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变臣 > 第九百五十二章屯田新政
  一样月色两样看,屯田新政颁发到安南屯帅府,安南屯帅刘维看过政事堂寄来的屯田新政后,怒哼一声,将那道公文重重地拍在了桌上。
  安西屯军屯田初见成效,两年后肃帝仿效安西屯军同时设立了安西和安北两处屯军。安北屯军设在登州和雷州,就近安置安北都护府退役以及与漠人作战伤残的将士,整个安北屯军有六万余人,不过伤残之人过半,帅府设在雷州;安南屯军的设立主要是考虑到安南、安东都护府的退役屯兵前往安西屯田路程太远,而且水土不服易造成人员死亡,兼之苗寨时降时叛,所以在黔州和韶州交界处设立安南屯帅府,归安南都护府管辖。
  安南屯军仅有两万三千人,规模在三大屯军中最小。由于黔州、韶州多山少地,屯军分到的多为坡田,因为缺水,种植的稻米仅有八九斗的产量,交纳一半公粮外,所余不足二十石,远不能与安西屯军相比。当地米价斗米三十钱,一人所食不过七石,安南屯军随军家眷极少,多出来的粮食也能卖个四五两银子,寄回家中补贴家用,屯军还算安定。
  屯田自有不少的油水,刘维能坐在屯帅的位置上自然离不开安南大都督宁滔的信任。他是安南大营的游击将军,多年驻守在苗寨附近,宁滔就任安南大都督之后,一改封锁严防政策,鼓励与苗寨通商,不准无帮侵害苗人利益。安南大营不少军将习惯了从苗寨获取好处,而刘维却严格遵照大帅所令,他所驻军镇从未发生过伤人之事,宁滔特意奏请朝庭将他提为屯帅,而刘维不负所望,保障了安南大营十万人的粮食。
  刘维在军中二十余年,自然不会一清如水,虚报屯军人数、暗中里组织屯军与苗寨通商、贩卖粮食等等,一年得利亦有三五万两。去年朝庭派来清田督查组,仅清理出隐匿农田二百来顷,其实这个数目二十倍尚不止。安南屯田分布广,多在山中,兼之刘维有意无意地向清田使灌输苗人为患杀死郑人的事,那些清田使在县城周围随便转转便交差了事。
  石重伟登基后,有传言说要更换四大都督,甚至有传言右武卫大将军张源官会取宁大将军而代之。刘维知道,屯田之利瞒不过人,这是个肥差,如果张源官就任安南大帅,自己这个屯帅的位置不用多久就要换人了。
  目光落在桌上的公文上,刘维心中一动,他能想像出新政让屯军得知后定然会引发喧哗,一成粮约合四至五石,一斗亏二十文,一石便是二百文,四至五石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了。对于普通屯军来说,可是一下子少了二成收入,肯定不干。
  刘维摸着胡子想着心事,若是趁机闹出点事来,宁大将军肯定要让自己出面摆平,自己不妨等事情闹大一点,惊动了朝庭再出手,这样朝庭就会知道离了自己屯军可不服管。自己手下有三个屯军长,这三人吃用可都是从屯田而来,那些隐匿田地由屯军耕种,好处多数落到了他们的口袋。刘维吩咐道:“来人,请赵、徐、杨三位将军明日到帅府叙话。”
  第二天,三位屯军长来到安南屯帅府,赵秉忠笑道:“刘帅,眼看就是中秋了,您老是不是大发慈悲给大伙发节赏啊,老赵代表手下八千弟兄谢过刘帅了。”
  刘维冷哼一声,道:“节赏,别做梦了,朝庭下旨要咱们以十文一斗的价格卖粮,筹建粮仓以备不时之需。这是公文,你们看看吧,回去后按朝庭旨意行事。”
  徐明德首先炸了锅,吼道:“十文一斗收粮,朝庭怎么不去抢,这是不给咱们活路。刘帅,你要向宁帅进言,让他替咱们作主,向朝庭陈情。”
  刘维冷冷地道:“安西屯军已经实行了新政,据说一下子卖了六十万石粮食,江经略使和冯定忠得了天子褒奖。有先例在,咱们要是违旨,恐怕板子很快就要打下来了。”
  “咱们能跟化州比吗,化州都是熟田,咱们都是坡田,安西屯军一亩能产一石六七半粮食,咱们一半都没有。”赵秉忠气恼地叫道:“安西屯军吃饱了,有钱来拍朝庭的马屁,咱们守着穷山恶水,就这点粮食朝庭不打主动,这田索性不屯了,咱们各处归家。”
  杨思玄看完公文,往下传给徐明道,沉吟片刻道:“朝庭十文一斗收粮仅占一成,倒不是什么大事,顶多咱们从别处补贴些给屯兵便是,关键是朝庭要收走屯兵家中分配的二十亩田地,恐怕绝大多数屯兵不能答应,这里的屯田多是坡田,哪抵得家中田地,家中二十亩地至少能抵这里四十亩。这些屯兵抛家弃子远在黔州、韶州屯田,无非是让家中能多有口吃食,如果朝庭将家中田地收走,恐怕很多人会想回家种地。”
