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红楼之山海志 > 第188章 御前对答话国事(二)
  “圣上,此事体大,关系方方面面,当谨慎持重,何不将欧阳老大人的奏章明发,允各处上书辩议。此涉及国本,影响天下,圣上何不广纳良言,斟酌而定。”
  听完这话,又看着低头恭敬答话的刘玄,隆庆帝甚是满意,点头道:“爱卿此言甚佳,此事滋大,确实当广听天下之言。吴大伴,传谕上书房,将欧阳爱卿的那份折子转内阁,明发天下。再传谕通政司,叫他们好生接着三省五军府以及地方各州县关及此事的奏章。”
  “遵旨!”吴宝象连忙应道。
  姜本庆连忙咳嗽一声,堪堪掩住差点憋不住的笑声。刘奉国的这个幺儿,果真是奸猾如狐,而且表面看上去年少不懂事,却真真是皮里阳秋。这就对了!这些文官酸儒,个个仁义道德,肚子却是男盗女娼,斗起嘴皮子来,一个比一个道貌岸然,不拿出些真本事来,还真玩不过他们。刘家的根子在军将世家,这是任谁也改不了的,现在这小子居然又考中状元了,这事就有意思了,大有意思了。
  杜云霖还保持着微笑,只是这笑比刚才似乎更浓厚了一些。在心里,杜云霖其实真的乐不可支。都是宦海沉浮的老鱼,谁还不知道圣上的心思和顾忌。刘玄现在给了一个建议,表面上平平无奇,实际上却是狠辣。
  这奏章虽然留中不发,但里面的内容只怕都传遍三省六部了,只是大家都装作不知道。可一旦明发,大家伙就不能再装了。首先就是要站队,表明态度。欧阳毅的建议看上去符合圣贤之意,但天下靠着商贾发财的有多少人?王爷公侯,官吏士绅,谁没得过货殖之利?谁家里没商贾亲友?甚至不少府上家里都明里暗里有经商,否则那点俸禄田产怎么够他们锦衣玉食的?
  一个名一个利,就看你们怎么选了。
  现在欧阳毅一封奏章要绝了货殖之利,这要断天下多少人的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可以想象会有多少人上书反驳和弹劾欧阳毅。到时侯天下沸腾,欧阳毅忙着跟众人打嘴仗去了,就顾不得上其它。就算他硬着头皮把真实意图的奏章递上去,圣上还是可以明发天下,然后轻轻一句“非议颇多,可再议”,就此打发了。
  但是将这封奏章明发天下的决定,圣上却不好亲自说出来,甚至内阁也不好说,一说出来就意味着他们表明态度了,欧阳毅就可以攀扯了,把矛头对准圣上或内阁,说不得还可以再来一出东华门大戏。
  想到这里,姜本庆和杜云霖心里暗道了一声,圣上虽然刻峻,但还是有些顾忌脸皮。
  圣上和内阁不好表态,但是可以接受别人的意见啊。所以刘玄提出建议来了,圣上这番顺坡下驴,只是主意未定,纳臣建议而已。欧阳毅就算有火也不能对向宫里和内阁,否则就成你不明理不识大体了。冤有头债有主,你只能找刘玄开撕去。刘玄“新进之士”,可能不懂里面的玄机,又是下官晚辈,不敢胡乱评论,请一句明发天下,你做师伯的还能吃了他去?
