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乃万民之本,是成千上万的士子寒窗苦读十余载换回来的。”朱慈炯冷冷的说道:“若是官位可以买卖,可以沦为某些官员谋取私利的途径,朕很难想象这个花银子买来的官会如何对待治下百姓,但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去盘剥百姓,将自己买官花出去的银子十倍百倍的赚回来,长此以往,百姓就会将对官员的怨恨强加在朝廷的头上,朝廷冤吗?不冤!朕冤吗?也不冤!因为百姓头上的大老爷是朕与朝廷任命为官的!”
“历朝历代亡国之祸多多少少都与末期吏治卖官鬻爵有些关系,深受官员盘剥以至最后活不下去的百姓要么等死要么就只能揭竿而起,将这个不顾他们死活的朝廷推翻,将那些往日里骑在他们头上的权贵豪族诛杀殆尽,重新建立大同世界,然而新的朝代建立伴随着的是新的权贵豪族崛起,这些从平民中崛起的权贵多少还知道百姓的疾苦,但他们的子孙不会,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以后这些权贵的家族已是树大根深,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家族的永世不衰,他们依旧会将苗头对准底层苦苦挣扎求活的百姓,于是百姓反了!周而复始永不停歇。”
“一个孙平桂卖官鬻爵就能牵扯出三百七十六名,整个大明天下又有多少?这些靠买来的官最终又会有多少成为贪官、脏官、害民之官,大明又将有多少百姓深受其害?这些百姓当中会不会出现第二个李自成第三个张献忠,大明会不会再一次遭遇流匪之祸,以至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死于非命,朕想问一问诸卿,你们都是大明的肱骨之臣,是天下臣民的表率,如果你们是朕又该如何去做?”
“臣等万死。”满朝官员尽数跪倒,史可法奏曰:“陛下乃社稷英主,深知吏治之弊万民之困,臣深信大明在陛下治下万民定能安居乐业,再现中兴盛世,臣等能在圣武朝中为官,辅佐圣主再兴盛世宏图实为臣之幸也,吾皇万岁万万岁。”
百官同声拜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慈炯道:“众卿平身吧,山东商人方一木为其侄谋官贿赂吏部郎中孙平桂,腐蚀官员败坏国纪朝纲罪在不赦!”
方一木当场瘫倒……
“然念其往日并无劣迹,朕决定给其一个机会,死罪可免活罪难饶,若不加以惩处何以为后来者诫!”
“陛下圣明……”
“方一木。”
方一木原本自认必死无疑,皇帝都把买官上升到了祸国之源的地步了,他要是不死哪里还有天理,谁承想只是虚惊一场,当即跌跌爬爬重新跪好,头触地面磕的直响,嘴里哭嚎:“草民在,草民谢皇上不杀之恩。”
“朕给你一条生路并非你罪不当死,你可明白?”
“草民明白。”
“朕给你两条路自己选,第一条判你入狱十五年服罪。”
方一木一呆,做十五年牢?这哪里还有命在,对于他们这种养尊处优惯了的商贾来说,说是生不如死只怕也不为过吧。
“第二条路是给你一次做善事积功德的机会。”朱慈炯顿了一下道:“朕如今兴办全民教育,你既是山东商贾,那就为你的家乡百姓做些好事吧,朕要你两年内在山东境内各县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兴建学校,并承担最初三年学子的招募和食宿笔墨等各项费用,你可愿意?”
天子兴教方一木自然知晓,他是商人,生意人最精明的地方无疑就是算账,朱慈炯的话一落地他心里的算盘就开始飞速运转,山东如今有近百个县五百多个乡镇,乡镇建一所学校差不多两三千两银子,县学大些差不多要五千两,如此一算光建校的费用差不多就是两百多万两!算上后续学子开支,林林总总起码要用到两百五十万!
方一木满嘴发苦,他在山东确实能算的上豪富,可要和晋商、盐商比起来什么都算不上,身家也就两三百万两银子,这还得把手中存货尽数卖掉,天子没有抄他的家可这和抄家又有何区别?不过话说回头他若是身陷囹圄十五年,那自家的产业只怕早被豪强权贵瓜分了个一干二净,如今虽有破家之危但至少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仅仅两三个呼吸的功夫,方一木便将账算的明明白白,不管情愿不情愿,只能磕头谢恩。
“兴办教育让百姓摆脱蒙昧,人人都能知书达礼,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朱慈炯感叹道:“他日山东学子若学有所成,又岂会忘记你这个为他们兴教办学之人,这次你为侄子谋官触及刑律,朕就看在你愿为家乡造福的份上,让你侄子前去教育部任职,两年内若是能将学校办的妥当,朕不但既往不咎还给你个恩典,赐你皇商之名,日后工部所需木材皆由你处购进,也算给你些补偿吧。”
“草民谢主隆恩。”
这就是传统的胡萝卜加大棒了,方一木这次本就是为了本家侄子谋官才落到这么个下场,现在自己命不但保住了,侄子还能到新兴的教育部任职,可谓前途无量,只是两三百万两换了一个官位,天子做生意的手段实在是让他们这些商贾望尘莫及啊,至于成为皇商以后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再也不用怕官府肆意盘剥,只是现在校还未办学也未兴,一切还言之尚早。
“带他下去。”朱慈炯话音一落自有近卫军战士上前架住方一木,这家伙担惊受怕到现在两条腿还软着呢,不架下去还真没法走。
朱慈炯目光看向孙平桂,这位才是重点,是他整肃朝纲的关键人物,当然不可能轻易放过。
“孙平桂。”
“罪臣在。”
“你的供状上言称自你任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后,共有三百七十六名官员私下里向你行贿谋官,有得是为自己,有得是为亲族,也有的是受商贾所托,可否属实?”
“罪臣自知罪孽深重,不敢有任何欺瞒,供状所言句句属实。”
“朕问你,刑部拘捕你之后,可曾让你借此案攀诬他人或是对你刑讯逼供?”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