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更宋 > 第266章 讨伐南唐
  阴谋!
  这个词,骤然在王维脑海里浮现!
  郭浩要杀柴宗宜?他不是他的老师么,明明有人暗中保护他,为什么那些人不出手,他这么做到底为了什么!
  王维留在这里,原本是想确定郭浩死后,他再离开,之前他一直单独行动,所以除了几位首领,没有人注意他。
  现在他发现了郭浩的秘密,难怪他随手一箭就射中了郭浩,原来郭浩是故意接他哪一箭,他到底要干什么!
  于是,就在幸存下来的人,打算回去领赏的时候,王维留了下来,潜伏在郭浩周围,打算一探究竟。
  结果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出乎了王维的意料,在层层阻拦下,那些人竟然跑了,还成功带走了柴宗宜。
  在背地里,一直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帮他们,而那些人中有几个他认识,都曾经跟在郭浩身边,他为什么要帮唐国?
  王维疑惑了,仔细回想郭浩的经历,他是唐末生人,后汉时期去过南唐,结果被李璟驱逐暗杀,后来跟随后周郭威,立下战功逐渐得到重用。
  柴荣继位后,他的地位有些动荡,郭浩以退为进,辞去了枢密使的位置,得到兵权后也没什么作为。
  南北两国合击大周,可以说是郭浩一个人挡住了两国,然而郭浩并没有得到什么赏赐,只是封了个太傅。
  想到这里,王维好像明白了什么,郭威在世时,曾经想让郭浩的儿子当太子,结果因为柴荣的缘故,这件事没成。
  如今郭浩只有两个女儿,所以柴荣对他的警惕心大减,但是郭浩真的甘心么?
  如果柴荣出了什么事,而他有没有子嗣接任,那么周国唯一有资格当皇帝的,恐怕就只有郭浩了!
  郭浩要造反!
  这个念头在王维心中一闪而过,就不可抑制的蔓延,原本他想今早杀了郭浩,可如今他却不着急了。
  郭浩造反,大周必然动荡,到时候南唐再出兵,很有可能一举攻破周军,夺得中原。
  如此良机,王维不愿意错过,十多年的养马生涯,让他很有耐心……
  ……
  啪!南唐皇宫,李璟扔掉了手中的笔,直接站了起来。
  “你说的可是真的?郭浩没死,还打算率领大军南下,他真的不怕死么!”
  “千真万确,这是潜伏在汴梁的密探传回来的,如今周国粮草已经准备充足,已经在路上了,而郭浩率领五万大军,此时恐怕也出发了!”
  “好,来的好,郭荣的儿子在我手里,还这么嚣张,看来这一战不打不打了。
  来啊,立刻传召诸位大臣前来议事,对外封锁消息,避免百姓恐慌,有散布谣言者,杀!”
  “是!”
  也许因为死了儿子的原因,此时的李璟还有些心气,而郭浩率领大军南下,心里犹豫着要不要灭了南唐。
  此时南唐还是有实力的,想要灭它并不容易,而丐帮那边已经和郭浩失去了联系,大多商人也都和他断绝往来。
  如此一来,郭浩可以倚仗的手段,就只有军队了,不过柴宗宜还在对方手里,南唐没有声张,其实是在等大周主动询问。
  对于这一仗,他如果打赢了,弄得南唐再把柴宗宜放了,他之前的伤可就白受了,可是如果输了,柴荣恐怕不会再客气了。
  周军大营中,诸位兄弟齐聚,由于之前的功劳,义社十兄弟的地位都不低,郭浩这次出来带了几个。
  郭浩这边还在路上,南唐皇宫里,朝中的几位大臣已经商议了许久,其他人都有些慌,唯独刘仁瞻镇定自若。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将,南吴濠州团练使刘金之子。
  刘仁赡年轻时略通儒术,好读兵书,在江南颇有声望,南唐建立初期,刘仁赡历任右监门卫将军及黄州、袁州刺史,屡建政绩。
  南唐元宗即位后,累官武昌节度使,参与南唐灭楚之役,攻克巴陵,之后调任清淮节度使,镇淮西要地寿州。
  淮南之战期间,刘仁赡坚守寿州,多次击退后周进攻,一度发起反攻,南唐援军大败于紫金山之战后,逐渐孤立无援。
  保大十五年,刘仁赡病重,部下假借其名义投降,后周世宗对他的忠节大加表彰,拜官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节度使。
  刘仁赡旋即病逝,年五十八,后周追封其为彭城郡王;南唐也加赠他为太师、中书令、卫王,谥号“忠肃”,后主时期改赠越王。
  “诸位大人,太子在时,带领我大唐勇士,接连攻克周国两州十数城,可见我大唐的实力,并不在周国之下。
  此次周军南下,我国仍有数十万将士,而且朝中名将颇多,只需和往常一样调度,就不信郭浩真是神仙不成!”
  刘仁瞻说完,李璟满意地点头,道:“说的好,冀儿在时,我们可以打败周军,冀儿不在了,我们大唐的勇士一样勇猛!
  来啊,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军两万前往寿州驻防!
  任命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担任应援都监,二人率军三万前往定远。
  此外,召镇南节度使宋齐丘回京,速速进宫商谈军队指挥事宜,任命其为翰林承旨、户部尚书殷崇义担任吏部尚书,管理枢密院!”
  李璟迅速做出了布置,此时他的内心并没有畏惧,这和历史上的他很不符,好似一个异类,也许是李弘冀的昙花一现给了他信心,殊不知郭浩正是异类的克星!
  ……
  “快,跟上!”
  赵匡胤招呼了一声,策马跑到最前面,郭浩和王彦超并马前进,前面就是寿州了,二人决定在附近扎营。
  “督帅,咱们的大军已经全部跟上来了,是否扎营,请督帅示下!”
  “扎营!”
  郭浩一脸严肃地下令,赵匡胤答应后,冲后面大喊:“全军听令,前方扎营,前军止步!”
  命令很快由传令官传到全军,五万人马黑压压一片,扎营也是一大片,郭浩往前走了一段距离,隔着淮河,看了看远处的寿州城。
  此时大军处在正阳县境内,为了避免腹背受敌,郭浩没有贸然前进,渡淮河需要搭建浮桥,郭浩立即下令搭桥。
  此时是十月份,已经度过了汛期,所以河面的水流并不是很急,郭浩沿着河岸走,选了一处狭窄的河口搭桥。
  选定了地点,就开始征集附近的渔船,然后在岸上打桩,固定好由几个士兵游到对岸,在另一头也固定住。
  绑了几条绳子后,再把小船绑成一排,中间铺上木板,一条浮桥就建成了。
  为了测试浮桥的稳定性,郭浩亲自牵着马去试了试,效果还不错,这一座桥用了两天的时间,耽误太多时间也不好,于是下令大军过河。
  一座简单的浮桥,周军有惊无险地过了河,前面就是寿州成,此时刘彦贞已经得知了周军过河的消息,却没有趁机偷袭,这让郭浩松了口气。
  周军在局里寿州二十里的地方再次扎营,郭浩叫来诸位将领商量,这一仗该怎么打。
  “诸位,寿州城就在眼前,唐将刘彦贞统兵两万,据守城池,我们冒然进攻,恐怕唐军会拼命反击。
  如今太子在唐国,为了防止唐军玉石俱焚,我们要谨慎行事,如今陛下的使者也应该到了,先看看唐国的态度再说。”
  郭浩纠结于柴宗宜之事,他心里其实不想打这一仗,可是为了让柴荣安心,他不得不领兵出征。
  诸位将领闻言都有些无语,如果顾虑太子的死活,那这一仗该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