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铁血山河志 > 第726章 刑部法治
  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清沿明制,帝国三大司法机构。大理寺行使审理权,都察院行使都察权,而最终的决断权,却在刑部手里。
  清国的帝国机器要想正常运转,必须律法的有效实施。
  户部掌管人力物资,是帝国的基础。吏部掌管行政管理人员,是帝国部门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的政策都已经确立,接下来就是刑部。
  刑部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律法的有效执行。
  路德威有些不理解:“据我所研究,历代的特点,是外儒内法。表面上,儒家建立了一系列道德体系,而真正维护帝国运转的,却是法家的律法。既然如此,后世为什么不能像秦始皇一样,直接以律法治国,非要披上一层道德的外衣呢?”
  “路先生所言极是!”牵涉到律法的问题,康熙也很疑惑,“老师,既然律法是维护邦国正常运转的保障,历来奉行仁义之道,岂不是特别的虚伪?”
  曹继武叹了口气:“律法太过刻板残忍,人们的怨念很深。所以历来就用道德体系,来缓冲律法的怨念。”
  先秦之后的华夏基础,是秦始皇确立,为什么他不用道德体系?
  商鞅变法,到秦始皇时代,已经确立了一百多年,法治传统在秦国早已根深蒂固。况且秦始皇铁血统一天下,极为的血腥残暴。而儒家的仁义道德,却恰恰反对血腥残暴。
  法治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和物力,维护秦国的正常运转,是统一天下的根基。而儒家脱离实际的道德,让秦始皇跟东方六国讲仁义大道理,只能令秦国迅速衰落下去。
  路德威又有疑问:“自先秦至今,已经历经一千八百多年,那么多王朝,那么多帝王,难道就没有一个明白人,看清外儒内法的虚伪?既然他们看到了,为什么不直接废除律法,直接改用道德治国?”
  曹继武笑了:“道德不止挣,而律法的目的,恰恰就是止挣。”
  “止挣?”康熙莫名其妙,眼巴巴地看着曹继武,“请老师详解。”
  “人活一世,都是为了争夺各种资源。资源分为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人能生存的基础,是足够的物质资源。所以当物质资源满足以后,人才会专心去追求精神资源。而无论是物质资源,还是精神资源,都是稀缺的,所以就产生了争端。”
  这番话比较深奥,康熙和路德威脑袋全是一片空白,愣愣地看着曹继武。
  一个普通百姓一天吃饱需要三斤粮食,一年大约一千斤。
  一亩良田产小麦三百五十斤,除去各种农赋五十斤,百姓最终得到三百斤。所以在农赋稳定,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保证一个百姓吃饱一年,需要三亩良田。一家两口,保证吃饱,需要六亩良田。
  曹继武铺开纸张当六亩良田,取出两枚铜钱当一家两口,开始举例:
  如今清国户部改制,收缴了朱明藩王大片的土地,幸运的一家两口,分得了六亩良田。二十年后,假如他们有两个孩子,六亩良田供养四个人,只能半饱。土地粮食资源的争端,由此开始。
  两个孩子都要成家,成家又多了两个人。六亩良田六个人,资源的争夺,更加的激烈。
  再过二十年,两家各自再有两个孩子。六亩良田就要供养十个人,总要有人去饿死,血腥残暴的资源争夺,一定在所难免。
  目前大清的一万万亩田地,只能养活三千万人,多余的五千万人,没有人自愿选择饿死。所以目前清国内部的土地粮食资源争夺,仍旧异常的惨烈。挣田挣水的大规模械斗,每天都会有上万人丧生。
  因为当年的大元帝国,草原粗放式管理,农赋很低,引起中原人口暴增。加上天灾的助力,元朝末年,中原大乱,各地义军以人为口粮,比比皆是,号称中原游牧。
  蒙古人的原始豪放,人口无节制地暴增,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史无前例的血腥争端,直接导致中原文明没落,文明中心被江南所取代。
  这番话足够分量,康熙全身都是震颤,路德威也是心惊不已。
  过了一会儿,曹继武叹了口气:“人生一世,只有一对亲生父母,所以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绝代佳人却非常少见,所以才有不爱江山爱美人。亲情、爱情归属的精神资源,同样稀缺,争夺的惨烈,一点也不亚于物资争端。”
  所以物资争端和精神争端,构成了人世争端的主题。而解决争端的产物,正是律法。因为争端本身带着残酷,所以律法天生就很刻板残暴。
  道德不止挣。
  道德属于精神追求,既不能解决精神争端,更不决解决物质争端。所以明顺之争,明清之争,清顺之争,全是刀光剑影。
  儒家耗尽千年心血建立的道德体系,关键时刻,全被士大夫们抛弃。所以钱谦益之流,抗清是大义,降清是生活。
  路德威捋须微笑:“先秦之后,儒家虚伪,早已成了根深蒂固的怪胎,不能打掉这个怪胎,这汉奸比敌人还多,还会再次出现。他们既然能把大明给卖了,自然不会可怜大清,陛下还是小心为妙啊!”
