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捡到一只始皇帝 > 第142章 将相别
  “信陵君是一位贤人,他能在赵国担任国相,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这是赵括对董成子的答复。
  董成子并不吃惊,马服君并不会去追逐权力,他也不会迷恋官位,这是董成子早就知道的事情,只是,赵国境内,还有谁比马服君要更适合来担任国相的位置呢?董成子皱着眉头,闷闷不乐,赵括并没有再与他谈论国相的事情,他与董成子谈起了律法,董成子惊讶的发现,马服君似乎很欣赏秦国的律法。
  “您担任司寇,掌管刑讼,就一定需要明确的律法来作为你的准则。”
  “秦的律法很全面,可是也有劣处,过于苛刻....我听闻,秦律,失期当斩。若是因为赶路的人遭遇到了什么不测而迟到了几天,就要砍下他们的首级,这会不会太过分呢?”,赵括询问道。
  董成子瞪大了双眼,沉思了片刻,方才问道:“秦法,失期是要罚一甲...不曾听闻要斩啊?”
  赵括一愣,方才问道:“我听闻,曾经有人前往外地服役,因为风雨耽误了时日,故而要被斩杀,难道是我记错了麽?”,董成子恍然大悟,说道:“服役是不一样的,秦国的军法很严厉,涉及军事的罪行,都是要被斩杀的,而其他时候的迟到是不会被杀死的。”
  李牧坐在一旁,有些好奇的问道:“您为什么对秦法这么的熟悉呢?”
  董成子指了指不远处的那些竹简,说道:“不只是秦国的律法,楚国,魏国,齐国的,我都收集了不少....除了秦国,诸国的律法与赵国相差不大,都是很简陋的。”
  “您看这些做什么?”
  “我想要修改律法,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我如今就是在这样做。”,听到董胖子的话,赵括肃然起敬,他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懦弱的董成子,竟还有这样的觉悟。
  “您说的对。”,赵括说道:“我与您讲讲我的看法。”
  “请问律法是什么,回答说:统治国家的人用以统治国家的工具,他是按着统治国家的人的想法来制定,是统治者的意志的体现。法不是个人的意志体现,商鞅为秦国立法,秦国的法是统治秦国的人的意志,因此商鞅身死,可是他的法依旧被秦国所运用,这是因为秦法是符合统治秦国的人的利益,无论统治秦国的个人是谁,秦法都是有利于他的。”
  “请问律法该如何指定,回答说:律法是要规范他人的行为,为国人的言行举止提供一种标准,商鞅说:运用强民的办法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会被削弱;运用刑罚使民众听话等措施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就会强大。这种法令就是普遍的标准和要求啊。”
  “我认为,律法是三种类别的规范。告诉百姓可以这样做的行为,告诉百姓必须这样做的行为,告诉百姓不许这样做的行为.....”,赵括认真的说起来了律法,董成子越听越是惊讶,他颤抖着急忙让李牧找来笔,拿起了竹简,就开始迅速的记录赵括的言语。
  赵括说的,其实就是后世对法律的基本阐述,赵括记得也不多,勉强能扯上一些,就像他对历史那样,每个朝代都能勉强说出些人和事情来,可是要他仔细的谈谈那个时代,他就说不出来了。只是,董成子非常的震惊,有很多人都曾经制定过律法,可是从来没有人去说过律法是什么...也没有人说过律法的制定该遵循什么。
  赵括渐渐有些词穷,也说不出更多来了,可是董成子已经将他所说的都记录了下来。
  董成子炽热的看着赵括,举起手中的竹简问道:“我能留下吗?”
  赵括点了点头,说道:“赵国的律法,是一定要改变的。律法,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是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我认为,这一点商鞅说的非常在理。”
  李牧坐在一旁,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们两个谈论律法,他发现自己什么都听不懂,什么法令,什么要求,什么能做不能做,他揉了揉额头。赵括看着董成子抱着那竹简,分外珍惜的模样,不由得笑了笑,将来,该不会也有学生会背诵着这竹简上的内容,然后又不断的谩骂自己吧?
