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无错而有罪,造反虽是被逼无奈,但不可否认,这些年来因草民造反而无辜冤死的百姓何止十万!但草民之罪罪在百姓而不是官府乃至朝廷。”李自成慨然道:“成王败寇,草民若是赢了这天下,自然有的是办法来为自己赎罪,草民若为开国之君,亦可为万民称颂流芳万世,但草民输了,自然一切休提,唯死而已。”
朱慈炯冷笑道:“你既知必死无疑,那么可曾想过怎么死才能赎己之罪,还能消了朕心头之恨!”
李自成笑道:“草民有罪无措,但也说过草民亦有功!”
“何功之有,朕便在这洗耳恭听。”
“天下百姓苦崇祯朝暴政久矣,草民起兵造反掀翻了崇祯的皇位,让大明迎来陛下这样的圣君,以致民生恢复,百姓丰衣足食,草民不敢说对皇室有功,难道还不敢说对这天下百姓有功吗?”
“草民杀入皇宫,崇祯帝欲殉国,是草民关键时刻救下崇祯性命,这些年来对崇祯更是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逾矩之处,崇祯帝后毫发无损,饮食起居甚至比草民还要好上数倍,难道这不算对皇室对陛下有功吗?”
“草民兵败逃亡大明境外,厉经恶战,诛灭哈萨克汗国,大明新军能不废一兵一卒拓土万里之遥,草民这难道不算对大明社稷有功吗?”
“陛下问草民该如何去死,草民身陷囹圄,生死早已不由自己做主,怎么死无非陛下一念之间,何必又在草民临死之前折辱吾身……”
朱慈炯冷笑道:“你说的这些朕心知肚明,若非看在你对朕父皇母后还算恭谨的份上,你以为朕会与你在这朝堂上浪费口舌?不过你说善待父皇他们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这一点你就不用奢望了,你不死,朕如何给天下万民给大明的社稷江山一个交代,朕给你自己选择死法,既然你不愿,那朕便问问满朝的大臣便是。”
说完,朱慈炯的目光看向朝堂上列班的群臣道:“李自成之罪,罪在不赦,如何处置,诸位爱卿可有谏言?”
群臣沉默,只是李自成前前后后说的话让他们不得不去反思,天子问话自有大佬应对,他们还是免开尊口的好。
陈子壮身为内阁辅臣兼任法院、检察院,这刑罚之事,自然由他出头分说最为合适,何况天子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李自成必须死,不死不足以平民愤,但看在其礼敬上皇、上后的份上,天子亦不打算让其死的太酷烈,这中间就是一个度的问题罢了。
“启禀陛下。”陈子壮出列道:“李自成身为乱匪,罪大恶极论罪当诛灭九族并施以炼魂之刑,然李自成当才所言三功,臣思虑之后亦觉并非妄言,故臣以为可以一功减刑一等,一功可免炼魂,二供可消凌迟,三功可抵斩首,故而臣以为可赐其毒酒以留全尸,然天下百姓苦此贼谋逆久矣,不明正典刑不足以平民愤,故而臣以为可在承天门外对其施以绞刑,尸身埋于万民祠其精铁铸像之下,以为后世者诫!”
朱慈炯沉默半响问道:“诸卿可有异议?”
史可法首先出列道:“臣附议。”
高弘图:“臣附议。”
陈邦彦:“臣附议”
……
满朝大臣一见内阁诸公皆附议,谁还会多说什么,是以一个个出列附议,李自成的结局已然注定。
朱慈炯看了眼李自成,挥了挥手,两名押解李自成的战士随即将之带出了大殿。
朱慈炯对于李自成配合着演完这场戏,基本表示满意,所以作为交换,他也愿意给李自成一个体面的死法,勉强也算是交易成功了。
炼魂之刑确实太过酷烈,也真的是有干天和,是以在朱慈炯眼里这天下间有太多的奸佞应该去尝一尝其中的滋味,但如今的万民祠前不过有三人受此酷刑罢了,至于余下的哪些位置,朱慈炯是留给后世之君用的。
磨体炼魂,国刑之极,不管是否有炼魂效果,其震慑意义终归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李自成解脱了,既然必死无疑,那么能有这么个‘体面’的死法,甚至还能落个全尸,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这一生落魄过,意气风发过,更曾辉煌攀至人生巅峰过,这一生,至此了无遗憾。
次日,承天门外搭起一座三尺平台,平台上临时搭建而起的绞刑架,预示着一代枭雄李自成即将走上陌路。
数万百姓围观行刑,现场喝骂之声直冲天际,对于李自成被判绞刑,百姓更多的是不满乃至不解,李自成啊,祸乱大明那么多年的反贼头子,数百万百姓因为此人而死,围观的百姓当中更有不少与之有不共戴天的刻骨深仇!
这样的巨贼不被判处炼魂之刑都让百姓感到不可思议,凌迟之刑总该有吧,不少百姓甚至于都准备好了银子,就等李自成身上的肉被一块一块割下来以后,好在第一时间买来吃进肚子里面呢,现在倒好,李自成不要说被凌迟,便是连刀都不用挨,这让哪些死在其刀下的冤魂如何能够瞑目!
承天门前的皇榜,宣布了对李自成的判罚,简单的阐述了之所以判绞刑的原因,而时政报上的评论文章,则是铺天盖地的讲述大明以孝治天下的核心理论,对于圣武大帝如此宣判善待上皇、上后的逆贼表示由衷的钦佩,毕竟李自成判死已经算是给万民一个交代,至于怎么死又何必计较过甚呢?
如此勉强算是解答了百姓心里的疑问,百姓尽管依旧不甘心,可最终也只能勉强接受,因为李自成曾让崇祯帝后体面的活着,他们敬重的圣武帝因此给李自成留个全尸,说到底并不算过分。
午时三刻,国之巨寇李自成被绞死于刑架之上,随后尸身被收敛,甚至还有一口薄棺盛尸,掩葬于万民祠精铁跪像之下,一代枭雄至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