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刚才还凶巴巴的,现在不敢说话了,他们自然不乐意当流民,现在离开连个盘缠都没有,他们一家子还不饿死,让孩子签卖身契就更加不可能,谁都不想卖孩子,这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
林楠接着说到:“你们回去好好考虑,过来找管事登记一下就可以了。我也可以给你们一个优惠,给你们筹建一个书院。
你们可以让孩子进来读书学艺,在考核里面得到优秀成绩的孩子,束脩减半甚至免费,你们自己考虑吧。”
又有人说到:“那为什么有些人能到工场赚银子,这多轻松啊,我们种地太辛苦了,你之前为什么不说可以到工场。”
林楠解释到:“到工场的是妇人,很多人都扛不动锄头,种不了多少地,也当不成军户,不像你们家里,有那么多的劳动力。
你们想到工场也可以,你们家能按规定交出军队粮食,你们也可以让家里的人到工场工作,不过工场要的人是有限的,你们要下次招人才能进去。”
那些人还是有些不服气,林楠提醒到:“你们该明白,你们的地是怎样来的,你们不当军户,怎样会分到地?
你们不想当军户也可以,现在把地交回来,你们离开北境,继续当流民,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要是平时,当了军户可不能随便改。”
说完,林楠到书院里面看孩子了,那些人都议论起来,他们自然不会再当流民,林楠说得句句在理,他们也不知道怎样反驳了,总感觉今天来闹了一场,什么都没得到,实在不甘心。
赵管事看穿他们的心思,说到:“你们考虑一下书院的事情,让孩子读书认识,学手艺,孩子将来有出息,也是你们家的希望。”
那些人想想也有道理,林楠可是说了,如果学得好,排在前面,这束脩能减半甚至免费,这真是一件好事。
他们商量着,明年好好种粮食,卖点银子,送孩子去上学,他们都知道,只有考了功名才能翻身,才能改变命运。
那些人不闹了,领着孩子们回家,林楠在书院里面检查孩子们的学习,那些孩子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终于知道这一切是真的,他们真的可以读书认字学手艺。
他们很珍惜这样的生活,很努力地学习,还会帮着厨房的妇人干活,他们还在院子里面种菜,减轻林楠负担。
几个夫子对这帮孩子赞不绝口,林楠也很高兴,就希望他们学有所长,赵管事进来,高兴地说到:“林大夫,你真有办法,那些人都走了,不再闹腾,还想着让孩子们进来读书呢。”
林楠淡淡地说到:“我也不介意让他们的孩子多学一些,多读点书,就不会像他们的父辈那么愚昧自私,就知道来占便宜,这个风气也会变得不一样。”
赵管事讨好地说到:“林大夫真是心善,我会劝他们来上学,不过今年可能不行,他们没钱交束脩,明年有粮食,他们就可以过来了。”
林楠微微点头,“到时另外给他们弄一个书院吧,再另外请夫子,他们是有父母的人,我怕这里的孩子触景生情,想起家里不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