  送走了赵括,董成子却是拉住了李牧。
  董成子看着李牧,询问道:“您觉得,马服君是什么样的人。”
  “我很早就说过,他是一个在国内能担任相,国外能担任将的贤人。”
  “您说的很对,他这样贤明的人来治理赵国,赵国会富强,百姓能得到安稳的生活,我听闻,没有智慧的人不能与他谈论治理国家的事情,没有德行的人不能与他谈论安定百姓的事情。马服君是个有智慧的贤人,他这样的人怎么可以不担任国相呢?请您与我拜见上君,请求以马服君为国相。”
  李牧说道:“您说的太对了。您先前的提议被人耻笑,我听闻,无知的人所耻笑的事情,是聪慧的人所担忧的事情。我不懂得律法,可是马服君为这件事而担忧,我就能知道,您所说的,一定是能治理赵国的大事。马服君为赵国的国相,这是小人会畏惧,君子会开心的事情,我会去找赵国内的君子,来与您一同拜见上君。”
  赵括忽然发现,董成子和李牧变得有些奇怪,第二天,李牧就急匆匆的离开了,说是有什么要事。赵括在董成子的府邸里等待了许久,方才听到了赵王召见自己的命令。戈急忙为他驾车,李鱼和赵傅正在等候着,上了车,他们朝着王宫走去。李鱼说道:“赵王召见您,一定要说奖赏的事情。”
  “我知道了。”
  “我知道您一定会让赵王将准备给与您的赏赐,换成粮食,种子,牲畜,土地,分发给征战的将士们。”
  “可是我请您不要这样做...若是您不要赏赐,其余将领们也无法再讨要赏赐。”,李鱼认真的说道:“孔子的弟子子宫在国外赎回了一位鲁国的奴隶,可是他后来却没有去报销,孔子知道后,很严厉的斥责了他,孔子担心鲁国人以后再看到沦为奴隶的本国人,会犹豫,他们要自己掏钱去赎回奴隶,如果报销就要背上不道德的名声。”
  “将领们跟随您,出生入死,是为了能够得到赏赐,如今若是您辞掉了赏赐,他们接受,就会显得他们没有道德,以后再作战,这些将领们,还会舍生忘死的奔赴前线吗?”
  “那我该怎么办呢?”,赵括询问道。
  “请您接受赵王的赏赐,再将这赏赐变成粮食,种子,牲畜,来分给出征的将士们...”,李鱼认真的说道:“木子明,他从前是个能干的商人,这些赏赐在他的手里,更变出更多的物资,可以犒赏士卒,可以抚养那些战死的将士们的孤孀。”
  赵括答应了他。
  果然,赵王召集了群臣,宗室,大臣,几乎都到场了。赵括刚刚下了马车,国内的大臣们便围了过来,急忙拜见,赵王还没有到场,据说他昨晚与魏无忌秉烛夜谈,聊到了今天早上,到现在都还在休息。大臣们显得格外的亲切,满脸的笑容,可是赵括并不觉得温暖,那虚伪的笑容看起来让人格外的厌恶。
  从前的赵括,若只是在名望上让人畏惧,那今日的赵括,就在权势上让人害怕了,赵王虽还没有说,可是众人早已知道,赵括又要得到一大片的食邑,他已经超过了平原君,成为了赵国食邑最多的封君,另外,他的好友遍布赵国,无论是魏无忌,赵胜这样的公子,还是田单,董成子,虞卿这样的大臣,又或者廉颇,李牧这些将军。
  这些人都被认为是赵括的亲近者,追随者。
  更别提赵括如今是赵王最为宠爱的大臣,他完全可以左右赵国内的局势,故而,这些大臣们在对待他的时候,都是非常的尊敬,这种尊敬与百姓的那种尊敬不同,这是一种令人作呕的尊敬,是完全建立在利益之上的献媚,若是有一天马服君不再受赵王宠爱,百姓们依旧会尊敬他,可是这些人就不再会了,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众人还在等待着,赵括又去拜见了廉颇,田单。
  田单看起来依旧精神,与乐毅同时代的他,看起来还是很强壮,岁月的流逝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影响。他依旧很冷漠,看到前来拜见自己的赵括,他的目光有些复杂,他沉默了许久,并没有回礼,他看着赵括,低声说道:“小心。”,随即,便合上了双眼,赵括点了点头,从他身边走开了。
  田单闭着双眼,脑海里却浮现出了齐国的一次盛宴,与这里一样,群臣都来称赞那位年轻人,争着与他结交,齐王给与年轻人很多的赏赐,国家的大事都要交给他来处置,年轻人很开心,他觉得自己一定能振兴齐国,斗志满满....可是他不曾想到,在那宴席之内所有的笑脸之下,其实都是一颗肮脏的嫉妒的心,不断的盘算着针对他的阴谋。
  田单猛地惊醒,他睁开了双眼。
  齐王正笑嘻嘻的拉着田单的手,认真的说道:“赵国因为您而幸存,寡人要给与您赏赐。”
  “不要!”
