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三国之乱世枭雄 > 第一百九十一章目的
  那么曹操为何要选择嫁女,而非其他办法呢?这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一则是,当时三国的情况决定了,曹操不能取代汉献帝。
  曹操需要汉献帝这个“汉室正统”继续为自己服务,但汉献帝并非玩偶,自然也要发展自己的势力,对抗曹操。
  二则是,曹操在搞平衡。
  曹操的儿子,娶门阀士族之女,比如曹植娶了崔琰侄女,曹丕娶了河北甄氏,这是拉拢门阀士族。
  嫁女给汉献帝,其实也含有这样的意思,安抚这些门阀士族(汉室力量)。
  曹操用人是唯才是举,等于否定了门阀士族的特权,因而这些门阀士族力量,便以支持汉献帝为手段,对抗曹操的势力扩充。
  如曹操为了当魏王而逼死荀彧,其实就是一次决斗。
  因此,早在14年前,曹操就曾杀掉过董贵人和车骑将军董承。
  但那时,曹操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付袁绍,最大化的让自己后方安稳下来。
  所以如今,曹操嫁女和逼着汉献帝废掉伏皇后,就是为了彻底控制住后宫,从此让汉献帝“裸奔”,一切都置于他的眼皮子下。
  还比如,曹操死后,曹丕承认了“九品中正制”,给予了门阀士族特权,这才换来了他们丢弃汉献帝,支持曹丕。
  故而曹操嫁女,自然也含有安抚汉献帝和门阀士族阶层的意图,搞一种平衡出来。
  目的还是为了逐步,蚕食汉朝的势力范围,以便取代。
  明白了这两点,其实也就明白了,曹操嫁女的目的了。
  一则压缩汉献帝的势力,二则是搞平衡,终极目的,依旧为曹魏夺权而做的准备。
  曹操把三个女儿一并嫁给汉献帝一事,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
  很多人认为,曹操之所以一次性把嫁三个女儿,是为了监控汉献帝。
  不过,这是说不过去的。
  因为如果曹操的目的真的是为了监视汉献帝,真的是为了在汉献帝身边安插眼线,其实嫁一个女儿给他就足够了。
  只要把这个女儿立为皇后,刘协的后宫,就可以让这个女儿掌控起来。
  可能有人又会说,虽然皇后可以掌控后宫,但还是有漏洞。如果曹操把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这样就可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汉献帝。
  其实,这是用不着的,因为这些事情,用宫女和太监来做,会更适合一些。
  毕竟后妃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和皇帝在一起。
  再说了,董贵人和伏皇后想要杀曹操,最终都被曹操精准地发现了。
  那时候,曹操并没有女儿在汉献帝身边,他怎么就会发现呢?
  显然,正是曹操安插在汉献帝身边的那些宫女、太监起到了作用。
  还有,就算曹操把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也不可能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汉献帝。因为汉献帝还有其他妃子。他还有多少妃子,我们并不确定,但是有个叫宋都的妃子,是有确切历史记载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把3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并不是为了监督汉献帝,至少这并不是曹操的主要目的。
  多人都把曹操看成是大奸臣,觉得他把持朝政、挟制皇帝。
  是,如果曹操真的是大奸臣,实际上在他已经完全控制朝廷,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是他的心腹的情况下,他是完全可以让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他的。
  曹操并没有这么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也就是说,像曹操那样,已经绝对控制朝廷的情况下,依然不夺位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曹操也说了有三个人是他的偶像:一个是周文王,一个是乐毅,还有一个是蒙恬。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尊重旧主。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已经在曹操心里打上深深烙印了,虽然曹操治理国家之时不是用儒家治国,是法家霸王道杂之,但不否认他对儒家的敬畏。
  这其中众所周知的“求才三令”可说是其中较突出的一点。
  在“三令”中曹操将一些不符合儒家用人标准甚至和儒家思想相左的理念如“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等用作取才标尺,从而在尊儒的同时又在社会上开了颠覆儒家用人以德的标准。
  清人顾炎武因此认为:“夫以经术之治,节义之防,光武、明、章数世为之而未足,毁方败常之俗,孟德一人变之而有余。”
  不难看出,在后人眼里,求才三令的颁发不说和儒家思想完全背道而驰,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对儒家思想的偏离和违逆,“是违反名教传统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因此,在曹操的心目中,把女儿嫁给皇帝汉献帝,是极为荣耀的一件事。
  让女儿成为皇帝的皇后,让女儿成为皇帝的妃子,是极为荣耀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