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北颂 > 第887章 有点难熬的寒冬
  赵絮提到了杨家老太君,赵祯沉默了。
  杨家老太君在城外的茶棚里一守就是一个月,此事在汴京城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赵祯虽然不出宫,但也知道。
  杨家老太君求的是什么,赵祯心里也清楚。
  若不是国事大于家事,杨文广如今还有兵事要忙,赵祯恐怕早就下旨让杨文广将杨业的骸骨请回了汴京城。
  如今杨文广忙着兵事,没办法去迎杨业的骸骨。
  寇天赐和杨怀玉两个小辈,为了全杨家老太君的心愿,费劲了心思逃离汴京城,前往北地,也算是一片孝心。
  在大宋朝,但凡是能跟孝字沾上边的,都是值得朝野上下所有人敬重的事情。
  赵祯没理由继续阻止他们二人。
  赵祯叹了一口气道:“罢了,既是一片孝心,就让他们二人如意一次。”
  赵絮、宝庆等人听到了赵祯此话,一个个皆长舒了一口气,似是在庆幸渡过了一道难关。
  赵祯感叹过后,目光在赵絮和宝庆公主二人身上盘桓了一二,撇撇嘴道:“那个臭小子也算是知道轻重,他知道不能带你们去涉险,所以故意从汴京城带走了宝庆,好让朕能尽快找到你们,将你们带回来。
  更聪明的是,懂得借着你们的嘴,向朕分说此事,让朕没办法再派人去捉拿他们。”
  说到此处,赵祯脸色一冷,“念着你们一片孝心的份上,朕此次就不为难你们了。”
  赵絮、宝庆等人赶忙施礼。
  “多谢父皇(皇兄)隆恩……”
  “多谢官家隆恩……”
  赵祯摆了摆手,让他们自行离开。
  赵絮、宝庆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急急忙忙退出了宫殿。
  赵祯在他们离开了宫殿以后,有些头疼的揉了揉眉心,嘀咕道:“这些小家伙们,长不大的时候,总想让他们长大。长大了以后,又各种给人找麻烦,各种让人操心。”
  赵祯嘀咕了一声过后,对身边的宦官吩咐了一声,“方敬,你去见朕的嫂嫂,将此事跟她说清楚,免得她担心。”
  宦官答应了一声,退出了宫殿。
  宫殿里就剩下了赵祯一个人的时候,赵祯幽幽的道:“汴京城内的人都知道杨家老太君的心愿,汴京城里也有很多人想替杨家老太君完成心愿,可是他们迟迟没有动手,也没有开口,那是有原因的。
  那原因不是你们两个小家伙能承受得起的。
  朕得写一封信派人去送给四哥,让四哥看着处理此事,免得两个小家伙闯下大祸。”
  赵祯有了决定,走到了宫殿内的书桌前,提笔挥毫,写下了一封长信,装进信筒,用火漆封好,放在了桌上,然后对无人处,淡淡的吩咐了一句。
  “送去给陈琳,让陈琳交给朕的四哥。”
  “喏……”
  虽然赵祯话音落地,原本只有赵祯一人的宫殿里,居然响起了另一道声音。
  只是,宫殿里只有声音,却没有人。
  赵祯丢下了信,背负双手,迈步出了宫殿。
  宫殿内顿时空无一人。
  而赵祯放下的那封长信,不知道在何时也消失不见了。
  就在赵祯派人给寇季送信的时候,寇季正在打喷嚏。
  “阿嚏~”
  寇季张着嘴,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差点喷出了鼻涕。
  寇季身上裹着一张毯子,将自己裹的严严实实的蹲坐在床榻上。
  狄青抱着一个火盆,放在他的床边,火盆上放着一个暖手炉。
  狄青放好了火盆以后,拿起了暖手炉塞给了寇季。
  寇季抱着暖手炉,又打了一个喷嚏。
  种世衡和陈琳二人坐在另一个火盆前,火盆上架着一个陶罐,陶罐里的水煮的沸腾。
  二人用筷子夹着鲜嫩的羊肉,放在陶罐里一涮,沾上一些香料,便美美的塞进了嘴里。
  不时的还发出满足的哼声。
  种世衡一边吃着肉,一边还敞开衣领,随手抹着汗。
  陈琳也学着种世衡的样子,敞开了衣领,抹着汗。
  只是他身上没有汗。
  寇季时不时的瞥他们二人一眼,一个劲的翻白眼。
  种世衡和陈琳之所以如此做派,那是在嘲讽他。
  别人热的直冒汗,你却被冻感冒了。
  你的身子骨得有多弱?
  寇季懒得搭理他们,在狄青为他烹茶的时候,低声问道:“兵事如何?”
