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科幻 > 星际启明 > 第29章 采矿
  雷曼星系,以北沃顿四大家族之一雷曼家族命名,北沃顿帝国所属星系之一。
  lm-193小行星带,是李易此行的目的地。
  和星系内其他小行星带一样,这里有无数的小行星,它们看似杂乱实则以弧形带状散布在各处,并按照某种运动轨迹进行缓慢的集体漂移。
  小行星并非是球状,而是形状各异,体积从拳头大小到几十万立方米的大块头都有,不用进行光谱分析就能看出这些就是普通的岩石。
  这样的小行星矿脉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矿物资源,其中90%的含量是各类硅酸盐,即硅和氧元素与其它金属化学元素如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镍、钛、钠、氯、钒、钪等等各种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矿物元素。
  事实上,宇宙中任何星球或者说任何物质,不论是小行星还是大行星亦或是恒星、星云、粉尘甚至射线都可以看作是矿物,只不过人类普遍只会开采小行星带。
  开采小行星带的技术难度低、简单方便、门槛小、矿量丰富近乎无限,即便开采完了,也不会对星系内部平衡造成破坏。
  而在人类无法居住的大行星上,虽然也会进行陆地采集,但只有大型机构、公司或国家势力团体才有实力去开发,至于其他特殊性质的星球或矿物,更只有尖端顶级采矿船冒着极大的风险才能对其进行小规模开发,这个对新手矿工们来说就是传说了,不提也罢。
  也就是说,沃顿星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矿脉”。
  但沃顿星是一个极为稀有的宜居星球,人类能找到这样的一个落脚点那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除非沃顿星上的人类都是白痴,否则当然不会把自己的老家也给挖了,如果南北沃顿帝国谁敢这么干,不用对方打过去,自己就会发生内乱被国内所有民众推翻其统治。
  甚至南北沃顿帝国的宪法里都专门定了一条最严厉的法律——任何人都不得在沃顿星上进行任何形式的开采活动,哪怕是只挖了一立方米的土壤并将其元素分解化了,那都是犯了反人类罪,将被处以极刑!
  很显然,这个时空的人类觉悟要比旧时空人类高了不少,如果沃顿星上的人类知道地球人此刻依然在对一个无价之宝的农业星球乱砍乱挖,恐怕当场就会停止内战,举全球之力誓要屠光地球人了。
  还好,双方毕竟是两个时空,李易也不会没事找抽把自己家乡的状况拿出来说,更不好意思说出口,何况地球人也有苦衷,混了几千年还没办法到地球以外的地方去搞开发,如果能进化到星际文明时代,相信地球人也不会这么继续吃老本。
  李易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将采矿机或采矿船停靠在距离目标小行星10km范围内,然后让采矿机上的激光采集器对目标进行锁定,下达开采指令后,激光采集器会发出持续性的集束射线作用到目标矿体上,便能隔空进行自动开采了。
  之所以能隔空开采,是因为集束射线内测是粉碎激光,可以将目标矿体击成碎末甚至融化为液态,集束射线的外侧则是牵引激光,可形成强引力磁场将碎末或液态状的矿物包裹住,然后慢慢牵引输送到采矿机的矿仓内。
  矿仓装满后,便可返回星系内的太空站或太空城将矿物卖给私人机构或官方。
  相关生产部门拿到这些矿石原料后,运用元素分解技术进行精炼、分解、归类,从而加工出各种以原子或离子形式存在的纯元素原料,这些原料将被用在各种建设上,甚至用来合成食物。
  加工制造生产什么的暂且不用去想,李易知道这些不是他现在能接触到的。
  在李易看来,整个挖矿的过程很简单方便,操作起来也很傻瓜式,一般人完全能够胜任。
  但要想做到高效采集,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不光涉及到相关操作技术和采矿技巧,还涉及到一些人为的因素。
  当李易驾驶着自己的飞行器抵达这里的时候,小行星带里已经“人满为患”。
