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雪原上的的战斗相比,虎头这里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
苏俄的攻击连绵不绝,坦克的轰击也开始不定时。到了后半夜由于气温降低,坦克里同样冰冷,坦克的轰击也战术性的延长。
这样的袭扰虽然让要塞得不到休息,但苏俄部队同样没好。
他们在惊恐和紧张中被折腾了两个多小时,临近十点,才彻底相信这只是对方的袭扰。
可就在他们刚刚要入睡的当口,一阵呼啸声中,成片的炮弹飞来,紧接着在‘依兹别斯克’方向的山林里落下,轰的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中,那一片腾起冲天的火光。
周围几公里内,所有的苏俄士兵再无心睡觉,他们还不敢离开规定的宿营区域,可不离开,又都担心炮弹会落在头上。
刚才那一声巨响,已经有营地受到了波及,虽然是在山坳里,可对岸的炮击实在无法躲避,前后左右都是激荡翻滚的冲击波,连岩石都被绞碎,更别说人了。
刚才的大爆炸就连‘别列涅夫斯基’同样被惊到。那剧烈的震动堪比地震,而且方向而言,距离那里的炮兵阵地已经很近了,差不多再有两三公里就能直接击中。
那里的炮兵阵地虽然用处已经不是很大,但一旦遭到炮击,火炮的损失可就是巨大的了,毕竟三四百门的大口径火炮摆放在那里。因确定那里不会遭到炮击,后续运来的火炮和炮弹都集中到了那附近,便于增援江岸。
“难道还有小队渗透进来?”
他在是否转移那里游移不定。但他知道,今晚恐怕无法睡觉了。
的确,潘麻子为了达到袭扰的目的。他在地图上根据之前一轮轰炸的坐标推算敌人的新宿营地位置,放弃了覆盖轰击,二十门105到150火炮集中效力射,轰击一个点,反正是浪费炮弹。集中了,效果能做好,也能收回成本,且能够让苏俄士兵在剧烈的震动中无法安心睡觉,不出两天,就能在严寒中折腾垮他们。
剧烈的爆炸不定时的轰鸣。效果显而易见,比他们冒着严寒进行袭扰的效果要强的多。轰轰的巨响让数额士兵神经紧绷,难以入睡,就这么一惊一乍的熬过了漫漫长夜。
一晚上的枪炮不断,要塞留守的战士同样疲惫不堪。好在要塞里的大军足够轮替,他们在接防后。返回要塞,纷纷倒头就睡。
同样折腾一晚上,苏俄坦克虽然很卖力,但毕竟火炮的口径太小,而且山体的隔音也相当的好,所以,要塞内睡觉的战士们并没有受到影响。
反观苏俄战士。一晚上的神经紧绷,让他们疲惫不堪,接替江岸梯次攻击部队的士兵一个个无精打采,强打精神端着枪,趴在冰冷的雪地上。
白天的攻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别列涅夫斯基’并没有强硬的下令继续保持原来的攻击节奏,但也没放弃攻击。他此时最紧要的是打扫昨晚的狼藉,收拾那些被炸的乱飞的物资,在周围寻找可以让大军安歇的营地,还要便于运动。
在他忙碌舔舐伤口的时候,此时。一天一夜的时间,鸡西和密山的新兵已经抵达后世垦区五十八团的位置,到了军火库那里。
等这些新兵见到雪地上堆着的一堆堆的迫击炮、掷弹筒和一箱箱的炮弹时,他们震惊之余,也在想这是哪来的。可他们不会被允许顺着大山里的痕迹进入深山。进入弹意,那里,还不是他们现在可以靠近的,谁知道里面有没有苏俄的探子。
六万左右的大军马拉肩扛,将飞虎队和鄂伦春族战士倒运出来的这些军火运往了虎林。他们直接穿山而过,并不知道所过之处还有一个个秘密山洞,还有上百架的轰炸机和攻击机。
在虎头那里出现了难得的平静时,他们在下午的时候,源源不断的赶到了虎林,随之进入了虎头要塞。
