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特混舰队根本没能坚持到日落时分,在下午3点左右,就用光了好运气。
如同之前派防空战斗机过来一样,快到3点的时候,第52特混舰队突然发来了遭到袭击的电报。
大概是不相信,或者是担心出错,负责通信联络的参谋军官没在第一时间汇报。
耽搁了差不多15分钟,在3点一刻,收到第52特混舰队的第二份电报后,通信参谋才向司令官汇报。
其实,也算不上是耽搁。
两支舰队相隔数百千米,哪怕提前15分钟派出战斗机,至少也要在45分钟之后才能够赶到,在遭到梁夏海军打击的情况下,就算第52特混舰队处于最佳状态,都没办法坚持30分钟,何况还没有处于最佳状态。严格说,第52特混舰队在遭到攻击的时候,战斗状态可以说非常糟糕。
此后的战斗就是最好的证明。
关键就是,在敌机袭来之时,在空中巡逻的F-14B总共才12架,而且只有4架处在敌机来袭的方向。
要命的是,即便在2艘“纽兰”级的飞行甲板上面,仅有聊聊几架重型战斗机处于战备状态。
这些防空战斗机所面对的是足足16架“战-9B”。
此外,至少有1架“指-6C”与4架“攻-5CZ”参与了进攻行动,准确说是为前出的护航战斗机提供支持。
这些敌机全都来自东边。
还不到5分钟,该方向的4架F-14B就被击落。
更加要命的是,在其他方向上的战斗机赶过来之前,在这边活动的E-2C与后方失去了联系。
直到这个时候,第52特混舰队的指挥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严格的说,主要是袭击来得太过突然,前后也就几分钟,第52特混舰队的指挥系统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
等到防空战舰启动雷达,才发现,在东边失联的那架E-2C已被击落。
此外,来袭的敌机,准确说是前出护航战斗机的数量不是16架,是24架,其中分成了2个编队的8架在低空飞行。
这8架“战-9B”在进入E-2C的搜索范围之前,在高空飞行的那些战斗机成功的引开了预警机的视线。
要说的话,这也是舰载预警机的一大缺陷。
受搭载平台的限制,主要是载机太小,无法配备性能先进的数据处理设备,也就是常说的机载计算机,像E-2C这类小型预警机很难照顾到各方面,因此在作战使用上往往都得跟其他平台协作。
相对而言,舰载预警机的独立作战能力都非常有限。
说得直接一点,当E-2C需要依靠雷达监视那些在高空快速逼近的敌机时,就很难关注其他方向。
结果就是,这8架“战-9B”在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逼近了E-2C。
以当时的情况,有理由相信,击落4架F-14B的也是这些从低空逼近的战斗机。
虽然F-14B在被击落之前就已经向高空的敌机开火,但是在被击落后,其发射的“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因为失去中段引导,根本没有进入到末端自主攻击阶段,也就没能对来袭敌机构成威胁。
当然,在预警机完蛋后,第52特混舰队的外围防空网已被洞穿。
此后赶到的8架F-14B,都是在没有太大悬念的情况下,被敌机击落。
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敌机后面有预警机与电子攻击机,不但能及时发现逼近的纽兰战斗机,还能够对纽兰战斗机进行压制干扰,削弱火控雷达的探测性能,确保己方战斗机能够抢先发起攻击。
等到在航母上待命的战斗机紧急升空,敌机已经逼近第52特混舰队。
在此之前,敌机已经找准了方向。
不要忘了,在外围的预警机被击落后,第52特混舰队就进入了战斗状态,让防空战舰启动雷达。
也就是说,就算“攻-5CZ”没有截获“纽兰”号发出的电报,也肯定截获了防空战舰发出的电磁信号。
只要朝着防空战舰飞行,就肯定没错。
其实,编在第52特混舰队里的3艘“提康”级巡洋舰,全都在航母附近,其中1艘就在两艘航母的东边。
当时,也就是这艘巡洋舰首先启动了雷达。
也就是在进入防空战舰,准确的说是“标准2”防空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前,那些突前的战斗机才转向飞走。
显然,在电子攻击机的支持之下,战斗机能够很轻松的避开防空战舰。
不过,这也意味着,攻击将接踵而至。
让斯塔克略感意外的是,首先发起攻击的,并不是梁夏空军的轰炸机,也不是隶属于岸基航空兵的巡逻机。
从第52特混舰队发来的战报看,发起攻击的是舰载航空兵。
道理也很简单,在遭到攻击之前,防空巡洋舰并没发现攻击机群,也没探测到从高空射来的反舰导弹。
关键,攻击防空巡洋舰的是轻型反舰导弹!
