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天下大乱
即使自己儿子们能够创造一番霸业,但本质上还是换汤不换药,他觉得这些年内不可能有特别大的改观,因此思考再三,将全本《宝树通玄经》带入墓中陪葬,因为他生前已经指点过自己的埋骨之地,并要求严格保密,因此后人也不敢有违,未曾将具体方位说出去,还修建了假的墓穴来掩人耳目。
而完整的《宝树通玄经》被带进了神秘的坟墓中,但藏牢狱某处,那本只有小部分最初推演内容的残本却还在,直到外人看来回国不久就去世了的宝树王,自然没能等到看到自家后代励精图治攻破了那生擒宝树王,杀死宝树太子的诸侯国的那天,因此也无法将其毁去,而且他本就觉得那本内容甚少,要是真的流传出去了,应该也不会掀起什么大风浪,就不管它了。
只是这宝树王虽然名义上说去了墓穴之中,但是最后发现居然大限未至,他也并没有身死,后来还被九曜祖师安置到了这牢狱中,那又是后话了。
没想到数百年后,一个名为公输衍的机关匠人,到某处帮助修建一座庙宇时,居然在尘土之下找到了那叠竹简,才意识到这里正是原来关押宝树王天牢的旧址,但是部分篇章已经因为经年已久,早就风化或腐蚀了,只留下一部分。
随后他通读了此书,但他也只是匠人出身,尽管天资过人,十分聪慧,但受限于所学所见,能认全每个字就不错了,因此对于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不过因为这残本是宝树王在狱中所写,所能接触的东西大部分都和房间屋子里的常见物品相关,因此在这一方面的内容非常多,衍生也很广,保存也较为完整,甚至涉及到了房屋、家具和机关等内容,虽然从文字上偏向描述情况而非制造方法。
那公输衍本就是世人盛传的木匠鼻祖宗师鲁班的后代,这方面的天赋也算是当世第一人,自然完全把这部分内容完全吃透看懂,糅合自己原有的技巧,顿觉茅塞顿开,思路广阔了何止百倍。
后来公输衍根据其所学,创造了一种叫“机封”的工具。这东西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种带机关装置的棺材,可以将死者放在上面,启动机械后装置将自动带着遗体落葬到土中,并且封闭墓穴,因为机封四面乃是生铁浇铸所致,很难破开而且上有钢镖机关,强行以蛮力破棺者,必然会遭劫,所以安全性毋庸置疑,就是小了点。
他曾用过这种方法下葬过一些名家学士,但因为此机关不能带入大量陪葬品,因此没有在厚葬之风盛行的当时流行起来。可是这种思想却启发了当世的修建墓穴的工匠,连名扬天下的公输衍都造了带着机关的棺材,当时盗墓贼又猖獗不已,令人头疼,为何自己也不能多造些机关来防御呢?
但毕竟行业前人们一向不太重视这方面,所以他们自行摸索了一阵后,也最多就是设置些连环弩、巨石、陷坑,最厉害的也就是些毒气毒物了,体系不周,不成气候。
因此许多人都来向公输衍求教,为何他平时很少接受陵墓落葬方面的事情,却能想出如此精妙的点子?他也是实在人,别人有问就说了,也不藏私,把那残卷《宝树通玄经》拿出来给大家一同分享阅读。
之前也说过,宝树王的这本书走的就是实用的路子,所以有相关方面的基础的人,要读懂其中与自己所干营生相关的内容,也不是特别的难事,更何况还有已经将其中房屋、工具、机关等这一部分完全吃透的公输衍在一旁指导。
于是众多工匠都受益匪浅,或多或少的领悟出了一些可以在墓穴中设置的防盗措施,再经过大家的交流互换,接下来百余年中,新增陵墓的机关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杀伤力也越发强大,那些流窜而起的盗墓贼们,也终于无法仅仅靠过去的经验,就能成功倒斗了。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当时因为诸国交战,群雄割据,天下十分之乱,因此盗墓贼兴盛,修墓匠衰败,于是天书一出,又有公输衍这个有缘人发现、解读并流传开来,其中机缘只能说上天注定,若此书一直未出自然现状不变;若此书出现却被其他行业的人捡去,想必注意到的就是其他地方,也不会联想到修墓这方面;若换做另一个木匠而非公输衍捡到,假设他真的有能力读懂,但没有前者的影响力,依旧不会这么快的传遍业界。
而现在盗墓者们的生路被绝,天道自公,损有余而补不足,他们的机缘也终于在不久后到来。
那段群雄割据的时期里,除了国力强盛、势力盛大的八大国以外,还有众多零星散布的附庸小国洒落于各大国版图中间,它们自身的军事势力甚至还不如那些大国一个大城市守门的兵力,因此朝不保夕,十分孱弱,若是附庸的大国还在,那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若是大国被灭,往往对方都不屑出兵攻打,就已经投降了。
至于佛门的态度则是不入世争斗,只要你们这些国家能够承认自己信奉佛门,国主能够以俗家弟子的身份皈依,那无论你们是打是和,是聚是散都与佛门清净无关。而这些国家本来国力还不如最早的宝树国,自然也不敢与佛门为敌,所以那些佛门圣地都还是勉强在战火中保存了下来,那些年来也有一大批人为了躲避战乱而投身佛门,可以说是佛门的一次大兴盛。
尽管过去最大的宝树国陷入了一片战火之中,但是算到最后,佛门似乎并没有太多直接损失,反而一来敲山震虎,让无数本来有些动摇的诸侯国都确信了对方的力量,一心侍奉佛教,不敢再造次。二来无形间还吸引了一大批人加入佛门,弟子数量瞬间上升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