  田单忽然叫道,王宫内猛地寂静了下来,众人纷纷看向了他,田单再次看去,站在上方的并不是齐王,是惊愕的赵王,而被他拉住手的,却是马服君赵括。迎着所有人的目光,田单也有些惊讶,自己这是怎么了?他缓缓站起身来,认真的对赵王说道:“击退秦国,并不是马服君一个人的功劳。”
  “所有与马服君出征的将士都应该得到平等的赏赐,所以您不该对马服君有太多的赏赐,给与的食邑,也不该太多。”,田单认真的说道。
  众人都很惊讶,田单与马服君的关系不是还不错麽?难道他是在嫉恨马服君?
  宴席上的司马尚猛地站了起来,愤怒的看着田单,正要开口,就被坐在他身边的廉颇一把抓住了手臂,直接拽倒在了地上,司马尚惊讶的看着廉颇,廉颇瞪大了双眼,那狰狞的脸,的确是吓住了司马尚,司马尚这才坐了下来,没有再说什么。没有人开口符合,也没有人开口斥责。
  赵王呆愣了许久,方才笑着说道:“您说的也有道理,可是马服君的功劳是不能小看的。”
  这可是田单初次跟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坐在不远处的楼缓若有所思的看着田单,又看了看赵括,不知在想些什么,赵王笑了笑,还是给与了马服君赏赐,不过,他的确是减少了原本的赏赐,就连食邑,也因为田单的言语,而少了好几座。群臣有些不屑的看着田单,田单与赵奢的关系不好,没有想到,他竟如此的记仇,当真是个小人啊。
  在赵括之后,李牧,田约等将领也都受到了赏赐,就连司马尚也不例外,可是,廉颇并没有获得任何赏赐。
  廉颇将军孤独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看着自己身边的小辈们去接受赏赐,他一动不动,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赵王埋怨他没有能阻止秦人,使得秦人攻破了长平防线,廉颇并不恼怒,这的确是他的过错,他没有能击败秦人,赵王就是要惩罚他,他也不会反驳什么。
  不知什么时候,楼缓来到了廉颇的身边。
  这会议渐渐变成了宴会,所有人都很高兴,喧哗而热闹。楼缓看着面前不断饮酒的老将军,笑着问道:“将军,许久不见,您毋恙?”
  廉颇抬起头来,看着他,看了片刻,方才说道:“您回家了。”
  楼缓一愣,在心里盘算好的那些挑拨离间的言语,全部都停顿在咽喉,怎么也说不出来。
  他沉默了许久,笑着点了点头。
  “我到家了。”
  宴席上格外的喧哗,楼缓坐在廉颇的身边,陪着他喝酒,廉颇看着远处那些将领,说道:“马服君,李牧,田约,司马尚这些人,都是赵国的能人,马服君仁义正直,士卒拥戴他,百姓爱他,将领们愿意与他赴死,可以做赵国的主帅,李牧沉着冷静,不惧强敌,擅长指挥士卒,可以做赵国的将军,田约为人谨慎,步步为营,从不冒进,他可以留守赵国防御外敌。”
  “司马尚为人勇武,悍不畏死,他可以做赵国的先锋,击破敌人。”
  “有这些人在赵国,秦国也不敢冒然进攻,我知道您所承受的委屈,可是那些陷害您的人已经死去了,您也年迈了,为什么不帮助他们,好让赵国的后人可以在您的坟前祭祀呢?秦国的后人难道会怀念一位故去的赵人麽?这是我不曾听说过的。”,廉颇喝着酒,又劝起了楼缓。
  正在喧哗之中,忽有武士冲了进来。
  武士看起来非常的悲伤,他擦拭着眼泪,就朝着赵王的方向跑了过去,廉颇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猛地上前,一把抓住了武士,盯着他的双眼,问道:“出了什么事?”
  “半个时辰前,蔺公逝世了。”
  “你说...半个时辰...”,廉颇念叨着,缓缓松开了手,不断的摇着头,眼泪夺眶而出,怎么也止不住,他双手扶着额头,后退了几步,忽然,他哭了起来,也不顾众人那狐疑的目光。在两人曾席地而坐,谈论大事的柳树下,蔺相如仿佛在微笑着朝他挥手告别。
  廉颇看着那转身要离开的故友,哭着吼叫着朋友的名字,猛地冲出了王宫。
  “蔺相如!”
  这一刻,满堂皆惊,赵括手中的酒盏,摔落在了地面上。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