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 第654章 改革伊始(十一)
  李晔的同州之行草草结束,让很多人都不太理解。
  要知道之前圣上可是说的要去同州游玩一个月才回,可现在十来天就回了,自然让人很奇怪。
  不过很快他们就得知了一个大消息,杜让能从四川道节度使调到了卫尉寺卿一职。
  除此之外,关内道、河东道、四川道和山南西道四地也有很多人的官职做了调整,要么调至中原各道,要么被发配到闲职上,只有极少数人是提拔重用。
  而一些眼尖的人,则是发现这些官职被调整的人,大部分都是僖宗朝的老人。
  那些位高权重的基本都被发配到闲职,其中以杜让能和萧遘二人最为明显,其他的则是看能力。
  如今是圣上登基第八年,势力已成,借着平定朱温和河西叛乱的东风,终于开始清理僖宗朝的那些老人了。
  这些调动瞒不过有心人,但知道又有什么办法?
  当今圣上对于朝廷的控制虽然不是很严,但重要部门的主官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军权也被其牢牢控制在手中。
  对于这点,其实很多人都猜到会有这么一天。
  之前也不是没有,从萧遘和杜让能先后被赶出中枢就是先兆,如今更彻底了。
  当然也有人不满,纷纷找到王徽、杜让能、萧遘等人,打算联名向圣上抗议。
  但王徽直接闭门谢客,根本不管这些朝中大事。
  至于杜让能和萧遘也都选择了沉默。
  这件事并不是仅仅是僖宗朝老臣,还有世家。
  在这些人被贬职后,接任他们的人基本都是寒门子弟,这就是一个趋势。
  当今圣上不仅要清理僖宗朝老臣,还要打压世家,而一系列事件的起因就是同州事件。
  虽说在朝中,世家出身的官员并不少,但是相当于宣宗朝和懿宗朝时期,规模下降了很多。
  如今军权被圣上牢牢掌握在手中,而军中的将领很少有世家出身,这就注定无人敢违背圣上的旨意。
  紧接着在圣上的推动下,朝廷开始了一轮新的改革。
  按照之前试点的三级大理院制度,在京兆府、关内道、山南西道、四川道全面推行三级大理院制度。
  在县级设立初级大理院,在州一级设立中级大理院,在道一级设立高级大理院。
  其中初级大理院只设立在中县和上县,以两千户为标准,每两千户配备一名官员负责案件审理,等级低于同级主官半级。
  即,中县县令为正七品上官员,那么同级负责案件审理的官员等级为正七品下。
  同时初级大理院直接归属上级大理院管辖,不受地方主官节制,并且五年一轮换。
  三级大理院在三道一府推行,对于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台的官员可谓是个好消息,同时得益的还有这几年科举考上明法科的士子。
  州、道一级的主官自然基本都是从大理寺、刑部以及御史台抽调的,但是县一级的主力自然就是明法科的士子。
  而且跟这三司官员相比,明法科的士子更有前途,毕竟都是通过了科举,身份不同,升迁上自然要快上不少。
  例如,乾宁五年的明法科榜首张清风。
  其通过吏部选试后就被任命为三原县大理院主簿,结果这次改革后,就被提拔为大荔县初级大理院丞。
  大荔县本就是这次推行改革的源头,而他被调到这里,未尝不是对他的看重,不然也不会让去这个地方担任院丞。
  可以说,只要其在大荔县干出名堂,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张主簿。。。不,张院丞,恭喜恭喜!”
  三原县,原三原县大理院院丞微笑着对张清风道着贺。
  “王少丞就不要打趣卑职了。”张清风惶恐道。
  王院丞也是明法科出身,不过却比张清风更早的考中进士科。
  乾宁五年以前,明法科招的人并不是很多,但都成了这次改革的主力军。
  就像王少丞,是凤州中级大理院的少丞。少丞是新设的官职,一般初级大理院没有,存在于中级和高级大理院,为院丞的副手。
  凤州为下州,因此中级大理院的院丞便是从四品上的官员,而少丞则是正五品上的官职。
  三年前,王少丞不过是从六品上的官员,一下到正五品,自然是高升,而且比张清风还要快。
  王少丞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乾宁五年以前的明法科士子,最差的都是初级大理院的院丞。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缺人。
  虽然考中明法科不代表审案子的能力就很强,但这些人毕竟是熟悉唐律的人。只要挺过前几年的困难期,随着后面历年的明法科士子成长起来,这样的窘境自然就会慢慢消失。
  “张院丞,本官并不是说笑。你我二人也共事有几年,对你,本官也算是比较了解。
  你的能力很强,如今正值圣上大力推进改革。虽说目前只是在三道一府推行,但是时机成熟后,肯定会在整个大唐境内推行,我们若是把握机会,未尝不能大展拳脚。
  接下来的几年中,好好干。大理寺这边调你到大荔县,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深意的,抓住机会,在大荔县好好干。”王少丞笑着说道。
  “下官多谢王少丞提点!”张清风认真道。
  对于王少丞和张清风这样的人来说,推行三级大理院自然是好事,但对于地方州县的主官来说,却不是好事。
  以为从今以后,他们手上案件审理的权力就被剥夺了。
  虽然关于治安、捕盗的事,还是归县衙这边管,但是只有抓人的权力,却没有审理案件的权力。
  而且各级大理院都是直接归上级大理院管,不受地方主官节制,意味着地方主官对同级大理院的影响力不会太大。
  手中权力被削,哪个刺史、县令会舒服?
  但是三级大理院是圣上要求强制在三道一府推行,长安那边反对的声音就不大,地方的官员更加没法阻止这次改革。
  这就叫有人欢喜有人愁!
  看着忙碌的大理寺,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圣上推行的改革,这不是开始,也不是结尾。
  从设立内阁,到弱化节度使权力,再到推行三级大理院,循序渐进,后面肯定还有一连串的改革举措。
  而随着这次大规模的改革,朝中的派系也开始分化,是支持改革,还是反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