  一眼望去,整个小行星带仿若一座巨大而又忙碌的工地,数不清的北沃顿帝国矿工们正驾驶着自己的各式采矿设备对这个小行星带矿脉进行疯狂地开采。
  无数湛蓝色的采集光束纵横交错在一起,而被它们锁定的那些小行星目标则正以微小的速度在不断地缩小。
  尽管这里的情况还没到人比矿多的地步,但这一幕仍是让李易头皮发麻,不由得愣了半天。
  “根据在旧时空玩网游的经验,这里绝对不是一个合适的练级赚钱地点……”
  李易暗自摇头。
  当星际矿工的门槛实在太低了,难怪大多数平民阶层都在干这活,可这样一来,矿工显然不是一个赚钱效率很高的职业。
  不过既然来了,先试试再说吧。
  扫了一眼四周,周围除了采矿船还是采矿船。
  小行星不是没有,就是太小,一般就是砖头般大小,大多都是颗粒粉尘,完全没有开采价值。
  遥望远方,只能看见无数碗口粗细的能量集束遥射星空尽头,将视角放大,这才看到它们指向的是几公里以外的一块块大型陨石。
  李易微一思索,重新将视角恢复到正常比例,然后通过脑控给主动雷达系统下达了小行星扫描指令,同时还给了过滤条件,只扫描距离他最近的且体积大于1000立方米的小行星。
  “雷达扫描系统启动,扫描中……”
  三秒过后,系统右侧面板上,刷地一下列出了100个小行星信息条目。
  这些条目全部默认按照距离远近排列,上面还标注了每块小行星陨石的主要矿物类别和体积大小。
  “果然先进……”
  李易对这个时代科技的先进水平已经见怪不怪了,暗赞了一声后便将“目光”移向了排名第一的那个小行星。
  看了看信息,上面显示此小行星主要含量为常见的硅酸盐矿物,体积2361立方米,距离自己23公里。
  抬眼看了看战术视角,如果不放大看,小行星所在的那个方向什么都看不到。
  “加速,接近1号小行星10公里范围内。”
  心念一动,记忆处理器便接受到了由大脑传达的意识指令。
  下一秒,采矿机稍稍调整了一下方向,喷着离子尾焰朝指定的小行星飞去。
  与此同时,右侧信息条目里显示的双方距离数值也随之开始缩减。
  40多秒后,上面显示距离已经进入10公里可锁定范围内。
  “减速至100米秒,激光采集器锁定1号小行星。”
  下达了一条脑控指令后,李易再次通过战术视角观察了一下,此时目标小行星已经用肉眼隐约可见,但也只是一个小点。
  “系统提示:目标已锁定。”
  “启动激光采集器,对1号小行星开采。”
  下达了开采指令后,李易想了想,又下了一条指令。
  “战术视角2开,2号战术视角切换至目标观察视角……”
  下一刻,系统显示的视角画面被一分为二,左边依旧是正常比例的第一人称视角,右边则瞬间放大,被锁定的小行星已经肉眼可见,占据了画面中央的大部分面积。
  此时,2号画面里不光显示着那颗小行星,还有一道湛蓝色集束射线作用在其体表,只见小行星体表不断被击碎成小块的石头,然后被集束射线牵引着源源不断地往采矿机这边输送而来。
  “原来采矿这么简单,依旧是傻瓜式操作……”
  清楚并实践了整个采矿过程后,李易也就没那么多新奇感了,当即将注意力转移到采矿机和激光采集器的各项性能数据上。
  基础制式采矿机的矿仓容量很小,只有1000立方米,其造型很像一个巨型灭火器。
  类比一下的话,矿仓就是灭火器的圆柱形罐子,而真正重要的核心部分,比如机舱、能源核心、推进器等却仅仅只是集中在灭火器的喷头部位,其喷嘴就是激光采集器。
  最初级的制式采矿机只有一个“喷嘴”,采集器每运转一次持续1分钟,每次采集的矿物不是按重量算,而是按体积算,标准值是40立方米分钟,实际要看采集什么种类的矿物,有些矿物的质地比较“难啃”,效率会有所下降。
  理论上采矿机要装满矿仓需要开采25分钟,但实际上要耗时更多。
  采集器每分钟运转一次之后要人为下达指令重新运转,另外,目标小行星矿物的体积有限,可能时间没到就挖完了,得重新更换锁定目标,前后算起来,实际至少也得半小时才能满仓。
  北沃顿帝国官方对硅酸盐矿给出的市场平均收购价是16.25星币立方米,即不算往返时间,采矿机花半个小时满仓所赚取的收入是1.625万星币。
  “这个效率,太低……”
  大致估算了一下后,李易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
  应该说,他非常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