  狄青一边煮茶,一边道:“大雪下了一天一夜,足足盖了两尺多厚,马匹在雪地里根本跑不动。
  敌人根本没办法来攻打我们。
  如今整个战场上,只有我们的斥候和探子在活动。”
  寇季吸了吸鼻子,道:“雪如今还在下,随后恐怕盖的更厚。敌人在开春之前,对我们没有半点威胁了。”
  狄青点着头道:“敌人确实对我们没有威胁,不过我们自己也不安全。大雪封路,我们自己的辎重运送也会缓慢不少。
  我们这里如今有二十万将士,算上那十五万俘虏,足足有三十五万人。
  每日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我们军中囤粮并不多。”
  寇季沉吟了一下,道:“派遣将士们押着俘虏去清扫积雪,确保我们的辎重能按时运送过来。”
  狄青直言道:“我派遣了三千将士,押解着两万俘虏去清理积雪了。只是那些俘虏有些不配合。”
  寇季冷哼了一声,道:“不配合就宰了。他们在辽地流窜了大半年,过惯了劫掠的生活,已经失去了吃苦耐劳的本能,那我们就帮他们找找。”
  狄青迟疑道:“杀伐太多的话,会不会引起反弹?那个叫图克图都朵依的女人说她有办法让那些俘虏听话,只要我们给她一个身份,她就愿意帮我们做事。”
  寇季瞥了狄青一眼,冷冷的道:“我不接受任何谈判,也不会向任何人妥协。要是有俘虏因为杀伐过多而反弹的话,那我不介意将俘虏全宰了。”
  大宋朝时期可没有什么《日内瓦公约》。
  如果因为战争需要,非要订立一份公约的话,那么只能是《汴京城公约》或者《大宋枢密使告天下书》。
  里面的条款,必然是大宋说了算,必然是寇季说了算。
  所以寇季有权、也有实力在战场上干任何他想干的事情。
  狄青听到这话,沉吟着道:“辽地此次陷入到了混乱中,死了不少人。战争结束以后,人数恐怕还会锐减一些。
  杀太多的话,就没人帮朝廷种地,给朝廷交税了。”
  寇季斜眼看向了狄青,质问道:“这是你该考虑的吗?”
  狄青闻言一愣,哭笑不得的闭上了嘴。
  寇季哼了一声道:“没人就从中原腹地迁移人过来。官家之前派遣户部的人做过一些调查调查出我大宋有不少处在赤贫中的百姓。
  还有一些虽然谈不上是赤贫,但也十分贫寒。
  到时候朝廷可以将他们一并迁移过来。
  到时候给他们一家一户分个几千亩地,再给他们分一些俘虏,分一些马匹。
  我相信他们种得过来。”
  狄青一脸愕然的看着寇季。
  正在吃羊肉的种世衡和陈琳也停下了筷子,一脸愕然的看着寇季。
  寇季见此,淡淡的问道:“有问题?”
  种世衡放下了筷子,惊叫道:“问题大了!你真要是这么干了,我大宋腹地还能剩下几个人?”
  寇季此前拿下河西的时候,这么干,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荡。
  那是因为大宋很多百姓并不了结河西,觉得河西地处在西域,是贫寒之地,根本种不出什么好庄稼。
  所以没几个人愿意去。
  由于僧多粥少的关系,朝廷也没敢大规模的往河西迁移人。
  可随着河西不断的发展,河西的粮食大批量的出现在了市面上,大宋的百姓才知道河西是个好地方,也知道此前去河西的那一批人如今都成了大地主。
  百姓们想去的时候,已经去不成了,因为河西各地都有主了。
  朝廷在拿下了西夏以后,朝廷也没有往西夏大规模的迁移人,是因为大部分西夏可以耕种的土地,都被寇季和赵祯二人分配给了将士。
  西夏看着大,可有一半的疆土都是沙漠。
  剩下的能耕种的,能当成草场的土地,仅仅相当于大宋的一府半的土地。
  分给了将士们以后,再留一些让罪囚们种植,几乎就没有了。
  朝廷若是拿下了辽国以后,那就不同了。
  辽国从诞生起,就一直处在地广人稀的尴尬境地。
  辽国大部分的良田,以及大部分喜欢耕田的人,都在燕云十六州。
  辽国腹地内,几乎没有多少人种田,他们都是以牧马放羊为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辽人并不觉得他们辽国地广人稀。
  可对宋人而言,辽国将大好的良田用来牧马放羊,就是极大的浪费。
  宋人一旦迁入,势必将大部分的辽土变成良田。
  到时候会有千千万万亩的良田被开垦出来。
  在大宋崛起之前,辽国的疆土就一直比大宋大。
  大宋在攻克了河西、西夏以后,疆土依然没有辽国大。
  大宋在拿下了大理以后,疆土勉强才追上了辽国。
  正是因为辽国的疆域足够大,能开垦出数量庞大到难以想象的良田。
  所以一旦朝廷迁移百姓过来,并且许诺给一两千亩地,大宋的百姓一定会陷入到疯狂中。
  那些赤贫的、贫寒的,甚至有些小有余资的农户,都会疯狂起来。
  他们若是疯狂了起来,不顾一切的往辽地闯,朝廷都拦不住。
  而他们恰恰是大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辽地没办法按放下他们全部,但至少能安防下他们中间近五成的人。
  失去了他们,大宋九成九的豪门大户会陷入到极度尴尬的地步。
  到时候,豪门大户空握着大量的良田,却没办法耕种。
  大批的良田将会重新变成荒地。
