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柘植城,到处都是夜巡的忍者。这里位于柘植川的上流,其实柘植城也不能称之为城,它就是一个村落而已。
这无遮无挡的村落,加重了暗忍营的防守难度,奇迹丸就在这么危险的地方,熬夜开展了伊贺调略工作。
与此同时,聪明丸则安逸的住在二条城内,躺在舒适的榻上,正在聆听细川信元的睡前故事。
认识这个时代社会的一个方法,就是有必要理解“庄园”的残滓“惣村”(战国村庄)。
平安时代,由藤原道长为代表的公家政治,在日‘本全国创造了一种叫做“庄园”的小小独立领土。那是免除了年贡这种“税”的“私人领地”。所谓的武士,就是从替“庄园”警护的武装民开始,演变而来的。
从9世纪中期(平安时代)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
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朝廷开始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12世纪末,武士首领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创立镰仓幕府,统帅天下军政,标志着武士时代的来临。尔后的军事领袖多半袭用“征夷大将军”之官位,实施统治。
经过镰仓时代,进入室町时期后,“守护职”固定下来,特定氏族在某些国内逐渐变得强大。上位者不喜欢看到守护职的权力增大,于是催生了一种用来限制的制度,也就是“守护不入权”。
“守护不入权?孩儿记得以前三河闹一揆的时候,本证寺就以此特权被侵害为由,发动了一向一揆,差点儿没要了老乌龟的命!”聪明丸受到细川信元的影响,也叫德川家康是老乌龟。
“没错,这个制度一开始,就是让村落有权可以拒绝守护征税,并获得自治权。名目上惣村是直接交税给幕府,因此可以拒绝守护要求征收的税。就算是为了逮捕小偷等犯罪者,守护职和他的家臣也不可以进入这些被授予‘守护不入权’的村庄,只能站在入口等待村人逮捕犯人之后送出来,转交到他们手中。”
“哇!这不成了国中国了?权利好大啊。”聪明丸听得是聚精会神。
“因此,自镰仓幕府开始,由于武家政权凌驾于朝廷之上,手中拥有极大权力的村庄,便逐渐从‘庄园’,演变成更加追求自主的‘惣村’。”细川信元则继续讲着,这些旧时制度的演变,能教育聪明丸日后如何执政。
其实,所谓的“惣村”,再形象一点,就类似“美‘国驻日基地”一样。基地内并不属于日‘本,那是和日’本隔绝的地方,可以说是彻底的“美‘国领地”。
在基地当中有来执勤的军人,以及其家人,全部都是美‘国人,税金要交给美’国,犯罪者基本上也是要用美‘国法律来裁决。日’本的行政单位不能向他们征收地方税的“征税权”,各府县的警察也没有办法对他们执行“司法警察权”。这就是“守护不入权”。
“而这种惣村的支配者就称之为地侍,意思就是乡村土著并在当地拥有势力的武士,也就是俗称的豪族。这些豪族们只与幕府这个中央政府有所联系,当中的田地生产出来的农作物,只会落入豪族手中。守护是没有办法从惣村征得租税的。”
“这就像是村落的主人、豪族首领对守护说:幕府承认我们拥有守护不入权,因此我们不需对您缴纳各种年贡。就在这个时候,日‘本遭遇了‘小冰河时期’时期…”
“父亲大人,什么是小冰河时期?”突然听到一个新名词,聪明丸非常感兴趣。
“呃…小冰河时期嘛…就是天气突然变得异常寒冷,连年干旱或者大涝,粮食大幅减产…”细川信元一愣,忘了这是后来才有的气象名词,只好大概解释了一下。
“哦,孩儿明白了,就是发生天灾了!”聪明丸很直观地认为,毕竟这个年代都是这么称呼的。
“没错,只是这个天灾持续时间非常长,能横跨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所以,连年的灾害,造成饥民遍野,致使人口骤减,最终引发了动乱。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是第四次小冰河时期了。”细川信元点点头,就顺着孩子的想法继续说,这样能更好的让他理解。
“第四次?那前三次呢?”
“前三次啊…”其实细川信元也不知道日‘本前三次是怎么回事,但是他知道中华的,因为中华历史上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时期,确实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而不完全是吏治失败所引起的。
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当时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量减产,形成几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战乱,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根本原因。
前三次“小冰河时期”,中华人口几乎每次锐减,都超过了五分之四。殷商末年和周初的人口变动缺乏史料记载;东汉末,汉族人口是六千万,几十年饥荒和大战乱后到西晋一统时,汉族人口仅剩七百七十万。随后又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华南北汉族人口仅存四百万。当时的人口锐减是相当惊人的,所以才会有五胡乱华之后再无汉人的说法。
唐末汉族人口也是六千万,至北宋初期只剩两千万。而明末汉族人口一亿二千万,但明末最后一次人口只锐减了一半,是得益于从美洲传来的抗旱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和红薯救的命。
但是,因为从万历十三年(1585年)气候开始变得明显,但时起时伏,1600年前后开始骤然加剧,崇祯一朝才达到灾变的高峰。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同时鼠疫也开始蔓延,加上腐朽的制度,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外满的入侵。最终,即便是有抗旱高产作物,明朝还是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之下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