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 > 汉乡 > 第五章斗志还是必须有的
  第五章斗志还是必须有的
  李陵最终还是带着自己的丹阳兵进了军营。
  在刚才,他被皇帝贬斥了三级的官职,又被云琅给升回来了,成了统领两曲兵马的牙将。
  既然李陵已经做了决定,且毫不动摇,云琅也只好接纳他。
  这对云琅来说也是一个试验,他想试试,自己到底能不能改变一些注定要发生的事情。
  如果能,这对他以后的行为有着无可拟的参照作用。
  云琅在点将台枯坐了一天,十六侯国兵马最终到来了十一国,如同军府韩度所猜测的那样,云琅的一万两千战兵并没有凑足。
  堪堪一万人而已。
  错过今天到来的军卒,基本不会再有好下场了,即便是来了,云琅也不会再要,失期之罪从来都不是小过错。
  军府的海捕书已经发出,正在林苑训练的羽林郎也已经出发去追捕那些没有抵达卫将军营地的逃兵了。
  刘彻坐在棋盘边,悠闲地敲着棋子,坐在他对面的董仲舒却皱着眉头在长考。
  短短的五天时间里,刘彻已经杀遍宫无敌手了。
  或许他真的在象棋一道有极高的天赋,也或许因为他是皇帝的缘故没人敢赢他,总之,在象棋出现的最初,刘彻确实算得第一国手。
  他很想把云琅找来下一局,看看自己的实力到底是不是如此之高。
  一想到云琅赢了他之后的那张可恶的脸,刘彻决定先找一些真正的聪明人试探一下。
  董仲舒是其的一个,象棋跟规则两天前已经给了董仲舒了,现在,到了检验的时候。
  董仲舒长久的思考,刘彻越发的得意,眼看着自己只要将两只炮重叠起来能杀死黑旗,而如此明显的漏洞,董仲舒并没有发现,而是在思考该如何保住那个重要的车。
  果然,董仲舒最终还是挪了一步车。
  刘彻满意的将双炮重叠起来,得意的喊了一声“将军!”
  董仲舒满是皱纹的老脸变得越发的愁苦了,仔细的看了好几遍棋盘,这才将棋子放在棋盘苦笑道:“陛下技高一筹,老臣甘拜下风。”
  刘彻笑呵呵的道:“先生以为此道如何?”
  董仲舒摇头道:“杀气太重,有违君子平和之道,陛下万万不可沉迷啊。”
  刘彻摇头道:“朕为一国之君,本当提三尺剑为万民开创一个太平的局面,只可惜,朕却无缘军伍,平生引以为憾啊。“
  董仲舒道:“云琅此人嘴擅拿捏人心,此道应该又是他投陛下之所好做出东西,陛下不可不防。”
  刘彻笑道:“区区玩物也想迷惑朕的心智,先生未免太高看云琅了。”
  董仲舒摇头道:“陛下不可等闲视之,老臣自认为见多识广,借他云氏一片地方召集了一些大儒来谈论学问,没想到,受益最多的却是云氏。”
  刘彻笑道:“先生大度一会,让他一次。”
  董仲舒有些惊讶,他不明白皇帝此时为何如此大度。听刘彻道:“那是为国敛财,还说不对错。”
  董仲舒同样呵呵一笑,捋着胡须道:“如此说来,云琅建立的功勋应该有老臣的一份子才是。”
  刘彻道:“升任卫将军,并非因为他为国敛财,而是因为这个职位只能由他来坐。
  别人干不好这事。“
  听皇帝说的轻松,董仲舒心哀叹一声,云琅大势已成,一想到自己给云琅留在太学的那座跨院,董仲舒心满是苦涩之意,他仿佛看到自己死后,云琅会把那座跨院用西北理工的学生塞得满满当当。
  “先生以为朕的棋道能否与原作者云琅一战?”
  董仲舒摇头道:“陛下虽然智计超绝,然浸**此道的时日尚短,恐无法与云琅这个规则制定者一争短长。”
  刘彻点点头道:“朕也如此认为,且过些时日再说,此次泰山封禅大典,先生是否愿意充任典仪?”