  豪门大户的人纵然是整天躲在家里造人,努力的创造劳动力,那也得十几二十年以后,才能恢复元气。
  “最关键的不是百姓,而是那些豪门大户。豪门大户知道此事以后,一定会阻止。甚至他们会想办法抢先一步到辽地来,在辽地大肆的圈地。”
  陈琳在种世衡惊叫过以后,声音沉重的说。
  种世衡看到的是百姓们的疯狂,陈琳却看到了豪门大户的疯狂。
  为了阻止佃户流失,豪门大户唯一能做的就是将那些要分给佃户的田产,吞进肚子里。
  大宋的贵族圈,是由豪门大户组成的,所以他们掌控着大宋很大一部分话语权,也掌控着很大的权力。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和权力,将本该属于百姓的东西,以及本该分配给百姓的东西,占据在自己名下。
  甚至,他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和权力,将本该针对百姓的善政,变成恶政。
  史书上的诸多改革失败,就是这个原因。
  王安石推出的青苗法,张居正推出的一条鞭法。
  推行的初衷都是为了帮百姓谋利。
  可是他们推行的律法,触及到了贵族们的利益,所以贵族们在帮他们推行他们制定的律法时候,会大肆的曲解他们的律法,利用他们律法中的漏洞,将善政变成恶政。
  所以改革想要成功,百姓们想要在改革中获得权益和好处,唯一的途径就是改朝换代。
  当然了,改朝换代他们也未必能取得什么权益和好处。
  除非他们能自己当家作主。
  也唯有他们自己当家作主,他们才能争取到属于自己的一些权益和好处。
  寇季见种世衡和陈琳反应都十分过激,就略微吸了吸鼻子,淡淡的道:“百姓们疯狂的涌过来也罢,豪门大户疯狂的圈地也罢,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该为此事操心的是官家和三位宰辅。
  我们四个人当中,三个兵头,一个内侍。
  几乎都没有多少干涉民政的权力。
  所以你们激动个什么劲儿?”
  种世衡三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后一起苦笑着摇起了头。
  种世衡感慨道:“你说的也对,我们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陈琳沉吟着道:“话不能这么说。你真要是这么干的话,官家和三位宰辅未必能处理的过来,也未必扛得住压力。
  到时候豪门大户闹起来,官家和三位宰辅肯定会头疼不已。
  你这么做,是在给官家找麻烦。”
  寇季满不在乎的道:“官家已经将此地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了我。我想在此地干什么就干什么,别人也管不了。
  官家真要是顶不住了,可以让豪门大户的人到这里来找我。
  我可以保证他们能活着进来。”
  寇季说到此处,没有再开口。
  陈琳却知道寇季的话外音。
  寇季能保证那些人活着进来,但不能保证他们可以活着出去。
  在辽地,寇季军政一把抓,想弄死个人,太容易了。
  他连自己手下的人都不需要派遣。
  只需要告诉那些急于脱籍的俘虏。
  那些俘虏就会如同野狼一般扑上去,将寇季想要弄死的人吃干干净净。
  兴庆府内的那些罪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他们为了脱籍,拎着刀片子杀进了辽国。
  愣是将辽国的西南路和西北路西段,杀了个干干净净。
  陈琳翻了个白眼,“你这么干,会遭人弹劾的。”
  顿了顿,陈琳又道:“弹劾不成,他们很有可能还会诬陷你。豪门大户中一些人,为了对付对手,没有任何下限可言。
  李迪被诬陷,罢了相位,就是一个例子。
  你身份敏感,功劳又大。
  说你功高盖主,毫不过分。
  他们想诬陷你,比诬陷李迪更容易。”
  寇季撇撇嘴,笑道:“他们也就只能像是臭虫一样,耍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
  陈琳迟疑了一下,忍不住提醒道:“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才难抑制。”
  寇季干巴巴笑道:“那是官家和三宰应该考虑的事情,我只是一个枢密使。”
  陈琳瞥了寇季一眼,没有言语。
  陈琳可不是种世衡和狄青,会被寇季这种话给骗过去。
  他可是知道一些内情的,知道赵祯往后会擢升寇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他也隐隐猜倒一些,寇季和赵祯可能要对文制动手。
  寇季刚才的话,看着像是戏言。
  可陈琳却觉得,寇季应该是在为随后的文制革新铺路。
  陈琳作为赵祯最忠心的奴仆,自然不会拆赵祯的台,更不可能将赵祯的谋划泄露出去。
  所以他没办法戳穿寇季的谎言。
  狄青见寇季似乎在说戏言,便没有当真,反而哭笑不得的道:“我们正在商量俘虏的事情,怎么话题扯到了百姓和豪门大户身上了?
