内部对这个计划是有疑虑的,不过不管是本古里安还是亚丁都选择了坚持。原因很简单,以色列现在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而且苏联方面也给出了许诺,将给予以色列一切必要的支援。
  是什么支援让本古里安如此安心呢?其实很简单,苏联紧急向以色列部署了一个空中突击旅。这个旅已经抵达了海法,而且按照苏联的承诺,将再部署一个精锐的装甲旅。苏联红军精锐部队的战斗力犹太人是很清楚的,二战中双方可是并肩作战了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大反攻开始之后,目睹了红军吊打德军的犹太人可是很钦佩红军的战斗力。
  虽然按照苏联方面的说法这部署的两个旅只会用于防御,不会用于主动进攻,但是有了这两个旅的红军打底,犹太人就是感到放心。
  当然,苏联方面的行动还是很隐蔽的,运抵以色列的这两个旅都是以隐秘的方式进入以色列的,人员走的是东普鲁士以犹太侨民的身份进入以色列的,而装备则走的是苏联援助的渠道。甚至所有进入以色列的装备和人员都统一换上了以色列国防军的涂装、标识以及军服。甚至这两个旅的营地也是同周围隔绝,严禁任何人外出或者外人靠近。反正保密措施是做到了极致。
  这还不是全部,红空军的部分战机也开始部署到了以色列的机场,并且苏联还送去了相当零配件和机修师傅,帮助以色列国防军做好后勤保障。
  反正有了红军的加入之后,以色列国防军的备战工作变得更加扎实,相比现在一片混乱的阿拉伯人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些都给了本古里安和亚丁信心和勇气,而接下来的诱敌深入就看犹太小伙子的勇气和智慧了。不过实话实说一开始犹太小伙子们并不乐意接受亚丁的新计划,而原因是深刻的。
  让我们从头说起吧,我们都知道防御作战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阵地防御,二是机动防御。阵地防御也成为固定防御,防御一方利用有的地形和工事固守,伺机反击进攻之敌。这种作战形式的对典型表现就是一战了。为了更大的灵活性,防御一方可以设立两道三条重兵把守的梯次防线,而装甲部队则在防线之后整备待命,或用于反击或用于增援固定阵地。
  这种防御作战犹太人十分熟悉,真个二战下来,他们就是围绕着一这套大圈圈,用这一招是将德国纳粹磨得死去活来。而回到了巴勒斯坦之后,他们也是利用这一套战术同阿拉伯人和英国周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在,亚丁竟然要放弃这一套,用另一套机动防御战术取代固定防御战术,以色列国防军上上下下自然难以转弯。那么什么是机动防御战术呢?
  机动防御战术也成为灵活防御战术,防御的一方只在前沿阵地布置一只轻装的警戒部队,其任务是监视敌人的行动,在敌人进攻的时候向后方报警,并延迟敌人的行动,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时候还可以将敌人诱导进入伏击歼灭区,创造歼灭条件。防线上的部队可以坚守有利地形,赢得纵深,但他们并不需要一味的死守,应该阻滞敌人推进、赢得时间之后主动后撤。防御作战的主力由装甲部队构成,在后方待机。其任务是在防线上的部队把敌人主力引入预设歼灭区后实施突击,在机动中消灭敌人。也就是说实施机动防御作战,只有在消灭掉入侵之敌之后才能夺回之前以空间换时间而丧失的阵地。
  详细的分析这两种防御作战的优劣,我们可以看到,阵地防御的优点是防守的一方可以妥善保护己方的所有土地,不用放弃任何地盘。防御一方预先加强防御阵地,依托坚固的防御阵地进行战斗。这对部队的要求低而且简单明确,对指挥员和兵员以及装备的素养和主动灵活性以及战斗精神的要求比较低。比较容易组织实施。
  但是缺点也是非常明显,你的阵地就摆在那里,敌人只要不是太蠢或者太大意,基本上就能将你的防御布置搞得七七八八,也就是说预想的战斗位置、地形和防御态势基本都不是秘密,这给了敌人充分琢磨和准备的时间。更何况,经过不断地战斗探索,敌人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准备进攻,敌人完全可以在接触线之后囤积大量的兵力和重火器,击中力量攻击或者突袭你的防御阵地上的一个点,人家可以以多打少,一旦你的预备队不给力或者跟不上,那就会被以点破面全面崩溃。
  更何况,如果敌人集中兵力攻击你阵地上的一个点,防线上均匀布置的守备力量对于关键点上的战斗难以有效支援,而紧急调配防御布置又很容易引起混乱,弄不好就会给敌人抓住可乘之机。如果敌人绕过或者突破防线上的一点,工事和防线上的部队就失去了价值,防线瓦解,典型的例子就是纳粹闪击法国,让法国人精心准备了多年的马奇诺防线变成了摆设。
  而对于机动防御来说,情况就恰好相反。防御一方可以把主力集中在待机区域,而敌人不知道决定性的战斗在哪里或者什么时候爆发,所以无法预先准备。但是机动防御对指挥员、对兵员和装备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能够玩的。而且因为需要主动的放弃一些地盘,以空间换时间,以便击中力量创造有利的反击条件。
  而对于防守的一方来说,放弃地盘在政治上将承受很大的压力,哪怕仅仅是暂时放弃也常常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比如历史上二战中基辅战役时期,斯大林就听不进去正确意见,拒绝放弃基辅,结果导致了惨重的失败。
  并且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玩这一招的,对于缺乏战略纵深的小国来说,你能有多少空间可以放弃?
