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大明长歌 > 第六章清流(下)
  第六章 清流 (下)
  “哪那么简单?”南京右佥都御史严锋夹了了一眼,不屑地摇头,“这南京百姓,平素各种阵仗见得多了,个个油得跟泥鳅一般。看热闹可以,若没见到真金白银,才不会你几句话就煽动起来跟高门大户作对。”
  “学生办事不利,请恩师责罚!” 吴四维不敢顶嘴,只好垂首做受教状。严锋心里对他虽然失望,但耐于眼下正值用人之际,也不便对他敲打过甚。皱着眉头想了想,再度换回了长者面孔,和颜悦色地说道:“你起来吧,都跟你说过,不要动不动就下跪。起来把话说完!“
  “学生跪恩师,宛如跪亲生父母,没什么委屈!” 吴四维笑着回应了一句,缓缓起身。振作起精神,从自己看到张维善和李彤带领家丁押着王应泰等人下船时说起,将双方交锋的整个过程从头到尾仔仔细细汇报。其中对于张维善的跋扈,江宁县捕头、捕快们的“趋炎附势”以及锦衣卫的卑鄙凶恶,自然要要添油加醋一般,以衬托自己的机智勇敢,威武不屈。
  以右佥都御史严锋的老辣,自然能听出其中许多不实之处。但是他也不肯戳破,只管继续皱着眉头从其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关键信息。直到吴四维终于把整个“见义勇为”的过程描述完毕,才又笑了笑,柔声勉励道:“好了,老夫清楚了。你这场,输得不算太冤。那张维善和李彤都是贡生,终日泡在国子监里,即便是两块顽铁,也早泡出七窍玲珑心了。你以一第二,家世也不如对付远甚,能做到这步,已属不易。回去温书吧,准备去北京赶考。皇上不肯上朝,今年春试又推迟了几个月,但是再迟,肯定不能迟过夏天。我辈读书人,终究要在科场上见高下,其他都不过是一时得失!”
  “学生谨遵恩师教诲!” 吴四维郑重行了礼,起身告辞。然而心里头终是觉得不甘,走了几步,又转过头来,小心翼翼地试探道:“恩师,那两个家伙不过是区区贡生,以您老的身份,随便伸一下手指头,就能碾得他们粉身碎骨……”
  “胡说!” 严锋的眼睛迅速竖了起来,刹那间,目光锐利如刀,“老夫这辈子所弹劾的官员,至少都是三品以上。若是亲自出手去对付两个国子监的贡生,岂不是贻笑大方?”
  “是!学生想简单了,想简单了!” 吴四维心里打了个哆嗦,赶紧又躬身谢罪。
  “你出马跟他们两个放对,无论怎么折腾,都是几个年青人在胡闹。” 严锋瞪了他一眼,继续大声呵斥,“有些大人物即使不高兴,也不便出手对付你。而如果老夫亲自下场,就不仅仅是以大欺小这么简单了。英国公府和临淮侯府即便再不把这两个小兔崽子当一回事,为了各自家族的荣誉,也必须得跟老夫争个高低。而一旦到了那种地步,输赢也不止是罚几两银子,打几下板子那么简单。赢家即便不能将输的一方斩尽杀绝,也至少要将他赶到海南或者大同去,这辈子甭想再进南北两京!”
  “啊——” 吴四维没想到自己的馊主意一旦实施,居然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顿时吓得脸色发白,头重脚轻。南京右佥都御史严锋将他的表现都看在了眼里,笑着摇了下头,声音迅速放缓,“你年少气盛,又从没进入过官场,不懂这些也是应该。以后,切莫胡乱再给人出这种主意。要知道,朝廷中每一次大动作,其实在底下,都是已经差不多斗出了输赢。端到台面上给人看见的,不过是最终结局罢了!”