  “不错,安西屯军有江安义照应,听说一年补贴的银子就多达十万两,而且屯田靠近边关,就是靠在路边卖水都有赚钱,所以安西屯军的家眷多数去了化州,家里的田地要不送了亲戚,要不租种给了别人,朝庭要收回也没有什么。”徐明德放下公文,冷着脸道:“但是咱们不一样,许多弟兄指着家里二十亩地混个温饱呢。”
  刘维道:“弟兄们的难处我不是不知,你们现在就随我一同前往安西都护府见宁帅,把咱们的难处说给大帅听,请大帅为我们做主。”
  安西都护府离屯帅府有半天路程,申正时分刘维等人进了黔州怀仁府,安西都护府就设在此处。宁滔听闻刘维等人到来,眉头一皱,朝庭推行屯田新政的公文他先看过,知道刘维等人是来述苦的。可是宁滔有自己的难处,肃帝驾崩,新帝对他的信任远不及先帝,他已从京中朋友处多次得知张源官要来接替他的消息,这个时候刘维等人前来,肯定是让他出面向天子求情反对屯田新政,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加快自己的离任,而且于事无补。
  听完刘维等人的述说,得知新政推行可能造成屯兵要求返乡,宁滔道:“屯田之政安军固边,大营因之不缺粮草,绝不能因新政而废。刘维,你们几个写明推行新政可能在屯军中造成的后果,本帅签名拜发,力求能使朝庭收回成命。不过,设立粮仓之事不可耽误,此事有益国家百姓,可以先做起来。”
  有些事明知其难也要迎难而上,第二天安南大营和安南屯军的奏本从怀仁府寄出,送达京城是九月份的事了。朝庭推行屯田新政的事果然在屯军中引发了风潮,在刘维等人的默许下,风潮越演越烈,连宁滔也惊动了,专程到各处安抚屯军,声称已经向朝庭奏本,不会收回众军家中的田地。
  九月初八,政事堂收到了安南屯军的奏本,收文的主事读过之后不敢耽误,当即向右相段次宗禀报。左相孔省年岁渐大,精力不济,细务多由段次宗来处理,段次宗看过安南屯军的奏本,再看宁滔的奏本中写道“……两万余屯军不过四万余顷田地,收回于国并无大补,而收回田地军心则乱,安南屯田之政必废,朝庭筹措安南大军军粮所耗亦不止此数,臣请万岁收回成命,暂缓收回屯军家中之田……”
  天子拍屁股想出的屯田新政段次宗和孔省其实皆不赞成,可是在安西屯军处推行顺利,天子感觉是完善了肃帝推行的屯田之政,没少在众臣面前自赞,两位相爷也不好给天子泼冷水。然而这盆冷水终究由安南屯军泼来了,段次宗想了想,拿了奏本来找孔省商议。
  孔省看过之后叹道:“宁滔的奏本说的极是,收回屯军家中田亩必然引得屯军归乡,甚至引发屯军军变,因小失大,屯田新政之事咱们还是一起劝劝万岁,让他暂缓一缓吧。”
  紫辰殿,石重伟看过安南屯军和宁滔的奏本,孔省和段次宗相继劝说,石重伟阴沉着脸道:“屯田新政在安西屯军处顺利推行,效果极佳,怎么到了安南就推不动了,要发生兵变,朕就不信了,朕的大军会举旗反抗朝庭,分明是主帅无能,以此为借口。”
  段次宗刚要开口,石重伟站起身道:“朕不是听不进谏言之人,既然两位相爷都认为此事应该暂缓,那便到明年再说。孔卿和段卿与太尉府、六部议一议,该如何缓步推行为妥。朕有些乏了,散朝吧。”
  一拂衣袖,石重伟走了,留下孔省、段次宗等人面面相覤。御书房,石重伟怒气难消,吩咐道:“让朱太尉、丁尚书进觐。”
  一柱香功夫,两人都奉旨来到,紫辰殿中两人皆在场,自然明白天子召他们来的用意。石重伟径直问道:“先皇在时曾称安南大都督宁滔是名骁将,将他放在黔州实在大材小用,朕想调入进镇北大营为副帅,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朱质朴这个太尉可不如他爹来得硬气,天子有命只是唯唯。兵部尚书丁大为知道天子有意更换自己,石重伟即位以来刚愎自用,听不进逆耳之言,自己但求平安致仕,何苦惹天子发怒,当即点头同意。
  于是,宁滔调任镇北大营为副帅,右武卫大将军张源官接任安南大都督的旨意很快从朝庭发出。
  一场席卷天下的大乱,即将由安南屯军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