差不多3点25分左右,空战开始之后不到15分钟,位于最东边,担任防空哨舰的“邦克”号巡洋舰遭到攻击。
因为遭到电子攻击机的压制,加上反舰导弹是在贴海高度上飞行,所以在距离巡洋舰不到40千米的时候,才被雷达探测到。
这个距离,实在太近了!
哪怕全都是亚音速轻型反舰导弹,可是40千米的距离,再加上蛇型机动,也能在大约150秒内飞完。
仅仅2分半钟!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邦克”号最多能用远程防空导弹拦截一次,然后就将进入到近程防空作战阶段。
要命的是,“邦克”号是防空巡洋舰,没配备近程防空导弹!
虽然在去年的时候,该舰借助第一次大修,把前后两部Mk-26型双臂导弹发射器换成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导弹的搭载数量与多目标交战能力,但是其近程防空火力,依然十分的羸弱。
主要就是,Mk41还无法装载“海麻雀”进程防空导弹。
不是说装不下,而是在纽兰海军看来,这么做太过浪费。
其实,纽兰海军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在想办法解决。这就是,在“海麻雀”的基础之上,发展一种性能更加先进的中程防空导弹,不但能够用Mk-41装载,而且能在一具发射管里面装填4枚导弹。办法很简单,主要是采用折叠弹翼缩小装填空间,以及使用双推力火箭发动机来提高射程。
要说的话,这也是在向梁夏海军学习。
在大战爆发前,梁夏海军已经接受了一批新式中程防空导弹,而且用来装备了包括巡洋舰在内的主力战舰。这种新式防空导弹就是采用的一坑四弹设计,只是其性能指标超过了一般中程导弹的上限,比如最大射程达到了60千米,跟上一代远程防空导弹差不多,具有一定的区域防空能力。
可惜的是,纽兰海军投资研制的新式中程防空导弹,还处于概念论证阶段。
正是如此,在“提康”级防空巡洋舰上就没有中程防空导弹。
针对这个问题,纽兰海军采用编队战术来弥补。
简单的说,就是用其他战舰,比如用通用驱逐舰为防空巡洋舰提供近距离防空掩护,从而让防空巡洋舰能够专心于远程防空作战。
为此,在防空巡洋舰的附近,通常都有1艘驱逐舰。
只是,这次是例外。
“邦克”号在执行突前警戒任务,主要就是配合预警机,而且航母战斗群就在其后方大约50千米处。
也就是说,在“邦克”号附近没有驱逐舰。
离得最近的2艘驱逐舰,分别在“纽兰”号与“小鹰”号的附近,配合另外2艘防空巡洋舰作战。
其实,第51特混舰队的驱逐舰本来就不够用。
不要忘了,掩护运输船队撤退的那4艘“基德”级就来自夕落洋舰队,而且之前编在第51特混舰队里面!
受此影响,第51特混舰队只剩下了4艘“斯普”级驱逐舰。
除掉留下来掩护航母的2艘,另外2艘分别在航线的左前方与右前方,负责驱离埋伏在航线附近的敌潜艇。
其实,这才是驱逐舰的本质工作。
总而言之,“邦克”号在发射了30多枚“标准2”之后,就只能依靠安装在前烟囱两侧的2门“密集阵”近防炮对付来袭的反舰导弹。
当然,还有前后两门5英寸舰炮。
至于结果,自然是不用多说。
虽然在战斗里明确提到,“邦克”号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哪怕在被雨点般的反舰导弹淹没的时候,主炮与近防炮都还在朝来袭的导弹开火,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最终依然没能避免战沉的结果。
也就在3点半左右,“邦克”号在大爆炸当中沉没。
按照第52特混舰队发来的战报,袭击“邦克”号的是1支舰攻大队,至少24架重型舰载攻击机。
按照每架挂在4枚反舰导弹计算,那是足足96枚!