  “是,是,恩师指点的是,学生如醍醐灌顶!” 吴四维的额头上,汗珠子迅速淌成了串儿。
  他自以为是天纵之才,这些年凭着一只巧嘴巴和一张厚脸皮,在南直隶地头上,也闯下了不小的名头。而现在,才发现自己先前做的那些,在真正的行家眼里,根本就是小孩过家家。
  “你收过王家的好处?” 正惶恐间,严锋的声音又缓缓传来,不算高,却宛若晴天霹雳。
  “没有,学生没有!”吴四维双腿一软,第三次跪了下去,“学生只是心里头不服气,才,才想请恩师出头。真的,真的没有收王家的好处。”
  “真的没有?” 严锋低头看着他,宛若老鹰在看鸡仔。
  吴四维不敢再狡辩,竹筒倒豆子般说道,“学生真的不是想替王家出头,才请恩师出手对付他们。学生借个胆子也不敢做此欺师灭祖之事。学生,学生只是在中了秀才之后,每当逢年过节,都会收到苏州王氏给的一份节礼,不是收自南京这一支。并且不是学生一个人收到,几乎,几乎所有在学生老家那边秀才试中排名靠前的,都会收到。”
  “哦?” 严锋笑了笑,将信将疑地点头,“那这次你出手帮忙,也是受了王家所托?”
  “没,没有,学生真的没有!” 吴四维流着汗,将脑袋摇晃得宛若拨浪鼓,“昨天除了恩师要学生盯着张维善那小畜生之外,真的没人要求学生做任何事情。王家这些年来,也从没要求过学生替他做任何事情。”
  “哦,原来是广种薄收,并不新鲜。” 严锋恍然大悟,笑着点头,“你倒是个有良心的,收了人家的钱,就想着帮忙,只是自不量力了些!”
  大明朝商人光有钱却在官场上说不上话,所以大明朝许多经商的家族,就会想方设法培养自己在官场中的代言人。有的是给自家晚辈中聪明伶俐者换籍,不惜家财聘请名师指点,让他们去考科举。有的则是,花钱默默支持一些家境普通,但勤学上进的秀才,将他们一路送上青云。
  前者投入相对少,但见效慢,且风险大。后者,虽然免不了要花很多冤枉钱,却能在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内就看到效果,且没任何风险。那些受过资助的秀才们一路过关斩将,成了举人,进士,自然不会全都忘记了当年谁曾经雪中送炭。只要其中有一两个肯感恩的,就能让资助人不至于任由官吏宰割。
  而受资助者还跟资助人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替他说话时,不需要考虑避嫌。受资助者哪天一旦在朝堂争斗中站错了队,也不会牵连到他们,让他们跟着鸡飞蛋打。
  所以,吴四维接受的“资助”,严锋在没中进士之前,也曾经得到过,根本不觉得新鲜。相反,他却因为吴四维拿了资助之后,关键时刻竟然不惜拖自己这位四品御史下水,也要替资助人说话的行为,颇为欣赏。 在他严某人眼里,君子也罢,小人也罢,只要懂得感恩,就值得自己下力气去培养提携。而不懂得感恩的人,哪怕再堂堂正正,也不值得他严御史花任何力气。
  “起来,起来!”低头看见吴四维还在等待自己的最后判决,他心里突然一软,主动伸手拉住了此人的胳膊,“起来,还不到夏天,地上凉。跪久了小心伤到膝盖。你懂得感恩,是好事。为师不会怪你。王氏既然给那么多秀才和举人都送过礼,只有你在关键时刻想着拉他们一把,这非常难能可贵。只是,以后记得要量力而行,否则,非但帮不了别人,还可能把自己给搭进去!”
  “恩师,恩师您真的不怪我?” 吴四维又是感动,又是困惑,红着眼睛小声试探。
  “怪你什么?怪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严锋看了他一眼,笑着反问。“还是怪你这些年,不该跟王家有人情往来?你又不知道他们家跟倭寇有交往,怎么会想到今天?《西游记评话》中佛祖传经,还要收个资金钵盂呢。我等诵读圣人之言,替天子教化万民,收他点节礼有何不可?”(注1:西游记原始版本诞生于明初。书中已经是明代中晚期)
  “多谢恩师!” 吴四维终于相信严锋没有怪罪自己,眼泪稀里哗啦淌了满脸。
  “这么大人了,哭哭啼啼,也不怕羞!”严锋笑着责备了一句,然后又低声指点,“你已经替王家做了不少了,剩下的事情,就顺其自然,切莫再强出头。想那王氏家族,能将生意做得如此大,自然还有别的依仗。再不济,也能断尾求生,斩掉南京这个支脉,确保整个家族不会受到牵连。”
  “学生明白!”吴四维听得心中一凛,毕恭毕敬地拱手,“多谢恩师指点!”