  就算兄长您要分地,恐怕也得到大半年以后了。”
  寇季哈哈一笑,道:“是扯的有点远。说回俘虏,你回头就照着我的吩咐做,听话的留下,不听话的就砍了。
  我们现在可没那个闲心去教他们去听话。
  只能用这种粗暴的方法对待他们。”
  狄青苦笑着点了点头,对寇季道:“还有两件事需要兄长您做主。”
  寇季示意道:“说说看。”
  狄青坦言道:“交趾一年四季,看不到冬日,所以交趾兵马中,一些将士并不耐寒。不下雪的时候,还没什么。一下雪,出现了不少冻伤的将士。
  他们中间一些人将皮的挠破了。
  即便随军的大夫一个劲的叮嘱他们,不能挠冻疮,他们还是给挠破了。
  他们不仅将自己挠的血淋淋的,大半夜的还大喊大叫。
  如今交趾兵马有些人心惶惶的。
  我的意思是让他们暂时撤到后方去。
  后方没有敌人要对付,又有暖炕,他们只要待在房间里,应该就不会再出现冻伤。
  此事还需要兄长首肯。”
  寇季闻言,思量了一会儿道:“原来是客,人家帮我们杀敌,我们也不能苛待人家。反正今冬几乎不可能发生战事,纵然有意外,出现了战事,规模也不会太大。
  我们手里的兵马足以应付。
  此事就依照你的意思办。
  等下一次送辎重的兵马到了,就让他们引路,带着交趾兵去后面。”
  交趾兵马中,只有一部分的精锐,以及领兵的人物是宋人。
  剩下的几乎都是曹利用从攻占的海岛、以交趾内吸纳的。
  那些人住在四季如春的地方,住习惯了。
  猛然间不太适应北地的严寒,寇季也能理解。
  如今没有大战,交趾兵也没必要非待在此地。
  寇季自然没必要留下他们受苦。
  狄青见寇季答应了此事,便点头道:“那我随后就去安排此时。”
  寇季点了点头,看向了一旁的种世衡问道:“杨文广部和高处恭部,如今的战况如何?”
  种世衡答道:“今早有传信的将士过来,杨文广和高处恭已经相继拿下了辽国的西北路东段和京南道,如今正在攻克上京道。
  目前上京道已经拿下了三分之二。
  再有五日,应该就会攻破上京道所有地方。”
  寇季点了点头,“你回头派人告诉他们,拿下了上京道以后,不用急着过来,派人好好搜寻搜寻,务必将乌烈部等部藏的金银珠宝找出来。
  各地的粮食、牛羊马匹也尽可能的搜寻干净。
  然后分配到各地的府衙,由各地府衙统一分配。
  如今辽地除了我们,剩下的都是战俘。
  我们应该通过这种手段,尽快的让他们适应我们的统治。”
  种世衡点头道:“明白……”
  寇季似乎想起了什么,继续问道:“渤海府、琅邪府、古蒙府三府的官员都到位了吧?”
  种世衡一愣,刚准备开口。
  却听陈琳缓缓开口道:“渤海府知府苏洵,早就走马上任了。渤海府的监察使包拯,五日前也到了渤海府。
  其他各州的知州,也已经到了。
  朝廷临时征调的地方兵,也分配到了各个衙门。
  如今苏知府和包监察,应该正带着渤海府的官员,为俘虏们过冬忙碌。
  琅邪府知府文彦博,也走马上任了。
  他通过家中的关系,从河东、河西赊了大批粮食,如今粮食应该运到了琅邪府了。
  他是三个知府中,最先将府下俘虏安置完的。
  古蒙府的知府张方平,才刚刚到任。
  他应该是三个知府中最艰难的一个。
  他没办法像是苏知府一样,带着俘虏们去海里捕鱼。
  也没办法像是文知府一样通过家里赊粮。
  如今只能借着你分配的那一点粮食帮俘虏过冬。
  还好他手里的俘虏不多。
  所以你分配的那些粮食,足够他用。
  但也仅仅只能用到明年一月。
  如今他应该在为俘虏们随后的口粮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