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玉金记 > 玉金记 第252节
  留取好意待欢容。
  苏姥姥看了,便给这孩子取名苏好意。
  谢过惠远住持,抱着孩子出寺去了。
  等苏姥姥回到家,天已经黑透了。
  左邻右舍都过来看孩子,有的拿来几颗鸡蛋,有的送来两碗白面。
  前街的王二嫂哄睡了自家的三个孩子,一进门就把苏好意抱过去喂奶。
  她家的小三子才两个月,奶水正足,一个孩子吃不完,刚好能多奶一个。
  “瞧这孩子长得多像她娘啊!”郝大婶说:“才一点大,眉毛眼睛就这么清秀,将来一定是个美人儿。”
  “瘦是瘦了点,可有骨头不愁肉,只要有人精心照顾着,不出两个月就白白胖胖的了。”朱大嫂子说:“苏姥姥最会侍弄孩子了,再说了还有咱们大伙儿呢!”
  “谁说不是呢?大伙都帮着拉一把孩子就长大了,到明年这时候就满地跑了。”王二嫂说:“姥姥你要是忙就把孩子直接送我家去。”
  “我家凤梅也能帮照看,”朱大嫂子也忙说:“省得她天天就知道贪玩儿。”
  苏姥姥平时和邻居们相处的好,如今她有难事大家都愿意伸手帮忙。
  苏姥姥谢了大伙儿,她把孩子要过来就下定决心,不管怎样艰难也要把她抚养长大。
  “我先前还劝苏姥姥把孩子留在付家,回去就被我家孩子爹给骂了,他说与其把孩子留在黑心黑肺不知仁义的付家,还不如跟着她姥姥过活,起码这孩子不会学坏。”杜大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一想也是,小羊跟着大羊走,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看那付家哪有一个好东西?便是那付老三将来做了官又如何?终究是歪心邪性的损阴德。”
  众人七嘴八舌聊了半宿,看看苏姥姥和孩子都困了,这才各自家去。
  苏姥姥关了门,给自己和孩子都铺好了床,一边轻轻拍着一边念叨:“小王八蛋乖乖睡,姥姥给你盖花被。小王八蛋晚点儿醒,姥姥给你烙糖饼。”
  小苏好意不哭不闹,很快就睡着了。
  炎夏的夜风透过窗棂吹进屋里,白棉纱蚊帐鼓起又落下,像一片羽翼遮蔽着床上的祖孙俩。
  第423章 番外一 请君记取当年事(5)
  流年暗换,转眼七年过去了。
  小小的苏好意背着收生包裹腿脚麻利地跟在苏姥姥身后,她们刚从岳家店收生回来。
  是个七斤八两重的大胖小子,那户人家三代单传,得了这么个根苗可高兴坏了。硬是留苏姥姥祖孙俩吃了饭,又包了个红包。
  “姥姥,今天那孩子是横生,多亏你去了,要不只怕要糟。”苏好意边走边说。
  “妇人是天生的命苦,”苏姥姥叹口气说:“命好的都投胎做男人去了。”
  苏好意见姥姥有些累了,就说:“咱们到前头树荫下坐坐吧!我脚疼了。”
  “你一天脚不挨地,还知道疼?!”苏姥姥回头看她一眼道:“是我老了,走不动喽!”
