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北宋熙宁志 > 第二百九十一章:臣愿为大宋倾尽所有
  虽然只是一块鸡蛋大小的豆青种翡翠,但这块不算透明的绿色石块带给渔州城的意义却是划时代的。
  它令唐钰信心满满,令城中将士对唐钰更加的深信不疑,更令陈新远重返蒲甘城的欲望爆棚。面对那样一个充满着惊喜与财富的群山,他已然计划让唐钰划归他管辖的三百人常驻蒲甘,彻底打消旁人对那片山林的窥视。
  正所谓有一便有二,接下来的几日里,好消息接连不断,虽然开出的翡翠品质都不算太高,数量却已过了五十块。体积各有大小,最小的只能与指甲盖比肩,最大的如同蹴鞠时所用的皮球。
  只是最大的那一块便只是普通的石头,陈新远也只能是望着一堆粉末兴叹可惜。
  在数千将士的开凿之下,八百原石总计开出了一百一十六块翡翠,出翡率接近百分之十五,这个数字已经令唐钰异常欣喜了。尽管这一批的翡翠品质都不算高,但他懂得品级的划分,这个时代的人并不知晓,他们甚至从未见过如此美轮美奂的绿色石块,唐钰完全可以由他自己来制定一套新的翡翠品级评判规则。
  换言之,他说豆青种的值钱,那便是值钱。
  等到第一批原石开凿完毕,陈新远早已按奈不住心中的悸动开始摩拳擦掌,镖队做了简单的休整,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二次的蒲甘行。
  这一次,他将渔州附近几间分局的人手尽数调配过来,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镖队,单是车辆便足足有六十辆。
  其实也不怪陈新远兴致高涨,翡翠固然值钱,开石所带来的刺激与兴奋却也无可取代,难怪那些赌石的有钱人对此道趋之若鹜,一刀天堂一刀地狱的心跳确实能令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伴随着陈新远的离开,渔州城终于恢复了宁静,各项基础建设紧密进行,各间工坊的生产按部就班。
  城内的氛围团结活泼严肃紧张,城外的环境趋于和平暂无战事,经过大半年的磨合,大宋朝廷似乎认可了金陵、钱塘与幽州三个独立政权的存在,在连续两个多月的和平谈判之后,金陵城率先与朝廷达成协议,将在金陵城头重新竖起大宋旗帜,只是不降“周”字旗,以表明金陵的独立自治。
  柴奕与大宋朝廷达成和解,钱塘城中的方正自然也紧随其后,毕竟这两座城池的位置处于大宋腹地,也没有武器支援,纵然前期夺得了掌控权,但是后继乏力,若是不能在和谈中找出一条出路,终归难逃被朝廷镇压的下场。
  若非王安石体恤爱民,金陵更是为朝廷提供大量税收的富庶之地不能毁于战火,只怕朝廷早已不惜一切代价将他的后周政权铲除了吧。
  外界的和平为渔州的崛起赢得了时机,当然这也得益于王安石的重新掌权。
  左相大人重返庙堂,右相大人归隐山林,朝中两派的沉浮正如海上的波涛汹涌,这一刻身处浪尖的最高处,难免下一刻便跌入谷底,司马光便是如此。
  三朝元老隐退,权臣王安石再无对手,可谓是只手遮天风头无两,短短半年,斩杀贪腐官员数百,地方官员风声鹤唳纷纷请辞。当官本为光宗耀祖,谁又愿意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做官?
  王安石的举动引得朝野上下一阵哀嚎,言官们弹劾的奏折堆积如山,左相大人却不屑一顾,他在上呈皇帝陛下的奏折中写了一句话:臣愿为大宋倾尽所有。
  面对如此的破釜沉舟,赵顼又能做什么?况且王安石的铁腕政策也的确颇具成效,如今的大宋官场愁云惨淡,官员们做事循规蹈矩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大宋百姓们却是一片欢腾,大呼当朝皇帝是一代明君。
  熙宁三年初秋,朝堂里颇具争议的青苗法开始实施,因为王安石的强势,各地官员哪敢以此敛财,利率都是明码标价,张贴于借贷衙门外,穷苦百姓有了银子,日子才有所期盼,加之棉衣的大量普及,往年如同走鬼门关的过冬似乎也不再可怕。
  相较于宋境的缓慢复苏,幽州城的发展可谓是高歌猛进一跃千里。
  凭借唐钰留下的玻璃工坊,幽州城的玻璃成了宋、辽两国贵族一掷千金的商品,沐辰风紧紧依靠这一项收入便迅速积累了财富,在维持城内正常的开销之外,他最大的投入便是武器制造。
  城内原本的大辽行宫被沐辰风改造成了武器工坊,来往过路的行人在院墙外都能听到院落中的金属敲击之声,却无人知晓城主沐公子所制到底是何物。只是显而易见的是,他也在为和唐钰之间不可避免的一战积攒实力。
  广陵请来的雕刻师傅果然技艺非凡,一块鸡蛋大小的翡翠经过半个多月的精雕细琢,竟成了一只静坐莲台的观音法相。
  观音大士手持净瓶盘膝坐于莲台之上,双眼微眯着俯视着脚下,宝相庄严令人看一眼便能生出崇敬之心,实在是难得的极品,更为绝妙的是,雕刻师傅依照翡翠的纹路,将当中若隐若现的两条白色雾状石纹雕刻成为缠绕莲台的朵朵祥云,正是因为如此精湛的手段,将原本价值不高的豆种翡翠在无形之中提升了数个档次。
  至于其他的石料,雕刻师们也没有造成一丁点的浪费,那个最小的翡翠被打磨成了一对水滴状的耳环,再大一些的便制成了翠绿指环、手镯,便连那些无用的废料,也在雕刻师的手中成为了镶嵌于金步摇内的宝石。
  至于那一块最大的糯米种翡翠,则被雕成了一尊憨态可掬的弥勒佛。
  看着指挥所里琳琅满目的翡翠物件,平日里最为处事不惊风轻云淡的唐钰也忍不住喜笑颜开,一切准备就绪,渔州城为此付出的努力也不算少了,此刻也到了收米的时候,想必京城的韩卓也已收到了自己的书信,正在赶来渔州的路途之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