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穹一个晚上都处于百思不得其解之中,连做梦的时候他都在想有关细胞学院的事情。
第二天一大早,瞿梦凡准时跑进吴穹房间里上蹿下跳。许是瞿梦凡昨天在动物园找到什么灵感,今天到吴穹这里来模仿猴子爬山。
无论瞿梦凡蹦跶得有多欢腾,吴穹始终像个千年乌龟一样缩在被子里躲懒。反正朱啸林现在在瑞士,无暇监视吴穹有没有按时督促瞿梦凡做数学题。
吴穹唯一能够想到的人工合成葡萄糖的方法,就是用3d原子打印机打印出3d形状的葡萄糖分子。这个方法不是完全不可行,但是成本太高。
一个人一年要吃150千克大米,原子打印机的工作效率根本跟不上普通人的食量。况且原子打印机的成本贼贵,现在也就某些精密原件会用原子打印机来制作。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葡萄糖是有机物,碳原子在葡萄糖分子中会发生最外层电子轨道sp3杂化。别看白居易写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误以为植物制造葡萄糖是一件多容易的事情。
电子杂化出来的能量能够支撑整个生物界万物生息,由此可见sp3杂化中蕴藏的能量无比巨大。原子打印机想要打印出葡萄糖分子,打印机就必须用掉至少十倍电子杂化的能量。
院长什么生意都做,单单不做亏本生意。用3d原子打印机制造葡萄糖分子绝对是亏本买卖一桩,院长的思路肯定不在这个方向上。
吴穹再检查一次腕上手表,杭滨到现在都没有回复他任何消息。看来杭滨是罢意不回复,吴穹只能坐等院长公布答案了。
“哥哥!”瞿梦凡扑到吴穹身上,像只小树袋熊抱着大树袋熊一样。“今天我们什么时候去看长颈鹿?”
“今天不去了。”吴穹伸手揉揉瞿梦凡的脑袋,“一个星期只能去一次,要等到下个星期我们才能去。”
话说到一半,吴穹突然灵光一闪。现在他身上不就趴着一个励志十四岁封神的天才儿童,不如问问瞿梦凡,说不能瞿梦凡能参透出点什么机缘来。
吴穹把全息屏幕凑到瞿梦凡面前说:“凡凡你看这些画,你看画上画了什么?”
瞿梦凡用小指头在吴穹的屏幕上划了几下,感觉这些画似乎有点意思。
图画上的内容是考古学家重绘的南太平洋海岛山洞壁画。几年前林震是第一个发现壁画的人,林震临摹过一次壁画内容。不过林震的绘画水平有限,加之他不太会修复壁画,所以林震的拓本看起来又丑又呆。
林震被国际联防抓捕以后,国际联防派了一批考古学家去对山洞里的壁画进行抢救性修复。后来考古学家又绘制了一个拓本,专家绘制的拓本就比林震的作品好看多了。
虽说山洞里的壁画也算得上是一件文物,可是壁画被公布以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社会关注。不受民众重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林震事件过时,壁画记录的不是史前文明等等。
甚至有学者认为壁画是近代人画的,比如壁画上面画了类似于飞机航线的东西。壁画原作者可能是个清朝末年的人,那时候东亚特别盛行下南洋。如果作者是用陈墨颜料在山洞里作画,颜料同位素检测结果也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
清末民初那段时期,中国民间特别盛行仿制古董。之后的两百年里,被鉴宝专家定性为高仿赝品的器物中,有一大半都是清末明初时候的仿品。
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清朝末年间有个画家带着几块陈墨来到南太平洋,然后在其中一个山洞里留下这些画作。如果真是这样,这些画作的确算得上是古董,却没有林震想象中的那般有价值。
吴穹也觉得专家分析得有道理。山洞里的画作乍一看是描绘了两万年前的新大陆,但细细研究下来,其中内容根本经不起推敲。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地球虽然是个三位的球体,可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面积却只是个二维平面。
从古知今,人们都希望盖高入云层的摩天大楼,挖直通冥府的地下隧道。人类努力了很多,建造了无数楼层,向地表以外的空间索要生存面积。奈何科技手段有限,人类能够拓展的面积十分有限。
壁画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一男一女经历了南美洲的几个轮回之后,两人从白令陆桥走出美洲。
第二部分是讲一男一女周游世界,并绘制了完整的世界地图。
第三部分有些玄幻,是讲生物演化过程。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最后出现社会形态的过程。
吴穹对整个壁画的理解为:前期是作者天马行空的幻想,后期是作者领悟到地球生物有发展极限。地球生物的发展受限于资源,作者强调了空间资源的极限。
所有地球生物被困在地球上,一旦发生个毁灭地球的天灾人祸,地球生物根本没地方可躲。所以作者认为将繁衍生息拓展到地外空间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院长在世界航天组织大会上引用这幅壁画,同样是引用了这个观点。院长觉得趁早把地球生物送入太空,尽快筛选出适合在太空生存的基因。然后让携带“太空基因”的人去建设空间站,这样才能节约人力成本。
吴穹不能完全赞同院长的提议。如果真是如此,说得好像携带“太空基因”的人天生就该去太空做劳工一样,院长的提议对太空劳工太不公平了。
不过院长的支持者也不少,林震以前在国际战犯法庭上的发言又被媒体“考古队”翻了出来。每个国家的运动员都是携带某些强化基因的人,他们被挑选出来,然后接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训练,最后在竞技场上相互角逐。
随着社会大分工越来越精细,一个人应该去做什么工作,已经不能单纯由兴趣觉定,还要考虑先天基因是否适合。携带“太空基因”的人就应该为全人类开疆扩土,由他们最先进入太空中开展基础建设。
不过问题的关键还不在这里,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太空人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