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264章 郑氏的欢喜
  杜启虽说离开了秦王府,事实上,没有立刻回杜家,先去了一趟酒楼,然后走了新华书店和茶铺,三处地方走了一遍后,才回到杜家。
  今天的天气,格外寒冷。
  杜启走了一圈下来后,都有些寒冷。只是他回到杜家时,已经抵近中午,刘坚则去忙着处理中午的食材。
  在杜启等着吃午饭时,郑氏却是安排了人来,把杜启叫过去。
  杜启进入房中,脸上洋溢着喜滋滋的神情。她脸上的欢喜,溢于言表,尤其比她得了五品县君的诰封,更是欢喜。
  郑氏见到杜启来了,连忙招呼杜启坐下,道:“二郎,赵郡王家的婚事,你已经应下。娘亲和秦王妃合计了后,也没有意见。”
  “赵郡王李孝恭,是朝中炙手可热的重臣。而且赵郡王本身,也是秦王的人,和赵郡王家联姻,也是不错的。”
  “烟云这小丫头,娘亲其实也见过,古怪精灵的,很是聪颖。”
  郑氏笑说道:“这个儿媳,娘亲认定了。你们先定亲,待你加冠成年后,便迎娶烟云。”
  杜启听着郑氏欢喜的话,识趣的没插嘴。
  这事儿一说话,可就不一样了。
  到时候,说个没完没了。
  等郑氏噼噼啪啪说了一大通话后,杜启道:“娘亲,您看儿子跑了一上午,有些累了。婚事的事情,娘亲看着办,儿子没意见。儿子还得回去准备稿子,下午还得入宫去。”
  “去吧,去吧!”
  郑氏一听儿子有事情,没有阻拦。
  在她心中,儿子是第一位的。
  杜启长舒了一口气,面对老娘亲的唠叨,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由着郑氏说。所以,干脆找了个理由离开。
  杜启回到自己的院子中,没有写书,而是先睡午觉。这大冷天的,温暖的被窝,才是最舒服的地方。杜启一觉睡醒后,才不急不躁的更换了衣衫入宫。
  这一次入宫,杜启带上了《道德经》。原本,杜启不打算立刻把《道德经》送入宫中的,可想着这一卷《道德经》,与其留下,不如送到宫中去。
  杜启入宫后,见到了李渊,日常的递上最新的内容。
  等李渊看完所有的内容,听完了李渊的夸赞,杜启话锋一转,道:“陛下,臣今日入宫,还有一物要进献给陛下。说起来,也是运气,是昨天臣才得到的。”
  李渊笑道:“你杜二郎,是极为有钱的人。你进献的物品,如果没有一定的价值,朕可是不会收的。”
  杜启说道:“陛下,臣虽说有一些小钱,那都是身外之物,不值一提。臣进献的物品,却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李渊听到后,顿时来了兴趣。
  不能用钱财衡量。
  那么,是什么呢?
  李渊的脸上,露出期待神色,说道:“你要进献什么,递上来吧。”
  “拿进来!”
  杜启吩咐一声。
  随着杜启的吩咐,大殿的门口,一个小太监捧着一口锦盒进入。这是杜启入宫之前,把《道德经》竹简搁在锦盒中,入宫后他暂时交到小太监的手中。
  毕竟拿着锦盒进入大殿中,难免是有些有碍观瞻。
  杜启自小太监的手中,接过锦盒,便双手捧在手中,道:“请陛下阅览!”
  李渊心中很是好奇。
  等肖离拿过来后,李渊快速的打开,看到了搁在盒子中的《道德经》竹简。只是竹简以上等的绸布遮盖好的,看不到内容。
  李渊拨开绸布,取出了竹简。
  当李渊看到竹简最前面《道德经》三个字时,倒没有什么惊讶的,因为《道德经》这样的到家典籍,其实到处都有。
  只是当李渊看到最后,看到印章,以及最后的落款,老脸上顿时浮现出了灿烂的笑容。
  李渊自称祖上出自老子,实际上,这也就是李渊自己说的,是标榜李家的身份。这事儿,根本没有佐证。也就是他们是皇家,既然这么说了,谁也不敢反对。
  可有了《道德经》就不一样了。
  李渊是有眼力的,仔细看了这竹简,很显然竹简和竹简上的刻字,都有些年头,至少也是几百年的光景。所以这《道德经》竹简,不管是古人杜撰仿制的,还是真迹,从李渊这里,这就是真迹。
  杜启地上的《道德经》,等于是让李渊佐证了李家的出处。
  李渊一瞬间,便想好了各项事情的安排。
  李渊道:“二郎,这《道德经》,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杜启回答道:“回禀陛下,《道德经》这一选段,是新华文轩的钱再来收集古籍时,一起买到的书。昨晚上,他给我送来的,所以我今天给陛下送来了。”
  李渊道:“好,好,好孩子。”
  此刻的李渊,老怀大慰。
  李渊道:“二郎,你要什么嘉奖,尽管说,朕都准了。”
  杜启能感受到李渊的喜悦,他说道:“陛下处处照拂臣,若非陛下照拂,臣恐怕早就是一堆枯骨。陛下待臣恩重如山,臣侥幸得到一卷《道德经》,献给陛下,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需要任何嘉奖。”
  李渊道:“你小子,总是这般。”
  杜启一贯是不居功的,恰是如此,李渊对杜启更赞赏。他略作思考,忽然已经计上心来,道:“二郎,《道德经》的事情,你勒令下面的人封口,不准再谈及此事。至于你的嘉奖一事,你无欲无求,就交给朕来安排。”
  杜启道:“陛下放心,臣入宫之前,早已经嘱咐了钱再来,让他不得谈论《道德经》一事,也让他忘了此事。所以,陛下尽管放心便是。”
  李渊道:“那就好。”
  杜启不再逗留,转身就离开。
  李渊看向肖离,让肖离召裴寂、萧瑀、陈叔达和封德彝来议事。四个人进入行礼后,便各自落座,李渊道:“关于长安县令的人选,你们商议得怎么样了?”
  封德彝主动道:“陛下,如今也就是东宫举荐了一个人选,此人名叫崔烨,出自清河崔氏。原本崔烨在东宫任职,其人有能力,且知进退,倒是不错的人。”
  李渊颔首,看向裴寂等人,道:“你们几人,可有其他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