  康熙连连点头称是。
  曹继武进行番化改革,引进西洋理念。可是康熙饱读儒家经典,早已被迷了心窍,到现在他还对西洋理念有些膈应。
  于是他试探地问曹继武:“老师,那西洋人又是什么文化?”
  曹继武不假思索:“强盗文化。”
  强盗文化?
  康熙大为震惊,愣愣地看着路德威。
  路德威居然点头了,让康熙更为的震惊。
  不过德意志传教士,古板认真,他既然承认,一定不是假的。
  不好听的说法,西洋人纵横全球,的确是强盗行为。这和当年的大秦帝国很像,历代大骂秦国强盗的,不在少数。
  强盗讲规则,全凭硬实力,所以强盗文化很真实,真实的让华夏人难以接受。
  流氓不讲规则,将道德,打着高尚的幌子玩阴谋钻营,不但不承认实力,反而想法设法排挤能人。即便是输了,嘴上也不老实,巧妙运用精神胜利法来找慰藉。
  好听的说法,西洋人文化,展现的是探索发现、开拓进取、坚毅果决、勇敢冒险等等,积极的优良素质。所以西洋人开创大航海时代,引领全球新潮流。
  东方展现的是善良仁慈,大一高尚,礼仪之邦等等好听的素质,不过表里不一。所以东方文明,开脱不强。
  听了曹继武的一番分析,康熙深有感触。看来大清从大明继承而来的,全是一堆烂摊子。
  仁义道德由来已久,要想撕去这层虚伪的外衣,谈何容易?
  律法虽然止挣,但血腥残暴的怨念,乃是一大难题。仁义道德和仕途经济结合在一起,成了信仰一般的存在。当初的顾炎武、黄澍等人,都差点被曹继武说死,更何况是见识更差的其他人?
  所以去伪存真,本是一件好事。但贸然为之,一定会适得其反,给大清的稳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番化改革,引进西洋理念,最主要的就是政局的稳定。
  所以目前来说,刑部的规章制度,暂时不要大动为好。等大清物质基础到了一定程度,商业理念渐入的时候,去伪存真的时机,才算成熟。
  康熙有些奇怪:“不大动是什么意思?”
  大秦帝国律法的主要内容,是奖励耕战。多打粮食,可以获得爵位。多立战功,同样可以获得爵位。
  在先秦时代以前,爵位比官位重要的多。不过汉武帝卖爵,从此华夏的爵位,就成了象征性荣誉。由此造成的恶果,东方不能像西方一样,产生贵族文化。
  作为掌控者的贵族,没有形成独特的优良文化。跟风追随的被掌控者,只能每况愈下了。
  目前大清正要大力推广西洋作物,参照秦国的做法,奖励耕种,给及爵位。同时制定律法,保证爵位的正当地位。
  西洋作物高产优质,清国最多的就是农民。两者共同促进,获得爵位的农民,一定不在少数。等到具备足够的数量,能够打破士大夫的垄断地位时,律法转向新生阶层,从而替换东林余党,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曹继武分析完,取出了自己拟定的计划。
  从农民这里,打开法治改革的缺口,的确是个好主意。
  康熙看了曹继武的计划,连连称妙,盖上了玉玺,全国推广,耕种奖爵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