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都城,泗沘城,王宫御书房。
“小僧拜见大王!”
一袭七宝袈裟在身的俊秀和尚,缓步地跨入了书房之中,向着御案前的武康王扶余璋,合十见礼。
“是国师来了呀,来人呐,奉茶,不知国师有何要事,要与寡人相谈?”
扶余璋轻笑着看向来人,点了点头,指了指御案前的坐榻,一边署理着案头的国务,一边同着这年轻俊秀的和尚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起。
该和尚,法名道琛,虽说是出家人,但却是扶余璋御前的智囊谋士,深得扶余璋的信赖。
“大王,微臣有紧急国事需要启奏大王,还请大王暂缓御笔!”
道琛坐到一边的坐榻上,喝上一口香茶缓下心神,然后从僧袍之中掏出一份文书,躬身请命,递到了扶余璋的面前。
“此乃鬼室福信从中原京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亲笔书信,情况紧急,还请大王先行审阅!”
扶余璋深深对视了道琛一眼,动容地放下了手中的御笔,接过鬼室福信的书信,打开来看。
“什么,唐军、唐军竟然到汉阳城了!!!”
目睹着文书上,冰冷刺眼的字迹,扶余璋手指一松,手中的文书“哐当”掉在了案上,眼里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寒冷光芒,口里若遇到恶鬼魍魉般的失色惊叹。
“唐军来了,唐军来了,唐军真的来了!!!”
慌慌张张地再把文书拿起,瞪大眼睛再仔仔细细地看去,确认过文书的内容后,扶余璋绝望地颓倒在坐榻上,瞪大的双眼里布满了恐惧,嘴皮子哆哆嗦嗦地呓语。
上一次唐军来到半岛,高句丽覆灭了!
那可是高句丽,死死地压在他百济和新罗头上的高句丽,大唐说灭就灭了!
这一次他不知道,自己的百济会不会也步上高句丽的后尘,而距离上次高句丽灭亡,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大王稍安,大唐兴兵前来东辽,本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道琛瞄了瞄鬼室福信文书上的内容,平淡着神色,安慰着扶余璋道。
“可恶!没有想到金德曼那贱人,还真的做到了!大唐竟然真答应了她的求援,而援军还来得如此之快......”
扶余璋深沉地点了点头,阖眼深吸了口气,愤恨地捶打着几案,怒声的骂咧。
这是他早就料想到的局面,早在他知晓金德曼向大唐求援之时,就想到了大唐会增派援军过来平息他们两国之间的战火。
在此情况之下,他大力选民为兵,广征民夫,同时邀请折畔加派军马,就是希望能够赶在大唐到来之前,覆灭新罗。
可是谁能想到,新罗竟然缓缓挽回了败局,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同时大唐的援军竟然已经到达了汉阳,汉阳再过,就是他百济和新罗的领土了!
如今,新罗未定,大唐却来,说不得,这一仗打下来,最后死的不是新罗,而是他百济!
“大王稍安,中原有言‘既来之,则安之’,唐军已来救援新罗既成事实,大王发愤,也只是徒劳伤神,唯今之计,当是如何调和与唐军之间的关系。”
凝视着虽然从惊惶之中恢复但却依旧沉浸在愤怒之中的扶余璋,道琛淡然而恭敬的点拨道。
“国师之言,寡人深感与同,是寡人失态了!不知国师可有良策授孤,以对大唐?”
听得道琛的言语,扶余璋眼眸一亮,愤怒的神采徐徐从眼中退却,转而是身为帝王对国事的凝重和对重臣的依靠。
“如今,新罗北部诸城,除了沿海的城池,近乎都在我百济之手,若是唐军南下,则势必会破城而来,与我百济兵戎相见!”
道琛踱步走到东辽的疆域图前,指着图上,就当前之形势向扶余璋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而新罗若要向唐军求援,则势必会沿海北上,绕道前往汉阳,如此一来,日程益远。”
“依小僧所见,大王当选派良臣,赶在新罗使臣到达汉阳之前,早与唐军将领交涉,试探大唐之态度,结交大唐之欢好,若是大唐可得而交,则免于战况亦可!”
“国师之言,深得孤心!然寡人尚有忧虑,若是唐军不愿意就此退让呢?”
道琛的计策,让扶余璋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但他却没有立马应下,而是堪忧的回问道。
“那就要看大王肯下多大的本钱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道琛扬扬大笑,睿智的眼眸里透着对世俗、对人性的洞察。
“大唐此番虽为救援新罗而来,可实际上未尝不想获得自己的利益,若是非有利益,大唐又何必劳师远征,途耗兵马钱粮?”
“国师所言甚是,寡人这便给鬼室福信下旨,让他即刻备好厚礼,前往汉阳,往见唐将,若是能说服唐军不南下,寡人记他首功!”
道琛的利益论直让扶余璋决下心来,大定地决断下来。
能够通过利益输送让大唐停下南征的脚步是最好的方法,他不希望同唐军交战,面对将高句丽都打下来的唐军,他没有半分应对的勇气。
道琛又补充了一句:“同时,大王亦可将唐军来援之情,告知阶伯将军,令阶伯将军协同折畔,务必加紧对新罗之攻势!”
“国师所言有理,寡人是当让阶伯,速战速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