第一次听到炮声,如此接近实战,让这些训练时间不长的新兵既紧张,又兴奋。指使他们没有捞着靠近前面堡垒观战的机会,他们放下运来的物资后,就被快速集中,到要塞后面的山谷里集结,到日军驻守虎林那个师团被炮轰覆灭的地方搭建木笼房,手势训练场地。他们还要进行魔鬼训练,至少个把月,才有可能让他们上战场。毕竟此时的局势还是邢远手里大军能够掌控的,他们这些新兵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
与此同时,狗蛋的大军再次接到紧急运送的装备,换下了一部分的三八大盖,大部队集结于雁窝岛,开始了新枪适应的射击训练。
没集结前,狗蛋只是粗略的估算了下,手里的战斗力超差不多十万左右,这里不包括佳木斯驻守的五千人,和驻守沿线边防的一万五千余人。可一集结才知道,这些鄂伦春族的战士在漫漫的冬天里不断的有人加入,队伍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三万,加上边防和驻守几个大点营地的,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大军。
当具体数字上报给董库时,董库眼前一亮,他根本没想到鄂伦春族战士会这么多,这个数字并不包括原本就在里面的那些教官和学生兵,也就是说,狗蛋手里仙子已经拥有了十六万左右的战斗力,一支绝对可以驰骋战场,不输于任何国家的战斗力。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鄂伦春族战士没有军饷的概念,有枪,有子弹,有吃的,似乎他们就满足了。
有了这支大军,董库的一些计划就可以实施了。要不,他的钢材无法满足即将要上生产线的坦克吞噬。就算几个铁矿满负荷开采,也达不到构建装甲师团,和更换大炮的需求量。
得知了这支大军的具体数字,董库安排狗蛋将指挥构架弄完善的同时,加大射击训练。不要怕浪费子弹,让莫日根抓紧给汇聚的族人选择新的宿营地,雁窝岛只能住下一两万人,再多,夏季大水一来。小岛大部分就会被淹没。
他这边,也在紧锣密鼓的生产着枪支,用将将能够跟上的钢材大批量的生产着枪支弹药,他要尽快给所有部队换装,钢材允许的话,时间来得及的话。他会帮齐齐哈尔的老赵也换新装。反正是打鬼子,又是一家人,他也从没考虑老赵壮大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
如此,一天的时间就在苏俄部队的坦克偶尔的轰击中度过了。
苏俄部队一直没有靠近百米以内,不是靠不了,而是就一直没有真正的强攻。只要对面阵地机枪一响,他们就快速撤回。所以,在浓烟中,苏俄战士并不知道前面五六十米外,已经无法通行。那里,全是铁丝磙子,一道道的。上面还横七竖八的拉着单根的铁丝网,让阵地往前根本无法靠近。
得知敌人采取了袭扰的战术后,董库并没觉得奇怪,消耗,对于任何一场战争来说,都是必须的手段,这也是他为何将新兵投入到哪里将近一半,剩余的才向哈尔滨集结的原因了。
他在给狗蛋紧急换装的同时,一大批的曳光弹被送往了邢远那里。夜战,老毛子很快会看到满天乱飞的光团。他们的烟雾作用会因此小上很多。
在激烈战斗转为相对平静的骚扰时,虎头要塞的正面山顶的炮兵阵地已经完成了一部分了,而且根据董库的要求,加大75山炮和野炮的密度,让沿线几公里内的山头都有火炮的存在。做好俄军大举坦克进攻,大举人员进攻的准备。
他非常清楚,斯大林的个性绝不会允许这种失败出现,他会加打攻击力度,好在开化前,在冰面即将要裂开的这十几天里,让部队在江岸上扎住根,为夏季的攻势做好准备。要不,隔着江攻击,他相信,老毛子已经不会那么自大的认为,他们能渡过江来。
