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恐怖 > 美女半夜附我身 > 第232章 阴差阳错
  第232章 阴差阳错
  命运的阴差阳错,让杨杨成为了我的女人。虽然她无名无分的,不过一直住在我位于两阳市的五房两厅里,替女房东翠翠打理着她的出租楼,也算是在两阳市扎根下来了。
  自从上了丸山之后,我也是将近一年多没见到她了,心头确实是有几分想念她。毕竟她是跟我有过夫妻之实的女人。
  于是我就打了个出租车,回到了翠翠的出租楼下。
  近一年没有回来,这里的环境有一点不小的变化,那就是出租楼周围的环境干净清洁了很多,有两三名清洁阿姨拿着工具在周围巡逻,一看到纸屑果皮等,就过去清洁一番。
  另外,出租楼的前后左右都新栽了不少花卉,现在迎着阳光,开得一片灿烂,有着花香在流溢。
  总而言之,这里的环境美多了,大概就是杨杨的功劳?
  这时正是正午时分,阳光猛烈,人们不是在吃中午饭,就是在休息,所以出租楼下很少人出入。
  杨杨此时应该在一楼大厅的办公台呆着,为了给她个惊喜,我就放轻了脚步,悄无声息的走进了大厅。
  我一眼就看到了,办公台前端坐着一个娴静而充满书卷气的女孩。
  那女孩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办公台上摆了一本白色封面的《杜牧诗文集》,正在专注的看着,大眼睛眨也不眨,非常认真。
  只见她长发披肩,穿了一身深青色的贴身连衣裙,显出纤长袅娜的侧影,长长的袖子在腕上挽了一截,更给人文静娴淑的感觉。
  这个女孩斯文而清瘦,下巴像锥子一般,在长发的遮掩下只露出尖尖的一点。那尖尖的下巴肌肤雪白,跟她的手腕,还有书的封面的粉白颜色,几乎是融为一体。
  眼前这个女孩,端庄、娴静、清秀,气质美好,让我几乎不忍心走过去惊扰她。
  她也一直在专注的看着书,都没发现大厅里进来了一个人。
  我也是真的没有过去惊扰她,就让她沉醉在书卷之中,让她成为我眼里的风景。就这样挺好的。
  和一年前相比,她拔高了一截,也清瘦苗条了很多,肤色更加雪白。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书卷气质。这是以前她刚从八甲村里出来时没有的。
  她就是杨杨,一个我近一年没见了的女人。也不知她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杜牧诗文集》的。大概就是这本诗文集,改变了她整个人的气质。
  杜牧有一首经典代表作,名为《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青葱少女,身姿美好、步态轻盈,就象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如今用来形容杨杨,除了年龄之外,是最合适不过了。
  我就静静的站着,静静的看了她很久,然后静悄悄的离开了。
  到最后我都没有出声惊扰她。一年过去了,她已经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在她的世界里,我没必要再出现。
  就像李月牙和小月一样,就让她如花般,去绽放、灿烂。
  ……
  从翠翠的出租楼里出来后,我心里有着淡淡的感伤和不舍,但也是长长的松了口气,然后立即打车回到了宾馆里。
  ……
  在两阳市这两天里,我并没有如愿以偿的撞见冯嫣然,也没有见着小荷,所以两天时间都陪着外公在两阳市闲逛,聊聊天,看看街景。
  漫步在街头,外公的神色就会变得悠然神往,整个人都陷入了对过去的回忆。
  他确实对两阳市有着一份独特的情感,因为他还年轻时就在两阳市闯荡了,唯一的一个女儿也是远嫁到了两阳市,委身给一个普通的农村打工仔为妻。可以说,两阳市是他的第二故乡。
  在大街上逛了一会儿后,已经临近中午,太阳有些大,外公也有些累,于是就来到了公园的树荫下休息。
  “一柏,明天我们就要到粤江捞尸了。这将是一项艰难而凶险的任务。关于捞尸的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尤其是集体自杀的那些江夏村人的尸体,我先跟你做个基本的介绍。”
  外公说,其实以我的道行和身手,大可以不讲究什么禁忌。不过稍稍了解一下,做到心里有数还是有必要的。
  原来外公年轻时也曾在粤州闯荡过,为了谋生,做过粤江的捞尸匠。
  粤江本来是粤省的母亲河,孕育了粤省的繁华富庶,也吞噬过无数人的命。有史以来,粤江的灾难事故多不胜数,在河边自杀,或者玩水失足被淹死,或者翻船事故等等,都是最常见的事故。
  特别是很久很久以前,粤江两岸根本就没有什么护栏、堤坝等防洪工程,暴雨导致的洪水,能冲毁和席卷两岸的一切房屋和生命。
  粤江捞尸匠,就是这样产生的。捞尸匠的职责,顾名思义,就是打捞江上飘来的尸体,并且妥善处理和保管尸首,以死者家属支付的酬劳过日子。说得简单点,就是赚死人钱。
  不过这也是一门能积阴德的手艺,俗话说死者为大。当然也有捞尸匠“挟尸要价”的,那就是败坏祖上积的阴德了。
  在粤州西北部,粤江由端远市流入粤州。两市的交界处的崇山峻岭,有一个平坦开阔的江湾。
  这个江段,是粤江粤州段的入口,因此当地有关部门也是非常重视治理,主要是防止一些垃圾、脏污,或者是死尸之类的东西,流入粤州,避免引起人们不适和恐慌。
  所以在官方的鼓励和支持下,在江湾上活跃的垃圾打捞队、捞尸队等,大大小小也有十几支。
  捞尸匠这门职业,自古就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以死尸作为“商品”,赚死人钱,是有损阴德的。
  但是外公却不这么认为。
  最近几年不是有新闻报道吗?北方某省会城市的黄河段,最少漂流着一万具浮尸,而且每年还以两三百具的数量递增。
  这是因为尸体的打捞认领程序复杂,而且官方救援人力严重不足。要不是民间捞尸队的应运而生,实际上的死尸数量可能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