  董仲舒起身,深深一礼道:“老臣虽然年迈,还堪陛下驱使。”
  刘彻放下棋子站起身正色道:“太一神灵昭告天下大典,不容有失,朕已经赦免了赵禹,他将快马入京,希望先生不要在意他狱吏的身份,还要好生制定出一套典章来才好。
  这天下,还是有规矩一些的好,如此方能理顺昔日杂乱的人心。”
  董仲舒笑道:“陛下这是准备以《朝律》为骨来制定新的典章?”
  刘彻看着董仲舒道:“有益于大汉江山,有益于万民,有益于朝廷,这是朕的要求,先生万万不可小觑,更不可心存杂念。”
  董仲舒施礼道:“老臣知晓,定会召集天下才学之士,定制出一个可以万代流传的典章,不使陛下失望。”
  刘彻笑道:“正是啊,自前秦始皇帝统一天下,因为典章过于苛刻,秦二世而亡。
  大汉取代暴秦定鼎天下,自太祖高皇帝以来,已历五世,尔儒家常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天子之庙,七世而祧。
  朕秉承先祖余烈,无往而不利,现如今,也想给子孙留下一些遗泽,以泰山封禅开始。”
  董仲舒笑道:“陛下英明!”
  刘彻笑道:“不愧祖宗足矣让朕满意了,来来来,刚才这一局先生心思不在此物,这一次可要心无旁骛,最好让朕品尝一次失败的滋味。”
  董仲舒欣然从之。
  扶荔宫自然是没有荔枝的,不过,这里的荔枝树却不少,五月天真是岭南荔枝丰收的时候,扶荔宫里的荔枝长得还没有指甲大,云琅摘下来一颗品尝了一下迅速的吐掉了。
  公孙敖种植的荔枝,实在是毒药好不到那里去。
  只要是皇家宫苑,离不开城高池深这四个字,虽然只是一处休闲娱乐之所,也被修建的如同堡垒一般。
  只要进驻了大军,是一座兵城。
  没用的荔枝树自然是要砍掉的,这样的荔枝树等一千年都不会结出类岭南的好荔枝。
  在大汉,人们对事物的规律问题研究的不是那么透彻,算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大学问人晏子,也只总结出一个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样一个极为表象的答案。
  自从卫将军属下一万人进驻了扶荔宫,云琅并没有立刻开始训练军卒,而是每天都给这些军卒供应足够的食物,准备把他们饲养的强壮一些之后再开始训练。
  这些可怜的侯国军与京城军的待遇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只要看他们枯瘦的身材知晓,他们从来没有吃饱过。
  李陵带来的两千丹阳兵虽然好一些,那也是李陵不惜重金给他们购买来了足够多的粮食喂养的结果。
  李陵的计划其实很不错,本来想通过与蛮族的战斗捞一些军功,然后彻底解决一下军缺粮的窘境。
  毕竟,陇西李氏并没有多么富裕,如果不是因为曹襄允许李氏参与咸鱼买卖赚取了一些钱财,李陵连这样的一支军队都训练不出来。
  物资与粮食甚至武器,乃至装备对云琅来说不算什么问题了。
  军府的韩度之所以会对云琅冷嘲热讽的极为不满的原因,在于,云琅一封信能从长门宫仓库里调集出足够一万人吃一年的粮食,以及堆积如山的麻布,即便是簇新的铠甲,也被长门宫的管事用旧货的名义支持了两千副。
  这些东西全部出自长门宫,他们无法沾手,军府的人对于云琅这种挥霍无度的行为痛恨到骨子里面去了。
  至于这些郡国,侯国兵们,像掉进了米缸里的老鼠,整日里吃饱了饭穿着干净的新衣服无所事事的养膘。
  李陵,李勇,李绅加一个孙大路,四人夜以继日的研究该如何将这些军卒养胖之后再把他们训练成适合战斗的人。
  至于云琅跟东方朔,应雪林,司马迁考虑的更多的却是泰山封禅大典。
  到底该如何巧妙地将西北理工的学说揉进这个大典,才是云琅真正头疼的事情。