果然,董库猜测的没错,斯大林在接到‘别列涅夫斯基’的详细电文后,暴跳如雷,尤其是四个进入境内的轻装师团被灭,更让他恼羞成怒。随着82口径的迫击炮数据定型,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他在愤怒之余,下达了动员令,一名大将也在在命令中走马上任,赶奔‘达列涅夫琴斯克’,接替指挥权。
步兵、骑兵、坦克更是源源不断的翻过了山脉,顺着西伯利亚大动脉,直奔‘达列涅夫琴斯克’。
他知道时间紧急,如果不能在十天内完成占领江对岸,并站住脚跟的战略目的,他将会失去进攻黑龙江最佳时机。
一旦江面的冰裂开,他再没有机会轻松过江了,到那时,代价是几十倍的。
苏俄的动作已经在董库的视线里,他也在做着各方的准备,他要用即将过时的日本造炮弹,摧毁苏俄的最后疯狂,让斯大林为他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他得知苏俄大军快速云集的情报后,新兵训练就变成了体能训练,他们源源不断的将秘密弹意里的火炮和弹抑流,大部分运到了虎林这里,一少部分运往了哈尔滨,为即将道来的最激烈残酷的战斗做准备。
两天时间,战斗爆发的规模不再有大部队相碰,苏俄部队一边在山背面构筑营地,一边等待大军的到来,攻击,则还是保持原状,一阵坦克轰击后,一个营的兵力靠近一二百米,砰砰的放上几枪,在倒退撤回,跟游戏一般。
而邢远这边,也停止了对对岸的袭扰。他只是继续派出侦查小队,以潜伏十天为极限,让他们在雪地里蹲守,等待这边有大动作,搜集那边的情报。
时间滴答的走着,两天的平静在一阵飞机的马达轰鸣中被打破。
听到前沿汇报说日本的轰炸机起飞了,董库因焦急等待而紧绷的心弦这才松开。
“吗的!终于来了!!”
他抓起电话,先是给齐齐哈尔老赵打去,告诉日本的空袭就要开始了,他做好防范。随之,下令能够各组做好拦截的准备,这次,来多少飞机就留下多少。
随着他的命令,工业园区响起了警报,所有地面人员纷纷进入了地下工厂,除了防空部队和必要的守护力量外,整个园区空荡荡的,看不到人影。
一辆辆的卡车竖起了炮口,用松树枝伪装的高炮都伸出了獠牙,指向了天空。只要有飞机经过,那,准保有来无回。
哈尔滨里,也是警报长鸣,先遣军的战士有条不紊的安排大家进行防空躲避,那些安装在卡车上的高炮,也都做好了随时集结拦击的准备。隐蔽处的高射机枪,高射机关炮,也都纷纷亮相,掀开了伪装,将整个哈尔滨牢牢的护住。
此时,日军的一个三十架轰炸机,十五架攻击机的轰炸编队已经飞过了双城的上空。他们没有在阵地上停留,也没有轰炸阵地的打算。
日本人不傻,在几次火炮轰击下,阵地很修复,他们已经推演出修复的办法,那就是用冰。所以,在几米后的冰层下的掩体,他们的航空单还不能够轻易就撕开。日军的高层基于这种情况,将轰炸目标放到了哈尔滨市区,目的只有一个,炸毁敌人的补给根基,炸毁敌人的斗志,让哈尔滨的大火,将敌人连番胜利得来的士气化为乌有。
至于双城,日军连考虑都没考虑,那里地方太小,炸毁了对于占据影响不大,而且靠近前沿,自然会在防炮上下功夫,也因此会减低轰炸的效果。
这支轰炸编队并不知道,数分钟后,他们将飞进为他们准备已久的墓地。那里,上百门的高炮,几十挺的机关炮和数百的高射机枪正等着他们的到来。
董库手里拿着电话,静静的等待着步话机了传来的汇报。沿途,他布置了无数个观察站,就算天寒地冻,他也不敢轻易撤下这些人。这些观察哨在雷达没出现前,是不会离开他们的位置的。
猎鹰,猎鹰!麻雀3号呼叫,候鸟已经回归,就快到达最近的湖面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