  杨慎一脸上却露着些许尴尬。欧阳毅是他的好友,如今又是他强有力的盟友,按理说应该帮一把。只是杨慎一对待商贾货殖方面,没有欧阳毅那么偏激,知道只能改,万不能绝。所以此前也一直装聋作哑,仿佛不知道有那么一封奏章。
  现在刘玄这么一说,却是坏了欧阳毅这位好友的大事。但杨慎一扪心自问,圣上当面这么一问,弟子刘玄如此对答却是没错。就算问到自己头上来,也只能这样答。只是这样的话,怕是欧阳毅要对自己得意门生心存芥蒂。对啊,文则对自己这个弟子似乎不大喜欢,今天这么一出,只怕更生事端。还是今晚自己亲自去登门拜访,好好解释一番。而今大好局面,万不可先自乱阵脚。
  只是短短二三十息,殿里数人各自心里已经转过无数个念头,最后还是隆庆帝开口道:“刘爱卿,朕看过你判的那些奇案,真是让人膛目结舌,不仅朕好奇吃惊,就连宫内也是议论纷纷,当作传奇章回来听。等正事忙完了,择一日选一地,你给朕细细说来。”
  “臣遵旨。”
  刘玄浙东断奇案的故事已经被人编成了《神目御史公案记》,市井勾栏,四处传说着,宫里怎么会免俗呢?
  “刘爱卿,”隆庆帝缓过气氛后,又继续问起正事来,“浙东备倭平贼军,编练不过三月,你居然敢领着去打倭兵海贼?你是知兵之人,如此而行,是不是有些弄险了。”
  “回圣上的话,臣确是弄险了,却实属迫不得已。当时浙东陆师已无可用之兵,只能用此新军了。不过臣还是准备了一手,从浙东水师那里讨得十门十二斤长炮,自配了炮车,还向何老军门化缘来了二十位有经验的炮手,编成了一支炮队。临战时,臣叫人直接把火炮推了上去,第一轮火炮,先把海贼打懵,第二轮火炮则直接把海贼打崩。平贼军趁势突击,这才有了这胜局。
  “朕见过神机营的操练,知道火炮的威力,一炮轰出,挡者皆为齑粉。
  “火器确是国之利器!”姜本庆、杜云霖、杨慎一纷纷附和道。
  “圣上,臣领军与海贼对阵时,倭兵也有火铳。”
  “什么?”隆庆帝听到这里,忍不住站了起来,厉声问道,“倭贼哪里来的火铳?是哪处的贼子,敢如此胆大包天,居然将火器偷贩与倭贼?”
  姜、杜、杨三人都皱起了眉头,他们第一个念头就是军器监有人徇私盗卖,只是这事要是发了,怕又是一件惊天大案了。
  “回圣上的话,倭贼有火铳六十二枝,都是在南安州外海找佛郎机人偷买的。据交待,倭贼头目花重金买了一百枝,只是操练些时日,加上人为损坏,只剩下这么六十二枝了。臣在战场上缴获了五枝稍微完整的,早早就交给军器监,那边的良造和教授博士观摩了一番断定,不比神机营的迅雷重铳差。”
  “爱卿的意思是西洋人能造出不差于迅雷重铳的火器来?”隆庆帝一字一顿地问道,杜云霖和杨慎一也紧张地听着。他们一直觉得神机营里的火器乃是国之利器,有这些利器在手,社稷可稳如泰山。现在听说蛮夷之处的西洋人也能造出这种火器,如何不叫他们心慌?
  “回圣上的话,正是。臣猜测,当年室韦人与前周血战百年,早已学了不少军械器术过去。后来室韦人又频频西征万里,只怕早就流传泰西诸国了。”
  “这样啊。”隆庆帝沉吟道,这段历史他知道,所以明白刘玄此言非常有道理。只是他很是不甘心,天朝镇国宝器,居然被海外蛮夷学了去,杀手锏顿时没有了,任谁心里都不会舒畅?
  “圣上,臣问过几个与西洋人有勾连的倭贼,他们说佛郎机人不仅有火铳,还有不输我朝的火炮。他们听那些佛郎机人偶尔提及过,原本这些西洋人不擅这些玩意,只是泰西分有数十国,各自纷战数百年。生死之间,都在全力搜寻胜敌之法。这些泰西人花重金从室韦人那里学得火药火器之术,再经过战场磨砺,日渐完备,才有能与我朝火器争锋之力。”
  “而且…”刘玄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