  “也算不上指点,这些东西,以你的聪明,即便老夫不教你,你也会慢慢悟透!”严锋却不肯受他的礼,侧了下身子,笑着摆手。“罢了,今天的事情,到此为止。你不用再掺和了,只管在旁边看。老夫这次外放南京,本以为会过一段清闲日子。现在看来,恐怕是不成。自冯保死后,锦衣卫这才消停了几天?居然有人就嫌日子太安生,非要折腾出些动静来!”(注2:冯保,明代著名太监。生前与张居正为盟友,支持改革,功劳极大。但生性贪婪,张居正死后被抄家。)
  “啊——” 吴四维听得似懂非懂,在旁边拼命转动眼珠。
  严锋有心培养他做自己的利刃,笑了笑,干脆直接揭开谜底,“你以为锦衣卫们是在替张维善和李彤两个小畜生撑腰么?或者想借着这俩小畜生,跟英国公府和临淮侯府搭上关系?他们才没那么蠢!他们是想借助这次日本攻打朝鲜,恢复锦衣卫昔日在大明的显赫地位。张维善和李彤那两个小畜生,只不过正好可以拿来替他们开路罢了!”
  “日本攻打朝鲜?” 吴四维彻底傻了眼,怎么想不明白,此事为何又跟两个外邦之间的战争还牵扯在了一起。
  “那个叫江南的贡生,是朝鲜来的。而刺杀他的人,偏偏又来自倭国!” 在教导弟子方面,严峰绝对是个好老师。一点儿都不嫌吴四维视野窄,继续耐心地点拨。“锦衣卫最露脸,最名正言顺的差事,是刺探敌国军情,挑动其内部纷争。而不是监督文武百官和藩王勋贵,弄得人人惶惶不可终日。所以,只要大明决定对朝鲜用兵,锦衣卫立刻就会再度受到重视。功劳和名声,自然又接踵而至!如此看来,王家在南京这个分支,是谁都救不得了。锦衣卫为了让朝廷重视起日本对我大明的威胁,也会将这个案子做大,做实!”
  “那恩师您就想办法,让朝廷坚决不向朝鲜派一兵一卒!” 吴四维心中灵光乍现,立刻找到了最终解决方案。“让他们白忙活一场,却什么都捞不到!”
  “当然不能出兵!” 严锋点了点头,满脸义正辞严,“日本乃是不征之国,太祖遗训,谁敢违抗?况且我大明国库已经连续数年入不敷出,如何能为了区区朝鲜附属,再浪费自家国孥?”
  “恩师高明!” 吴四维得到了夸赞,喜上眉梢,拱起手大拍严锋马屁。“这招釜底抽薪,让谁都想不到。锦衣卫再努力,朝廷只要一句没钱,就让他们全都白忙一场!”
  御史严锋最近也是寂寞得很了,找不到可倾诉对象。笑了笑,继续大声指点:“你以为为师对付的是锦衣卫么?为师当初派你去盯着张家,根本就不是为了他们。他们再能折腾,最终也不过是皇上养的一群鹰犬罢了。为师提防的,乃是有人要趁着这次战事,打破我大明以文御武的惯例。当初若不是英宗皇帝在土木堡将满朝的武将全都葬送掉,哪来我大明这一百四十年的安定局面?前些年崛起了一个戚继光,我大明清流,又是豁出去多大代价,才终于将其赶回了老家?”(注3:土木堡之变,英宗北伐,在土木堡陷入包围,导致大明武将被一扫而空。从此,文贵武贱的局面开始形成。)
  “那,那将来万一有什么战事?” 吴四维又听不明白了,眨巴着眼睛不停地擦汗。
  “再提拔几个能打的上来就是!我大明坐拥雄兵百万,还愁其中找不到几个能打仗的粗痞!” 严锋猛地一挥手,虎视鹰盼,宛若一座高高在上的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