  很不幸的是,以色列恰恰是那种缺乏战略纵深的小国。根据历史经验,超级大国会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要求停火,冻结战线。要是以军主动后撤以空间换时间,埃及人就可以乘机蚕食以色列的地盘,然后巩固连片,在以军刚刚准备反击的时候,由于超级大国的介入,战场就被冻结了。这样一来强加的停火根本就不给以军反击的机会,结果是以色列白白丢掉了地盘。这样一来,以色列在政治上不可能得到对方的任何让步,在军事上也不可能获得任何胜利,你说说犹太人会喜欢机动防御吗?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扯淡,历史上的十月战争中,萨达特就是打的这个主意,准备通过短促的突击蚕食以色列的地盘,然后通过超级大国冻结战场而获得利益,打的是步步为营的主意。
  而现在,亚丁竟然要选择可能会蒙受巨大损失的机动防御战术,你说犹太官兵能欣然接受吗?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亚丁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表现不错,下面的官兵可能已经“造反”了比如说沙龙就对亚丁的计划非常的不满意,将其称之为“懦夫”的计划。
  不光是沙龙不满意这个方案,很多预备役士兵也不满意这个计划,原因很简单,这批预备役士兵都是紧急征召起来的,他们放弃了工作、放弃了家庭、不顾一切的返回前线,刚刚赶到前线维持和稳定了战线的他们突然被告知又要放弃这条刚刚稳定的战线,换做你会怎么想?
  这里再多说一句,以色列的预备役制度虽然非常完备而且效率也很高,但是付出的代价是相当的高昂。因为以色列缺乏战略纵深,而且周边国家几乎全是敌对势力。一旦跟周边的邻居关系紧张,为了自保以色列唯一的办法就是征召预备役做准备。
  比如历史上1955年的西奈战争前夜,埃及加强了西奈一线的军事力量,以色列立刻动员了预备役,这个过程是相当的劳民伤财。首先预备役要前往紧急集合地点,分发军服和武器,然后他们要将坦克、装甲车开动起来并装满弹药和准备好油水。运输车队也要动员,因为他们要将坦克拉到前线。
  不过并不是每一次动员都会真的开打,如果危机结束了,坦克和装备再回到军火库,还要撤下军火弹药,并且要擦洗维修保养,检修好所有需要检修的部件和系统,这样才能入库。一部分预备役人员要多留几天,为下一次危机爆发时的紧急出动做好准备,这样下一次紧急出动才能维持高效。这样的情况可不是一次两次,以色列跟周边关系紧张的时候,会一连来好几次,有时候甚至连续三四次,很多预备役的解散和重新征召中间只间隔几天。这么几十年如一日的玩下去,你说谁受得了?
  就比如这一次,因为战争爆发得太突然,连以色列都有点准备不及,所以最初征召的预备役根本就有点慌不择路,预备役人员一到集结地,根本不管建制,也没有时间校准枪炮,拉了人拉上装备就临时编成战斗分队往上增援。
  可以说相当一部分预备役人员都是扔下手头的工作冲到前线去的,这其中还涌现了一些很特殊的战斗英雄。比如兹维卡.格林戈尔德中尉,这位中尉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并不隶属于任何部队,他正在军校进修连长课程,此时正好放假在家休息。战争爆发之后,他立刻搭顺风车赶到了前线,拉上几个半道碰到的预备役坦克兵,找到了两辆刚维修好的坦克就开始了战斗。
  别看格林戈尔德中尉手里头的作战力量不值得一提,但是这位中尉却很聪明也很果决,他发现一个关键的两条公路交汇的十字路口无人把守,便亲自率领自己的小部队去坚守。
  在无线电里他给自己编了一个“兹维卡部队”的番号迷惑敌人,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坦克,他打一炮就换一个地方,打坏一辆坦克就换一辆刚维修好的,先后换了四辆坦克,几乎是单枪匹马的坚守了路口20个小时,给敌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根据战后的统计,他击毁了20辆敌军坦克,不过根据他临时招来的部下的说法,应该要翻一倍,击毁了四十辆坦克才对。
  当后续的援军终于抵达时,这位格林戈尔德中尉艰难的从坦克里爬了出来,直接就趴在了地上,只有哼哼的力气了,睡着前他说最后一句话是:“我实在打不动了!”
  不光是这位格林戈尔德中尉很强大,以色列军队中还有更强大部队,在另一条战线上,第7旅的麦尔.扎米尔指挥一个坦克连,用八辆坦克顶住了叙利亚第43坦克旅100辆坦克一个晚上的猛攻,神奇的是这个连竟然没有任何损失。
  对于这些拼命顶在第一线的英雄们来说,让他们放弃自己坚守的阵地,让他们转身撤退,还不如直接一枪毙了他们来得痛快。一时间以色列国防军基层是爆发了强烈的不满,大家伙都不愿意放弃阵地,都觉得对面的战五渣实在没有什么好怕的,让他们面对一群渣渣后撤,简直就是没脸见人了!
  面对来自基层的压力亚丁也是压力山大,不过这位脾气并不好的总参谋长也不是那种能够轻易被说服的人,他强硬的驳回了一切反对意见,命令所有的指挥官必须立刻贯彻他的指示,如果不听指挥那就滚蛋。在亚丁的坚持下,命令终于被贯彻了,以色列国防军迅速果断的完成了后撤,同对面的敌人拉开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