  苏好意笑嘻嘻的,她天生来一张笑面,格外招人喜欢。
  “您可别说这话,前儿拿棍子满院子追着我打的时候怎么没见您哪儿老啊,我现在屁股还疼呢!”她一边扶着苏姥姥坐下一边说。
  “你个小王八蛋!谁叫你欺负人家小三子,”苏姥姥横她一眼教训道:“你小时候可没少吃他娘的奶,做人可不兴这么忘恩负义的。”
  “我哪有,”苏好意笑着叫屈:“那小狗崽儿刚生出来冷得直抖,我不过叫他揣怀里给暖暖。谁想大狗以为他要偷小狗,自然追着他撵。我都告诉他往树上爬了,他非上墙。狗急了就是会跳墙的,可爬不上树去。他不听我的被狗咬了,怎么能算我头上。”
  “你少跟我梆啊梆的,”苏姥姥还不消气:“满街的孩子就你心眼子最多,哪个没被你欺负过?我成天的跟你屁股后头给人家赔不是。”
  “哪有的事?”苏好意笑:“大伙儿都喜欢我,您前儿打了我,王家二婶子还给我两个鸡蛋安安疼呢!说这事儿不怪我。”
  “那还不是你会演戏,”苏姥姥哼一声,可并不是真的生气:“一张嘴就知道哄人。”
  这几年苏好意吃百家饭长大,从五岁起跟着苏姥姥去各处收生,她懂事嘴甜,人都叫她小机灵鬼儿。
  祖孙俩歇了一会儿又起身赶路,走过一段田间的小道,就进了镇子。
  拐进巷子,一路上苏好意的小嘴就没停过,到了家附近更是“婶子”、“大娘”、“爷爷”、“奶奶”叫个不停。
  众人都喜欢她,这个给颗枣子,那个塞把炒豆儿,不一会儿苏好意的口袋就装得满满的了。
  “小狗东西,”苏姥姥亲昵地叫着苏好意:“歇了晌把这篮子东西送到穷通寺去。”
  苏好意跳过去,掀开篮子上的盖布看到里面装着半条狗腿一瓶酒。
  “又是给那老秃驴的?”小苏好意瞪圆了眼睛问。
  “别乱叫,那是你舅爷爷!”苏姥姥伸手拍了她一下,只拍掉衣服上的一点灰土:“不许偷酒喝!”
  一个时辰后,苏好意蹦蹦跳跳地走在路上。
  穷通寺到她家将近三十里路,要走一个多时辰才能到。不过她走惯了,每个月都要来回跑好几趟。
  今日十三犯月煞,穷通寺闭寺不接待香客。
  苏好意也不叫门,走到寺庙的围墙边,在一丛荒草后面藏着一个狗洞,她人小灵活,一闪身就爬进去了。
  惠远方丈还健在,只是更老了一些,耳朵聋了,因此更不爱讲话。
  空月几年前还了俗,如今孩子都已经三岁了。只剩空云一个徒弟,好在半年前寺里又来了个“舍身儿”,只有六岁,天天跟着空云学念经。
  妙哉还是老样子,每日里吃吃喝喝还喜欢乱骂人,每次见了苏好意都会骂她是“小耗子”,随后又会抓一把糖给她。
  “小耗子,你又来了!不走大门又从耗子洞里钻进来的吧?”妙哉露着大肚皮躺在禅床上,雖然閉著眼睛卻也聽見了苏好意的脚步声。
  “怎么你总能听见我的脚步声?我自己都听不见。”苏好意有点儿不高兴。
  “你过来我教你,”妙哉招了招手道:“先让我看看你给我带什么好吃的了。”
  接下来妙哉一边啃狗腿喝酒,一边教苏好意轻功要诀。
  苏好意听了一会儿就觉得累了,跑出门去找惠远老和尚玩儿。
  老和尚年老嗜睡,经常打坐着就睡着了,苏好意每次都过去拔他的胡子,拔下来之后去草丛里钓蟋蟀。
  过了许久,还没玩儿够的苏好意看了看天色就知道该回去了,和一般人家的孩子相比她格外懂事。
  苏姥姥当然疼她,可年纪也大了,很多地方都需要她反过来照顾。
  “老秃驴,我回去啦!”苏好意朝着妙哉住的山房喊了一声,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小王八羔子,我是你舅爷爷!”妙哉气得哇哇大叫。
  一路上晚照熙熙,炊烟四起,到了做晚饭的时候了。
  苏好意走到离家三条街的地方被拽上了一辆马车,她手里提的篮子掉在地上,被车轮碾过,登时面目全非。
  “姥姥!姥姥!不好了!好意被付家的人抓走了!”王二嫂家的小二子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来报信:“我在前街玩儿的时候看见的。”
  “什么?!付家的人?他们不是早都搬离这里了吗?”苏姥姥以为二子看错了。