显然,就算加上一艘驱逐舰,也顶不住这么多反舰导弹。
当然,战斗并没有结束。
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拥有3艘航母,如果1艘航母出动一支重型舰载攻击机大队,就还有2支机群。
这显然不需要猜测。
在3点35分左右,位于编队北面的“小鹰”号航母战斗群首先遭到攻击。
与“邦克”号的遭遇几乎是如出一辙,在护航战斗机的掩护之下,一支重型舰载攻击机大队突击了“小鹰”号航母。
关键就是,这些攻击机依然是在超低空投射的导弹,没有给防空巡洋舰开火的机会。
不同的是,攻击机群没有在护航战舰身上浪费弹药。
近百枚反舰导弹全都射向了航母!
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很简单。
“小鹰”号在遭到袭击之前,也已经进入战斗状态,包括使用搭载的对空警戒雷达搜寻来袭敌机。
要说的话,这也是“纽兰”级存在的一大问题。
因为没有获得所需拨款,所以一直到大战爆发,3艘“纽兰”级都没有能够对通信指挥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结果就是,“纽兰”级跟护航战舰的协同作战能力一直存在问题。
比如在进入到防空作战阶段之后,“纽兰”级没办法利用护航战舰的协助,只能使用自己的雷达搜寻敌机。
那么,就很有可能在战斗中暴露行踪!
不要忘了,梁夏舰队的攻击机获得了电子攻击机的支持,也就知道在防空战舰的后面有没有航母。
这轮攻击,可以说是相当的干脆利落。
虽然掩护“小鹰”号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击落了差不多40枚反舰导弹,提供近距离贴身掩护的护卫舰还在最后关头,替航母挡下近10枚反舰导弹,但是到最后,依然有10多枚反舰导弹击中“小鹰”号。
其实,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数字。
主要就是,很多反舰导弹在同一时间到达,就算在附近的战舰上旁观,也没法看清楚到底有多少枚反舰导弹击中了航母。
唯一能肯定的,“小鹰”号已经遭到重创,还丧失了战斗力。
至于能否航行,还需要更详细的报告。
几乎就在“小鹰”号遭到攻击的同时,最多晚了2分钟,“纽兰”号也遭到梁夏攻击机群的袭击。
攻击战术仍然如故。
一个由24架“攻-5”组成的机群在防空巡洋舰的拦截范围之外,向“纽兰”号发起了攻击。
当然,发挥关键作用的依然是那些在远处徘徊的电子攻击机。
至于结果,也没有什么悬念。
按照第52特混舰队在3点45分发来的战报,“纽兰”号被多枚反舰导弹击中,已经丧失了作战能力,而且航速降低到20节以内,最终很有可能会降低到14节,也就是仅2套推进系统能正常工作。能否把航速提高到20节以上,还得看损管抢修结果,能否修复受损的动力系统。
如果动力系统与推进系统都出了问题,差不多是宣判了“纽兰”号的死刑。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没办法把航速提起来,那么第52特混舰队的指挥官就得考虑放弃这艘航母,以保全航母上的官兵。毕竟没办法迅速撤离,也就意味着肯定会在几个小时之后再次遭到攻击。
此外,“小鹰”号的情况更糟糕。
当时,“小鹰”号已经停了下来,进水量超过了1万吨,而且一直在增加。虽然该舰的官兵还没放弃,舰长没下达弃舰命令,但是除非发生了奇迹,比如让动力系统重新工作,不然该舰肯定会完蛋。
只是依靠几台备用的发电机,哪怕能够控制住进水,也无法推动航母离开交战海域。
该舰官兵,特别是舰长,只是还没认识到,他们的努力已经毫无意义。
其实,对斯塔克来说也一样。
虽然只损失了4艘战舰,其他战舰均毫发无损,但是2艘航母完蛋后,第52特混舰队已经名存实亡。
失去了第52特混舰队,等于失去了夺回霍瓦依群岛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