  付玉入赘仲家的第二年就中了举人,随后入京科考,中了两榜进士,已然成了“付大人”。
  付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没几年便都搬离了姜崖县,做起了城里人。
  “不会有错的,姥姥,那付家的人前几日便回来了,不过听说只是他们家的一个管家带着几个下人。他们家的马车我见过好几回,绝不会认错的。”二子说道。
  “他们如今还在那客栈里头?我这就去看看。”苏姥姥急忙扯下围裙,三步并两步地跑到街上去了。
  福生客栈是姜崖县街面儿上唯一一家像样的客栈,付家的管家等人就住在这里。
  苏好意被他们掳了来,又哭又喊非要回家去。
  正闹着苏姥姥就来了。
  “青天白日的竟抢起孩子来了!你们还有没有王法?!”苏姥姥又气又急,声音抖得厉害。
  第424章 番外一 请君记取当年事(6)
  “哟,这不是苏姥姥吗?”付家的管家姓仲,原本是付玉妻子娘家的仆人:“我是奉了大人和夫人之命来接小姐回去的,知道姥姥您这么多年抚养个孩子不容易,特地叫我跟您道谢,并把这十两银子给您。”
  “呸!一群不要脸的狗东西!这孩子姓苏,跟你们付家没半点关系!”苏姥姥看也不看那银子,走上前就要拉着苏好意回去。
  “有没有关系,不是你说了算的。”管家见苏姥姥不肯就范,立刻沉下脸来:“我们大人早就跟这里的知县大人通了消息,张老爷得知后承诺一定鼎力相助,让大人骨肉团圆。你拦着不许,我便叫人把你抓起来!看你这把老骨头硬还是铁锁硬!”
  “你们,你们真是仗势欺人!”苏姥姥被气得眼前发黑喉头发甜,根本站不住,一下坐倒在地上。
  “姥姥!姥姥!你们这群狗奴才!”小苏好意拼命地挣扎着,想要上前把苏姥姥扶起来。
  “你们几个快把小姐带上车,若是哄不好就先把嘴堵上!”管家吩咐那几个仆人。
  “不行!你们不能把孩子带走!”苏姥姥抱住了管家的腿:“你们不能把她带走!她是我养大的!”
  “你给我松开!”管家想要抽身,却发现苏姥姥下了死力气:“这老乞婆给脸不要脸!”
  恼羞成怒之下官家狠狠踢了苏姥姥几脚,犹不解恨道:“这老不死的!要不是还忙着回复老爷夫人非把你送去坐牢不可!”
  言罢带着人扬长而去。
  “不好了!不好了!打死人了!”随后跟来的二子看到苏姥姥躺在地上满脸是血,忙大声喊叫起来。
  店里的伙计也急忙上楼,把苏姥姥抬到了郎中家。
  谁知找了好几位郎中,见了苏姥姥后都直摇头,没有一个肯接的。
  众人无法,只好把她抬回了家。
  苏姥姥醒过来后一直咳血,她自己知道撑不过去了,便叫人去穷通寺把妙哉叫来。
  妙哉到了她家已经后半夜了,苏姥姥把街坊们都支开,强忍着交代后事。
  “三哥,我不行啦!你一定要把好意找回来!”苏姥姥流着泪对妙哉说:“那付家绝对没安好心,孩子不能落在他们手里。”
  “我知道,你安心养伤,我这就去追。”妙哉此时已经动了杀心,可是怕妹子担心,只能忍着。
  “三哥,不要替我报仇,照顾好孩子是最要紧的。”苏姥姥又咳嗽了两声:“这孩子命苦,你若是再有个三长两短,她……她就没人可指望了。”
  妙哉忍着泪点头,他妹子又何尝不命苦,唉!真是苦到一块儿去了。
  “三哥,听我的话,找到好意之后就不要再回来了,寻个付家人找不到的地方隐居起来,”苏姥姥嘶声道:“还有,把这个给她,告诉她千万别弄丢了,说不定,说不定有一天还能……回去……”
  苏姥姥说完便溘然长逝,手还半握着,垂在枕边,来不及把手里的东西交给兄长。
  妙哉痛呼一声,把左邻右舍都惊动了。
  苏姥姥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跟街坊们处得同亲人一样,她这么一去,多少人都难以接受,哭的骂的都有,更有担心小苏好意的,不知道她被带到付家会受什么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